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访美、马英九访陆,这一系列活动掀开了台湾问题发展的新阶段,这很可能会成为台当局一系列实质行动的开端,实际上台当局一直在政治层面是不怎么怕大陆的,相比之下他们对冲突隐患的担忧更多地是基于美国的战略意图。
其实台当局高层也不是傻子,他们很清楚,台海的战争风险决定性的来源于美国,非决定性地来源于中国大陆。
大陆虽然有开战的立场,但触发这条红线的阈值很高,台当局自身的实力甚至无法触发这条红线,但美国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实际上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蔡英文代表的民进党反倒理智了一回,他们主动要求麦卡锡不访台而是蔡英文以非官方身份访美会晤避免过度刺激中国大陆,这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举措,一方面既向大陆了表达了安抚的态度,另一方面它不会引起岛内“台独”的不满。
但客观来讲,其实以台当局自身的实力,他们本身不管怎么做都没有能力去触发大陆的红线因为红线本身可以动态地调整,即使是台当局宣布独立,这无法对现实造成什么影响。
在现代社会一个政权得到承认的标志是什么?是进入联合国获得席位,台当局现在是没有能力去获得这个席位的,所以即使是宣布独立也没什么用处。
但美国真的有能力把他们抬进去,不要想什么一票否决权,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也屡次动用了一票否决权,但最终这并不能阻止联合国层面上俄罗斯遭到的广泛孤立与联合国形式的谴责。
联合国框架内真正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国家有且只有一个,是美国,毕竟联合国的总部就在美国的纽约。
中国大陆对台湾问题的红线阈值已经很高了,而且客观来说现在的国际形势已经大变,收复台湾的窗口期已经过去了,下一个窗口期到来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美国的干涉准备逐渐成熟,其次是台湾岛内社会氛围完全独化,他们已经完全做好了应对战争的思想准备,战备工作最大的障碍已经解除。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俄乌战争仍然没有结束,在俄乌战争结束之前,武力收台都是最糟糕的决策,因为这会导致落入拜登的圈套,突破性地加深全球范围的政治紧张,并导致国际秩序朝着阵营冷战的方向发展。
在2022年的时候,俄乌战争和中国的系并不大,我们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同时也是这场战争一个比较主要的受益者,但不要忘了美国也同样是受益者。
美国的受益,除开老生常谈的金融市场的繁荣,最主要的受益点,其实是大大加深了他们对欧盟国家的控制与影响力,而这很可能会成为拜登制胜的关键点。
将美国作为俄乌战争爆发的责任方,这是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立场,在“西方”这个范围内,他们不会认为美国是战争的罪魁祸首,他们会认为俄罗斯是侵略者,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实上不只是在西方国家和地区,亚洲这边,日本、韩国,他们也是这种立场,台湾亦然。
俄乌战争之后他们看到的是美国的军事援助帮助乌克兰抵抗俄罗斯,尽管客观来看美国的军事援助规模其实也没那么大,但关于援助的细节,不要说大众了,很多专家都说不清楚,他们只会认为“美国的援助拯救了乌克兰”。
欧洲地区国家的领导人,其行政班底都是普选制度带来的,民意对执政当局的影响显而易见,那么当绝大多数欧洲人都因为俄乌战争大大加深了对美国的正面印象并厌恶俄罗斯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等于加深了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控制。
这种逻辑的现实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了,即使客观上中断了俄-欧天然气贸易,对欧盟的长期经济发展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之后,他们仍然要继续坚持制裁俄罗斯。
欧洲作为全球近现代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旧大陆上最富庶繁荣的地区,尽管在最近二三十年受到了美国的削弱,受到了东亚的竞争,他们纸面上的实力大大地削弱了,但他们并没有失去获得强大实力所需要的潜力。
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在线,人口规模也是超过10亿级别,同时也还拥有大量的高附加值产业,这种繁荣富庶的社会一旦动员起来会爆发出非常强大的力量。
只不过是欧洲地区经历了将近四十年的去动员化,短时间内很难抱团,但对于他们的潜力各方都非常清楚,中国这些年来推动中-欧贸易协定时候的姿态,并不比2020年时候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合作协议的姿态更高,拉拢欧盟也可以说是十年来中国的核心国策之一。
千禧年之后的二十年来,中国、俄罗斯、欧盟,这三方总体的趋势是互相合作,对抗美国,这种对抗并不是台面上的对抗,而是缓慢地降低美国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总体来说这是卓有成效的!
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俄-欧三方合作侵蚀美国影响力的进程大大加速;2010年的时候,全球贸易结算货币中美元占比是80%左右,而在2020年的时候,美元的占比已经下降到了40%。
排名第二的国际结算货币是欧元,当然欧元这个有一些水分,欧盟国家之间贸易使用欧元进行结算,这显然是属于欧盟范围内的,但在计算时候仍然会被算进国际贸易结算的范畴。
在2021年的时候,美国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糟糕了,欧、亚两地四处起火,对欧盟的控制力显著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此时俄-欧之间已经无比和谐,马克龙公然喊出“北约已经脑死亡”的旗号。
但这一切其实来之不易,推动中-俄-欧三方抱团的最主要障碍在欧洲那边,因为他们受美国影响很深,而欧盟范围内的主要推动者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这两人都是罕见的能人。
对欧盟国家历届大选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当代欧盟国家的内部在政治上非常分裂,历届大选胜者的支持率优势都很小很小,这导致他们的国家政治权力遭到削弱,强化了美国的控制力、影响力,而默克尔、马克龙这种在其所在国家拥有近似压倒性的支持率优势的领导人极其少见。
可以说中-俄-欧三方合作在过去十年是一个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进程,三方合作面临的困难非常艰巨,合作的成功来之不易,俄-乌战争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
这场战争持续超过一年时间之后,俄-欧关系已经完全崩盘,而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甚至成为了中-欧关系的隐患,因为中俄之间的关系随时可以被美国拿来变成挑拨中欧关系的筹码。
也就是说,俄-乌战争长期化之后带来了一个极其巨大的风险,如果在这个时候中国武力收台,中-欧关系就会步了俄-欧关系的后尘,而美国对欧盟的控制力也将更进一步,很可能恢复到当年冷战时期的状态。
这就是拜登的意图,他们很清楚直接通过军事手段无法击败中国,他们希望破坏现有的国际秩序。
虽然这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代价,但只要仍然拥有富庶的欧洲,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美国体系缩水变得更小,但同时也更好控制。
这种战略收缩的思路,他们希望像当年对付苏联那样对付中国,而不是继续与中国同时在一个体系内对峙了。
因为无论是中国的产业升级还是对外贸易规模,美国已经无法进行有效的遏制,特朗普掀起的经济战搞了几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都不足以带来胜利,拜登现在反而是放松了对中国企业的一般性制裁。
但这并不是说拜登的战略与政策回归了以前民主党时期的模式,只不过在这个能够从中美贸易获利的最后时刻尽可能榨干最后一点价值,等到未来不久后双方大打出手的时候瞬间中断所有联系。
如今俄乌战争仍在持续,中-欧关系本身也受到一定影响,那么这种影响绝对不能扩大化,这时候出兵收台那就是落入拜登的陷阱了。
他们很希望看到这种事情,一方面着手准备干涉台海尽最大可能发挥台当局最后的价值消耗中国,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做好了准备,一旦大陆出兵他们就对欧盟施压让后者不得不制裁中国,从中破坏中-欧关系。
所以2023年开始,如何促成俄-乌停战,解除当下过于紧张的形势,避免全球秩序朝着冷战的方向更进一步发展,避免国际政治变成阵营对抗,这是中国的重要目标,在这个时候,收复台湾的事宜只能暂时搁置。
现在中-俄-欧三方合作的链条已经被斩断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变成了中-俄+中-欧,中-欧这条链条断开之后,国际体系便会进入到美-欧对峙中-俄的范畴。
而与此同时,东亚地区毕竟美国还是有很强大的影响力,东亚地区这个曾经是美帝国财政来源的重要核心区将被抛弃变为战场。
就算战火不烧到中国本土,考虑到东亚地区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以RCEP为例,中国与RCEP国家每年的贸易额是两万亿美元级别,相当于中俄贸易额的10倍、中欧贸易额的2.5倍、中美贸易额的3倍,这对中国的经济破坏程度很显而易见。
因此在当下,中国收台之前,首先要促成俄-乌停战,抢占到一个重要的道德高地,同时这也能解决俄-乌战争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
冷战结束后,东欧地区的前苏联成员国陆续加入北约框架,其中还有一些成功融入了欧盟框架,但这样的案例不多。
东欧地区的前苏联成员国总体上都因为身处俄-欧夹缝之间,必须以政治上倾斜美国为代表融入欧盟体系否则就会陷入贫困,乌克兰就是这么个例子,跟俄罗斯经济体系对接意味着贫穷无法获得足够的就业岗位。
而与欧洲经济体系对接,意味着政治亲美容易挨打,因此东欧地区国家一直以来都高度欢迎外资与外部政治势力的合作。
乌克兰在2014年政变之前与中国的关系就非常不错,如果中国能够促成俄-乌停战,这能极大地改观自身的形象,同时减少欧盟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与中国深度合作时候面临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压力,从而避免俄乌战争长期化后被美国彻底控制了局势走向的案例再次发生。
但俄-乌停战同样也面临许多困难,俄罗斯必然无法接受战争后一无所获的结果,乌克兰也无法接受东部地区从法理上被分割出去,更何况美国也在幕后使坏阻止战争结束。
不要看俄罗斯嘴上想谈判,但行动上,他们每次谈判都提出东部独立这种只能靠打仗获得的收益,实际上是根本不想谈。
俄罗斯在自身国际形象已经完全恶化之后,他们其实很希望把中国也拖下水跟他们变成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所以我们能看到从三月份开始俄军前线放缓了攻势。
所以现在希望战争结束,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势力实际上只有中国与欧盟,为了促成这场战争结束,接下来中国的行动会很多,而且很可能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
但考虑到此前已经获得的收益,以及停战之后的收益,这种代价必然值得,等到俄-乌战争结束,中-俄-欧三方框架得到一定恢复,美国无法通过挑拨台海一战来促成全球冷战的时候,收台需要的外部环境也就基本成熟了。
蔡英文访美、马英九访陆,这一系列活动掀开了台湾问题发展的新阶段,这很可能会成为台当局一系列实质行动的开端,实际上台当局一直在政治层面是不怎么怕大陆的,相比之下他们对冲突隐患的担忧更多地是基于美国的战略意图。
其实台当局高层也不是傻子,他们很清楚,台海的战争风险决定性的来源于美国,非决定性地来源于中国大陆。
大陆虽然有开战的立场,但触发这条红线的阈值很高,台当局自身的实力甚至无法触发这条红线,但美国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实际上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蔡英文代表的民进党反倒理智了一回,他们主动要求麦卡锡不访台而是蔡英文以非官方身份访美会晤避免过度刺激中国大陆,这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举措,一方面既向大陆了表达了安抚的态度,另一方面它不会引起岛内“台独”的不满。
但客观来讲,其实以台当局自身的实力,他们本身不管怎么做都没有能力去触发大陆的红线因为红线本身可以动态地调整,即使是台当局宣布独立,这无法对现实造成什么影响。
在现代社会一个政权得到承认的标志是什么?是进入联合国获得席位,台当局现在是没有能力去获得这个席位的,所以即使是宣布独立也没什么用处。
但美国真的有能力把他们抬进去,不要想什么一票否决权,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也屡次动用了一票否决权,但最终这并不能阻止联合国层面上俄罗斯遭到的广泛孤立与联合国形式的谴责。
联合国框架内真正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国家有且只有一个,是美国,毕竟联合国的总部就在美国的纽约。
中国大陆对台湾问题的红线阈值已经很高了,而且客观来说现在的国际形势已经大变,收复台湾的窗口期已经过去了,下一个窗口期到来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美国的干涉准备逐渐成熟,其次是台湾岛内社会氛围完全独化,他们已经完全做好了应对战争的思想准备,战备工作最大的障碍已经解除。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俄乌战争仍然没有结束,在俄乌战争结束之前,武力收台都是最糟糕的决策,因为这会导致落入拜登的圈套,突破性地加深全球范围的政治紧张,并导致国际秩序朝着阵营冷战的方向发展。
在2022年的时候,俄乌战争和中国的系并不大,我们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同时也是这场战争一个比较主要的受益者,但不要忘了美国也同样是受益者。
美国的受益,除开老生常谈的金融市场的繁荣,最主要的受益点,其实是大大加深了他们对欧盟国家的控制与影响力,而这很可能会成为拜登制胜的关键点。
将美国作为俄乌战争爆发的责任方,这是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立场,在“西方”这个范围内,他们不会认为美国是战争的罪魁祸首,他们会认为俄罗斯是侵略者,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实上不只是在西方国家和地区,亚洲这边,日本、韩国,他们也是这种立场,台湾亦然。
俄乌战争之后他们看到的是美国的军事援助帮助乌克兰抵抗俄罗斯,尽管客观来看美国的军事援助规模其实也没那么大,但关于援助的细节,不要说大众了,很多专家都说不清楚,他们只会认为“美国的援助拯救了乌克兰”。
欧洲地区国家的领导人,其行政班底都是普选制度带来的,民意对执政当局的影响显而易见,那么当绝大多数欧洲人都因为俄乌战争大大加深了对美国的正面印象并厌恶俄罗斯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等于加深了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控制。
这种逻辑的现实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了,即使客观上中断了俄-欧天然气贸易,对欧盟的长期经济发展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之后,他们仍然要继续坚持制裁俄罗斯。
欧洲作为全球近现代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旧大陆上最富庶繁荣的地区,尽管在最近二三十年受到了美国的削弱,受到了东亚的竞争,他们纸面上的实力大大地削弱了,但他们并没有失去获得强大实力所需要的潜力。
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在线,人口规模也是超过10亿级别,同时也还拥有大量的高附加值产业,这种繁荣富庶的社会一旦动员起来会爆发出非常强大的力量。
只不过是欧洲地区经历了将近四十年的去动员化,短时间内很难抱团,但对于他们的潜力各方都非常清楚,中国这些年来推动中-欧贸易协定时候的姿态,并不比2020年时候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合作协议的姿态更高,拉拢欧盟也可以说是十年来中国的核心国策之一。
千禧年之后的二十年来,中国、俄罗斯、欧盟,这三方总体的趋势是互相合作,对抗美国,这种对抗并不是台面上的对抗,而是缓慢地降低美国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总体来说这是卓有成效的!
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俄-欧三方合作侵蚀美国影响力的进程大大加速;2010年的时候,全球贸易结算货币中美元占比是80%左右,而在2020年的时候,美元的占比已经下降到了40%。
排名第二的国际结算货币是欧元,当然欧元这个有一些水分,欧盟国家之间贸易使用欧元进行结算,这显然是属于欧盟范围内的,但在计算时候仍然会被算进国际贸易结算的范畴。
在2021年的时候,美国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糟糕了,欧、亚两地四处起火,对欧盟的控制力显著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此时俄-欧之间已经无比和谐,马克龙公然喊出“北约已经脑死亡”的旗号。
但这一切其实来之不易,推动中-俄-欧三方抱团的最主要障碍在欧洲那边,因为他们受美国影响很深,而欧盟范围内的主要推动者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这两人都是罕见的能人。
对欧盟国家历届大选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当代欧盟国家的内部在政治上非常分裂,历届大选胜者的支持率优势都很小很小,这导致他们的国家政治权力遭到削弱,强化了美国的控制力、影响力,而默克尔、马克龙这种在其所在国家拥有近似压倒性的支持率优势的领导人极其少见。
可以说中-俄-欧三方合作在过去十年是一个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进程,三方合作面临的困难非常艰巨,合作的成功来之不易,俄-乌战争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
这场战争持续超过一年时间之后,俄-欧关系已经完全崩盘,而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甚至成为了中-欧关系的隐患,因为中俄之间的关系随时可以被美国拿来变成挑拨中欧关系的筹码。
也就是说,俄-乌战争长期化之后带来了一个极其巨大的风险,如果在这个时候中国武力收台,中-欧关系就会步了俄-欧关系的后尘,而美国对欧盟的控制力也将更进一步,很可能恢复到当年冷战时期的状态。
这就是拜登的意图,他们很清楚直接通过军事手段无法击败中国,他们希望破坏现有的国际秩序。
虽然这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代价,但只要仍然拥有富庶的欧洲,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美国体系缩水变得更小,但同时也更好控制。
这种战略收缩的思路,他们希望像当年对付苏联那样对付中国,而不是继续与中国同时在一个体系内对峙了。
因为无论是中国的产业升级还是对外贸易规模,美国已经无法进行有效的遏制,特朗普掀起的经济战搞了几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都不足以带来胜利,拜登现在反而是放松了对中国企业的一般性制裁。
但这并不是说拜登的战略与政策回归了以前民主党时期的模式,只不过在这个能够从中美贸易获利的最后时刻尽可能榨干最后一点价值,等到未来不久后双方大打出手的时候瞬间中断所有联系。
如今俄乌战争仍在持续,中-欧关系本身也受到一定影响,那么这种影响绝对不能扩大化,这时候出兵收台那就是落入拜登的陷阱了。
他们很希望看到这种事情,一方面着手准备干涉台海尽最大可能发挥台当局最后的价值消耗中国,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做好了准备,一旦大陆出兵他们就对欧盟施压让后者不得不制裁中国,从中破坏中-欧关系。
所以2023年开始,如何促成俄-乌停战,解除当下过于紧张的形势,避免全球秩序朝着冷战的方向更进一步发展,避免国际政治变成阵营对抗,这是中国的重要目标,在这个时候,收复台湾的事宜只能暂时搁置。
现在中-俄-欧三方合作的链条已经被斩断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变成了中-俄+中-欧,中-欧这条链条断开之后,国际体系便会进入到美-欧对峙中-俄的范畴。
而与此同时,东亚地区毕竟美国还是有很强大的影响力,东亚地区这个曾经是美帝国财政来源的重要核心区将被抛弃变为战场。
就算战火不烧到中国本土,考虑到东亚地区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以RCEP为例,中国与RCEP国家每年的贸易额是两万亿美元级别,相当于中俄贸易额的10倍、中欧贸易额的2.5倍、中美贸易额的3倍,这对中国的经济破坏程度很显而易见。
因此在当下,中国收台之前,首先要促成俄-乌停战,抢占到一个重要的道德高地,同时这也能解决俄-乌战争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
冷战结束后,东欧地区的前苏联成员国陆续加入北约框架,其中还有一些成功融入了欧盟框架,但这样的案例不多。
东欧地区的前苏联成员国总体上都因为身处俄-欧夹缝之间,必须以政治上倾斜美国为代表融入欧盟体系否则就会陷入贫困,乌克兰就是这么个例子,跟俄罗斯经济体系对接意味着贫穷无法获得足够的就业岗位。
而与欧洲经济体系对接,意味着政治亲美容易挨打,因此东欧地区国家一直以来都高度欢迎外资与外部政治势力的合作。
乌克兰在2014年政变之前与中国的关系就非常不错,如果中国能够促成俄-乌停战,这能极大地改观自身的形象,同时减少欧盟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与中国深度合作时候面临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压力,从而避免俄乌战争长期化后被美国彻底控制了局势走向的案例再次发生。
但俄-乌停战同样也面临许多困难,俄罗斯必然无法接受战争后一无所获的结果,乌克兰也无法接受东部地区从法理上被分割出去,更何况美国也在幕后使坏阻止战争结束。
不要看俄罗斯嘴上想谈判,但行动上,他们每次谈判都提出东部独立这种只能靠打仗获得的收益,实际上是根本不想谈。
俄罗斯在自身国际形象已经完全恶化之后,他们其实很希望把中国也拖下水跟他们变成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所以我们能看到从三月份开始俄军前线放缓了攻势。
所以现在希望战争结束,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势力实际上只有中国与欧盟,为了促成这场战争结束,接下来中国的行动会很多,而且很可能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
但考虑到此前已经获得的收益,以及停战之后的收益,这种代价必然值得,等到俄-乌战争结束,中-俄-欧三方框架得到一定恢复,美国无法通过挑拨台海一战来促成全球冷战的时候,收台需要的外部环境也就基本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