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真正的挤兑一无所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1月21日 15点47分 PT
  返回列表
88539 阅读
17 评论
阿罗汉有约

优化政策出来以后,很多大V以为方向转变了,自觉的递梯子。

这么辛勤劳苦的三年不是沉没成本啊!大伙在那儿拼命地证明这是值得的,那是值得的,效果杠杠的。



姑且不说他们会意太早的事。

事实证明,并没有转向,中国人民力大无穷,正更加智慧和精准的抗疫。

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事。对这种文案,咱只轻轻丢过去一句话:这三年中国人长眠的更多了。

但无奈,冰冷的数理逻辑不讨人喜欢,费思量。

其实上海的时候,我写过一篇。



今天我们再简单说一下。

一、拉平曲线



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英国人最早拿出这条曲线。实际上很多人是没有看懂这条曲线的意义。

这条曲线是疫情防控的策略,要拉平感染。

为什么要拉平?拉平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让新冠感染人数平稳过渡,这样才能有平稳的医疗供给救治新冠。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Health care system capacity的含义是“医疗保健体系容纳能力”。

这个压平曲线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救治新冠。而是确保在新冠冲击下,社会整体医疗保健体系的平稳供给。不仅仅是新冠要治疗,还有外科手术要做、慢性病要调理,肾病、心脏病、胃病、脑科、精神疾患…..全社会的医疗保障一样都不能少

现代医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医生、护士、医院、手术台、药房、医疗器械产能、医药产能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生命动力系统。人类对现代医学的依赖十分深重。

医疗系统如同城市的电站、水厂,这是不能关闭的。

如果电站关闭,城市一篇黑暗。如果关闭所有医院,死亡人口不知要翻多少倍,但这个问题无法测试。

但是,城市电站电力输出降低10%,整个城市可以点亮的负荷就会降低10%,就一定有些电器不能再点亮;

水龙头关小10%,整个城市用到的水力就会降低10%,就一定有人喝不上水;

如果医疗系统的生命动力输出降低10%,整个城市的生命保障能力就会降低10%。

不要以为下降10%,很多人还能挺过去,挺不过去的。

二、超额死亡

如何评估防疫成效,要算大帐。在疫情防控中,也许多救了几个新冠病人,也许少救了一个心脏病人。资源投入那种病,不投入哪种病是很严肃的公共政策,比如慢性病纳入医保也就近几年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医疗资源不是无限的,在这里投入多一点,那里就会少一点。

所以,新冠世纪,各国有各国的政策,也各有各的收益和损失。怎么评价政策有效性,要算大帐。

从死亡人口增幅可以客观评估防疫政策的生命收益。这里我就不列了,需要数据的去看4月28号有一个残篇。

可见,各省医疗保健系统受到防疫政策的扰动不同,实际死亡人口增幅是有不同变化的。

公安机关因户籍管理对死亡人口的登记较为准确严谨。2021年山东年鉴的数据可以管中窥豹。



第一个红框内的数据是人口抽样调查当年死亡率;第二个红框内的数据是公安机关当年登记的死亡人口数。

在第二个红框内,山东省公安机关登记的死亡人口数据在2018、2019均为65万,然而2020年增加到了72万(2020年山东新冠死亡病例7人),增幅达到10.8%,明显超过常态年份**。**

三、挤兑

什么是真正的挤兑,我们举个栗子。

前两天某市公布了本次疫情计划建设11万个方舱床位、13万个隔离板房床位。



基建狂魔!广周速度!

那么11万个方舱床位、13万个隔离板房床位全部投入以后,需要多少医护资源呢?这个有专家说过:



1000个床位需要200到250个医护人员。1:4到1:5。因此,11万个方舱床位投入使用,大数可能需要2.5万个医护。

隔离板房呢?据经验,大概是1:15到1:20之间。13万个隔离板房投入使用,需要6000个医护。

以上合计:2.5万+0.6万,需要3万名医护。





天蝎财经:《4大一线城市医疗资源对比,深圳还需要加油》





另一方面,还要汲取周边医疗资源支援,使得周边城市也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风险。



新兴县属于韶关,支援医护团队力量抽取从县人民医院到了卫生院。

但是,实际上高达95%不需要医疗看护。





而且并不仅仅是本土疫情时,即使是常态下,由于全民检测、对院感的担忧、凭黑酸检测结果入院等诸多措施,也压低了医疗资源的供给。

社会的医疗保健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医疗资源对疾病的投入就像打地鼠游戏,你这里投入的资源多,那里的资源就一定少



医疗挤兑可以由于各种方式产生,但最终的呈现都是医疗资源错配,医疗力量无法输出到最需要救治的病患



Health care system capacity:医疗保健体系容纳能力。是指医疗保健体系容纳所有所有所有医疗需求的能力

压平曲线是为了保障医疗资源的稳定输出。

但是据2020国家卫生健康服务公报,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4亿人次,比2019年下降11.2%;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3013万人,比2019年下降13.5%;全国手术量排名前100强医院手术总量由906万台下降为789万台,降幅为15%

医疗机构的生命动力输出衰减10%至15%。

以山东为例,2020年相对2019年,诊疗人次由6.75亿下降为6.17亿,降幅9.3%;住院人数由1859.75人次降为1662.09人次,降幅10.63%;病床使用率由80.69%降为71.02%。

四、结余

物理学是铁则,其实经济学规律也是铁则。

如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对于经济学:成本也不会消失,只会转移。稀缺,是经济学之所以成立的前提。这决定了,任何决策都要考虑DJ。

y
yshen05
1 楼
我们都能明白 你跟他说去呀
天涯无芳草
2 楼
经济学规律肯定不是铁律,因为你输入后不知道输出是什么。
5
5mslj
3 楼
这种封城,这种经济压力,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自杀。自杀数据保密
东方明月-
4 楼
经济学规律是有铁。供需平衡就是其中。现在超过需求大量造房子高铁,就是抢子孙饭碗。因为后面没有工作了。
逐风
5 楼
问题是建了方舱医院把人往哪儿一搁就不管了,谁会给你配备医护呀?所以没有医疗挤兑。
a
ali88
6 楼
yshen05 发表评论于 2022-11-21 03:48:00 我们都能明白 你跟他说去呀 +++++++1
c
cowboy62
7 楼
进了方舱集中营的就是自生自灭,命大的活下来,感染新冠后有了抗体。挺不过去死了的也不会被统计为得了新冠死亡的,连统计数字都不算,拉去火葬场少了完事。 所以你要想知道中国有多少是得新冠死的,有多少是得其它病死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中国的死人数据就是国家机密。 逐风 发表评论于 2022-11-21 06:14:00 问题是建了方舱医院把人往哪儿一搁就不管了,谁会给你配备医护呀?所以没有医疗挤兑。
d
dytt
8 楼
yshen05 发表评论于 2022-11-21 03:48:00 我们都能明白 你跟他说去呀 我觉得他知道啊。假装不知道。
w
wuyong
9 楼
早就应该放开和鼓励这种科学论证!不是说好了的双百吗?纯学术的双百总应该允许吧?!
b
bsmile
10 楼
1000个床位需要200到250个医护人员。1:4到1:5。因此,11万个方舱床位投入使用,大数可能需要2.5万个医护。 隔离板房呢?据经验,大概是1:15到1:20之间。13万个隔离板房投入使用,需要6000个医护。 以上合计:2.5万+0.6万,需要3万名医护。 ==================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压制住新冠疫情的出现和扩散,这样只有少数地方需要过多的医护,从而别的地方可以支援,一旦扩散就不可能这么做了。
T
Tan7th
11 楼
好文,有根有据!头儿们看得懂吗?
生肖迷宫
12 楼
石家庄放开以后,许多肾病患者兴高采烈地来到各大医院做透析,大家心有余悸地说,光是透析这一项,放开一天就可以让全市少死好多肾病患者,大家都夸党的政策好,让幸存下来的患者找到新生,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再做中国人。
菲斯普的里尔克
13 楼
@bsmile 看来是没看懂,要不就是智力欠费,变异到omicron,比感冒还轻微,需要什么医护啊?
b
bsmile
14 楼
菲斯普的里尔克 发表评论于 2022-11-21 11:40:00 @bsmile 看来是没看懂,要不就是智力欠费,变异到omicron,比感冒还轻微,需要什么医护啊? ============== 刚出来的哦,北京几千人新冠,已经死了三个了。。。 其次,公认的是omicron和流感可比,没说比感冒还轻微。之所以大家不太怕流感是因为流感有特效药,tamiflu,及时打基本上没事,而新冠没有。 再次,帖文里头的论述的一段不就是做了个简单的数学说方舱解决不了医疗挤兑吗?你的中文阅读有问题?
菲斯普的里尔克
15 楼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22-11-21 12:32:40 菲斯普的里尔克 发表评论于 2022-11-21 11:40:00 @bsmile 看来是没看懂,要不就是智力欠费,变异到omicron,比感冒还轻微,需要什么医护啊? ============== 刚出来的哦,北京几千人新冠,已经死了三个了。。。 其次,公认的是omicron和流感可比,没说比感冒还轻微。之所以大家不太怕流感是因为流感有特效药,tamiflu,及时打基本上没事,而新冠没有。 再次,帖文里头的论述的一段不就是做了个简单的数学说方舱解决不了医疗挤兑吗?你的中文阅读有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个选修过哥仑比亚大学病毒学的人还需要看他帖子里的东西?我的专业知识比他多得多,Omicron公认和流感比,请问Omicron的哪个子变异和流感比?和哪个流感比?甲流还是西班牙流感?流感也有N次变异,新冠没有特效药?我真是没时间逐句来给你科普。几千人新冠,死了三个?就算这个数据是真的,这三个人死因是啥,87岁的人得不得新冠都有可能死,直接死因是啥?你的脑回路跟广场舞大妈真是没两样。
C
CARLTON80
16 楼
这些道理全世界都知道, 只有一个人不知道
b
bsmile
17 楼
菲斯普的里尔克 发表评论于 2022-11-21 13:43:30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22-11-21 12:32:40 菲斯普的里尔克 发表评论于 2022-11-21 11:40:00 @bsmile 看来是没看懂,要不就是智力欠费,变异到omicron,比感冒还轻微,需要什么医护啊? ============== 刚出来的哦,北京几千人新冠,已经死了三个了。。。 其次,公认的是omicron和流感可比,没说比感冒还轻微。之所以大家不太怕流感是因为流感有特效药,tamiflu,及时打基本上没事,而新冠没有。 再次,帖文里头的论述的一段不就是做了个简单的数学说方舱解决不了医疗挤兑吗?你的中文阅读有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个选修过哥仑比亚大学病毒学的人还需要看他帖子里的东西?我的专业知识比他多得多 ================= 估计你选项病毒学得到的知识和大路条差不多吧。RNA病毒本身变得很厉害,你贴着一大堆名词只是给自己壮胆,显示自己的一知半解。不看病毒本身,看症状不行吗?你自己去搜一搜omicron的症状,至少有肌肉疼,发烧干咳等等吧,这些不是流感的典型症状吗,难道是感冒(感冒有咳嗽和低烧,没有高烧肌肉疼)?。当然随着人与人的不同,严重程度可能不一样,但通常的理解一般而言omicron和流感差不多。 流感特效药tamiflu已经人尽皆知了,我也打过一次,如果你不知道只能说你的那个所谓的病毒学得实在是和没有差不多。新冠的特效药说是出来有一阵子了,可是没看到大范围使用,估计所谓的特效只是药厂的嘴头而已。 所谓死三个人,估计很有可能是因为新冠而死的,否则也不会在新闻里头出现,毕竟新冠出来这么久了,再无知的记者或者发言人也会知道因为与否新冠死是不一样的概念。不过千个患者死三个不见得具有统计意义,但在国内还没有反复感染新冠的情况下,对各种类型的新冠总体免疫力过低应该是预期的事情,所以我倾向于相信这些数据显示出来的趋势,而不是数值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