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债是不是鸦片 经济学家别故弄玄虚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2月20日 21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76566 阅读
15 评论
冰川思想库

所谓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实学,不是烧脑游戏的玄学。宏观经济学再富丽堂皇,也不能代替微观经济的柴米油盐。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关不羽

最近有幸围观了赵建教授和中银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的债务辩论,谈一点感想:经济学可以宏观,经济的真相却在微观。

01

引发这场辩论的,是赵建教授的《中国不能再吸食债务鸦片,要重新激活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对地方债依赖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批评。

主要观点是:

债务超出信用和资产的约束,就会成为一种“鸦片”。吸鸦片的时候肯定会精神抖擞,出现无所不能、一片繁荣的幻觉。但当毒劲一过,就会身体透支,精疲力尽,甚至会走向崩溃。

徐高发表了针锋相对的反驳文章《将债务比作鸦片错得离谱》,反对“债务妖魔化”。

徐高的文章读到一半,感觉有点鸡同鸭讲的味道。徐高的上半篇文章运用货币银行学、可持续债务等理论,高举高打地批评“债务鸦片”是对债务妖魔化。理论水平确实很高,却有自树靶子之嫌。

没有任何一位经济学者会笼而统之地把债务一概归为“鸦片”,赵健教授的文章开宗明义,“债务鸦片”就是针对备受瞩目的地方债问题。徐高前半篇文章高度理论化地反驳,并未针对地方债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讨论范围。

比如赵健说“一笔地方债投下去,就能立即凭空形成需求或货币购买力”,徐高批评“这里作者又犯了将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与债务形成混为一谈的错误”,就是无视讨论对象和范围的误解。

图/图虫创意

诚如徐高所言,通常的债务只带来购买力的转移,并不会凭空创造购买力。但是,就地方债所在的区域经济而言,除非银行放贷的钱都是本地住户的存款,否则还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凭空而来。

徐高对赵建的反驳,大体就是这么个路子。理论高度的高举高打,却落不到实处。徐高用大段篇幅论证可持续债务与不可持续的“庞氏骗局”之间的区别,理论架势端得很足,梳理概念的名词解释够开好几堂课,却是舍近求远地兜圈子。

要反驳赵建哪用得着这么麻烦?徐高只要直接论证地方债借新还旧的可持续性就行了,诸如抵押有多充足,作为主要抵押物的土地资产升值有多可期。

其实,只要把“地方债可持续性”的理论模型,大致量化分析出个子丑寅卯来,相信所有质疑者都会心悦诚服的。遗憾的是,在这个关键点上,徐高除了一堆名词解释外,就是“过去行,现在也行”的简单粗暴。

02

徐高写道:

虽然在微观层面,基建项目投资回报率低于债务利息率,但在政府层面算大账,把政府卖地所变现的社会效益也考虑进来,其投资回报率能覆盖债务利息率,债务可持续。

正因有这么一套中国特有的机制,我国才能绕开基础设施投资微观回报率低的障碍,构建起了“地产+基建”的“经营城市”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法宝”。不理解中国现实,错将“法宝”视为毒药,重启经济的设想只能变成对经济的又一轮伤害。

这个“法宝论”挺形象的,让我想起了《封神榜》里的打神鞭。一出场时何其威风,但是往后看,是时灵时不灵、越用越不灵了。“债务法宝”也是如此,这涉及到两个问题:

首先,“地产+基建”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地域性,并不普适。无论是基建还是地产,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是所有地方的房地产都搞得起来的,也不是所有地方的基建都能发挥效用的。

如果滥用这一模式,就可能造成地方债务困局,所以说这是病因,而不是解药。

压根不具备房地产发展条件的地区,如果强行启动“地产+基建”,结果就是“泡沫三件套”——利用率低下的基建、无人问津的房子和一堆地方债务。无论理论多么高明玄妙,事实就是如此。

图/图虫创意

其次,彼一时此一时,当年“地产+基建”能成功,是经济高增长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不可复制。2000年前后市场化改革渐趋成熟、加入WTO融入全球化体系,是经济强劲增长的原动力。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基建需求和住房需求激增,才有了“地产+基建”成功的可能。

“地产+基建”不是毒药,但也不是万灵药。徐高强调要理解中国的现实,这是很正确的。那么,就不应该忽视中国经济巨大地域差异这一现实。

北京、上海“地产+基建”能保证地方债的可持续性,不等于鹤岗也可以。一张方子包治百病,挖土机一响黄金万两,在今天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是行不通的。

“要不要救地方债”成为话题,足够说明问题了。如果徐高主张的“算大账”、“土地出让的社会效益”能够顺利通过经济核算,那么本来就不会有这场争论。一切顺风顺水,自然无话可说。

因此,徐高强调“算大账”,没有错。算账就要认账,算是可以算的,还账是不可能的,那是赖账。经济学不是用来教人赖账的。

那么地方债到底是“鸦片”还是良药,经济学家说了不算,市场说了算。这才是地方债问题的终极解。

03

在这场争论中,赵建教授针对地方债务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徐高则在理论高度提出了反驳。两位有角度不同,也有虚实之别。

但是,不少地方债尤其是隐性地方债的违约风险高,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经济学家的任务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而不是用理论去掩饰。“撇开事实不谈”的理论再好,也是没有价值的。

正如赵建教授所言:债务超出信用和资产的约束,就会成为一种“鸦片”。拿块石头说是金子,银行闭着眼睛收下当抵押物;上次借债不还,不影响下次再借。谁有这样的金融特权,都会借钱上瘾、花钱过瘾。这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问题。

图/图虫创意

在这场争论中,徐高也给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他说“债务只带来购买力的转移,并不会凭空创造购买力”,可谓切中要害,提示了不良债务堆积的危害性。

如果宝贵的购买力从其他经济部门,转移到部分地方政府的“地产+基建”模式,搞出车流稀疏的高速公路、一堆卖不出去的房子,这是巨大的浪费,有违金融业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04

所谓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实学,不是烧脑游戏的玄学。宏观经济学再富丽堂皇,也不能代替微观经济的柴米油盐。

因此,宏观也好,微观也罢,经济学者应该守住的专业底线,不是离地三尺的故弄玄虚,而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实事求是。

至于这场争论对普通人理解债务问题有多大帮助,无从得知。普通人可能无法理解凯恩斯的“挖坑理论”,也不知道凯恩斯主义者面对滞胀现象时束手无策。但是,普通人肯定知道自己是否买得起房子、是否还得起按揭。无论宏观多么遥不可及,微观依然真实。

s
slimane
1 楼
强国地方债都超过丑国联邦债了,牛逼啊
j
junkerus
2 楼
两个问题 1 地方债经过什么审批手续了么 公开 透明么 2 地方财务用在什么上了 公开 透明么
老六生
3 楼
留园就是楼下几个底层 大该就是国内农村中小学文化程度 什么都不懂,张口造谣,疯狂反中,人格低劣 .. 中国地方债总额:大概是34万人民币 美国政府债务总额:大概是31万美元 .. [2评]
老六生
4 楼
美国政府债务:31万亿美元 中国地方债务:34万亿人民币
英国流氓
5 楼
中国地方债已经是定时炸弹 除了一线城市勉强维系 其他爆雷就是时间问题 。 最开始的就是人矿的公共资源 和 医疗福利 然后是公务员 事业单位减薪 。 当然 底层毛猪们可以嘴硬 等你们管教都被克扣工资了 你们还能有好日子过??? 。 怕不怕??? 。 哈哈哈哈哈哈😄
g
greentee
6 楼
高层老6,波音777来接你啦。如果你配得上姓赵的话。
大先进
7 楼
冰川汉奸库
一分为二好
8 楼
中国60万亿的地方债不但是地方政府的巨大包袱,也极大地限制了国家在金融领域所能发挥的空间。作为中银首席经济学家的徐高,理应更警醒地方债务的危险性,之所以无视自己的立场,替地方债务辩护,纯属政治任务。 - 至于文章作者提问徐高给出地方债务可持续性的模式,徐高自然是拿不出来的,因为模型里的关键是土地出让金。在房地产下行的今天,这个可持续性是不存在了。
C
Cuisiner
9 楼
债务的结果,就像电脑死机,数据没法存盘,倒退重来一遍,损失最终嫁祸在最底层的民众
布左右行中道
10 楼
1450支跪詐騙狗糧、不知所云的腦殘瘋狗奴、40具河漂屍案?4天一個槍殺案的詐騙島、台北台南新竹站到處流浪礦⋯、這叫呆窪之光?
铗归来
11 楼
这个不是讨论问题,是划分利益吧?
y
yuba
12 楼
是海洛因
6
6520
13 楼
中国的政府债务还是太低,要超英赶美,要提现习思想的中国优越性,大家借起来!
z
zhulitmac
14 楼
是 再多来一点
独孤苍狼
15 楼
债务经济或者说赤字经济,不就是这些洋奴遵照洋主子的意志给邓晓夫/猪镕基/瘟家饱这些走资派/贪污犯量身定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