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短缺背后 是不是中国专家群体的又一次误判?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21日 16点27分 PT
  返回列表
63517 阅读
30 评论
优讯舆情监测

眼下几乎全民都在“热身”迎接病毒的来访。人们对于病毒的态度从恐惧、抗拒到慢慢接受,这种巨大的转变背后,是国家宣传和社会动员说服能力的成功。这种“热身”行为包括积极普及防范的知识、防控政策的改变等,当然更多的是囤积N95口罩和各种退烧药。

但是问题也出现了,几乎每个地方都出现严重的布洛芬等有效退烧药的短缺。有的大城市还利用技术便利和信息优势,在小城市和小县城百姓反应过来之前,抢空了地方的退烧药,制造了资源掠夺和机会不平等现象。

​布洛芬短缺现象暴露的两个问题

​这个全民抢药的过程中,暴露了两个较大的问题:

​一是,为何在这个重大的商机面前,各个厂家竟然看起来如梦初醒,市场机制大面积失灵?这是个机制问题。

​二是,为何在这个人命关天的当口,那些走上了神坛的几种中药“神药”,竟然不是专家和百姓退烧的首选?这是个科学问题。

​本文要讨论的是第一个问题:为何在这个重大的商业机遇和治病救人的需求面前,各大厂家竟然没有抓住第一波机会?从一些电商的表现看,一些进口的布洛芬正在冲开市场之门,以天价向内地市场涌入。

​当然,以中国工业制造能力的强大,大家丝毫不用怀疑,这种短缺局面很快就会改善。就像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的口罩短缺那样,全球一罩难求,最后还不是依靠我们这个“东方大国”隆隆地开动制造业机器,给不少国家雪中送炭送去了战略支援。

​但是这次短缺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2020年的疫情爆发是一种猝不及防的短兵相接,物资一时短缺在所难免,而这次布洛芬短缺,却是在疫情三年之后才爆发的问题,而且国内外关于奥密克戎感染后的身体反应明摆在那里,因此,这次的市场短缺,需要好好考虑,是不是一种专家机制失灵和预判失败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短缺问题的背后,本质是专家群体和各类智库的研判或者研判机制、或者市场机制出了问题。这个才是需要大家思考探讨的问题。

​我们此前已经知道,国内一些专家对于不少国际国内大事件的爆发和走向出现了误判,成为一个显著的现象。我们也需要就此探讨一下,眼下这个布洛芬短缺现象,是不是专家群体的又一次误判?

​归根到底是专家建言机制出了问题

​有人会说,这个是怪不得厂家的,因为疫情严格封控三年,很多感冒药都被严格管理,再加普遍戴口罩导致感冒患者减少,很多类似药品生产厂家都已经停止生产线,甚至破产了,当然面临这个机遇也就有心无力、回天无力了。

​从一些媒体的采访调研看,国内有500多家有生产布洛芬资质的厂家,正如一些厂家说,市场爆发得太突然了,因此即使加班加点生产,还是供不应求。再加在疫情之前,退烧药本来市场就不大,一年也就是20多亿的市场,一般厂家确实很难生产太多。

​短缺问题现在看不能怪企业反应太慢。在疫情期间,和疫情或感冒的相关药品出售严重受限,反馈到生产线,那就只能减产或者停产。但是很多药品受限的根源,是相关部门决策的结果。在今天,相关部门的决策是经常性地受到专家群体和研究机构的影响的,尤其在疫情这个相当专业性的领域里,官员几乎没办法独立拍脑袋决策。所以,布洛芬等药品的短缺,依然可以回溯到专家研判失灵的根子上来。由于形势发展过快,放开过于突然,专家和决策层没有预判到布洛芬需求大增的局面,从而出现研判和预判的失灵。

​对这个问题尚未有明显说法的时候,我们提出如下三种设想,来解释专家群体为何没有提前设想到放开之后的市场需求?

​一是过于相信中药的“去热解毒”的功效而导致误判。由于一些中药长期以来的功效就定位于祛热解毒,因此不光群众相信发烧不是个大问题,就是专家也相信以中医的疗效,应对感染后的发烧应该不是问题,因此,不少中药也进入了卫健委推荐的常用药的行列。但是未料在临床一线和感染高烧一个回合下来,那些神药都败下阵来,只有几款西药才能派上用场发挥疗效。

如果这个设想是真的,那就意味着神药已经走下神坛,它们就是普通的中药而已,我们对于中药的看法,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理性的临床基础之上,而绝不能出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热情而过高评价它。对于中医,最好的做法是对症下药。

​最不好的一种可能性,就是相关中药的利益集团绑架了决策,让决策者认为一些神药能够解决感染的高烧问题,从而放松了其它药品如布洛芬的预防性生产。如果这也是真的,那将是一个教训,意味着决策层需要对于利益游说集团抱以警惕,也有利于更理性地评价诸多药物的效果。

​二是专家群体出于各种顾虑,而出现“不敢研判”“不敢思想”的现象,专家机制停摆,思想被禁锢。或许这是一个可能性更大的问题,而且也是更严重的问题。

​是不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感染后的用药问题?显然不是。在此前的不少微信群里面,人们老早就注意到一个观点,那就是在疫苗和核酸之后,最赚钱的还是治疗感染的药物,很多人提醒股民要关注这些药物的股价等。市场是敏感的,肯定已经有人提前作出布局,但是市场在疫情期间又是受到管控的,因此市场的最终走向,还是掌握在专家群体和决策者手里。

​但是由于专家受到各地“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的影响,对于放开之后的政策措施不太敢提,远离是非,明哲保身,反正专家不为最后决策承担后果,因此这个事情也就耽搁下来了。结果一旦放开,猝不及防就和疫情打了一个“遭遇战”,药品供应显著不足。

​三是专家已经写了内参报告并且提交了上去,但是不为相关领导重视,从而耽误了决策。或者相关部门也已经搜集了网络上面的舆情和民间看法,但是也未被采纳。

​我们在长期的智库工作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智库最重要的工作往往不是出点子和写决策咨询报告,而是“说服领导”。那就是有了观点之后,如何让领导接受你的观点,并化作现实的政策措施?

​如果有了“金点子”,但是未能说服领导接受,那和有没有金点子,其实区别不大,本身是一种专家机制和智库的失败。这在当下,是个政府和智库专家如何实现良性互动问题。

​无论是不是上面三种情形,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在群众需要买药的时候,市场未能实现有效供应。这种短缺导致了相当大的网络舆情和社会情绪,很多百姓陷入焦虑担忧,甚至有人认为政府没有深思熟虑就大举放开,才导致今天的无药可用的结果,还有的希望政府有责任再次将群众保护起来,回到严格封控的老路子。

​这个教训本质是个“言说氛围”的问题

​上述的事实告诉我们,眼下关于疫情的研判机制,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失灵了、误判了,才导致了这样的后果。如果否认这一点,是对不起现实的,也是很难为今后更好工作总结经验教训。

出现这个结果,更需要吸取教训的是“相关部门”。他们处于决策层和专家智库之间,本职工作就是搜集整理专家观点和舆情观点,提交决策层以供决策之用。他们是在决策和专家之间的“二传手”,一旦失误,就会失分。

​更重要的是,我们整个社会还需要创造某种畅通机制和自由氛围,让专家群体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敢于说、自由地说和负责任地说,否则在关键的时候,专家群体噤若寒蝉、一片喑哑,这就会把必须及时拍板做决策的负责人推到悬崖边,搞不好就带着大家跳火坑。

​基本上,一个敢说、能说的专家群体的存在,即便说错了话、给出了错误的建议,在客观效果上也大大胜于一个聪明智慧、但是还要小心翼翼地看领导脸色的智囊群体。后者其实不是真正的智囊群体,只是习惯于解读领导讲话,只会“马后炮”。

​结合近期不少专家因为在放开前后的言论大相径庭,一先一后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因而被群众嘲笑为“变异速度超过病毒”的现象,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说法:不应将之简单地归咎为专家群体的察言观色和善于逢迎的品质问题,而应该反思他们所处的氛围是不是良性的、是不是有利于他们专业直言的。

​如果我们没有由此吸取足够的教训,当下一次的风险事件再次降临的时候,我们社会注定还会再一次吃亏。

s
sw1799
1 楼
新闻来源: 优讯舆情监测 神马玩意?
K
Ki11
2 楼
cnmb 老6生 呀屁士
错错错错错
3 楼
不是误判,是国家机器还没动起来,那些囤药的,就等着共产党“迟到的铁拳”,背景不够硬,等死吧。 [1评]
P
Phillip
4 楼
按中国药厂的生产能力,可供30亿人用上几天没问题,会不会是背景强大的人在控制,等你们走投无路时张开手缝漏点,然后屁民感激涕零,连呼伟大?
X
XXyourOO
5 楼
中国有专家么?有独立见解的,才有可能成为专家!官府样说啥就说啥的,那是专家吗?那不是狗腿子么?!
u
ucan
6 楼
你的外国洋专家,凡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基本上都会说发烧不是问题。 [1评]
X
XXyourOO
7 楼
唉,你又错了。。。。。。😔 [1评]
X
XXyourOO
8 楼
外国洋专家,凡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基本上都会说发烧不是问题。✅ 但是,你去找他们看病的时候,如果发烧,他们还是会给你开退烧药的!
o
o祖宗o
9 楼
只是包子皇帝的猪头脑袋又一次抽风而已~😉😀
s
sgchn81
10 楼
欧美之前严重的时候还不是口罩药品短缺买不到,民众一时哄抢,再多的药也供应不来!再说药品生产企业是按需按订单生产的,谁特么给你预先生产那么多?卖不出去准备破产吗? 特殊时期哄抢物资,这是人性问题,跟专家误判和体制毛的关系!
死左B
11 楼
误判是对那些中国的专家群体的最高赞誉。 我们中国专家群体最听党的话,跟党走。 这是中国的悲哀,体制的最大短板,中国个性缺失的结果。
媚眼瞟瞟
12 楼
不是误判的问题。 而是颠覆国家。
活在裆下
13 楼
全中国只有一个专家,他说放开就放开他说封锁就封锁。他说新冠斯多少人就死多少人,他就是全知全能的万能神
望和平
14 楼
厭惡外霉、1450詐騙蛆造謠者畜牲不如! 殺人兇手是fuck廣、霉國之陰、德納之牲、BBC等造謠狗屁外霉、1450詐騙畜、毫無人性、枉顧人命、 天天煽動仇恨、吶喊不要核酸要痔由、不要爹只要娘、 不要這只要那⋯⋯、 纽约时报疫情追踪器的结果,2022年12月9日,美国日均病死人数到了460人,较两周前增长了35%。 看看這些數據、 說三道四胡亂指責中國抗疫的畜牲先撲街去! 西方霉體撒謊捏造愚弄世人、世界第一☝️!果不其然! 奧巴馬赤裸々地公開演講如何干預他國輿論: 你只要用垃圾信息攪亂一個國家的輿論場、提出足夠的問題、撒布足夠的謠言、植入足夠多的陰謀論、讓這些國家的公民不知道該相信什麼、一但他們對自己的領導人失去信任、不再相信主流媒體和政府機構、人們不再互相相信、不再相信真相、我們就贏了、 這就是民煮價值觀?
朗玛
15 楼
疫情比预判的传染快,最好的体制也遇到了挑战。
独孤苍狼
16 楼
扯淡!根本不是市场问题,是哄抢、抢购的问题! 就像当初美国抢购卫生纸一样,本来不需要,看到大家都抢,怕以后断货也跟着抢购! 中国人跟风更严重,1980年代涨价抢购,有人囤了一辈子都吃不了的盐,还有人囤了一大缸醋!抢购风过去了,全他妈的砸手里了!
h
harry11111
17 楼
在流言的裹挟下,盐巴都能抢光。
t
tosefun
18 楼
砖家都是根据领导的意志进行“科学”判断的
错错错错错
19 楼
: 你每次都这么说。 [1评]
X
XXyourOO
20 楼
: 因为我确实觉得你每次都错了。。。。。。
寂寞de心
21 楼
没杂种说解封,这些专家连屁也不敢说一句!要这些专家干什么?杂种一个就够了!什么都亲自部署亲自指挥
p
ptdongguan
22 楼
哪里都能看到你这坨💩. 你没正经工作的吗?假爱国真反华.你烦不烦. [1评]
X
XXyourOO
23 楼
: 滚!
p
ptdongguan
24 楼
: 叫你滚的应该是我. 你和那个SBjeffva啥的,类似,懂个屁. 几岁? 年轻多学习.别以为自己懂点啥就指点江山.蠢货.
p
ptdongguan
25 楼
就他妈的几个SB.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没你们的爸妈,你有这条件整天混这里? 你们的爸妈,在你们所谓的“专制”国供着你. 蠢货真的不少.但也就那么几个.还好.
牛皮方糖
26 楼
中国专家真的很不容易,要舔领导的屁眼,你们还骂,你们有没有良心啊!
c
chentuoo123456
27 楼
中国的灾难永远不是灾难
不深不浅
28 楼
这标题起的?就好像什么时候 中国的专家 正确的判断过?
p
pandahello
29 楼
: 钟南山就是个大骗子! [1评]
X
XXyourOO
30 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