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何时结束?各国渐次收尾 怎么定义这场疫情?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9月26日 20点0分 PT
  返回列表
80033 阅读
32 评论
BBC/德国之声

不久前,总统拜登称,在美国新冠疫情已告结束;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全球性大流行“结束在望”。在德国,总理肖尔茨则刚刚检测新冠阳性。那么,情况究竟如何?我们试着从不同角度找寻答案。

包括德国在内,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取消新冠防疫限制。然而,新冠疫情是否因此就算结束了? 图中的德语标识:可以自愿选择是否佩戴口罩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德国巴伐利亚首府,人们正欢度慕尼黑啤酒节,无需接受检测、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离。和众多国家一样,德国已基本取消防疫限制。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肖尔茨周一(9月26日)刚刚确诊新冠。德国政府发言人赫伯斯特莱特(Steffen Hebestreit)表示,肖尔茨的新冠检测呈阳性,有轻微的感冒症状,在测试阳性后,肖尔茨在总理府开始隔离,取消了这周的公共行程。这位发言人还表示,肖尔茨将通过视频形式参与内部会议。

德国总理肖尔茨周一新冠检测呈阳性,有轻微的感冒症状。肖尔茨在周日刚结束对阿联酋的访问、返回德国。据总理府方面消息,肖尔茨周日的新冠检测还是阴性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本月中旬表示,“我们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结束这一大流行瘟疫”。美国总统拜登甚至宣布,在美国,新冠疫情已告终结。  

无论何种版本,大流行瘟疫的科学定义听上去都差不多。它指的是:爆发了一种新的传染病,且迅速跨越国界传播。但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还有:在世界范围内,新冠病毒是否即将告别全球大流行、进入地方病阶段?  

斯坦福大学著名医学统计学家约安尼蒂斯(John Ioannidis)在《COVID-19大流行瘟疫的终结》一文中写道,从大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的过渡可由全球人口中所达到的免疫度比例界定,但是,就像其它值得考虑的因素无固定数值一样,在此也无固定数值:致命性、对卫生系统的压力、实际的或感知的风险、法律限制或公众关注。  

统计学意义上风险变小   

与2022年1月24日这一周新感染新冠(SARS-CoV2)的迄今最高峰值相比,眼下情况挺不错:根据数据世界(OWiD)提供的统计数字,当时,全球每10万人中有304人7天内染疫。自那时起,这一染疫率几乎在所有大陆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不过,2022年9月20日那一周,染疫率是42.2,仍是2020年3月11日那一周的107倍,2020年3月11日是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为大流行瘟疫之时。  

事实上,2022年9月全球范围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仍会多于2020年3月,且是约7倍。但是,在统计学上,染疫后出现重症甚至致命的风险下降:目前的致死率比两年半以来的任何时候都低。

新冠病毒致死率,即死亡人数与感染人数之比,一度高达约10%,而现在,它基本徘徊在0.3%左右,即普通流感水平。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传染病学家甘地(Monica Gandhi)指出,“在英国,新冠致死率已低于2022年3月的普通流感”。

免疫接种见效   

不过,对所有这些数字都应取慎重态度。这一方面是因为,各国的收集数据方式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死亡的记录比感染更可靠;最后,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很多研究完全没有或没有充分区分当事人是直接还是间接死于新冠病毒。传染病学家甘地指出,这一点也适用于美国。但她仍确信,“尽管如此,在美国,COVID致死率可能也低于典型流感”。  

需重症监护治疗的新冠病人数量也显著下降,对卫生系统来说,这是大好消息。 改进了治疗方法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不过医生们认为,起了最大作用的是: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提高了——无论是通过接种疫苗,还是经由感染,或两者兼而有之。  

马克斯·普朗克动力和自组织研究所的新冠大流行病专家普里泽曼(Viola Priesemann)的观察也支持了这一点。她表示:在未采取任何明显限制或要求行为调整的情况下,夏季染疫波消失不见了。这也是向地方病阶段过渡的标志之一。 

新冠病毒不再让人恐惧   

大多数国家已取消大部分防疫限制措施:学校基本上不再关闭;检测和隔离及接种疫苗义务大都不再实施或只限于少数情况或群体;即使是戴口罩,现在也只偶尔由国家规定。  

两周以来,在圣保罗地铁,人们无需再戴口罩  

在澳大利亚——这个长期严格实施防疫政策且在去年冬季经历了迄今最严重、最致命染疫潮的国家,6个州中也有3个州宣布,将取消乘坐公共交通时强制戴口罩的规定。  

一段时间来,媒体关注的重点已经全然不同,如今的关注重点是:乌克兰战争、中国对台湾的威胁、摇摇欲坠的全球经济。而在2021/22年之交,“新冠”和“疫苗”等关键词在全球网络上的搜索频率是目前的十倍。   

2020年8月起,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斯(IPSOS)每月询问各大洲27个国家的约2万人;从2022年8月起询问28个国家的约2万人,点出18个潜在问题中有哪3个问题最让自己忧虑。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冠(COVID-19)居首位,但今年年初以来,在18个国家中降至第9。根据该调查结果,不仅是对通货膨胀的巨大恐惧和对气候变化的担忧逐步上升,已超越对新冠的担忧,而且,贫困、失业和犯罪等常年议题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又远高于新冠全球疫情。 

或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就此而言,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这种大流行病——作为一种医疗和健康现象,也作为一种政治和社会现象——正接近尾声。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回学校了,甚至在美国也不是。因未接种疫苗,教学和保健人员遭解雇。所以说,限制和传染尚未完全结束。

美国研究人员甘地称,使用“受控”这一说法比说“消失”'更准确,而是否能真走到那一步并予以保持,绝难确定。她强调:“我们无法根除新冠(COVID-19)。”为能保持现有局面,她建议人们,备好经过验证的药物,并鼓励年龄较大和免疫力低下者注射能应对奥密克戎的加强针。  

甚至从社会角度出发,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专家普里泽曼也认为,不应说这一流行病已经告终:“我们还未完全恢复到大流行瘟疫前的社交接触方式”。不过,她预测:对传染病的认识已发生重大变化,并将影响流感潮。 

另外,冠状病毒也会像流感病毒一样,不断产生新变种——有些比现有变种更危险,有些更无害,并出现新的大流行瘟疫——在眼下的这一次结束后。 

各国新冠疫情渐次“收尾” 大流行怎么定义?

美国总统拜登近期宣布,美国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

除了实施严格防疫政策的中国,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虽然没有正式发布此类声明,但基本上都显示进入尾声阶段,开始讨论新冠免疫和治疗在“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位置等问题,包括再次普及接种疫苗加强剂。

日前,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也都宣布进一步放松管控。

此前,9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最新新冠疫情政策简报。其时正值一周新冠病死率降到20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称,曙光就在眼前,结束大流行指日可待,但前提是必须坚持最后冲刺。他警告说,现在是关键时刻,绝不可松懈,否则可能将面对持续不断的疫情反复。

“大流行”(pandemic)这个词过去三年中被无数次使用,人们耳熟能详。

谭德赛提到新冠疫情时曾多次使用“大流行”一词,其中两次至关重要。第一次是2020年3月11日,媒体齐声说WHO宣布新冠疫情属于“大流行”,主要根据是疫情全球扩散,以及持续上升的感染和死亡人数。

第二次就是2022年9月14日,谭德赛说“大流行”的终点就在前方,应该一鼓作气作最后冲刺。

那么,“大流行”的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大流行”的定义

其实,“大流行”仍无精确的官方定义和量化标准。

尽管这个词目前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量化界定标准,但自2020年春季以来被广泛使用,且不尽严谨,经常模棱两可。

但是,“大流行”的定义对疫情爆发风险的定量评估影响重大,从而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影响重大。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 指出,“大流行”的不同定义会推导出不同的风险预计,而不同的定义会导致科学家、公众和政府对“大流行”的理解不同,造成混乱。

国际流行病学协会的《流行病学词典》将大流行定义为:“在世界范围内或非常广泛的地区发生的流行病,跨越国际边界,通常影响大量人群”。广泛到什么程度、世界范围包括全球多少国家或地区、大量人群是多大比例等量化标准,并不清楚。

文章作者指出,从科研角度看,目前大部分人熟悉的“大流行”概念,本质上都属于“定性的”,基于“非常广泛的区域”和“大量人口”之类描述。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卫生组织尚未提供“大流行”一词的任何正式定义,世卫组织也不再将其用作任何疫情的官方状态。

也正因此,2020年3月谭德赛总干事用这个词形容新冠疫情严重程度,引起媒体极大关注。

他当时解释,一个原因是为了提醒世人关注他所称的“令人震惊的不作为程度”,强调疫情爆发和蔓延重大风险,号召立刻采取行动抗疫。

但是, 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需要量化的定义。

《自然》杂志文章 作者通过新的建模探讨不同的“大流行”定义是否会改变政府抗疫决策中的三个关键问题的答案:旅行限制会不会降低大流行风险?交叉免疫(一部分人已有免疫力)如何影响大流行爆发风险?大流行爆发风险是否受区域传播差异影响?

结果是肯定的,有影响但并不始终如此。这表明在评估输入性病原体风险时,需要明确所采用的大流行的量化定义,以免围绕公共卫生风险的交流出现含混误解。

论文作者指出,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研究。

“大流行”之后如何与新冠“共存”?

大流行结束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结束,更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从人世间消失,不复存在。

新冠病毒是新病毒,但传染病全球大流行不是新事物,如何应对、如何防范,可持续的长期疫情应对系统应该包括哪些要素,经过人类历史上几次疾病大流行,已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可供借鉴。

非盈利国际社团全球基金(Global Fund)指出,正规医疗保健机构和社区保健网络的完善是有效预防和应对流行病疫情的基础。它过去20年来致力于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等知名传染病的防治。

这个基金的“大流行预防和应对”框架有四大支柱:准备(prepare)、预防(prevent)、检测 (detect )、应对(respond)。这四个支柱也适用于未来对新冠疫情的预防和应对。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2022年9月14日发布研究报告,就如何将预防和应对未来新冠大流行疫情融入可持续发展计划提出八条政策建议:

各国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实施“疫苗接种+战略”,将大规模疫苗接种、检测的可得性和可负担性、新感染的治疗以及保护人口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措施结合起来;

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加紧寻找病毒的起源,调查可能的人畜共患起源和可能的相关起源;

世卫组织扩大世卫组织科学理事会,将紧急科学证据应用于全球卫生重点;

各国政府在应对新出现的传染病方面建立更密切的合作、更有效的协调方式;

世界卫生大会(WHA)与20国集团(G20)国家共同制定并通过一项十年全球战略,加强世卫组织各区域的药物研发和商品化生产能力,包括疫苗;

各国促进以人权和性别平等为基础的全民保健网络,并扩大大流行防范计划,以预防和应对新出现的传染病;

设立一个新的全球卫生基金,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疾病控制、大流行防范和应对以及初级卫生系统加强商品增加新的资金;

联合国成员国,特别是G20,采用新的金融架构,扩大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融资,以改善大流行防范,并帮助实现《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些国家和地区先后放松了疫情管控搓丝

让“死亡浪潮”成为历史

谭德塞把抗击新冠疫情比作马拉松,既然冲刺终点指日可待,更应把握住当前的机会。

世卫组织9月14日发布了6份政策简报,概括了各国政府现在必须采取的关键措施来“结束这场长跑”。

这些政策简报基于疫情爆发以来 32 个月左右时间内积累的数据、证据和经验,向各国提出的建议包括为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对病毒进行持续检测和基因测序,并将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有效治疗纳入基础医疗保健体系当中。

政策简报同样敦促各国政府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病毒感染激增制定计划,保障相关物资和设备的充足,并为此配备额外数量的卫生工作者。

简报还包含信息沟通方面的建议,如培训卫生工作者识别和处理错误信息,以及创建高质量的科普材料。

世卫组织的玛丽亚·范·柯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博士强调,新冠病毒仍在世界不同地区“密集传播”,汇总上报的病例数据其实低于实际。

世卫组织预计,未来还会出现大批感染浪潮,可能是不同时间出现在世界不同地点,导致感染浪潮的可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亚变体,甚至也可能是其他需关切的变异株。这背后的部分包括病毒传播时间越长、范围越广,变异的概率大。

但是,和疫情初起时的一个重大区别是,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有效的应对工具,包括疫苗、抗病毒药物,以及相应的对策,因此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大概率不会导致“死亡浪潮”。

英国流氓
1 楼
普丁再宣布外国人签1年志愿役可当俄国公民!
T
TRETY
2 楼
德堡不开放,怎么定性就只有美国人自己知道了。
l
lovepark1
3 楼
中国新冠定义: 爆发时期隐瞒, 瞒不住时期突击封锁 , 新冠基本无害时期隐瞒不报, 被政治操纵。
爸爸老爹
4 楼
怎么定义? 新冠就是一场由富人政府对屁民老人实施的大屠杀。 西方各国原本摇摇欲坠的养老金体系又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了。
大春哥
5 楼
寧願倒大米搗雞蛋也要徹打贏這場防疫抗疫攻堅戰!
l
laolilili
6 楼
我蝗蝗兲朝这可怎么办?
大春哥
7 楼
沒見俄軍烏軍戴
h
heyuanzhi3
8 楼
生活正常化的国家抗疫不成功,至今封城锁国天天折腾国民的国家抗疫最成功。什么是黑白颠倒,懂了吧。
j
junkusd
9 楼
美国总统拜登语出惊人地声称新冠疫情“在美国已经结束”,不仅引起美国社会震动,也让医学专家倍感担忧。 . 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暂缓并未结束;未来仍有可能出现新冠感染浪潮,富裕国家在防疫这一全球性问题上绝不能退缩---如果西方国家在防疫问题上‘躺平’(go to sleep),待到大规模疫情再次暴发时他们将会‘双手沾满鲜血’。” . 那些會認為死亡超過1百萬的美國比中國抗擊疫情成功,更有人權?不是壞就是草泥馬的智商吧!
顽童在线
10 楼
收尾可不行,猪头家的目标是赚一万亿,现在才6千多亿呢,怎么可能完呀。
c
cloct
11 楼
大流行当然还没结束,只是到了平稳阶段,人们不再感到恐惧,免疫力差的人群还需要疫苗和防护措施。 只有某些独裁国家,还借着防疫或者其他的名义,天天折腾自己的国民,比如俄罗斯 中国(不包括台湾) 朝鲜。
搞啥都好
12 楼
这次狗粮因为新冠死了很多,因为是狗,所以也不记录在人类死亡数字里面,天谴狗粮!
a
abc868
13 楼
习新冠疫情全世界都失败唯中国十四亿龟孙子胜利✌️ [2评]
望和平
14 楼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病毒学和传染病学教授拉尔夫·巴里克,就被美媒称为“冠状病毒之父”啊!而他所领导的北卡大学实验室,在2020年4月曾发生一名科研人员被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老鼠咬穿实验手套的重大安全事故。今年6月中旬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就曾公开指证“新冠病毒可能源于美生物实验室”,而且还强调“非常确信”。杰弗里·萨克斯不仅是美国人、美国著名学者、《柳叶刀》杂志新冠委员会的主席,他还是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15日,在接受美媒CNN的采访时,《柳叶刀》的新冠委员会主席、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也直批美国政府涉嫌隐瞒新冠病毒的源头。近日,《柳叶刀》发布研究报告,直接批美国政府拒绝国际溯源调查,并直指新冠病毒可能来自美国实验室。
一言难尽张
15 楼
傻逼一家!
o
oldoldcandy
16 楼
疲了,輸了,慫了。
e
evision
17 楼
没有石教授的蝙蝠有100个德堡也没用
哼!肥猫
18 楼
你爷爷跟你老婆一起堆在冷冻车里排队下葬;乱葬岗里上下叠起;冷冻车送完尸体回头拉来冻肉上了你的餐桌,你表示,你们才是胜利的一家,还顺便拿你老婆跟你爷爷配了个阴婚!一举两得,对吧😄
金三
19 楼
很简单,始于中国武汉,中国最后一个终结。
文学少年
20 楼
一个国家死人多少一目了然。
w
wakawaka
21 楼
官员高层每天测试,然后对平民说疫情结束。操。
e
et2003
22 楼
德国民众可不是这么想。前几天刚去过。火车上很多人带口罩。
瓜果梨桃
23 楼
"新冠病毒致死率,即死亡人数与感染人数之比,一度高达约10%,而现在,它基本徘徊在0.3%左右,即普通流感水平。"?????真的? 加拿大的数据可不是 0.3%,加拿大目前的数据是 1%到 2% 。
F
Fag&brad
24 楼
别的不说,你们这群死五毛们,别人死多少人管你们屁事,你们觉得你主子的清零很得人心,还是你们希望中国永远这么封控,能不能让老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
m
msshhdkd
25 楼
放心,永远不会结束的,就像流感
m
msshhdkd
26 楼
都是中国人,天天骂来骂去。没事找妓女搞搞也可以 [1评]
l
lying
27 楼
现在加拿大感染人数统计数字不准确, 很多人只是在家自己做快测, 没有严重症状也不会求医. 我身边很多人都是感染了, 也不严重, 在家隔离几天, 转阴了, 继续正常生活. 没症状的, 连快测都不会做. 如果把这些没统计到的感染人数算进去, 死亡率就没有那么高.
t
tgmfwm
28 楼
你永远叫醒在装睡的人,过后还反咬你打搅他的白日梦!
d
dollorkon
29 楼
狗粮可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y
yuba
30 楼
清零一尊国进民退赴满清政府之后尘中共政府也
未归游子1
31 楼
: 看来做婊子的生出来的杂种,智商确实有问题!
y
yuba
32 楼
: 操你这个臭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