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初、复赛两轮角逐,最终有18位个人组选手及6组团体选手入围决赛。进入决赛的选手需要现场抽取话题,在1小时内做完准备,并在故事讲述之后接受评委的即兴提问。决赛话题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多个方面,如中医文化、中国诗文、民俗文化、中国制造、共享经济、乡村振兴等。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上海师范大学)常务副主任、上海市语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陈昌来告诉第一教育,举办该比赛目的一是响应国家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大外宣号召;二是以赛促学,鼓励国际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三是为来自不同高校的国际学生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四是希望让来自全国的国际学生有机会走进上海、了解上海。
比赛中,评委们重点关注选手的中文表达能力、讲述内容是否有故事性、演讲台风、临场反应能力等。经过一整天的复决赛角逐,获奖名单正式出炉——
经过初、复赛两轮角逐,最终有18位个人组选手及6组团体选手入围决赛。进入决赛的选手需要现场抽取话题,在1小时内做完准备,并在故事讲述之后接受评委的即兴提问。决赛话题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多个方面,如中医文化、中国诗文、民俗文化、中国制造、共享经济、乡村振兴等。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上海师范大学)常务副主任、上海市语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陈昌来告诉第一教育,举办该比赛目的一是响应国家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大外宣号召;二是以赛促学,鼓励国际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三是为来自不同高校的国际学生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四是希望让来自全国的国际学生有机会走进上海、了解上海。
比赛中,评委们重点关注选手的中文表达能力、讲述内容是否有故事性、演讲台风、临场反应能力等。经过一整天的复决赛角逐,获奖名单正式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