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破1.2万美元的背后,站着不敢消费的你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月18日 4点51分 PT
  返回列表
72474 阅读
38 评论
吴晓波频道

不敢消费、买房观望、工资没涨,你的生活感受也在经济数据里。

文 / 巴九灵

昨天上午,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我国经济的成绩单。而在数据发布后的媒体记者提问环节,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解答也非常详尽,对几乎每一位记者的提问,他都会讲上好几分钟。

综合来看这份成绩单,最恰当的评价是一个字,稳——尽管去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总体上还是稳住了。

在几项最重要的数据中,GDP同比增速8.1%,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均达到预期或超过预期。不达预期的只有单位GDP能耗,初步核算,比上年下降了2.7%,但距离下降3%的目标也不远。

此外,我们还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如经济增长全球领先,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20多种主要产品产量世界第一等。

大部分数据都很稳,可很多人在生活中的感受却与数据完全不同。工资没怎么涨,不敢乱花钱,对于投资买房更是慎之又慎,不少公司的经营状况明显也不能和前两年相比……

其实,这些现象也都在数据中有所体现,官方对此也有所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① 需求收缩——不敢花钱是麻烦

过去两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为3.9%,而同期GDP的平均增速是5.1%。这一数据对比,无疑佐证了大家“不敢花钱”的内心想法,消费的疲软、需求的收缩可见一斑。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消费、出口、投资都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如今消费这匹马跑得慢了,当然会给另外两匹马带来更多的压力。

② 供给冲击——生产总是被干扰

可以说最近两年,供给冲击的阴影就没散去过,贸易保护、疫情、减碳行动、极端天气等问题一波接一波,导致很多企业的生产受阻,缺芯、缺工、缺电、缺矿等情况几无断绝,好不容易生产出来了还要担心缺船、缺集装箱运出去。

现在,又有一项重要的供给冲击越来越明显:人口供给的冲击。2021年,中国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0.34‰,刷新了上一年创下的历史新低纪录。短期内,应该还没有太大影响,但长期来看,我们必须要对这道强力冲击波有所准备。

③ 预期转弱——信心动摇最可怕

2021年第四季度4.0%的增速,是自1993年有季度增速数据以来的第三低,而前两名则是疫情刚暴发的2020年前两个季度。再加上奥密克戎毒株肆虐,不免让人产生联想,对于经济的信心便会降低。

除了疫情以外,行业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预期,比如房地产行业,2021年全年,全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15.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从年初的两位数滑落到年底的4.8%。房企尚且如此忧心,普通人当然也不能例外。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些大头的观点,来说明一些与大家日常生活最有关系的几组数据,看一看2022年我国的经济和我们的生活可能会走向何方。

01.2021年经济后劲不足,好在快见底了

宏观上看,2021年一、二、三、四季度GDP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8.3%、7.9%、4.9%、4.0%。单看这组数据,会有后劲不足的感觉。可如果从疫情爆发的2020年开始计算,今年四个季度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9%、5.5%、4.9%、5.2%。

可见,经济增速虽然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已经呈现平稳之势。

只是,2022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却仍不平稳: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同时,我国还在发力反垄断、碳中和,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2021年的成绩单?又该如何展望2022年的前景?

从统计局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1. 消费不振还在持续;2.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低于预期;3. 房地产由上半年的拉动因素变为下半年的拖累因素;4. 基建增速持续下滑;5. 制造业是投资活动中表现最好的领域。6. 外需保持较快增长。

总体看,2021年,除了外需,投资和消费面临着压力。

2022年,外需和投资这两个领域的增长空间是可期的。首先,来自外贸领域的动能仍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下,中国产能优势犹在,且产品竞争力和业务黏性增强。投资领域中的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后续增长的空间将被打开。

尽管2021年四季度GDP增速继续下滑至4%,但好消息是经济见底的意味较为明显。在稳增长政策环境下,信用宽松、财政资金投放以及前期政策纠偏,都将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在需求和供给两端的多方面改善,见底回升在望。

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是“由高到低”的走势:

从外部看,全球的“上游通胀”问题造成了中国经济持续性的“下游通缩”难题。

从内部看,多个行业被深度调整。以及在“双碳”目标下的能耗双控、限电限产,使得大量中下游中小企业面临上游成本冲击的发展困境。

随着2021年底,内部政策进行适度纠偏,推出保供稳价等举措,以及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加速缩减退出,中国经济的“下游通缩”以及市场主体的预期转弱将得到有效缓解。

在此基础上,2022年的中国经济,将实现“前低后高”的稳中求进之势。预计中国经济将于二季度前后走出此轮短周期中的衰退期,进入新的一轮复苏期。

02.被重创的房地产,2022年能回暖吗?

房地产是2021年受重创的行业之一,这种寒冷直接体现在了数据上。

房地产开发投资断崖式坠落,全年投资增速仅4.4%,而年初的1—2月增速高达38.3%。

土地市场萧条,2021年,全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15.5%。

也有正增长的数据,2021年的销售面积、销售金额是正增长。但完全没法跟过去的年份相比,过去二十年,除了2008年和2014年是负增长,2021年的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是所有年份中增速最低的。

那么,2021年房地产市场为何如此寒冷,2022年能回暖吗?

本轮楼市可以说是多年来市场全面速动最明显的一次,有多方面的原因:

1. 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地产信贷收紧。

一季度信贷相对宽裕,2—3季度开始全国性出现了放款难,部分房贷全面收紧,放款普遍都在4个月以上,一些城市甚至需要6个月以上,导致全国楼市二手房交易接近停滞。

2. 新开工等数据也全面下调,背后核心原因是“三条红线”等政策严重抑制了房企融资,特别是私企开发商基本全面暂停。

3. 政策起到降温作用。2020年,累计调控政策达489次,2021年则增长33%,达到651次,刷新历史纪录,单月平均调控次数高达54次。

预计2022年房地产市场有逐步企稳迹象。

2021年11月—12月以来,房地产政策整体出现转向,央行及地方维持房地产稳定政策不断出现,限制市场非理性下调的政策也持续出台。特别是12月,各地房地产政策宽松明显。超过25个城市发布了不同力度的补贴购房政策,其中主要集中在人才补贴、新城市居民落户购房补贴等方面。

从影响市场最大的信贷收紧看,不论是按揭贷款还是企业融资,最近都有宽松政策出现,市场有望平稳发展。其中,率先回暖企稳的主要是一二线城市。

从2021年的房地产数据来看:

1. 房价总体上处于平稳态势。2021年,全国商品房均价为10139元/平方米,涨幅为2.8%,位于0%—5%的区间,预计2022年也会继续保持在0%—5%的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近期要防范政策放松的大背景下出现各类炒作房价的新动向。

2. 房屋销售很难轻易下跌。2021年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1.9%。数据说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强韧性。原因在于,新型城镇化的大逻辑不变,依然可以促使房屋交易市场保持正增长态势。这种态势在2022年将保持,尤其是在激活住房消费的大框架下。

3. 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略低迷,以及土地市场较为萧条。据此可以认为,2022年激活开发投资热情、鼓励企业投资拿地等会成为主流政策。

此外,从昨日公布的“降息”消息可以看出,2022年继续强调保持银行或金融系统流动性充裕,对房地产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据此可以推测,2022年一季度银行信贷的额度将进一步放松,客观上也将促进银行放贷规模的加大和节奏的加快。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房贷利率也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对于购房者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03.疫情拖累消费,谁来拯救2022年的消费

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远高于货物和服务出口的20.9%,以及资本形成总额的13.7%,足见“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地位。但从过去两年的消费增速来看,消费的增长却是落后于经济增速的。

这是一个需要逆转的趋势。

因为疫情,经济受冲击,导致就业萎缩、收入减少,使得大家不敢花钱、不舍得花钱。可如果大家一直不花钱,就会导致需求难以恢复,进而反过来导致产业萧条、就业进一步萎缩、收入进一步减少,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提振消费,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有钱花、敢花钱,是2022年经济工作的难点与重点。

相比于投资和出口,消费本身的运行机制更为错综复杂,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收入水平、市场预期、消费意愿、物价水平以及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等。

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多地疫情散发,对消费市场屡次造成短期冲击,叠加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相对较大,使得很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的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受到影响,消费信心和预期未能得到很好的修复,储蓄倾向与避险心理得到强化,并对消费持谨慎态度,这导致整个消费端复苏进程相对较慢。

关于提振消费,短期内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给予补贴等方式来提振消费市场;长远看,需加快破除抑制消费的一系列障碍,让居民消费潜力得到释放,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居民的养老、医疗问题,以此来解决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此外,还要改善偏远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激发国人的消费潜力。

2022年如何提振消费?首先,通过供给结构改革,推动消费升级,进而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比如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下乡,比如充电桩等新基建,比如政策支持新型消费品企业等。

其次,处理好疫情。在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增长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控制好疫情,迅速推进线下消费,是最佳解决方式。

最后,2022年要处理好疫情和消费的关系,避免通过过度宽松来刺激消费。可以适当地采用财政政策工具,引导消费升级。

S
ShenLiang2020
1 楼
为中国赚再多的钱,也不是去老百姓兜里的,全都跑去吸民脂民膏的官员手里了,回过头还恬不知耻地对我说 谁让你不努力,干!!!也别怪现在为什么大家都不生孩子,因为很简单 你动的奶酪🧀️太大了,捞过界了,大家都不陪你玩这个游戏了……好自为之
y
youmyyou2016
2 楼
最近轮子呆巴子很忙。。 要崩溃吗
楚涅
3 楼
人均GDP越高,只能说明中国劳动人民更加勤劳了。 麻烦人均可支配收入吹一波。
雅痞士
4 楼
个人预计,2022年仍然能保持5.5%以上的年增长。 如果疫情能消失,就像上次的非典一样,这个增长率还有可能继续上调; 中国老百姓不敢消费,一方面是对未来的预期没那么好,毕竟,每个中国人头上都有三座大山:养老、医疗、后代教育;就算是这三座大山都解决了,还想着多为下一代留些财富。量入为出的观念在中国人这里非常重。
雅痞士
5 楼
这个人均GDP已经说明:中国已经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人均12000美元。
陷疯稻谷
6 楼
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差不多是同样速度,二十年来翻了好几翻,三楼那条狗想酸什么?
拦道木
7 楼
吴晓波?
楚涅
8 楼
我可酸你这二毛子了。 三十年,中国人均六十几位。国家GDP第二。 难道不是人民勤劳? 哦,忘了。你这五毛孙子算不得中国人民,而且你丫也不勤劳。
落三级
9 楼
水涨船高而已。底层的工资涨幅永远赶不上通膨。
土豆泥eight
10 楼
台湾地区内部事务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人口统计显示,2021年台湾地区人口数为2337.5万人,较2020年减少近18.6万人。全年出生数约为15.4万人,创下史上新低;死亡数则约为18.4万人,是继2020年人口首度出现负增长后,连续第二年出生人数低于死亡人数。 其中,2021年12月的出生人口数为1.4万人、死亡数近1.6万人,死亡人数比出生人数多出1612人。2021年全年出生人数约为15.4万人,较2020年的16.5万人,再减少1.1万名新生儿。 这是人民都去陪蔡桶玩吗?
土豆泥eight
11 楼
然后并没有, 道阻且长, 革命尚未成功, 2022继续努力。
低层群众
12 楼
中國人還不敢亂花錢,狂買奢侈品牌的東西,房子也是中國人炒起來的,每家每戶都想買車子,這還叫不敢花錢。
p
parrot
13 楼
比台巴子岛 强
红朝商人
14 楼
撒谎造谣死全家
虎虎琥
15 楼
你要把大水漫灌的M2货币跟疯了一样的楼市上涨算上 到最后,人民的购买力跟可负担指数,还有通胀计算在内, 你确定真的那么美好?
雅痞士
16 楼
你也是闭着眼睛瞎说; 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4%,这个增速比GDP的增长慢多了,喷中国大陆之前,你们也要去查查数据,不要被人家打脸打的这么结实。
n
nyctory
17 楼
美国人GDP倒是高,问题是美国人现在手里有多少钱,加上通货膨胀,还能剩多少钱。最重要的是世界上除美国人外,都是自己买单,美国人的消费是全球买单。搞清楚这点再写文章吧
s
slimane
18 楼
西方发达国家税收主要靠收入税,所以人均GDP比较接近人均收入。 强国主要靠各种垄断收入,所以人均GDP远高于人均实际收入。
罗马军团
19 楼
今年完全不可预期,因为要开门,这个过程没人可以完全预料会进行得如何。进展平顺的话,3%~4%应该能保证,因为虽然内需肯定会随着疫情控制措施疲软,但是进出口将能得益于打开国门而带来的流通畅通,并且欧美肉眼可见将会很快结束疫情,届时会有强劲的需求。中国只要能保住产业链一切困难都只是暂时的。
c
cuc3
20 楼
你太乐观了,2022年年增长非常麻烦。各方面的累计雷爆都会在2022年集中出现
雅痞士
21 楼
: 个人认为还是可以预期的: 第一就是进出口,这个你也点出来了,这点咱俩观点相同; 第二就是投资,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亿元,同比增长14.9%,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引资增长较快,2022年和2021年的情况类似,有理由保持增长;另外,国内也因为疫情原因,也会适当增加投资; 第三就是消费,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2022年的消费同样值得期待; 个人认为,在进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项都变动不大的情况下,中国大陆的GDP增长率没有理由下降,保持5.5%左右是可以实现的。
虎虎琥
22 楼
你压根都没有回答问题,把问题的角度转移了。 专心审题再回答。 用经济常识回答,而不是胡乱搬数据
H
Hegal.zhang
23 楼
满清时代的老百姓不勤劳?照样饥荒瘟疫饿死几千万人,勤劳有P用,都在卷呢,只有科技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分工的细化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这些狗屁数字有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验证?没有的话,也就是你们这些畜生相信了
匹夫
24 楼
中国加油! 只要共产党能把人均GDP拉到2万到2万5, 哥就承认共党牛逼! 预计2035年,人民币经过一轮升值有戏!
m
mrp
25 楼
gdp是衡量产出
b
battleships
26 楼
they deserve it fuck their jobs!
青蛙
27 楼
那一定是你这个不敢消费的活该
w
wasabi20071127
28 楼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数据创造局
出自网络
29 楼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数据创造局 。。。 =========================================================================================================================================== 贴主暴露中国战忽局成员身份了
出自网络
30 楼
这些狗屁数字有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验证?没有的话,也就是你们这些畜生相信了。。。 ============================================================================================================================================ 瞎扯啥呢,新疆种族咩决经过第三方验证了?
群X乱舞
31 楼
你倒是让第三方去新疆啊……哪个国家的一个省,美国的一个州,说不让外国人去?不让外国记者去?
出自网络
32 楼
也别怪现在为什么大家都不生孩子,因为很简单 你动的奶酪🧀️太大了,捞过界了,大家都不陪你玩这个游戏了。。。 ========================================================================================================================================== 原来穆斯林生多孩子是因为没人动奶酪,没人捞过界。 霓虹国又是谁捞过界了? 韩国又是谁捞过界了? 灯塔国又是谁捞过界了(美国的人口增长率在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期间仅为 0.1%,系美国 18世纪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
飞翔的鱼头
33 楼
用美元计算收入 又不让自由兑换 垃圾
南半球的巨蟹
34 楼
三迷糊就是个傻逼台巴子
老兄您真逗
35 楼
疫情经济,明显土共政府赚到了疫情的钱。
h
hu2020
36 楼
菜蝇蚊治下骗子岛人口负增长啊。。。 是因为操你妈的都是狗把。
F
FaceTimes
37 楼
人均 GDP增长那么多,照理收入增长,为什么却降低了?不但大佬缩水,过去打工的年终成捆成捆现金回家过年的好日子没了?房子腰斩断供成倍增加,还不如回到原来低GDP时代。
j
jack2050
38 楼
房地产价格冲天,绑架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