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上广的中产有点惨 辛苦半生 回起点...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28日 18点20分 PT
  返回列表
71620 阅读
29 评论
秋日么么茶

罗马的路还是那么宽,人却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堵车了。

曾经我以为留在上海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轻轻松松上个车。 

结果车上早就挤满了人,还在想办法把车门焊死,不让车外的人进来,甚至车内也在打架,想踹下去几个人好让车里别那么挤。

所以我说北上广的中产们有点惨,他们是孩子的时候,爸妈躺平,现在成了爸妈,孩子又躺平了。

我来自北方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从小到大,我的目标明确且唯一:努力学习,考上高中,再考大学。考到外地去,考到大城市去。 

因为据说在大城市,分数线很低,学生读书很轻松,每天参加各种活动。学校实行素质教育,教的是音乐,艺术,人文这类课程,而且在《十六岁的花季》里,男生女生竟然大大方方地一起聊天,根本不忌讳。这着实让我羡慕。

相比之下,人家才是面向21世纪的学生,哪像我们,一天到晚傻读书,连托福,GRE都不知道是咋回事。

后来来上海读了大学,发现传言基本属实。

大一时有天晚上无聊,一个上海本地同学开始给女生宿舍打骚扰电话,用日语。女生被搞得莫名其妙,我们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才感受到差距,人家已经能用日语开玩笑了,我们学了六年英语嘴都张不开。

这更加让我坚定了四年后的目标——我吃过的苦,不能让下一代再吃一遍。我确实没出生在罗马,但我的孩子可以从小就在罗马享受。

于是毕业后我留在了上海工作,扎根这里,如愿成了上海人的家长。

我错了,我猜到了前头,却没猜中结局:

罗马的路还是那么宽,人却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堵车了。

▲图:unsplash

我刚工作时,印象很清楚,单位里都是说上海话的。这让我很痛苦,因为我基本听不懂。 

幸亏我勤学苦练,每天看《老娘舅》和《红茶馆》,才在半年内突飞猛进,达到了电话里对方听不出我是外地人的程度。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当年上海还是以本地人居多的。后来慢慢地,单位里听到的上海话越来越少了,普通话甚至是英语变成了工作语言。

导致我偶尔听到上海话,还挺亲切。 

从上海话的应用程度,可以看出上海是个好地方,来上海闯荡并且安家的外地人一年比一年多。 

于是问题出现了。

这些外地人中,相当一部分和我一样,都是通过高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留在上海工作,结婚生子的。大家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变成所谓的中产。

我们是过去二十年高速发展的受益者,但也因此打上了思想钢印,形成了路径依赖。在我们眼里,人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

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关键在于,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吗? 

先不说在今天,好大学和好工作之间还能不能划等号,单单这第一步,考个好高中,已经让无数家长头疼不已。

又或者说,别说考个好高中了,能上高中就足够谢天谢地。 

中产们当年是千军万马过高考那根独木桥,他们的下一代还没走到高考,中考那根更窄,人更多的独木桥已经横在了眼前。 

有一次去学校开家长会,老师告诫我们,经统计,学生家长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是95%。 

但是他们的孩子上高中的比例却只有50%,也就是必然有相当一部分的本科家长,他们的孩子没法上高中,更别提参加高考了。 

任何一个家长都无法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切。

怎么办?只能卷起来。晚上学到11点,周末辗转于各个辅导班,不对,现在没有了,辗转于iPad里的各个教学app。 

我小时候拼命逃离的题海,现在主动把孩子扔进去让她畅游,最好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别停。 

可卷来卷去,结果呢? 

上面这张图是北京海淀今年中考的分数分布图。 

通常我们会认为应该是金字塔结构,也就是高分少,低分多。但这张图太惨烈了,是个蘑菇云分布,大多数学生成绩都集中在顶部,分差非常小。

换句话说,家长们正在用尽所有资源,帮助学生去冲刺那50%。 

难怪上次同学聚会,连上海本地同学都认同,说如今的孩子比他们那时更难了。 

这和我曾经的梦想相差太多。 

我以为留在上海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轻轻松松上个车。结果车上早就挤满了人,还在想办法把车门焊死,不让车外的人进来,甚至车内也在打架,想踹下去几个人好让车里别那么挤。 

所以我说北上广的中产们有点惨,他们是孩子的时候,爸妈躺平,现在成了爸妈,孩子又躺平了。 

合着从头到尾,只有自己在奋力拼搏,还没什么好结果。 

▲图:unsplash

无奈之下,只有降低期望,调整心态。 

去年春天出不了小区,我们一堆家长聚在一起聊天。一个说亲戚的孩子考上合肥的某个大学,另一个表示质疑,说也不是什么好学校啊。更多的家长立刻说,不错啦,能考上大学已经很好了。

但有时心中也难免不平衡。

上次去菜市场买菜,经常光顾的那个大姐说下周就收摊了,孩子考上四川大学,她要送孩子去上学。

我说那你没白辛苦啊,她说嗐,我也从来没管过,都是孩子自己学的。

我想起我们家为了多玩一会iPad每天和我斗智斗勇的那位,一瞬间很心塞。

有时候心一狠,索性啥都不管拉倒。焦躁个毛,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只是陪伴孩子长大,越到成年,他们越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轨迹,这些也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而我们迟早会成为孩子成长的背景,更该在自己的人生阶段里好好生活。 

真要担心未来,那就想办法多赚点钱,万一孩子书读不好还能给他多留点钱傍个身。 

所谓鸡娃不如鸡自己,不管为了谁,还是得继续拼搏啊。

你说这届中产多倒霉。小时候努力学习,现在还要努力不敢停,一路兜兜转转三十年,终于又回到起点。

鱼余同
1 楼
[2评]
砍瓜切菜侠
2 楼
世界第一的人口,数一数二的国土面积,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最优越的制度,第二大经济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始创国
a
aikaida
3 楼
挺矫情的,中国普通家长总想把后代和后代的后代都安排好,房子钱财都留够,这是白人富豪才操心的事情,普通白人也就过圣诞才和父母见个面,自己该花的都花了自然生活就没这么大压力。 [1评]
W
WanSTyBb
4 楼
傻蛙,到那个时候蛙岛上已经没人了,你还操心这个干嘛呢?
a
abcxyz
5 楼
国情不一样。 大部分中国人是穷怕了。真的。只是最近中国的经济才刚起飞。 西方国家可以享受他们祖先殖民,贩卖毒品,黑奴,香料,茶叶,然后完成的资本积累,接着工业革命的福利。 出发点不一样。
m
markhammer
6 楼
用户体验最重要,比亚迪比特斯拉好,华为比苹果好,今年好莱坞卖不过国产片。都是自然淘汰的没有什么不舍得。
o
octane
7 楼
觉得很奇怪,不要说学业内卷、工作内卷,连在国外的华人杀人犯大都是内卷 在美国,很少有人插队,连流浪汉和抢银行的都要排队 看来都是从小教育的结果
尖头辣椒
8 楼
中共把一个国家搞成三六九等的结果
我爱北京的秋天
9 楼
再逼中国,估计就该打仗了。怎么死不是死啊。 [1评]
f
fenng
10 楼
和教育有关,还和社会保障有关,无论黑白黄,人民的需求都差不多,圣人和恶人都是极少数,大都是普通人。
k
kavia
11 楼
在美国,很少有人插队,连零元购都要排队??? 看来都是从小教育的结果,哈哈哈
绵羊云
12 楼
讲真,华为和水果、安卓和鸿蒙的区别只在于舆论被谁控制;荷里活的影片质量已经逐渐向国产片看齐,我现在都看十几二十年前的电影;中芯国际代工的芯片业没什么不好,看新闻玩普通游戏游刃有余。你担心这些不如担心一下气候和油价更实际。
k
kavia
13 楼
在自动化车间,机器人更会排队
j
jianchundeng
14 楼
谁逼你了 谁逼中国了 中国自己放着好日子不过 天天要斗争 天天要打仗 人家台湾好好的 人民幸福快乐 你偏偏去飞机去军舰骚扰人家 共产党就是看人家过的好 眼气 [1评]
j
jianchundeng
15 楼
中国最大的祸根就是这个倒霉的党
j
jianchundeng
16 楼
有几头中国人能明白这个道理
j
jianchundeng
17 楼
美国法律太轻了 就拿0元购来说吧 中国可以吗 美国杀人不用偿命 中国可以吗
a
abcxyz
18 楼
连流浪汉和抢银行的都要排队? 美国决定不会。
k
kacha7
19 楼
你们黄狗不老老实实听我们美国的话,伺候我们白人,我们还留你们干什么😂😂😂,就是要让你们全部饿死😉
a
abcxyz
20 楼
真正的上海人,和真正的北京人一样都不太有钱的。很多都是一般人。 只是住的发房子值钱。 外来爆发户在,北上广深,非常有钱。
是的契爷
21 楼
: 你就扯淡吧!这说内卷,你说插队?内卷也是按规则玩。你美国电影看多啦?你说的这两类人什么时候排队了?
是的契爷
22 楼
哪个国家不是三六九等?听听美警是怎么说的~
k
kavia
23 楼
在美国,很少有人插队,连吸毒零元购被突突的都要排队 看来都是从小教育的结果
O
OZJOE
24 楼
中产消失就对了,共同富裕就出现了
崩世光景
25 楼
农村傻B唧唧歪歪的
财富绽放
26 楼
国内人口太多,竞争太激烈,这是必然结果
财富绽放
27 楼
其实大部分都明白,但是能做什么呢?
财富绽放
28 楼
你关注的点走偏了
g
ggyy2000
29 楼
: 连事实都不清楚,还在秀自己的无知。人口第一大国是印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