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消费的持续降级旋风,已经刮到了餐饮业。不仅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财报中盈利大幅下降,北京、上海的餐饮业也处于垂死挣扎边缘。餐饮业陷入困境,实际上意味着第一轮通缩已缩至最后一环。餐饮业经营数据恶化,后果非常严重。
一、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消费的持续降级旋风,已经刮到了餐饮业。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大多是“您吃了吗?”所以中国所有的国粹节日,起因各有不同,落脚高度统一到了吃上。从三十的饺子到十五的汤圆,从端午的粽子到中秋的月饼,没有了吃,就没了节日的灵魂。
因此在中国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很多都是从生产、销售食品,或进军餐饮业起家的。从傻子瓜子,到老干妈,从北京烤鸭,到贵州茅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吃这一块,虽然比较辛苦,但生意一直有人气,即使难以发大财,但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率的收益,还是有保障的。有心观察社会的人,从十年前百货大楼、商场因打击公款消费和电商分流一落千丈时,拿出一定的面积引入餐饮品牌来引流,就可以看到餐饮业的经营稳定性和号召力。
疫情刚结束,淄博因全城烧烤红遍全国,也是因为中国人,只要兜里还有点钱,首先消费的,一定是吃。俗话说,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男人的矛盾,没有一块蛋糕解决不了女孩的烦恼。
但从去年开始,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消费的持续降级,已经挟持冲击房地产、扫荡奢侈品、压垮大商超的余威,对餐饮业刮起了狂风暴雨。
中国最大城市的餐馆老板和经营者在保持盈利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餐馆老板和经营者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卷入到没有尽头的价格战中。价格战从盒饭、早餐店开始,一直蔓延到小餐馆到大酒楼。
面对利润的持续下降,32 岁的廖慧今年早些时候被迫关闭了她在深圳的 5 家川菜餐厅中的 4 家。经营餐厅多年的廖老板无奈地说:“我还在降低剩下的门店的菜品价格,因为整个餐饮业目前都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价格战”。
在餐饮服务平台美团上,北京的一些餐饮业者提供 19.9 元的汉堡套餐、15.9 元的整只烤鸡和 79 元的牛肉烧烤自助餐。
全球领先的咖啡品牌星巴克也推出了 19.9 元的饮品套餐,几乎是其常规产品价格的一半。
二、不仅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财报中盈利大幅下降,北京、上海的餐饮业也处于垂死挣扎边缘。
内地其他主要城市的餐馆老板和经营者,在维持生意方面,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在经济前景疲软的情况下,不仅竞争加剧,价格下降,还面临着食品监督、城管、消防等部门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的检查和罚款,越来越多的税务检查,利润直线下降,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陷入财务亏损。
在国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许多著名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也已经报告了惨淡的业绩。
周一,台湾知名连锁餐厅鼎泰丰宣布,将在 10 月底前关闭包括北京和天津在内的 14 家餐厅。
根据浙江零售商业信息平台Linkshop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至少有74个食品和饮料品牌宣布关闭400多家门店。
2024年上半年,三全食品财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65亿元,同比下降4.91%。归属净利润3.33亿元,同比下降23.75%;宝立食品上半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降34.60%;品渥食品上半年收入4.06亿元,同比下降29.39%,净亏损1647.42万元;良品铺子上半年营收38.86亿元,下降2.5%,净利润2389万元,下降87.4%。
北京和上海统计部门公开披露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
在北京,今年上半年2628家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年收入492亿元,同比下降2.9%,利润同比下降 88.8%,下降至 1.8 亿元人民币。其中正餐企业亏损7651万元,快餐企业盈利2.44亿元,下降49.9,饮料及冷饮服务企业盈利2595万元,下降86.1%。
整个北京市餐饮业,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3.18%,降至 0.37%。
上海餐饮经营者的情况更是糟糕,年收入超过 200 万元的公司今年上半年亏损 7.7 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利润为 17 亿元。
举步维艰的餐饮业者正在积极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不少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典型的消费降级。比如浙江日报认为,消费降级,餐饮业进入“优衣库时代”。消费日报则认为,餐饮业开启降级不降质,回归性价比。经理人杂志评论称,百胜中国股价大跌,餐饮消费降级趋势难顶。
三、餐饮业陷入困境,实际上意味着第一轮通缩已缩至最后一环。
毫无疑问,餐饮业价格战反映了消费者降级的更广泛趋势,因为居民面临收入下降和前景不确定的问题,导致食品支出更加受限。只要国内需求保持低迷,居民无法预期稳定的经济状况,餐饮业的价格战就会持续下去。
实际上,早在两年多前的2022年4月20日,三郎就在《一季度消费数据显示:经济试图升级,消费明显降级》一文中,警告过消费降级的标志之一是,“在家自己动手做饭的多了,去餐馆吃饭的少了”。
但如今我们不仅将餐饮业价格持续下降,利润急剧收缩,整个餐饮业处于亏损边缘这样的现象,简单地归结为消费降级。两年前三郎的这个观点是领先的,两年后还这样总结,就属于拾人牙慧了。
如果把餐饮业的经营困境放到家庭、企业信贷收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和汽车消费的刺而不激,还有财政收入连续7个月的罕见下滑等经济现象之中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餐饮业陷入困境,实际上意味着第一轮通缩已缩至最后一环。
这是因为食品餐饮,在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中,属于消费弹性很小的品类。而经济处于下行通缩周期中,下行通缩往往从消费弹性较高的品类,比如房地产、汽车、奢侈品等开始,然后沿着消费弹性从高到低的曲线,逐步蔓延。
四、餐饮业经营数据恶化,后果非常严重。
2021年7月份从消费弹性最大的房地产市场收缩开始,如今蔓延到消费弹性较小的餐饮业,这意味着第一轮通缩已蔓延到最后一环。
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铺面经济中的人气带动产业。如今餐饮业经营数据恶化,后果非常严重。
一是将推动租金价格下滑,拉长房地产下行周期;
二是将导致招聘岗位收缩,推升失业率;
三是直接减少对食品原材料的需求,带动CPI下滑;
四是拉低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进一步削弱需求,压抑消费,增加经济复苏困难。
帮助餐饮业渡过难关,监管部门减少对他们不必要的骚扰至关重要,降低税费也很重要,但最根本的补救措施,仍然是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增加消费者的收入和购买能力。有钱了,谁不知道下馆子,提高生活水平呢?
内容提要:
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消费的持续降级旋风,已经刮到了餐饮业。不仅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财报中盈利大幅下降,北京、上海的餐饮业也处于垂死挣扎边缘。餐饮业陷入困境,实际上意味着第一轮通缩已缩至最后一环。餐饮业经营数据恶化,后果非常严重。
一、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消费的持续降级旋风,已经刮到了餐饮业。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大多是“您吃了吗?”所以中国所有的国粹节日,起因各有不同,落脚高度统一到了吃上。从三十的饺子到十五的汤圆,从端午的粽子到中秋的月饼,没有了吃,就没了节日的灵魂。
因此在中国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很多都是从生产、销售食品,或进军餐饮业起家的。从傻子瓜子,到老干妈,从北京烤鸭,到贵州茅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吃这一块,虽然比较辛苦,但生意一直有人气,即使难以发大财,但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率的收益,还是有保障的。有心观察社会的人,从十年前百货大楼、商场因打击公款消费和电商分流一落千丈时,拿出一定的面积引入餐饮品牌来引流,就可以看到餐饮业的经营稳定性和号召力。
疫情刚结束,淄博因全城烧烤红遍全国,也是因为中国人,只要兜里还有点钱,首先消费的,一定是吃。俗话说,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男人的矛盾,没有一块蛋糕解决不了女孩的烦恼。
但从去年开始,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消费的持续降级,已经挟持冲击房地产、扫荡奢侈品、压垮大商超的余威,对餐饮业刮起了狂风暴雨。
中国最大城市的餐馆老板和经营者在保持盈利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餐馆老板和经营者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卷入到没有尽头的价格战中。价格战从盒饭、早餐店开始,一直蔓延到小餐馆到大酒楼。
面对利润的持续下降,32 岁的廖慧今年早些时候被迫关闭了她在深圳的 5 家川菜餐厅中的 4 家。经营餐厅多年的廖老板无奈地说:“我还在降低剩下的门店的菜品价格,因为整个餐饮业目前都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价格战”。
在餐饮服务平台美团上,北京的一些餐饮业者提供 19.9 元的汉堡套餐、15.9 元的整只烤鸡和 79 元的牛肉烧烤自助餐。
全球领先的咖啡品牌星巴克也推出了 19.9 元的饮品套餐,几乎是其常规产品价格的一半。
二、不仅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财报中盈利大幅下降,北京、上海的餐饮业也处于垂死挣扎边缘。
内地其他主要城市的餐馆老板和经营者,在维持生意方面,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在经济前景疲软的情况下,不仅竞争加剧,价格下降,还面临着食品监督、城管、消防等部门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的检查和罚款,越来越多的税务检查,利润直线下降,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陷入财务亏损。
在国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许多著名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也已经报告了惨淡的业绩。
周一,台湾知名连锁餐厅鼎泰丰宣布,将在 10 月底前关闭包括北京和天津在内的 14 家餐厅。
根据浙江零售商业信息平台Linkshop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至少有74个食品和饮料品牌宣布关闭400多家门店。
2024年上半年,三全食品财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65亿元,同比下降4.91%。归属净利润3.33亿元,同比下降23.75%;宝立食品上半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降34.60%;品渥食品上半年收入4.06亿元,同比下降29.39%,净亏损1647.42万元;良品铺子上半年营收38.86亿元,下降2.5%,净利润2389万元,下降87.4%。
北京和上海统计部门公开披露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
在北京,今年上半年2628家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年收入492亿元,同比下降2.9%,利润同比下降 88.8%,下降至 1.8 亿元人民币。其中正餐企业亏损7651万元,快餐企业盈利2.44亿元,下降49.9,饮料及冷饮服务企业盈利2595万元,下降86.1%。
整个北京市餐饮业,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3.18%,降至 0.37%。
上海餐饮经营者的情况更是糟糕,年收入超过 200 万元的公司今年上半年亏损 7.7 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利润为 17 亿元。
举步维艰的餐饮业者正在积极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不少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典型的消费降级。比如浙江日报认为,消费降级,餐饮业进入“优衣库时代”。消费日报则认为,餐饮业开启降级不降质,回归性价比。经理人杂志评论称,百胜中国股价大跌,餐饮消费降级趋势难顶。
三、餐饮业陷入困境,实际上意味着第一轮通缩已缩至最后一环。
毫无疑问,餐饮业价格战反映了消费者降级的更广泛趋势,因为居民面临收入下降和前景不确定的问题,导致食品支出更加受限。只要国内需求保持低迷,居民无法预期稳定的经济状况,餐饮业的价格战就会持续下去。
实际上,早在两年多前的2022年4月20日,三郎就在《一季度消费数据显示:经济试图升级,消费明显降级》一文中,警告过消费降级的标志之一是,“在家自己动手做饭的多了,去餐馆吃饭的少了”。
但如今我们不仅将餐饮业价格持续下降,利润急剧收缩,整个餐饮业处于亏损边缘这样的现象,简单地归结为消费降级。两年前三郎的这个观点是领先的,两年后还这样总结,就属于拾人牙慧了。
如果把餐饮业的经营困境放到家庭、企业信贷收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和汽车消费的刺而不激,还有财政收入连续7个月的罕见下滑等经济现象之中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餐饮业陷入困境,实际上意味着第一轮通缩已缩至最后一环。
这是因为食品餐饮,在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中,属于消费弹性很小的品类。而经济处于下行通缩周期中,下行通缩往往从消费弹性较高的品类,比如房地产、汽车、奢侈品等开始,然后沿着消费弹性从高到低的曲线,逐步蔓延。
四、餐饮业经营数据恶化,后果非常严重。
2021年7月份从消费弹性最大的房地产市场收缩开始,如今蔓延到消费弹性较小的餐饮业,这意味着第一轮通缩已蔓延到最后一环。
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铺面经济中的人气带动产业。如今餐饮业经营数据恶化,后果非常严重。
一是将推动租金价格下滑,拉长房地产下行周期;
二是将导致招聘岗位收缩,推升失业率;
三是直接减少对食品原材料的需求,带动CPI下滑;
四是拉低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进一步削弱需求,压抑消费,增加经济复苏困难。
帮助餐饮业渡过难关,监管部门减少对他们不必要的骚扰至关重要,降低税费也很重要,但最根本的补救措施,仍然是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增加消费者的收入和购买能力。有钱了,谁不知道下馆子,提高生活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