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港口交易
3月28日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将依法对长和公司的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则消息是以国家市监总局接受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采访的方式发布的。在某种意义上,这反映出国家市监总局对此前香港《大公报》连续3篇评论文章的“认可”。
由此,虽然合规性审查尚未开始,但人们已经可以明确窥见官方对李嘉诚卖港口交易的态度。
由于目前尚无中国大陆企业公开表达对长和公司港口业务的竞买意向,再考虑到巴拿马方与美国大概率会设法阻挠长和公司把相关港口卖给中国大陆企业,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官方期望的局面:
由李嘉诚的长和公司继续持有相关港口码头,既不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也不卖给其他中资公司。
此次国家市监总局出面表态,表明官方在与长和公司接洽后并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因此在犹豫权衡多日后终于下定决心要介入阻止这笔交易。用官方的话来说,这是维护中资公司(长和公司)的权益,避免其被美方霸权打压而不得不出售港口。
鉴于国家市监总局已正式出面,长和公司卖港口的交易实际上已没有转圜余地:
要么,长和公司强行推动交易,这意味着彻底与中国决裂;
要么,长和公司无限期搁置交易,直到与中国监官方达成一致。
很显然,李嘉诚的长和还没有彻底与中国决裂的打算,从理性层面判断也不具备这样的底气。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这笔交易要黄了。
我们不清楚长和公司与贝莱德财团此前协议的具体条款,但涉及如此大笔资金的交易,临时反悔不卖大概率是要触发违约条款,是要赔钱的。
更进一步,由于长和公司持有的巴拿马两个港口当前已经面临巴拿马政府的审查压力,如交易告吹,日子肯定会更加难过,会承受更多更长久的损失。
不过,相比李嘉诚与长和公司所受的经济损失,还有一方所受的影响会更巨大,更深远。
全世界的资本都会由此得出结论:
一家香港公司所受到的政府监管和一家中国大陆公司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作为海岛,香港每年都会经受台风考验对于自由贸易港香港来说,这将是其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次转折。
背景报道:
据《南华早报》周五(3月28日)援引接近公司的消息人士报道,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CK Hutchison)将不会按原计划在下周签署协议,向贝莱德(BlackRock)掌管的财团出售巴拿马运河业务。文章称,由于来自北京的压力,长和集团运营的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暂缓出售。
周五当天,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对相关交易展开反垄断调查。该局反垄断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巴拿马港口),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名负责人没有提到这项调查开始的时间。
彭博社此前报道,中国政府上周已指示国有企业暂停与李嘉诚及其家族的相关企业签订新交易。目前,长江和记有约12%的收入来自香港和中国,其余收入来自欧洲、亚太其它地区和加拿大。
根据长和与贝莱德今年3月4日发布的公告,商定的出售交易定于4月2日正式签署。《南华早报》报道称,现在出现的新情况并不意味着交易被取消,只是暂缓推进,它解释道,4月2日并不是最后期限,而只是一个可以签署协议的“最早日期”。
长和集团和贝莱德都还没有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
路透社评论指出,中国官方对该交易持消极态度,而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对此表示支持,他希望通过此举重新掌控这一重要的战略性航道。
长和集团的子公司运营着巴拿马运河五个港口中的两个,分别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巴拿马政府于1998年授予该公司特许经营权,并在2021年将特许经营期再延长25年。整个运河掌控着全球约3%至6%的海运贸易。
此次出售交易涉及巴拿马运河的重要资产,长和集团与贝莱德财团的合作因此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南华早报》指出,该案是一项总额达230亿美元协议的一部分。该协议涉及23个国家的45个港口,均将出售给由美国投资公司贝莱德旗下的财团,长和集团预计将从此次交易中获得190亿美元。
亲北京的香港《大公报》此前已经三次刊发评论,批评长和集团的这笔交易将会损害国家利益。3月21日的一篇题为“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的社论指出,这笔交易“完美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交易完成后将对中国经济和国家利益造成无穷后患”。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港口交易
3月28日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将依法对长和公司的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则消息是以国家市监总局接受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采访的方式发布的。在某种意义上,这反映出国家市监总局对此前香港《大公报》连续3篇评论文章的“认可”。
由此,虽然合规性审查尚未开始,但人们已经可以明确窥见官方对李嘉诚卖港口交易的态度。
由于目前尚无中国大陆企业公开表达对长和公司港口业务的竞买意向,再考虑到巴拿马方与美国大概率会设法阻挠长和公司把相关港口卖给中国大陆企业,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官方期望的局面:
由李嘉诚的长和公司继续持有相关港口码头,既不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也不卖给其他中资公司。
此次国家市监总局出面表态,表明官方在与长和公司接洽后并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因此在犹豫权衡多日后终于下定决心要介入阻止这笔交易。用官方的话来说,这是维护中资公司(长和公司)的权益,避免其被美方霸权打压而不得不出售港口。
鉴于国家市监总局已正式出面,长和公司卖港口的交易实际上已没有转圜余地:
要么,长和公司强行推动交易,这意味着彻底与中国决裂;
要么,长和公司无限期搁置交易,直到与中国监官方达成一致。
很显然,李嘉诚的长和还没有彻底与中国决裂的打算,从理性层面判断也不具备这样的底气。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这笔交易要黄了。
我们不清楚长和公司与贝莱德财团此前协议的具体条款,但涉及如此大笔资金的交易,临时反悔不卖大概率是要触发违约条款,是要赔钱的。
更进一步,由于长和公司持有的巴拿马两个港口当前已经面临巴拿马政府的审查压力,如交易告吹,日子肯定会更加难过,会承受更多更长久的损失。
不过,相比李嘉诚与长和公司所受的经济损失,还有一方所受的影响会更巨大,更深远。
全世界的资本都会由此得出结论:
一家香港公司所受到的政府监管和一家中国大陆公司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作为海岛,香港每年都会经受台风考验对于自由贸易港香港来说,这将是其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次转折。
背景报道:
据《南华早报》周五(3月28日)援引接近公司的消息人士报道,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CK Hutchison)将不会按原计划在下周签署协议,向贝莱德(BlackRock)掌管的财团出售巴拿马运河业务。文章称,由于来自北京的压力,长和集团运营的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暂缓出售。
周五当天,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对相关交易展开反垄断调查。该局反垄断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巴拿马港口),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名负责人没有提到这项调查开始的时间。
彭博社此前报道,中国政府上周已指示国有企业暂停与李嘉诚及其家族的相关企业签订新交易。目前,长江和记有约12%的收入来自香港和中国,其余收入来自欧洲、亚太其它地区和加拿大。
根据长和与贝莱德今年3月4日发布的公告,商定的出售交易定于4月2日正式签署。《南华早报》报道称,现在出现的新情况并不意味着交易被取消,只是暂缓推进,它解释道,4月2日并不是最后期限,而只是一个可以签署协议的“最早日期”。
长和集团和贝莱德都还没有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
路透社评论指出,中国官方对该交易持消极态度,而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对此表示支持,他希望通过此举重新掌控这一重要的战略性航道。
长和集团的子公司运营着巴拿马运河五个港口中的两个,分别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巴拿马政府于1998年授予该公司特许经营权,并在2021年将特许经营期再延长25年。整个运河掌控着全球约3%至6%的海运贸易。
此次出售交易涉及巴拿马运河的重要资产,长和集团与贝莱德财团的合作因此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南华早报》指出,该案是一项总额达230亿美元协议的一部分。该协议涉及23个国家的45个港口,均将出售给由美国投资公司贝莱德旗下的财团,长和集团预计将从此次交易中获得190亿美元。
亲北京的香港《大公报》此前已经三次刊发评论,批评长和集团的这笔交易将会损害国家利益。3月21日的一篇题为“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的社论指出,这笔交易“完美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交易完成后将对中国经济和国家利益造成无穷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