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关已快900天!香港这些熟悉的东西全消失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7月20日 4点2分 PT
  返回列表
66820 阅读
26 评论
港漂圈

圈妹大致算了下,香港封关到今快900天了。

自打2020年疫情开始,香港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许多行业大洗牌,无数大家熟悉的招牌都进入了告别倒计时。

今天香港又有一家70多年的老字号,悄悄和大家说了再见……

这家店在封关前非常火、内地游客很喜欢去打卡,它还号称庙街地标!

没人不知道它吧!

去过庙街的人应该都见过这个招牌:美都餐室。

它在庙街63号,就在街角,非常显眼。

它为什么出名?

因为这里简直是TVB的第二片场,在这里拍过的港片数不胜数!

《九龙冰室》、《酒店风云》、《庙街妈兄弟》……

也因此,疫情前这家店一直是内地游客来港必打卡的地方,人来人往生意很好!现在翻翻小红书,也通篇都是网友的打卡照。

但这两年,店里生意大减!今年初港媒再去店里采访时,发现店里几乎没人,上下两层只有1个店员照看,生意十分惨淡!

几个月前,美都餐室因为疫情暂停营业两个月,直到5月才恢复。最近有网友路过,发现这家店又关门了!

而这一次关门,可能是永别。

美都门口郑重地贴了一份通告,写满了6种语言的“再见”,看来是在悄悄和大家告别了……

有记者不死心地打电话去询问,结果根本没人接听。

美都餐室结业的消息一出,网友们全都议论纷纷,但评论却十分两极。

(图:网络)

有网友觉得可惜,毕竟像这种老字号,正在香港慢慢消逝......

庙街的龙门客栈

美都餐室于1950年开业,至今已走过70多年了!

它在庙街的一栋唐楼内,除了地下一层,二楼还有“雅间”。

而坐在二楼可以清楚看到油麻地街景和榕树头(天后庙前面一带)。

店里的装修也很有氛围。

美都餐室一直保留着上个世纪50年代的装潢,比如挂墙的手写餐牌:

霓虹灯牌和绿色铁窗:

还有一楼的“美都飧室”美术字招牌......

但它也不是单纯靠装修吸引客人,毕竟开了70多年了,它也有很多故事。

美都餐室被人称为“庙街的龙门客栈”,因为曾经的庙街龙蛇混杂,就像是《龙门客栈》里的大漠边关。

开在这个地段的美都餐室,像极了电影里的龙门客栈。

而美都也有一个很厉害的老板娘,开店这些年见惯了走南闯北、形形色色的客人。

据说黄家驹生前就很喜欢坐在2楼靠窗的6号桌,一边吃东西,一边找灵感。

2011年港府财政预算案前夕,TVB主持人就是在这里办了个会谈节目,采访香港中产阶层对经济的看法。

可以说,这家店见证了香港的辉煌,也和香港一同经历困苦,如今关门难免唏嘘!

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觉得,这家店终于倒闭了!店里的东西太难吃了!

这家店的招牌其实和一般冰室大同小异,就是红豆莲子冰、菠萝包、焗排骨饭……

但很多网友反应,店里东西越来越不好吃……已经没了当年的味道。

而且东西卖的比一般餐厅还贵。

要不就是在说服务态度差。

近十几年里,美都越来越依赖游客市场,凭借店里的复古风装修、港片加持,吸引了中外游客前来打卡,生意确实不错。

但它的本地市场流失严重,所以当自由行消失,苦苦支撑的美都难免走向关门的结局。

可以说,自由行成就了它最后的辉煌,也造成了它最后的结局。

同样令人唏嘘的还有海安咖啡室……

60多年的老字号

说到上环海安咖啡室,应该不少人都听说过,也是香港为数不多的老字号餐厅,曾经也是内地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他们家卖的也都是老牌茶餐厅的传统美食。

这家店1952年开业,现在提到咖啡厅,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白领,但当时店里的顾客都是码头上的苦力和海员。

之所以叫“海安”就是希望顾客们出入平安。

海安咖啡室的老板几经转手,但难的是味道一如既往,而客人也从海员到游客,疫情后又做回了本地市场。

可惜这家店因为无人接手,去年就宣布了结业。

当年在这家店里打闹的孩子,已经撑起了香港餐饮业的半壁江山!

而海安咖啡室创办人的儿子黄家和,他创办了自己的餐饮集团,还成了香港餐饮业的代表,整日为受疫情所困的大小餐厅奔走。

当年在海安咖啡室送外卖的小孩李远康,现在也成了上市集团的大佬,他的公司叫翠华。

关了一家又一家的翠华

翠华,这两个字大家肯定不陌生,特别是那绿色的招牌,大街小巷十分显眼。

翠华是集团式经营的茶餐厅,但它也是个老字号。

最早的翠华叫翠华冰室,1967年开在旺角。

后来创办人移民了,店里的伙计李远康连同几个伙伴出钱接手了这家店,之后便开始走高端路线,不断扩张,分店开的全港都是!

90年代,翠华在中环开了家旗舰店,在威灵顿街,兰桂坊旁边,而且24小时营业。

白天这里是中环精英的饭堂,晚上就是兰桂坊照妖镜,在昏暗的酒吧里喝了一晚的男男女女,进了灯火通明的餐厅立马现了原形看清了脸。

而且这个地方还是明星饭堂,吴彦祖、郭富城、关之琳、张柏芝、陈冠希等都去捧过场。

电影《春娇与志明》里也说:去兰桂坊,一定要去翠华。

随后不少的内地游客慕名而来,慢慢翠华成了香港自由行的又一热门地点。

翠华的老板也看到了这一商机,逐渐开始迎合内地游客的口味。

借助自由行的东风,翠华在香港开了30多家分店(2018年数据)。

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也能想到了,疫情开始,香港封关,自由行消失,翠华在兰桂坊的地标也结业了。

之后的一年里,翠华一口气关了10几家店,现在大概只剩下了10几家。

翠华的股票代号是1314,上市时说要陪香港人一生一世,现在看来这一生也不知道还能走多远!

这些全都消失了……

除了这些还有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优之良品结业。

一边是无数的内地人感叹:童年回忆结束了。

一边是香港人在疑惑:卖得这么贵,能撑到现在也是奇迹了。

优之良品刚起家时,凭借款式众多、价格亲民的猪肉干、话梅、矶烧元贝等产品,在香港也算是风靡一时,据说它的市场占有率曾超过6成。

2003年自由行开始,优之良品成了内地游客来港必买的伴手礼,然后便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期。

随后优之良品便把经营重点转移到内地游客群体上,它的门店也布局在口岸、机场门店、游客必去的商场、景点附近,价格定位也越来越离地。

没有了自由行后,优之良品也迎来了自己全线结业的结局。

同样的还是有许留山:

星巴克中环分店:

甚至是珍宝海鲜舫:

2003年非典爆发,香港经济饱受重创,随后就有了自由行,香港经济不但实现了V字反弹,更迎来了一个由自行带起的10年黄金期。

可以说自由行成就了一批传奇!但当香港封关,自由行结束,也送走了一批老字号。

而这些老字号结业的背后,其实是疫情下的百业萧条。所以香港各行各业都在等待通关,希望恢复自由行后能够再给香港带来生机。

而内地的朋友也在等待通关,去见一见好久没去的香港,吃一顿地道的茶餐厅,只可惜即便通关后,也不再是以前的香港了。

有人觉得可惜,毕竟曾是大家的回忆,也有人觉得优胜劣汰,没什么好感叹的,你们觉得呢?

s
santan
1 楼
努尔哈赤 ( 清太祖) 皇太极 ( 清太宗) 福临 ( 清世祖) 玄烨 ( 清圣祖) 胤禛 ( 清世宗) 弘历 ( 清高宗) 顒琰 ( 清仁宗) 旻宁 ( 清宣宗) 奕詝 ( 清文宗) 载淳 ( 清穆宗) 载湉 ( 清德宗) 溥仪 ( 清逊帝) 近平( 清零宗)
c
carmensandiego
2 楼
同感200年前装修的故宫和中南海早该拆了
理查
3 楼
包子看着满目萧条的香港,心满意足地笑了。 [1评]
小曉古今
4 楼
無病呻吟,美都要执笠己經準備很久了,没有疫情也會收的
砍瓜切菜侠
5 楼
赶紧剥夺香港特区的称呼,直接叫做香港市就完了,跟直辖市一样的待遇。 [1评]
瓜果梨桃
6 楼
台湾躺平后的惨状,已经证明了 清零是唯一正确的政策选择。
小曉古今
7 楼
香港興盛,遊客來了又嫌喧囂,曱甴真難侍候。
3
3278500
8 楼
骗内地游客的早该关,饭馆就应该靠吃的赢得顾客,扯毛打卡tvb 有的没得,垃圾
小曉古今
9 楼
香港的興盛完全是做為大陸窗口所带動的,大陸不好香港就好,大陸好香港自然不好。大陸限制澳洲貨,香港走私就興旺。大陸金融還没完全開放,香港就充當融資中心,離岸结算中心,如果以後大陸經濟自由了,香港必定邊緣化,香港人沒有自豪的本錢,因為他們從來就是大陸的寄生蟲
*
*W_C*
10 楼
去过那么多个城市 香港是真的烂 人是真的狗
小曉古今
11 楼
多数香港學生中文字丑陋,英文唔掂,中文唔掂,說英文鬼佬不會聽,說中文又要夾雜英文單字,没有歷史觀,没有世界觀,大多人返工只關心多少錢,不理會份工有否成就感。讀完大學做中介,不務正業,住八百平方英呎(约八十平方米)叫住豪宅。貪威識食空心老倌
深圳足球
12 楼
刁太大
13 楼
我很喜欢香港。香港人有礼貌,女孩子很有气质,大方得体。可惜了,被包子搞成咁嘅样。不过,乌云终有散去的一天,香港加油! [1评]
s
s0029329
14 楼
本来背靠大陆可以活的很好,结果。。。。。
d
dtpl
15 楼
大陆蝗虫才发达几天 还能蹦跶几天?暴发户 隔海坐等大陆奴才折堕时
c
cantonese
16 楼
长江后浪推前浪,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疲劳驾驶老司机
17 楼
10年前 我当交换生 50蚊 便宜点的地方能买4盒叉烧饭
遛狗专家
18 楼
还记得加多宝和王老吉吗?自己玩不转的给别人玩,结果别人玩的好的就抢过来玩,结果玩几年又烂了。中共本质。吃屎第一,五毛舔屎最棒
网络激活
19 楼
香港运营了120多年的天星小轮也破产了 没人性,挖绝户坟的共产党蝗虫一来,百年老店都得玩儿完
l
linesight
20 楼
香港人有礼貌?哈哈哈哈,笑死了
z
zhulitmac
21 楼
以后再也不用蜗居了
宋思明
22 楼
小学生犯下的罪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23 楼
比起之前被港灿打砸抢烧,现在的香港已经算恢复不少了,港灿也真是怂逼,大陆才刚立法就吓得全跑路了,这么怂逼怎么搞革命?老毛说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就是要死人的”,港灿连死都不敢,真的是怂逼。
k
kksummitsimon
24 楼
香港的文化大多是“憎人富贵厌人贫”,虽然一直陪伴我成长,但没落几乎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