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封城的李兰娟院士 人生就是一部传奇!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5日 18点36分 PT
  返回列表
76427 阅读
53 评论
世界华人周刊/央视

我们常说医者仁心,而在李兰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

新闻背后,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自武汉疫情发生以来,每天传来的都是确诊病例增加的负面消息。今天,一条微博热搜振奋了整个中国: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

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虽然目前还仅仅是体外实验,但这无疑是疫情战役逆转的重要信号。

最近,“李兰娟”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研究肺炎疫苗、亲赴武汉、建议封城、怒怼谣言……

这位73岁的女院士,引来了多方关注。

有人说,她是一个可以和钟南山院士相媲美的人物。

有她在,就更加心安。

她是国内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

她当过浙江卫生厅10年的掌舵人;

在她执掌浙江省卫生厅期间,雷厉风行,创造了“二次感染率为零”的奇迹。

从贫寒农家女,到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从赤脚医生,到名震天下的院士;

李兰娟的人生,足够传奇,也足够“硬核”。

很多人开始关注李兰娟,源于一次采访。

2020年1月26日,武汉封城的第四天,人心浮动。

在这一天,央视记者董倩对李兰娟进行了专访。

董倩很犀利地问她,为什么要提出武汉封城的建议?是基于怎样的研判?

李院士耐心地作了解释。社会经济、疫情控制……

她的普通话并不算好,但是依然很努力地把每一个字都说清楚。

董倩却不依不饶。

“武汉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他们要隔离多久?”

问这话的时候,董倩的语气并不友善,面色也充满质疑。

很多网友看了视频都很生气:

“董倩这是什么意思,她是对李院士提出封城很不满吧!”

“这位女记者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表情管理,对院士有足够的尊重……”

面对董倩的咄咄逼人,李兰娟并没有生气。

她温和而坚定地说,“新发病人明显减少,甚至新发病人没有了的时候,就可以解除了。”

这个采访视频,很快在微博被转发多次。

“李兰娟”这个名字,也很快被大家所熟悉。

很多人佩服她能够提出“封城”的建议,很有魄力。

不过,很多人都有个疑惑:

为什么这位看上去斯文柔弱的老太太,竟然有提出“封城”的魄力?

她的话,又为何如此有分量?

其实,所有人都被李兰娟的外表给“骗”了。

大家都以为,她是德高望重的学者,是悬壶济世的医者。

“杀伐决断”四个字,和她完全不沾边。

谁也想不到,慈祥和蔼的李院士,曾是一名身居高位的正厅级官员。

那时候的她,让多少男子都倍感汗颜。

李兰娟曾执掌浙江省卫生厅,整整10年。

如今看她的言谈举止,完全猜想不到她曾经是一位厅长。

因为,她的身上完全没有“官气”。

坦诚,朴实,温柔,较真……

李兰娟身上,始终充满严谨敦厚的学者气质。

然而,在17年前,她却横刀立马,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好好“任性”了一番。

正是她的“任性”,护住了浙江全省的平安。

那是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

四月的一天,李兰娟听取了下属的紧急汇报:浙江已经出现了“非典”病人!

作为卫生厅长的她,必须马上作出决断。

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否向民众公开此事?

当时有不少官员,在遇到疫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瞒报或者少报。

能不让老百姓知道,就尽量不让知道。

什么事情,都没有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要紧。

可是,这个别人看来棘手的难题,李兰娟却几乎不假思索就作出了决定。

百姓的生命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她告诉下属,汇总一下资料,立刻向民众公开具体信息!

于是,出现了一个奇观。

浙江省卫生厅执行力太强了,竟然在早上五点多发出了公告。

还没等民众反应过来,李兰娟已经下达了第二条指令!

这条指令,非常强硬:

只要是与“非典”病人接触过的人,统统隔离起来!

当天被隔离的密切接触者,达到了1000人以上。

而这个过程,迅雷不及掩耳,在24小时内就已经完成。

随后,只要是接触过病人的,也全部被隔离。

整个浙江省,被隔离观察的人数有11万人以上!

李兰娟为此承受了很多非议。

有些人愤愤不平,认为这种做法太简单粗暴了。密切接触不一定就被感染了啊。

这样直接隔离,是不是显得太无情?

甚至有人悄悄议论,李兰娟这样是不是有点反应过度了。

这在官场,其实是大忌。

为官之道,最讲究的是中庸之道。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岂不美哉?

像李兰娟这样雷厉风行,不考虑“影响”的官员,比大熊猫还稀有。

面对质疑,李兰娟却不管不顾。

她坚信自己是对的。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就是应对传染病最好的方法。

她是个官员,但她更是个医生。

事实证明,李兰娟救了浙江人民。

那些看似“冷酷无情”的手段,使浙江全省,在“非典”期间没有出现二次传染。

这在全国范围,都是一个奇迹!

更令人意外的是,“非典”病人们并不埋怨李兰娟“无情”,反而充满感激。

李兰娟有霹雳手段,更有菩萨心肠。

繁杂的政务已经让她身心俱疲,她却加班加点,研究“非典”治疗方案。

在她的带领下,浙江的“非典”治疗,也成为全国的标杆。

不仅治愈率高,而且几乎没有后遗症。

李兰娟也因此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欣赏。

2005年,国家卫生部长高强视察浙江。

他对浙江的医疗卫生工作十分赞赏。

当别的省份还在用老思路老办法的时候,李兰娟已经在强调“卫生现代化”。

李兰娟也因此得到了部长的表扬:

“我10年以后想做的事情,你们已经做了。没想到的事情,你们也做了。”

很多同僚羡慕不已,李兰娟却淡然处之。

做官,更像是她的“副业”;行医救人,才是她的本业。

她从来都没有“忘本”。

与出身医学世家的钟南山不同,李兰娟出身贫寒。

▲钟南山和李兰娟(图中红圈)等人到武汉考察疫情

她和鲁迅先生是同乡,都是浙江绍兴人。

只可惜,她出生的年头,不大好。

那是1947年的秋天。战火已经燃起,中国伤痕累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兰娟一家的日子很不好过,父母辛苦谋生,也不过勉强糊口。

谁曾想到,这样贫苦的家庭,竟能走出一位医学院士。

李兰娟打小就特别聪明。

读书写字,样样拔尖,成绩向来是一等一的好。

乡村里飞出金凤凰,指日可待。

可命运偏偏爱捉弄人。

李兰娟13岁那年,母亲把她叫过来,只说了一句话,别读书了。

▲年轻时的李兰娟

家里太穷,实在供不起了。

李兰娟向来懂事,她默默回了学校,含着泪开始收拾东西。

她的老师心中不忍,问道,是不是很想继续读书?

李兰娟含泪点了点头。

善良的老师跑去和学校商量,帮她申请到了助学金。

正是这份微薄的助学金,帮李兰娟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高中的时候,又是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李兰娟才得以继续学业。

当年那几位教师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善举,彻底改变了李兰娟的命运。

更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李兰娟用自己的大半生,去回馈那些善意。

高中毕业后,由于高考被取消了,她回老家当了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专门给农民服务的。

没有医疗设备,也没有良好的环境,奔走在田间地头,给农民开药治病。

李兰娟没有受过系统的医疗教育,凭借的是自己刻苦自学。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爱上了医学。

很快,十里八乡的人都听说了她的名字。

这个年轻女医生,态度好,医术好,成为很多村民交口称赞的话题。

▲1970年,李兰娟进入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学习

1970年,李兰娟被推荐进入浙江医科大学。

三年之后,大学毕业的她进入浙医大一附院,成为了一名正式医生。

那时候,肝炎困扰着很多国人。

重型肝炎的致死率,竟然达到了80%!

李兰娟痛心不已。

工作之余,她废寝忘食地对肝炎进行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她的人工肝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个项目救活了无数肝炎病人。

李兰娟却十分慷慨。

她把自己苦心钻研的技术,无条件传授给其他单位,好让更多的病人能够受益。

医者仁心,李兰娟在业内的声誉越来越高,引起了高层的注意。

1998年,李兰娟被任命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五年后,当“非典”来袭,李兰娟交上了一份对得起人民的答卷!

2005年,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权势与名望,她都拥有了。

那数不清的荣誉,足够让她在医学史上留下赫赫大名。

然而,2020年,她去了武汉。

这场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镜。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臧克家

臧克家的经典诗句,在今天读来依然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国难当头,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全都暴露了出来。

哄抬物价、趁机发国难财者,有不少人;

出门诈骗、敲诈无辜群众者,有不少人;

但也有无数人,倾尽所能去支援同胞,去支援我们的武汉。

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重新挂帅出征。

有人说他们傻。

本来已是顶级大牛,泰山北斗一样的地位,何苦这把岁数了还来武汉拼命?

哪一点说错了或做错了,会被舆论骂死的。

李兰娟已经挨过一次骂了。

白岩松问:宠物是否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李兰娟从科学角度分析了一下。

结果,很多媒体故意曲解她的意思,开始宣扬宠物会传播病毒。

一时间,李院士被不少人言语攻击。

她却并不在意这些。

她唯一一次发怒,是有些人误导民众,导致大家出门抢购双黄连之类的药。

李兰娟怒怼这种行为:“没病不要乱吃药!”

对她来说,个人的荣辱,都是无所谓的;

但是有的人坑害民众,这就完全不能忍了。

光风霁月,真国士也。

正是这样的人,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史书没有骗人。

那些最光辉伟大的人格,并不是儒家编造的童话,而是真实存在着。

本可安享荣华,却“哀民生之多艰”,不惜深入险境。

李兰娟和钟南山,要是在古代,是会被封神立庙的。

站在他们面前,我们感到自豪。

而有的人,应该感到羞愧。

相关报道:每天只睡3小时李兰娟院士:没有问题我身体蛮好的

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正和她的团队在武汉忙碌在抗疫一线。总台央视记者走近李兰娟院士的“一线日记”,记录她的工作,记录一线医护人与病毒赛跑的速度↓↓↓

带领团队亲赴武汉一线

2月4日是李兰娟抵达武汉第3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这里收治了16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重患者。 

李兰娟带领她的团队,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商讨诊疗方案。

李兰娟:核酸检测一定要每天检,它最重要的是观察人身上的病毒,我在SARS的时候每天早晨做,到第十三天的时候,一个患者的核酸检测阴性了。我就告诉ICU病房里的医生护士,说这个病人没有传染性了。 而且不仅要检测血液,还要检测大便,大便里面有没有病毒也很重要。 

70多岁每天只睡3小时

经过3小时的讨论,治疗方案终于确定。第二天一早,李兰娟将带领团队,对部分危重病人实施救治。她仔细交代需要注意的细节,并嘱咐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 

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告诉记者,李兰娟院士工作忘我,每天只睡3小时。 

记者:好好保重啊。 

李兰娟: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 

汤灵玲:李院士你太逞强了,您比我们大几十岁呢。 

李兰娟:没有问题。 

记者:您就睡3小时太少了,多睡一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

正是因为有了李兰娟这样的一线医务工作者

我们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

加油,中国!

致敬,英雄们!

人生没有智慧
1 楼
土共要加快研制愚民的新办法了,最好是掐断强内互联网,让消息不流通
3
3278500
2 楼
共党升迁套路,比她传奇的多了去了
英国流氓
3 楼
等等。。。在一线的南山呢!?
f
first_gjy
4 楼
操你妈逼,你妈的逼里被什么东西捅了才生出来你这种垃圾脓疮? 没有中国共产党,你妈的逼早就被你美爹给捅烂了!
人生没有智慧
5 楼
: 嗯嗯,没有中国共产党地球都被外星人占领了,呵呵,沙雕
g
ghostbuddy
6 楼
李院士的口罩是特供吧, 看起来比较高级,跟别人不一样
注册B名
7 楼
干这么好为什么没有升迁?
t
tosefun
8 楼
一个一直做行政工作的院士,呵呵
我爸1
9 楼
就一个农村的赤脚医生,当过工农兵学员,后靠为党工作上位,初中院士
t
tosefun
10 楼
从医院副院长干到卫生厅长,还要怎样升迁?就是好奇,能这么升迁说明行政工作干得很好,可是一个人怎么能在做大量行政工作的同时还能出大量科研成果,真是神仙啊
t
tosefun
11 楼
现在的科学院、工程院真是污七八糟
绝对
12 楼
南山讲真话被卸了,老婊子红卫兵政治风向敏感,老了再捞一把,踩着钟南山上去了,这戏看不懂吗?
我锄禾你当午
13 楼
听说她当了10年厅长,这心就悬起来了
A
AMONIA
14 楼
这逼黑历史不少啊
罗斯顿
15 楼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怀疑
l
lilyfrank
16 楼
: 这个网站没法看了, 狗太多了。没有基本的道德。
b
byn1hzyzh
17 楼
你是傻逼么?你看完文章了吗?什么都喷,是人吗?
我爸1
18 楼
: 你妈是傻逼的鸡
浓情苦咖啡
19 楼
和大家交流下两个医药学小知识。病毒的效果一般用滴度,以下降几个log来估计好坏,前面说的60或者280倍,在病毒药理中分别为1.5和2.5个log,不算很强。我做恩替卡唯降乙肝病毒,体外都在5个log以上。其次,300um浓度太高,体内血药浓度达到这个值,差不多要吃几十克至百克的药,而且这么高浓度很可能带来毒性。我做过的药,抗病毒的,基本在1um以下,上了这个数量大多就没有成药性了,不会再往下做。
陈元龙
20 楼
浙江医科大学是初中?SB狗粮!
我爸1
21 楼
: 在浙江医科大学读的工农兵学员是公认的初中
9
9od
22 楼
钟南山院士被禁言了,这个屎老太婆
曾祖爷爷
23 楼
它哪里懂什么叫工农兵大学生。小粉红只会嚷CNMB之类的粗话。
真爷们不折腾
24 楼
外行领导内行,正常人生
剁吊老汪
25 楼
体外细胞实验,嗯。你试过砒霜没有?
我爸1
26 楼
: 哈哈。。
不可己
27 楼
真他妈的恨 害得无数武汉病患不能得到及医治 死伤无数
不可己
28 楼
武毒的小騷逼不是正部级吗 院士才厅级
你信不
29 楼
人家女的是民主党派啊,能比吗
你信不
30 楼
那时候这些能读的人和现在一样吗?
k
kk1977
31 楼
多少个log其实都没太大意义。药理不讲剂量都是耍流氓。
我爸1
32 楼
: 我只听说习博士是靠老爸去读工农兵学员的,详细情况可能还要请老人家来讲
秦文
33 楼
嗯初中时写作就是这种文风,没想到2020年了一切如故,倍感亲切
l
liebsh
34 楼
1947年生的老太太 奔走在一线,每天只睡三小时,心里想的全是患者。 1953年生的红二代 毫无医学知识,号称不忘初心,却躲在千里之外,还大言不惭的说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顿顿酒肉不离,每天睡到自然醒 两者对比,谁到底才真正爱民,爱国,高下立判!
铅笔人
35 楼
就一戏子,别太当回事
铅笔人
36 楼
就一戏子,别太当回事
季锦良
38 楼
庆功表彰大会召开的前奏
老虫
39 楼
祝缺德狗粮个个死于冠状病毒肺炎
金山浪人
40 楼
当中国人民受难的时候所有的牛鬼蛇神都跳出来幸灾乐祸。这些牛鬼蛇神需要知道灾难总会过去,而它们終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对于牛鬼蛇神们的冷嘲热讽我想人家老太太也不会在乎,都七八十岁的人了早就退休了,现在只是无私奉献,刚好反衬出那些牛鬼蛇神反人类的无耻心态!
贯军
41 楼
院士李兰娟回应学术不端举报 时事 > | TIME WEEKLY - 2009-07-09 00:11:30 来源: “这封举报信,是对我的诽谤。中国工程院早就组织过调查。” 7月7日下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浙一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科协主席李兰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今年5月,一封名为“浙大李兰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造假吗?”的文章,出现在科学网冯用军的博客上。冯用军的公开身份为云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对外称“中国反学术腐败中心”主任。其博客内容,几乎全是对各地“学术不端行为”的揭露。 6月25日,本报关于李兰娟院士儿媳张琰深陷浙江省环保局原局长戴备军案的报道刊发后,有关李兰娟的相关举报,在浙江医疗系统再度发酵。其中,较多问题集中在李兰娟的学术上。 连续发表的7篇论文 刊发举报信的冯用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接到举报信后,他曾多次跟举报人联系,在取得一系列证据材料、确认举报内容“值得相信”的情况下,才在博客里刊发了这篇文章。 举报信以“举报李兰娟在申报工程院院士过程中的一系列学术不端与造假行为”为标题,署名“一大批有良知的学者”,落款时间为今年3月20日,抬头为全国人大一位副委员长。 该信以浙江大学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等人的论文剽窃事件为引子,例举了李兰娟在6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最敏感的内容之一,为李兰娟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密集刊发论文。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李兰娟自1998年成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后,同年晋升为浙一医院主任医生、浙江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博士生导师。2001年,李兰娟第一次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未果,2003年,李兰娟再次参评,又功败垂成。直到2005年12月,李兰娟终于顺利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当年当选的4位女院士之一。 在2001年和2003年两次参与院士评选过程中,李兰娟连续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了6篇论文,其中有5篇为第一作者。6篇论文的发表时间分别为2001年5月、8月、9月,和2003年7月、8月、9月。此外,在2004年1月,该杂志又发表了李兰娟为第二作者的一篇论文。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是国内唯一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也是中国唯一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英文医学期刊。而SCI论文的数量,正是目前我国学界衡量一位科研工作者学术能力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据该杂志一位编辑介绍,“《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稿件除来源于国内20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外,还来源于美、英、日、德、法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该杂志本身发表难度就比国外很多期刊大,因为它是综合性期刊,一个领域一年只能发几篇文章”。 根据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网络版可以检索到的信息,在该杂志上,著名院士钟南山发表了7篇文章,与李兰娟同年当选院士的汪忠镐发表了2篇。显然,要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论文不是易事,李兰娟何以能如此密集发表呢? 据知情人士介绍,郑树森、李兰娟夫妇与曾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主任的钱寿初关系密切,有人甚至直指钱寿初“被收买”。 但钱寿初向时代周报记者否认自己曾“关照”过李兰娟。钱表示,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稿确实比较难。杂志刊发稿件,有严格的审稿程序,自己当时早已不是该杂志的编辑部主任,仅是编审,而且跟李兰娟的专业不对路,没有能力去决定发不发李的稿子。 李兰娟则认为,只要文章没问题,跟发表的时间没有关系。“时间为什么这么凑巧,这个我倒没有注意。” 忙碌的厅长 在浙江卫生系统呆30多年的郑树森、李兰娟夫妇,已成浙江医学权威。夫妻院士中,李兰娟曾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10年,郑树森则担任浙一医院院长多年,并曾担任十六大代表。 据了解,在1998年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前,李兰娟先后担任浙一医院团总支书记,党办副主任、主任、党委副书记、书记,浙江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2008年从浙江省卫生厅厅长位上退下后,李兰娟依然有很多头衔:包括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科协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学会会长、浙江省医师协会会长等。 李兰娟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担任这些职务之余,她并没有放下医疗业务。但显而易见,行政工作不可避免会分散她的部分精力。 2007年5月,浙江某媒体曾报道了“院士厅长”李兰娟忙碌一天的场景: 上午8时,参加中华医学会秘书长会议;9时30分,到省卫生厅参加电子病历和卫生信息化会议;11时,到浙医一院接待来自美国的专家;下午1时,参加医疗保健会诊;13时30分,在卫生厅举行全体职工大会;14时30分,参加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全省城乡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准备情况;16时
贯军
42 楼
2007年5月,浙江某媒体曾报道了“院士厅长”李兰娟忙碌一天的场景: 上午8时,参加中华医学会秘书长会议;9时30分,到省卫生厅参加电子病历和卫生信息化会议;11时,到浙医一院接待来自美国的专家;下午1时,参加医疗保健会诊;13时30分,在卫生厅举行全体职工大会;14时30分,参加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全省城乡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准备情况;16时,到浙医一院接待来自中华医学会的贵宾;利用间隙还指导了一个研究生的论文。 “我长期都是一个人做三个人的事情,即使在卫生厅主持工作,也没有影响我在浙一医院带学生。我最自豪的,就是行政、业务两方面都做得很好。”李兰娟对记者说。李兰娟带的博士生吴仲文也向记者表示:李兰娟在学术上很有前瞻性,工作起来,没有双休日,也没有白天黑夜,晚上还经常指导学生做实验和讨论问题。 从公开资料看,李兰娟在担任领导之余,确实在科研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根据浙一医院的介绍,李兰娟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医疗成果奖就有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 另有资料显示,李兰娟主编专著11部(其中《传染病学》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为我国该领域的首部专著),参与撰写专著7部;获得授权专利3项。同时,李兰娟还担任《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副主编等学术职务,并担任多所高校特聘教授。 但浙江一些医学界人士则认为,李兰娟“在学术上取得的成绩越多,越显示她‘有问题’”。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占了。比如在院士评选期间,她已经是卫生厅厅长了,有没有那么多精力,写出那么多高水平的论文,在一级刊物发表?她有没有利用厅长的职权,攫取资源,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方便?”浙江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知名医务工作者向记者表示。 在前述给国家领导人的举报信中,举报人举例,李兰娟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某刊物上发表一篇题为“挤出的前列腺分泌物中毒素浓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分类的价值”的英文论文。该论文属于第二作者、当时的浙一医院泌尿外科专家沈周俊的研究领域,“李兰娟作为一名从事内科肝炎研究的传染病医务人员,以前从来没有在泌尿科、男科的工作经历,没有发表过对泌尿科、男科研究的论文、研究文章”。 此外,在1999-2003年,也即李兰娟当选厅长后的5年时间,李兰娟担纲的研究课题就达7项,经费总计600多万元。2004年7月,李兰娟还获得浙江省唯一的首届“中国医师奖”,成为全国39名获奖者中职务最高的政府行政官员。 在7月7日下午的采访中,面对这些质疑,李兰娟都有过一些回应,比如她认为,自己虽然不了解男科,但沈周俊的论文,是在她的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指导下完成的。 “我能当上院士,已经说明问题了。你们要了解情况,可以向中国工程院要调查报告。”李兰娟说。
你信不
43 楼
: 那就行了,你看各国王子何德何能去好大学。基因好也是优势吧。
l
lyxwylw
44 楼
: 你懂什么?说这话只能证明你无知!李兰娟以优异成绩从绍兴农村考到省城的杭一中(当时杭一中是全省招生),读完了整个完整的高中,这样的基础上大学是游刃有余。从事医生职业后的这些年,李兰娟获奖无数,还发表专著36部、论文400余篇。你呢,可能只会写写情书骗骗女孩子。我怀疑你说话这么无知,可能连初中都没上完吧?
D
Dirge
45 楼
这下臭了吧
工作学习2
46 楼
传你麻痹奇,看看你名下多少公司,你儿子名下多少公司?你让国家抢注的新药是在谁的名下?操!烂到根儿了!
我爸1
47 楼
: 你脑子被活摘了吧,李兰娟中学成绩好但根本没上过大学,而且杭一中没毕业就是文化大革命,因此只有初中毕业水平
一能
48 楼
现在这些院士的含金量确实在下降。这篇的帖子一看还是熟悉的味道啊!跟小学时候那些文章一模一样。
i
ibischef
49 楼
: 万一是共产党把他妈逼操烂了呢?
艾伦肖
50 楼
这次祸国殃民的操作就是她一手造成的? 还不问责?
真是服了你们
51 楼
300um浓度的院士。 我就想知道杀死李兰娟要多少浓度。
一尘大师
52 楼
别人工农兵出生,能够救世;你们博士毕业,只会在网上撕这些干事儿的人。 不羞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