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巨头最新披露!券商降薪潮来了?
在招商证券年报后,万亿资产规模的“券业一哥”中信证券最新披露:去年人均薪酬83.64万元,下降11%。
降薪先降高管,公司去年高管薪酬缩水超6000万!其中,年薪超过500万元的高管也由18位降至10位,总经理薪酬更是遭遇“腰斩”,同比由998.68万元降至469.35万元,降幅达53%。
集体降薪!人均薪酬83.64万元,下降11%
“薪酬肯定是每一位员工和社会都关心的。”在3月3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中信董事长张佑君曾向媒体表示。21记者注意到,中信证券是2022年报季中首批就薪酬问题做出积极回应的券商。
中信证券去年的员工人均薪酬为83.64万元,同比下降11万元,降幅约11.62%。人均降薪金额在3月31日前已披露年报的22家券商中排在中游。
此前在3月24日晚间,招商证券年报披露2022年净利下降三成,人均薪酬减少23万。
高管薪酬缩水超6000万,年薪超过500万的员工降至10位
和大部分券商一样,中信证券呈现出了行业内“降薪先降高管”的规律。公司2022年高管年度薪酬总额为1.04亿元,较2021年的1.66亿元减少6245.72万元,同比减少37.51%。其中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董秘去年薪酬分别约为561万元、469万元、525万元和515万元。
北京商报视频截图
从2021到2022年,中信证券年薪超过500万元的高管也由18位降至10位。其中,董事长张佑君的薪资由2021年的585.39万元降至561.36万元。总经理杨明辉薪酬更是遭遇“腰斩”,同比由998.68万元降至469.35万元,降幅达53%。
在2021年,中信证券还有三位高管——马尧、薛继锐和金剑华——其薪酬一度突破千万规模。但马尧和薛继锐去年薪酬分别缩水至596.16万元和636.16万元,而后者已是中信证券在2022年薪酬水平最高的高管。另一位2021年的千万薪酬高管金剑华则在2022年6月离任,去年报告期内仅获报酬72.29万元。
特别地,公司现财务负责人史本良的薪酬从2021年的140.69万元增至2022年的524.96万元,不过21记者注意到,这一反常数字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史本良在2021年作为中信证券财务负责人的任期仅不足一个月。
在业内高热度的降薪话题上,公司董事长张佑君提出,中信证券薪酬体系建构应考虑社会责任与经济发展、做出大公司表率作用,并将长短期激励相结合。
董事长公开回应“减薪”
中信董事长张佑君在会上表示,中信始终秉持着市场化原则,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下发展。公司的薪酬以及激励体系,则是严格按照公司治理结构相关规定,由公司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研究制定。
“中信证券在薪酬具体操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业务导向、专业导向、能力导向的三原则,为中信证券的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也促进公司发展的薪酬体系平台。”张佑君称。
同时,张佑君在业绩会上指出,中信证券不仅有不错的业绩,更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机构。公司会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充分考虑金融业在全社会发展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表率作用。
“中信在自身的薪酬体系规划上,也会让我们的员工能够和全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起到大公司的带头作用。”张佑君称。
张佑君还表示,中信在薪酬方面要把短期和长期的安排与奖励结合起来,让员工不仅在公司当前的发展中起到自身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中信证券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加长远的贡献。
去年狂赚超213亿
3月31日,中信证券正式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在同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更是吸引了超10万名在线观众。
数据显示,2022年中信证券的行业表现依然占优。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1.09亿元,同比下降14.92%;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213.17亿元,同比下降7.72%;归母净资产达2531亿元,同比增长21.01%。截至2022年末,资产总额超1.3万亿。
超越高盛成为最大IPO承销商
虽未摆脱资本市场整体下行影响,但从年报来看,中信证券在2022年不仅具有业绩韧性,在行业中也依然稳坐头把交椅。
2021至2022年,公司营收行业占比从12.89%提升至14.65%,归母净利润行业占比则从12.09%提升至14.98%。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信证券于2022年初发行273亿配股募集资金在年内的陆续到位,辅之公司内源性增长双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后,公司的规模净资产也在年末突破了2500亿,较年初增加21%。
由于规模净资产的增速快于总资产增速,公司的短期杠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稀释。以总资产/净资产计算,2022年年末,中信证券公司杠杆率为3.92倍,低于2021年的4.8倍。
不过中信证券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整体和各类风险偏好指标运行情况良好,未发生超过公司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的情况。”
在业绩方面,不难看出,中信证券2022年的稳健表现一定程度受益于其均衡的业务结构。
具体来看,2022年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65亿元和158亿元,占比25%和24%。中信证券的经纪、成效、资管、投资和其他业务,营收占比均保持在13%-25%之间,不仅没有明显“偏科”,甚至相较2021年10%-24%的营收比例分配更为均匀。
据了解,中信证券2022年投资收益为319.70亿元,同比增长75.03%,其中在固收业务方面,年报显示,2022年中信证券在利率产品销售规模保持同业第一。
“在2022年内,我们既有一级市场的新增投资,也有二级市场的退出,业务整体形成了良好的财务生态。”中信证券会计机构负责人西志颖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称。
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在去年逆势实现正增长。2022年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实现收入86.53亿元,同比上升6%,其中境内IPO收入大幅增长30%。公司年内完成IPO项目58单,主承销规模人民币1498.32亿元,市场份额25.53%,排名市场第一。
受中美局势紧张加剧的影响,2022年在美招股的中概股大减,并更多转向内地或香港上市,境内IPO规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比提升,而中信则充分抓住了这一机遇。西志颖指出,中信证券在2022年成功超越高盛,成为全球最大的IPO承销商。
在2022年市场股债承销规模整体下降了7%左右的情况下,中信证券也逆势而上,取得了股权承销规模增长13.38%、债券承销规模增长0.93%的成绩。
资管子公司于今年3月正式完成工商登记后,中信证券的资管业务将如何统筹分配至不同子公司,同样成为投资者的一大关切。
对此,总经理杨明辉曾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应称,资管子公司和华夏基金将会坚持各自的发展优势:“华夏基金会坚持以公募基金为核心竞争力,中信资产管理公司则将会坚持以机构投资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信证券资管子公司已行至筹备法律关系、等待证监会验收的阶段。而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新资管子公司一方面将会加入公司原有的养老金业务和机构业务,同时也会尽快申请公募牌照,拓宽服务客户范围以及公司的产品产能。
如何应对风险管理及合规性问题?
“子公司负责人”首次亮相风险管理框架
在2022年,风险管理及合规性问题依然是券业发展主线。
从年报来看,近年来中信证券风险管理框架整体保持稳定,且当前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董事会监管,第二层为经营管理层监管。第三层则由各业务部门,以及独立的控制和支持部门共同组成,其中又按业务线、合规部、稽核审计部分出“三道防线”。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子公司负责人”在2022年报中首次出现在了中信证券2022年年报的风管框架中,并在业务线内,与行政负责人、内控负责人、全体业务人员一同,成为公司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机制”中首道防线的组成部分。
有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一调整背后,或包含着中信证券对子公司去年产生的一系列合规问题的关注与应对。
虽然券商因合规问题被监管点名并不罕见,但记者注意到,2022年证监会、证监局向中信证券下达多起行政处罚,“罚单”数量远高于2021年,处罚对象更因一度集中指向了中信的各类子公司而引起市场关注。
2022年9月,证监会深圳监管局曾向中信证券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其列举的违规行为指出,中信证券下属7家待整改子公司及管理的多只产品、多项投资项目未通过个案申请审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跟投产品的出资超标及直接投资项目问题未解决,未将直接持股35%的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纳入子公司规范整改计划。
2022年6月,中信证券被证监会指出境外子公司股权架构调整工作未按期完成,存在股权架构层级多达8层等问题,同时存在境外子公司从事非金融相关业务,和返程子公司从事咨询、研究等业务的问题。同年2月,中证基金还一度因从事私募基金管理活动时内控治理不审慎,而被青岛监管局出具警示函。
在2022年报中,中信证券对上述情况悉数做出了详细回应。其中针对最新的监管措施,中信证券表示,已于2022年10月向深圳证监局提交了关于所涉子公司或项目的组织架构规范整改报告,后续将按要求推进落实。
在子公司的相关整改进度及公司后续对子公司的合规管理规划方面,记者曾向中信证券董办人士发出提问,截至发稿未获回复。从年报表述来看,相关整改安排从计划到落地或许仍需要一定时间。
不过展望2023年,强化风险合规管理依然是中信证券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中信证券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将坚决筑牢边界意识,把“守正”理念贯穿到建设国际一流投行的全过程,扎实做好全面风险合规管理工作。
此外,中信证券还在年报中额外强调,公司正在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
“公司将依托公司的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利用知识图谱及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丰富客户画像和舆情监测,提升风险管理前瞻性,借助分布式、流式计算、中间件等高性能技术实现风险计量性能优化。”中信证券在2022年报中称。
又一家巨头最新披露!券商降薪潮来了?
在招商证券年报后,万亿资产规模的“券业一哥”中信证券最新披露:去年人均薪酬83.64万元,下降11%。
降薪先降高管,公司去年高管薪酬缩水超6000万!其中,年薪超过500万元的高管也由18位降至10位,总经理薪酬更是遭遇“腰斩”,同比由998.68万元降至469.35万元,降幅达53%。
集体降薪!人均薪酬83.64万元,下降11%
“薪酬肯定是每一位员工和社会都关心的。”在3月3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中信董事长张佑君曾向媒体表示。21记者注意到,中信证券是2022年报季中首批就薪酬问题做出积极回应的券商。
中信证券去年的员工人均薪酬为83.64万元,同比下降11万元,降幅约11.62%。人均降薪金额在3月31日前已披露年报的22家券商中排在中游。
此前在3月24日晚间,招商证券年报披露2022年净利下降三成,人均薪酬减少23万。
高管薪酬缩水超6000万,年薪超过500万的员工降至10位
和大部分券商一样,中信证券呈现出了行业内“降薪先降高管”的规律。公司2022年高管年度薪酬总额为1.04亿元,较2021年的1.66亿元减少6245.72万元,同比减少37.51%。其中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董秘去年薪酬分别约为561万元、469万元、525万元和515万元。
部分上市券商2021-2022年高管人均薪酬北京商报视频截图
从2021到2022年,中信证券年薪超过500万元的高管也由18位降至10位。其中,董事长张佑君的薪资由2021年的585.39万元降至561.36万元。总经理杨明辉薪酬更是遭遇“腰斩”,同比由998.68万元降至469.35万元,降幅达53%。
在2021年,中信证券还有三位高管——马尧、薛继锐和金剑华——其薪酬一度突破千万规模。但马尧和薛继锐去年薪酬分别缩水至596.16万元和636.16万元,而后者已是中信证券在2022年薪酬水平最高的高管。另一位2021年的千万薪酬高管金剑华则在2022年6月离任,去年报告期内仅获报酬72.29万元。
特别地,公司现财务负责人史本良的薪酬从2021年的140.69万元增至2022年的524.96万元,不过21记者注意到,这一反常数字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史本良在2021年作为中信证券财务负责人的任期仅不足一个月。
在业内高热度的降薪话题上,公司董事长张佑君提出,中信证券薪酬体系建构应考虑社会责任与经济发展、做出大公司表率作用,并将长短期激励相结合。
董事长公开回应“减薪”
中信董事长张佑君在会上表示,中信始终秉持着市场化原则,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下发展。公司的薪酬以及激励体系,则是严格按照公司治理结构相关规定,由公司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研究制定。
“中信证券在薪酬具体操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业务导向、专业导向、能力导向的三原则,为中信证券的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也促进公司发展的薪酬体系平台。”张佑君称。
同时,张佑君在业绩会上指出,中信证券不仅有不错的业绩,更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机构。公司会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充分考虑金融业在全社会发展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表率作用。
“中信在自身的薪酬体系规划上,也会让我们的员工能够和全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起到大公司的带头作用。”张佑君称。
张佑君还表示,中信在薪酬方面要把短期和长期的安排与奖励结合起来,让员工不仅在公司当前的发展中起到自身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中信证券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加长远的贡献。
去年狂赚超213亿
3月31日,中信证券正式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在同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更是吸引了超10万名在线观众。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图源/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信证券的行业表现依然占优。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1.09亿元,同比下降14.92%;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213.17亿元,同比下降7.72%;归母净资产达2531亿元,同比增长21.01%。截至2022年末,资产总额超1.3万亿。
超越高盛成为最大IPO承销商
虽未摆脱资本市场整体下行影响,但从年报来看,中信证券在2022年不仅具有业绩韧性,在行业中也依然稳坐头把交椅。
2021至2022年,公司营收行业占比从12.89%提升至14.65%,归母净利润行业占比则从12.09%提升至14.98%。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信证券于2022年初发行273亿配股募集资金在年内的陆续到位,辅之公司内源性增长双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后,公司的规模净资产也在年末突破了2500亿,较年初增加21%。
由于规模净资产的增速快于总资产增速,公司的短期杠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稀释。以总资产/净资产计算,2022年年末,中信证券公司杠杆率为3.92倍,低于2021年的4.8倍。
不过中信证券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整体和各类风险偏好指标运行情况良好,未发生超过公司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的情况。”
在业绩方面,不难看出,中信证券2022年的稳健表现一定程度受益于其均衡的业务结构。
年报截图具体来看,2022年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65亿元和158亿元,占比25%和24%。中信证券的经纪、成效、资管、投资和其他业务,营收占比均保持在13%-25%之间,不仅没有明显“偏科”,甚至相较2021年10%-24%的营收比例分配更为均匀。
据了解,中信证券2022年投资收益为319.70亿元,同比增长75.03%,其中在固收业务方面,年报显示,2022年中信证券在利率产品销售规模保持同业第一。
“在2022年内,我们既有一级市场的新增投资,也有二级市场的退出,业务整体形成了良好的财务生态。”中信证券会计机构负责人西志颖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称。
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在去年逆势实现正增长。2022年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实现收入86.53亿元,同比上升6%,其中境内IPO收入大幅增长30%。公司年内完成IPO项目58单,主承销规模人民币1498.32亿元,市场份额25.53%,排名市场第一。
受中美局势紧张加剧的影响,2022年在美招股的中概股大减,并更多转向内地或香港上市,境内IPO规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比提升,而中信则充分抓住了这一机遇。西志颖指出,中信证券在2022年成功超越高盛,成为全球最大的IPO承销商。
在2022年市场股债承销规模整体下降了7%左右的情况下,中信证券也逆势而上,取得了股权承销规模增长13.38%、债券承销规模增长0.93%的成绩。
资管子公司于今年3月正式完成工商登记后,中信证券的资管业务将如何统筹分配至不同子公司,同样成为投资者的一大关切。
对此,总经理杨明辉曾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应称,资管子公司和华夏基金将会坚持各自的发展优势:“华夏基金会坚持以公募基金为核心竞争力,中信资产管理公司则将会坚持以机构投资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信证券资管子公司已行至筹备法律关系、等待证监会验收的阶段。而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新资管子公司一方面将会加入公司原有的养老金业务和机构业务,同时也会尽快申请公募牌照,拓宽服务客户范围以及公司的产品产能。
如何应对风险管理及合规性问题?
“子公司负责人”首次亮相风险管理框架
在2022年,风险管理及合规性问题依然是券业发展主线。
从年报来看,近年来中信证券风险管理框架整体保持稳定,且当前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董事会监管,第二层为经营管理层监管。第三层则由各业务部门,以及独立的控制和支持部门共同组成,其中又按业务线、合规部、稽核审计部分出“三道防线”。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子公司负责人”在2022年报中首次出现在了中信证券2022年年报的风管框架中,并在业务线内,与行政负责人、内控负责人、全体业务人员一同,成为公司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机制”中首道防线的组成部分。
有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一调整背后,或包含着中信证券对子公司去年产生的一系列合规问题的关注与应对。
虽然券商因合规问题被监管点名并不罕见,但记者注意到,2022年证监会、证监局向中信证券下达多起行政处罚,“罚单”数量远高于2021年,处罚对象更因一度集中指向了中信的各类子公司而引起市场关注。
2022年9月,证监会深圳监管局曾向中信证券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其列举的违规行为指出,中信证券下属7家待整改子公司及管理的多只产品、多项投资项目未通过个案申请审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跟投产品的出资超标及直接投资项目问题未解决,未将直接持股35%的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纳入子公司规范整改计划。
2022年6月,中信证券被证监会指出境外子公司股权架构调整工作未按期完成,存在股权架构层级多达8层等问题,同时存在境外子公司从事非金融相关业务,和返程子公司从事咨询、研究等业务的问题。同年2月,中证基金还一度因从事私募基金管理活动时内控治理不审慎,而被青岛监管局出具警示函。
在2022年报中,中信证券对上述情况悉数做出了详细回应。其中针对最新的监管措施,中信证券表示,已于2022年10月向深圳证监局提交了关于所涉子公司或项目的组织架构规范整改报告,后续将按要求推进落实。
在子公司的相关整改进度及公司后续对子公司的合规管理规划方面,记者曾向中信证券董办人士发出提问,截至发稿未获回复。从年报表述来看,相关整改安排从计划到落地或许仍需要一定时间。
不过展望2023年,强化风险合规管理依然是中信证券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中信证券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将坚决筑牢边界意识,把“守正”理念贯穿到建设国际一流投行的全过程,扎实做好全面风险合规管理工作。
此外,中信证券还在年报中额外强调,公司正在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
“公司将依托公司的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利用知识图谱及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丰富客户画像和舆情监测,提升风险管理前瞻性,借助分布式、流式计算、中间件等高性能技术实现风险计量性能优化。”中信证券在2022年报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