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外国媒体的相关报道,7月31日,美国海军的一架F-35C战斗机,在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县勒莫尔海军航空站附近,因发生事故而坠毁。好在飞行员成功弹射跳伞逃生,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F-35C坠毁
据报道,这架出事的飞机隶属于美国海军第125攻击机中队,外号“粗犷骑士”。由于平常训练严苛,飞行员已接受过事故培训。所以在坠机前拼命操作飞机,将坠机地点落在了一处农田中。虽然飞机被摔的四分五裂,而且现场还燃起了大火,但是弗雷斯诺县火警迅速响应,已经控制住了火势,也没有人员伤亡出现,这和飞行员的良好素质绝对分不开关系。
但是弹射座椅的强烈冲击还是会对飞行员造成隐形损伤,虽然已平稳落地,但他还是很快被拉上了救护车,送往医院中检查,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他都不能正常参加训练,要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了。
至于事故的原因,赶到现场的调查组目前还没有给出调查结论,但推测无外乎就是机械故障、飞行员误操作以及其他因素。调查人员现在正在等待找黑匣子,得到后就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盘点之前F-35的各类故障原因,也无外乎也就是上述几种,当然机械故障的可能性最高。比如2018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架F-35B在南卡罗来纳州坠毁。事故原因为发动机重要部件之一燃油管,制造质量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致使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燃油管因为承受压力而破裂,发动机失去动力。事后,整个F-35战斗机中队都被迫停飞,检查所有的燃油管,并对其进行更换。这一事故,暴露出F-35系列的早期型号,在零部件质量控制上存在很大问题,生产厂商疑似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
▲F-35
2020年,隶属于美国空军第85战斗机中队的F-35A,在艾格林空军基地着陆时坠毁。这次事故的原因,简直就是各种buff都叠满了。调查发现飞行员当时非常疲劳,操作战斗机的时候已明显处于非正常状态。另外氧气系统的设计也存在缺陷,导致飞行员吸氧并不顺利。巧的是,降落时候头显HMD还发生了故障,战斗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更是直接没有响应着陆的速度信息,导致着陆过快。这么多因素能凑到一起,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死神来了”。这也说明,飞机本身的零部件故障并不是全部原因,飞行员的疲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2020年,一架海军陆战队的F-35B直接在空中与一架KC-130J油机发生了碰撞,这属于非常明显的信号失误和空中加油顺序错误。
2022年,美国海军147中队的F-35C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着舰时,发生撞击并且滑入海中。但这起事故还真和机械故障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属于飞行员在着舰时,没有开启着舰功率补偿系统,导致动力不足而发生了故障。同在2022年,第388战斗机联队的F-35A也出了一次事故,当时是尾部的湍流干扰,导致飞机的空气数据系统发生错误,飞控系统无法正常响应。
2023年,海军陆战队的F-35B在暴雨天气中飞行,结果双主无线电、应答器、战术导航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部失效,甚至头显和驾驶舱显示器也多次失灵。飞行员当时在驾驶舱里的紧张感简直不言而喻,事实上飞行员已经迷失了方向,最后在1000英尺低空弹射,掉下了一处居民区的后院里。飞机则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飞行了60多英里,最后坠毁于农田。最后,光是找这位飞行员,就花了一天多的时间。
▲F-35C
去年5月和今年1月份,分别也有F-35B和F-35A发生事故。去年那次飞机还正在测试过程中,正在检验质量问题,没想到就出事了,飞行员因为弹射距离太近,着陆后受了重伤,飞机则全损。今年1月份的事故,则是由于飞控系统完全失效或者发动机停车导致的。至今,美国还并没有公布权威的调查结论。
从以上种种事故中,大体可以总结出F-35的事故类型:40%都是机械和系统故障,剩下大约有30%是飞行员的失误,后勤维护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占到30%。实际上F-35看似事故多多,其实比起其他型号算好的了。有数据统计,自2006年服役来,全球F-35总共发生了29起事故,相当于事故率为每10万飞行小时的事故量为0.04。
在这个数据上,F-16是0.36,F-15是0.27,都比F-35高。正所谓飞的越多就摔得越多,从2018年算起,至今美国的F-35已经发生了11起事故。这个数据已经算好的了,比F-16的100多架还是要强很多。问题的根源,出在F-35的集成度太高,设计太过复杂上。尤其是F-35B身上垂直起降技术的应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来说,都是极大的技术挑战。所以美军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相当可以了。
根据外国媒体的相关报道,7月31日,美国海军的一架F-35C战斗机,在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县勒莫尔海军航空站附近,因发生事故而坠毁。好在飞行员成功弹射跳伞逃生,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F-35C坠毁
据报道,这架出事的飞机隶属于美国海军第125攻击机中队,外号“粗犷骑士”。由于平常训练严苛,飞行员已接受过事故培训。所以在坠机前拼命操作飞机,将坠机地点落在了一处农田中。虽然飞机被摔的四分五裂,而且现场还燃起了大火,但是弗雷斯诺县火警迅速响应,已经控制住了火势,也没有人员伤亡出现,这和飞行员的良好素质绝对分不开关系。
但是弹射座椅的强烈冲击还是会对飞行员造成隐形损伤,虽然已平稳落地,但他还是很快被拉上了救护车,送往医院中检查,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他都不能正常参加训练,要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了。
▲F-35C坠毁
至于事故的原因,赶到现场的调查组目前还没有给出调查结论,但推测无外乎就是机械故障、飞行员误操作以及其他因素。调查人员现在正在等待找黑匣子,得到后就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盘点之前F-35的各类故障原因,也无外乎也就是上述几种,当然机械故障的可能性最高。比如2018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架F-35B在南卡罗来纳州坠毁。事故原因为发动机重要部件之一燃油管,制造质量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致使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燃油管因为承受压力而破裂,发动机失去动力。事后,整个F-35战斗机中队都被迫停飞,检查所有的燃油管,并对其进行更换。这一事故,暴露出F-35系列的早期型号,在零部件质量控制上存在很大问题,生产厂商疑似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
▲F-35
2020年,隶属于美国空军第85战斗机中队的F-35A,在艾格林空军基地着陆时坠毁。这次事故的原因,简直就是各种buff都叠满了。调查发现飞行员当时非常疲劳,操作战斗机的时候已明显处于非正常状态。另外氧气系统的设计也存在缺陷,导致飞行员吸氧并不顺利。巧的是,降落时候头显HMD还发生了故障,战斗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更是直接没有响应着陆的速度信息,导致着陆过快。这么多因素能凑到一起,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死神来了”。这也说明,飞机本身的零部件故障并不是全部原因,飞行员的疲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2020年,一架海军陆战队的F-35B直接在空中与一架KC-130J油机发生了碰撞,这属于非常明显的信号失误和空中加油顺序错误。
▲F-35
2022年,美国海军147中队的F-35C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着舰时,发生撞击并且滑入海中。但这起事故还真和机械故障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属于飞行员在着舰时,没有开启着舰功率补偿系统,导致动力不足而发生了故障。同在2022年,第388战斗机联队的F-35A也出了一次事故,当时是尾部的湍流干扰,导致飞机的空气数据系统发生错误,飞控系统无法正常响应。
2023年,海军陆战队的F-35B在暴雨天气中飞行,结果双主无线电、应答器、战术导航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部失效,甚至头显和驾驶舱显示器也多次失灵。飞行员当时在驾驶舱里的紧张感简直不言而喻,事实上飞行员已经迷失了方向,最后在1000英尺低空弹射,掉下了一处居民区的后院里。飞机则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飞行了60多英里,最后坠毁于农田。最后,光是找这位飞行员,就花了一天多的时间。
▲F-35C
去年5月和今年1月份,分别也有F-35B和F-35A发生事故。去年那次飞机还正在测试过程中,正在检验质量问题,没想到就出事了,飞行员因为弹射距离太近,着陆后受了重伤,飞机则全损。今年1月份的事故,则是由于飞控系统完全失效或者发动机停车导致的。至今,美国还并没有公布权威的调查结论。
从以上种种事故中,大体可以总结出F-35的事故类型:40%都是机械和系统故障,剩下大约有30%是飞行员的失误,后勤维护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占到30%。实际上F-35看似事故多多,其实比起其他型号算好的了。有数据统计,自2006年服役来,全球F-35总共发生了29起事故,相当于事故率为每10万飞行小时的事故量为0.04。
▲F-35C
在这个数据上,F-16是0.36,F-15是0.27,都比F-35高。正所谓飞的越多就摔得越多,从2018年算起,至今美国的F-35已经发生了11起事故。这个数据已经算好的了,比F-16的100多架还是要强很多。问题的根源,出在F-35的集成度太高,设计太过复杂上。尤其是F-35B身上垂直起降技术的应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来说,都是极大的技术挑战。所以美军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相当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