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最新排名遭群嘲 英国大学老师开始“烦”中国学生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6月8日 10点15分 PT
  返回列表
67043 阅读
10 评论
留学全知道

前两天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后,引发网友们热议!最新排名又迎来一次大洗牌,帝国理工力压牛剑哈佛,拿下全球第二;澳洲大学集体飞升,6所跻身前50,9所进入前100……

QS排名的一大特点就是看重雇主声誉和就业情况,国内落户、就业补贴等等政策,乃至找工作时企业的HR都有所参考,因此这也成了中国留学生择校的重要指标。

英国大学在前10中占到4个席位,前100中占15所,依然成绩不菲。

也正因如此,英国大学的研究生课堂里,挤满了中国面孔。

自今年1月起,英国限制研究生家属陪读签证的政策正式生效,赴英读研的国际学生数量也立竿见影呈现锐减趋势。

在国际学生中占比第二、第三的印度和尼日利亚学生是缩减的“主力军”,此前他们习惯了拖家带口来英国,一个人读书,捎上全家在英国工作生活,现在却走不通了。

在印、尼学生人数暴跌、连带着总国际研究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数量不怎么波动的中国学生,把英国大学课堂变成自己的主场。

中国留学生养活英国大学

英国的研究生课堂上,到底有多少中国人?

这一点从大学的学费收入占比中就得以窥见。由于中国学生尤其偏爱名校光环,英国“名校联盟”罗素集团以及G5大学的学费构成极为明显。

从总体上来看,咨询公司 dataHE 的数据表明,罗素集团大学在2021-22年的学费收入约为88亿英镑,其中有26%——即23亿英镑来自中国学生。

从研究生阶段来看,中国留学生占大头的趋势则更加明显,贡献了罗素集团大学52%的研究生学费收入。

不夸张地说,中国留学生撑起了英国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半壁江山。

要知道,还在2014-15学年时,中国学生带来的学费收入仅为5.5亿英镑,占比为12%,

从5.5亿到23亿,7年间暴增了318%。

具体到大家熟悉的一些学校来看,情况更为明显。

2021-22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费总收入中,中国学生贡献了40%,而2014-2015学年间这一比例则仅为14%。

中国学生还贡献了南安普顿大学38%的学费收入和谢菲尔德大学37%的学费收入——研究生阶段更甚,中国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贡献了南安普顿大学79%、谢菲尔德大学71%和曼彻斯特大学67%的收入。

在最新的QS大学排名中,谢菲尔德大学连续第二年下滑,到了105名。在2023QS排名中,谢菲尔德位列96名,2024QS排名掉到了104名,今年也没能“重返百强”。

如此依赖中国学生,又深知中国学生看重QS排名,谢菲尔德大学在今年排名公布后直接“汗流浃背”,校长都亲自出来发言「谢罪」。

不过,在最顶尖的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中,仅有11%和12%的学费收入来自中国学生,依赖程度相对最低。

英国大学老师:课堂上全是中国人!

诚然,中国学生是英国大学的最大“金主”,但教育绝非仅仅是金钱交易关系。

一位罗素集团大学的老师就从其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英国大学在这种“畸形”的敛财道路上,正走向自我毁灭。

大学的领导层们喜欢用国际学生的高占比,来吹嘘学校的多元化和国际竞争力——但这位大学老师认为,恰恰相反,英国大学已经越发商业化,为了赢得中国学生的学费、正不断降低要求和标准。

“我第一年教的课程中,有一个关于全球公民教育的硕士课程模块。所有学生都来自中国大陆。只有两三个人有信心在课堂上发言,大多数人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几乎所有人都依赖翻译设备。

第一堂课,我要求学生阅读一本小书,但没人读。第二堂课,我布置了一篇学术文章的阅读,但还是没人读。然后,我布置了一篇博客文章,有两个学生尝试了,并告诉我他们很吃力。我试图在课堂上引发讨论,但几乎总是遭遇沉默。尝试在课堂上开展互动非常困难。

我也不是英语母语者,所以我总是尽力去体谅学生。我尽可能放慢语速,避免使用宏大的学术词汇。学期结束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教了一门中学课程。即便如此,我确定学生们学到的东西还是很少——但他们都成功毕业了。”

这位老师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同事,也有同样的感受——“学校把中国学生当摇钱树。”

和中国学生交谈后,这名老师发现学生们自己也并不一定想来英国学习、不一定想拿到这个学位,但他们「别无选择」。

在国内想找到好工作需要名校文凭,但中国名校的名额实在有限,竞争激烈。

英国大学主动利用了这种供需不匹配的情况来为自己“牟利”,这也注定了很多由此被录取的学生走向教育上的失败。

中国学生给大学贡献更多钱,大学拿着这笔钱去“买”来更好的排名、以此吸引更多中国学生,这本应该是个良性的闭环。奈何很多学校根本没把钱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加强科研建设,加上为了招生不惜自降标准,由此才被诟病是“捞钱的水硕”。

很多学生此前接受的中学和大学本科教育,也并没有为此后的海外学习做好准备,仅仅是临时抱佛脚般短暂准备了申请。

同样身处课堂的其他英国学生不得不承受教学质量下滑的影响;而授课老师也不得不迁就占绝大部分的这群学生,放缓教学速度、降低教学深度。

这位老师在指出症结的同时,也点出一个隐含的事实: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海外研究生学历早已经不再是「镀金」的手段,而是走进就业市场的第一道门槛。

拥有硕士学位未必有多加分,但如果没有,就很可能被倒扣分。

海外硕士含金量缩水挡不住前仆后继的留学生

硕士学位逐渐缩水,已经成为公认的问题。

除了QS排名引发群嘲、海外“水硕”含金量有所降低外,美国最近也有一项新研究,显示硕士学位的投资回报率并不理想,具体到某些专业尤为明显。

这项最新研究显示,超过40%的硕士学位在投入产出比上来看,并不划算。

该研究考察了毕业时以及毕业十年后的职业收入,同时考虑了辍学率等因素,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学士学位从性价比上来看,比硕士学位更有价值。

超过四分之三(77%)的四年制学士学位获得了正投资回报,而硕士学位只有57%。

不同专业的经济回报也各有不同。

就本科阶段而言,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护理学从经济层面来看最“值得”学,而艺术、教育和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平均回报率最低。

就研究生阶段来说,法律、医学和牙科相关专业是最赚钱的。

尤其考虑到海外读研的高昂学费成本,读研可能早就脱离了“镀金”属性,转而变成就业必须迈过去的第一道门槛。

仅国内高校读研情况来看,2011年研究生总人数为56万,而2021年已达到近120万。

相比考研,申请海外大学研究生,是条更开阔的道路,国家多、学校多、总能申上一所,海外读研更呈现“井喷”态势。

“内外夹击”之下,研究生学历成为找到好工作的必选项——毕竟人人都有,你就得有。甚至逆推到各大企业开始挑剔候选者们的第一学历,光鲜的读研经历都不够了。

从学校端来看,国内研究生扩招,海外包括英国、澳洲、加拿大在内的诸多国家都把国际学生当“创收手段”,为了多招学生不惜录取放水。

如前文那个老师吐槽的一般,很多人根本没有做好留学的准备,就冲刺申请出国了。

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岗位并没有出现同步增加,出国读研的学生真实水平也在下滑。“水硕”的“水”,不仅需要急于敛财的海外大学负责,更是因为“人才”饱和,就业市场匹配岗位不足……

很多人也都意识到了,海外硕士学历正在“泛滥”,但这更像是投石问路砸出的那颗石子,留学交出的高昂学费,买的是就业市场的入场券——留学生和大学各取所需,只有怀着教育理想的大学老师会长叹一口气。

真是太烦人
1 楼
什么学生都烦,但是钱是个好东西,不烦。 [1评]
星星星
2 楼
打工的嫌弃顾客,很常见。就像餐馆跑堂的嫌弃吃饭的,但他们误以为顾客以后不来了,自己工作还在。 [1评]
m
malailj00
3 楼
看了今年QS排名,终于明白了有钱好办事。澳洲几所学校真也应了那句老话,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E
Edmondon
4 楼
SB自媒体炒作个JB,有钱去哪里都可以读书,留学已经是没有任何优势的途径,最后多数人学费都赚不回来
g
greentee
5 楼
可是这些顾客让谢菲尔德大学跌出100,顾客也不会再来了。因为现在考公和香港移民等需要这个排名。
g
greentee
6 楼
不管怎样,某些英语国家学校的某些专业,中国人比例居然到了100%。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脸皮10厚
7 楼
QS这种为留学服务的排名看过就算了,不用当真
c
cxy1223
8 楼
英国大学应该向中国学生道歉。
南方兔儿爷
9 楼
在国外教画画也一样,第一天让画一写生,只能画几条线还不直。你让他们回去练,没人练。第二次他们把第一次的全忘了开始临摹照片,还不像。然后一直临摹,不管你说什么都听不懂,也不在乎。教无论几年都和原来一样,只是拿东西用工具习惯了😁 但是大家都成了艺术家
雪中悍刀行
10 楼
全球公民教育。。。花钱去学这个? 还能不水?? 招人的大概率也流过洋的还不懂这个? 都这么混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