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are we?
We are 13 trustees and 70+ colleagues dedicated to advancing human rights in business and eradicating abuse.
Our Regional Researchers are based in Australia, Brazil, Cambodia, China, Colombia, Germany, Hong Kong, India, Indonesia, Kenya, Japan, Jordan, Mexico, Philippines, Senegal, South Africa, Tunisia, UK, Ukraine, Uruguay and the USA. They are supported by our two offices in London and New York. Oversight is provided by our board of trustees which consists of former business people,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advocates and academics. [1评]
根据非政府组织商业与人权资源中心(Business &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自2021年以来,参与开采生态转型所需矿物的中国公司被指控在中国境外犯下大量侵犯人权的行为。
该非政府组织称,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有39家中国矿业公司牵涉到102起涉嫌侵犯人权和环境的案件。
“我们的数据显示,在勘探、开采和加工过渡性能源矿产的过程中,侵犯人权和环境的情况很普遍… 这些伤害行为令在地小区首当其冲。”,该非政府组织的发言人说。
据法新社援引商业与人权资源中心的报告指出,在18个国家发生的所有涉嫌侵权案件中,印度尼西亚有27起,秘鲁16起,刚果民主共和国12起,缅甸11起,津巴布韦7起等等。
报告称,对中国企业的指控中有超过2/3涉及侵犯当地小区的权利,一半以上涉及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包括水污染、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和阻碍水源取得;超过1/3的中国企业被控损害工人权利。
中国主导了对生态转型至关重要的矿物的加工和提炼,特别是铜、镍和钴,这些矿物用于电池等。
据了解,印尼的状况尤为严重。中国被控破坏印尼环境及侵害弱势工人们的权利,电池生产公司对镍的需求提升,令印尼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另因工厂工作条件欠佳而加剧紧张局势。
到2040年,全球对这些矿物的需求预计将增加六倍。因此,该非政府组织呼吁中国和接纳其公司的国家采取 "紧急措施",限制这种转型的有害影响。
另外,北京政府虽已承诺不再于海外建设燃煤工厂,但商业与人权资源中心认为,这项绿色承诺“因海外业务运营带来的严重人权风险而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