想象一下:你每天回家,门口都堆着巨大的包裹,完全不知道是谁寄来的。你没有网购,也没下单,但这些包裹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你家门口,一送就是一年多!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一位美国女子真实经历的噩梦。
来自San Jose的“Kay”(化名)表示,这神秘的“包裹潮”如今已经占据了半个车棚,令她感到崩溃。
“你现在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因为我拒收的包裹比你在这里看到的要多得多,”Kay说。
图源:CNN
这些包裹里全是人造皮革汽车座套,上面写着品Etkin,由一家名叫“Liusandedian”的中国第三方卖家通过亚马逊平台售出。该公司声称这些座套可以适配各种品牌和型号的轿车及SUV,但大量消费者表示,产品根本不合适,并且退货成本高昂。他们被迫自掏腰包将商品退回到该公司的“退货中心”。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退货全都堆积在Kay的车库里。原因是,卖家在退货标签上写的地址是Kay的家。
这就意味着,所有不满商品而退货的消费者,其实都把包裹寄回了Kay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退货的地址有误,也迟迟等不到退款。
一位买家在网上留言:“我为什么还没收到退款?三周前就通过UPS寄出了。”
另一位买家愤怒表示:“光是退货运费就要124刀,我买它才129刀!”
Kay感叹道:“很多人退货的运费比商品本身还贵,更糟的是他们还拿不到钱!”
Kay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她曾无数次联系亚马逊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提交了6次投诉。客服每次都承诺问题会解决,甚至给了她100加元的亚马逊礼品卡作为补偿。
但这些包裹还是源源不断地寄来,堆满她家的车库和门廊,挡住了她88岁行动不便的母亲的进出通道。
“每次回家,门口就像这样,”Kay指着堆在门口的包裹说。“我甚至没法把我妈妈扶进屋里……简直就是地狱般的折磨。”
更令人气愤的是,她说亚马逊甚至建议她自己处理这些包裹——送人、捐掉或者退回邮局。
Kay质问道:“是你们卖家违反了规则,为什么要我来收拾烂摊子?”
根据亚马逊的政策,国际卖家必须提供一个美国地址用于接收退货,或者提供“无需退货的退款”(即买家不必寄回产品),或者在退货请求的两天内提供预付国际运费标签。如果卖家未及时处理,如果不按时处理,亚马逊可以代表卖家退款并从其账户扣款。
换句话说,这家中国卖家“Liusandedian”,要么损失所有销售收入,要么支付昂贵的退货到中国的运费。但他们选择了把退货地址写成Kay的家——最终,消费者们只能自己承担这笔费用。
Kay说:“这堆包裹背后,是数千美元的运费和无数被耽误的退款。”
更离谱的是,这家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没有可联系的信息、没有官方网站,40%以上的评价都是一星差评。
在媒体介入后,亚马逊终于做出回应:“我们已向客户道歉,并正在与她直接沟通,安排取走所有包裹,并着手彻底解决问题。”
最终,整整一年后,Kay终于迎来了好消息:包裹被清空了,亚马逊承诺将严查此类行为。
“真的万分感谢有人替我发声……我都快放弃了。这一年太煎熬了。现在真是如释重负!”
想象一下:你每天回家,门口都堆着巨大的包裹,完全不知道是谁寄来的。你没有网购,也没下单,但这些包裹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你家门口,一送就是一年多!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一位美国女子真实经历的噩梦。
来自San Jose的“Kay”(化名)表示,这神秘的“包裹潮”如今已经占据了半个车棚,令她感到崩溃。
“你现在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因为我拒收的包裹比你在这里看到的要多得多,”Kay说。
图源:CNN
这些包裹里全是人造皮革汽车座套,上面写着品Etkin,由一家名叫“Liusandedian”的中国第三方卖家通过亚马逊平台售出。该公司声称这些座套可以适配各种品牌和型号的轿车及SUV,但大量消费者表示,产品根本不合适,并且退货成本高昂。他们被迫自掏腰包将商品退回到该公司的“退货中心”。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退货全都堆积在Kay的车库里。原因是,卖家在退货标签上写的地址是Kay的家。
这就意味着,所有不满商品而退货的消费者,其实都把包裹寄回了Kay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退货的地址有误,也迟迟等不到退款。
一位买家在网上留言:“我为什么还没收到退款?三周前就通过UPS寄出了。”
另一位买家愤怒表示:“光是退货运费就要124刀,我买它才129刀!”
Kay感叹道:“很多人退货的运费比商品本身还贵,更糟的是他们还拿不到钱!”
Kay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她曾无数次联系亚马逊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提交了6次投诉。客服每次都承诺问题会解决,甚至给了她100加元的亚马逊礼品卡作为补偿。
但这些包裹还是源源不断地寄来,堆满她家的车库和门廊,挡住了她88岁行动不便的母亲的进出通道。
“每次回家,门口就像这样,”Kay指着堆在门口的包裹说。“我甚至没法把我妈妈扶进屋里……简直就是地狱般的折磨。”
更令人气愤的是,她说亚马逊甚至建议她自己处理这些包裹——送人、捐掉或者退回邮局。
Kay质问道:“是你们卖家违反了规则,为什么要我来收拾烂摊子?”
根据亚马逊的政策,国际卖家必须提供一个美国地址用于接收退货,或者提供“无需退货的退款”(即买家不必寄回产品),或者在退货请求的两天内提供预付国际运费标签。如果卖家未及时处理,如果不按时处理,亚马逊可以代表卖家退款并从其账户扣款。
换句话说,这家中国卖家“Liusandedian”,要么损失所有销售收入,要么支付昂贵的退货到中国的运费。但他们选择了把退货地址写成Kay的家——最终,消费者们只能自己承担这笔费用。
Kay说:“这堆包裹背后,是数千美元的运费和无数被耽误的退款。”
更离谱的是,这家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没有可联系的信息、没有官方网站,40%以上的评价都是一星差评。
在媒体介入后,亚马逊终于做出回应:“我们已向客户道歉,并正在与她直接沟通,安排取走所有包裹,并着手彻底解决问题。”
最终,整整一年后,Kay终于迎来了好消息:包裹被清空了,亚马逊承诺将严查此类行为。
“真的万分感谢有人替我发声……我都快放弃了。这一年太煎熬了。现在真是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