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他为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定制“忘不了的家”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1月18日 21点41分 PT
  返回列表
75216 阅读
2 评论
生活跳动

真人秀《忘不了餐厅》

“她忘记了很多事情,但她从未忘记爱你”

这句话曾让无数人泪崩,而在这背后,是千千万万个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的辛酸。

据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有1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有2800万患者,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关注阿尔茨海默症。

他叫张瀚峰,来自山东滕州,他89岁的姥姥吕发兰同样是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姥姥吕发兰

姥姥无时不刻,不想着离家出走。

拿斧子砸锁,抡起拐杖砸人,搬起椅子威胁,还想趁着没人的时候翻墙。

精力充沛时,一天能走6-7公里!四五年的时间竟徒步了1/4的地球!

等到张瀚峰父母追出来找她回家时,姥姥早已不记得他们了。

“你们是谁?我不认识你们!”

曾经最亲近的人,有一天再也叫不出你的名字,多么痛。

唯一能让姥姥安静下来的人,是张瀚峰的妈妈,每天六七回,每次个把小时,张妈都默默陪着。

有时,是天一早,有时是深更半夜,等到姥姥走到筋疲力尽,才能回家。

年过花甲的张妈不敢生病,不敢离家,每天担忧的都是:“没了我,谁来照顾她呢?”

说着说着就落了泪,张爸忙伸手给她擦:“别落泪,两口子别说这个话”。只有当姥姥睡了,张爸和张妈才有片刻属于自己的时光。

没有音乐,两人相拥着在小小的家里跳起了舞。这或许就是,平凡日子中属于他们的小确幸。

为了让父母和姥姥能生活得更好,张瀚峰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请了设计师。

希望可以改造出一个更舒适、方便、安心的“能留得住姥姥的家”。

设计师本间贵史

邀请的设计师就是,被誉为“神之手”的日本一级建筑师本间贵史。

本间说:“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来说,装修如果有太大的变化,老人会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这是最大的难点”。。

他并没有急着开始设计,而是先查阅了大量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书籍,还特地飞回日本,去专业的机构就姥姥的情况进行咨询。

还给老人家里安了摄像头,观察和分析了姥姥30天的生活作息。

除了姥姥的病情之外,原是单位家属院的房子本身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房子功能分区不够明显,餐客厅和临时卧室杂糅。

姥姥的房间太小,没办法同时容纳两张床。

简陋的浴室,冬天太冷不能洗澡。

没有化粪池,痰盂当厕所不方便也不卫生。

经过一系列考察之后,本间把这次改造的重点定为“适老化设计”。

本间在原来房屋结构上稍作调整,留出了一条过道,让厨房、餐厅、庭院、休息区、厕所、卧室,在一条直线上,功能划分单一且明确,姥姥也更容易区分和识别。

改造前

改造后

玄关位置不动,连大门都定做了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

客厅改造前

客厅改造后

怕姥姥对新环境不熟悉,家里的各种老物件都保留下来,墙上的山水画也找专人重做。

改造前

改造后

原本狭窄的厨房变得宽敞明亮。

中庭采用大开口推拉门,采光充足,透过窗,可在阳光下感受时间的变化,在过道区域增加了大量的采光设备。

姥姥的卧室采用上悬窗,并配备了卷轴式可收纳纱窗,开合轻松顺畅。

护理床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最低能降到21cm的高度,如果老人睡觉不小心掉下来也不用担心。

张瀚峰父母的卧室通往阳台,为了进出方便无障碍,台门的下框,与地面木地板基本持平。

书房变成了多功能室,平时可以在这接待客人。

在二楼,本间还开辟出了一个“屋顶花园”,以后一家人能在这种花、喝喝茶。

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无法正确认知时间,所以才会经常昼夜颠倒,大半夜还要出去“暴走”。

本间设置了四个时间段的灯光,通过日光的模拟可以矫正老人对时间的感知。

床旁边装了感应器,当晚上有人要起夜时,床边的扶手、走廊的扶手、厕所的灯会自动亮起为老人照亮一条从房间到厕所的路。

本间还给姥姥买了一只小猫因为“宠物疗法”,也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症还能让姥姥更愿意待在家里。

本间还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是房屋的使用说明书和一本超厚的护理计划。

两双3D打印的运动鞋,比普通运动鞋轻一半,陪老人一起出去暴走就不会那么累。

还有一根内置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拐杖,姥姥再出门了也能找到她在哪儿。

装修过程中,本间大神每一个细节都亲力亲为,3个月内往返日本、上海、山东等地30余次,行程累计5万公里。

当新房顺利交付到了夫妇俩手中,看着姥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张妈也忍不住落下泪来。

“我就想我妈苦过来一辈子,没想到老了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实在是太感谢了”。

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来说,没有什么比亲人的陪伴更重要,哪怕有一天你会彻底忘记我,我还是想给你一个忘不了的家。  

愛国賊
1 楼
日本好
l
ly2001german
2 楼
说真的,没用,这类患者的记忆都是她小时候的印象,我爷爷奶奶十几岁就到上海,后来有些糊涂了,都是收拾东西要回老家。这个搞这么现代,对培养老人的熟悉感并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