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6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中美关系紧张之际,多名知情人士24日透露,美国国务院分管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兼“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简称“中国组”)主管华自强(Rick Waters)宣布辞职。近来,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班子出现“离职潮”,分析认为,这说明了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华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走马上任仅半年
“中国组”负责人宣布辞职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24日称,华自强将于6月23日卸任,但会继续在拜登政府担任高级外交官。该发言人没有透露华自强离职的原因。
知情人士称,24日早些时候,华自强在工作人员会议上宣布了他辞职的消息。华自强担任副助理国务卿已有两年时间,负责“中国组”工作也有半年左右的时间。
2022年12月,美国国务院成立“中国组”,该小组汇集了美国国务院内外的中国问题专家,声称为了更好的“管理中美竞争”。“中国组”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主持设立,华自强担任负责人。
据路透社获得的美国国务院内部邮件显示,2月“气球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推迟了对华制裁和出口管制,希望控制该事件对中美关系的损害程度。
当时华自强在发给员工的一封邮件中,也向该部门传达了专注对“气球事件”做出“对称和协调的反应”的指示。
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克里滕布林克称,“‘中国组’已在加强(拜登)政府的工作……华自强是一位战略思想家,他独特的知识和经验推进了我们的决策。”
同时,克里滕布林克指出,他们正在挑选华自强的继任者,希望能尽快公布。
目前,华自强本人对辞职一事尚未作出回应。
资料图:温迪·舍曼(Wendy Sherman)。
美对华班子现“离职潮”
释放什么信号?
近来,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班子出现“离职潮”。
5月12日,负责对华事务的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温迪·舍曼(Wendy Sherman)宣布退休。她在国务院工作长达三十年,是该部门许多对华政策的推手。其继任者尚未宣布。
有美媒指出,舍曼宣布退休的时机颇为微妙。因为,就在舍曼宣布退休前一天,路透社发表报道,披露舍曼曾推迟针对中国的一些制裁措施,防止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早在2月,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劳拉•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也宣布卸任。
路透社认为,此前推迟对华制裁使一些美国官员感到震惊,同时这也反映出拜登政府内部,主张对华采取更严厉行动与主张采取克制做法的人之间的分歧。
一些消息人士表示,该分歧已经影响“中国组”的运行,导致该小组士气低落。数据显示,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离职申请。目前,“中国组”人员流失严重,空缺率高达40%。
如今,华自强也将离任,略显频繁的人事变动,让舆论猜测美国对华政策会否出现变化。但也有分析认为,相关人事变动可能和美国中期选举后政府进入新的阶段有关,这并不意味着拜登的对华政策将出现重大变化。
白宫对华政策出现分歧,原因不简单
直新闻:对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一事,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注意到,外界普遍把这件事情看成是中美关系解冻的一个重要迹象。
不过,从实事求是的角度上来说,我认为,当前的中美关系并不具备解冻的客观条件和外围环境。因为截至目前,拜登政府近来还不断在高科技领域加大对中国的所谓“制裁”,尤其是刚刚结束的由美日主导的七国集团峰会,还重点讨论了中国的所谓“经济胁迫”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两国之间的意气上来说,还是按照力学上的惯性,中美都应该会继续博弈下去,中美关系也应该会继续螺旋式恶化下去。然而,事实情况却是,两国关系却逆势而行,出现了破冰的迹象。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中美两国的执政者并没有听之任之让两国关系继续“自由落体”,更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意气用事破罐子破摔,而是在沧海横流中果断采取了力挽狂澜的措施,准备要逆转中美关系螺旋式下行的势头。
我认为,中美两国的这一战略性抉择是理性和具有大局意识的。因为中美两国关系的好坏,不仅事关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定,同时也事关整个世界的稳定与繁荣。在中美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的情况下,即使中美关系搞坏很容易搞好很难,但我们仍然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努力将中美关系经营好。同时,搞坏中美关系不是本事,勉为其难搞好中美关系才是真正的本事,才体现出了中美两国的责任与担当。
直新闻:美国国务院分管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兼“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主管华自强等白宫官员,纷纷因为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而离任。对此,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在对华政策上,或者说是在究竟要对中国一味的强硬还是要软硬兼施上,不仅是白宫内部,美国的民主与共和两党、行政与立法部门之间,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分歧。同时,在刚刚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上,法国与德国跟美国与日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分歧。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分歧,才使得美日等对华强硬国家不得不向法德等对华相对温和的国家让步,并最终达成了“在经济上不能对华全面‘脱钩’而仅仅是要化解风险”的共识。这些都意味着,中美经济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这种难舍难分的现象,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处理对华政策时,陷入了一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艰的现象。
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来看待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美国内部在处理对华政策上的左右为难,以及西方国家决定不与中国经济全面“脱钩”,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与不敢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做不到了。做不到的原因,又是因为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美经济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早已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累积的成果与家底,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再也不能排挤与切割中国了。这也就意味着,继续进一步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与更大程度的开放,才是中国化解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排挤、遏制与围堵中国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策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美国内部以及广义上的西方国家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出现分歧,对于中国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情,甚至不失为一个机遇。对此,我们不仅不应该沾沾自喜,反而应该以更加谦卑的心态推进改革开放,让中国更深地融入到全球化当中。
中新网5月26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中美关系紧张之际,多名知情人士24日透露,美国国务院分管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兼“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简称“中国组”)主管华自强(Rick Waters)宣布辞职。近来,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班子出现“离职潮”,分析认为,这说明了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华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走马上任仅半年
“中国组”负责人宣布辞职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24日称,华自强将于6月23日卸任,但会继续在拜登政府担任高级外交官。该发言人没有透露华自强离职的原因。
知情人士称,24日早些时候,华自强在工作人员会议上宣布了他辞职的消息。华自强担任副助理国务卿已有两年时间,负责“中国组”工作也有半年左右的时间。
2022年12月,美国国务院成立“中国组”,该小组汇集了美国国务院内外的中国问题专家,声称为了更好的“管理中美竞争”。“中国组”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主持设立,华自强担任负责人。
据路透社获得的美国国务院内部邮件显示,2月“气球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推迟了对华制裁和出口管制,希望控制该事件对中美关系的损害程度。
当时华自强在发给员工的一封邮件中,也向该部门传达了专注对“气球事件”做出“对称和协调的反应”的指示。
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克里滕布林克称,“‘中国组’已在加强(拜登)政府的工作……华自强是一位战略思想家,他独特的知识和经验推进了我们的决策。”
同时,克里滕布林克指出,他们正在挑选华自强的继任者,希望能尽快公布。
目前,华自强本人对辞职一事尚未作出回应。
资料图:温迪·舍曼(Wendy Sherman)。
美对华班子现“离职潮”
释放什么信号?
近来,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班子出现“离职潮”。
5月12日,负责对华事务的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温迪·舍曼(Wendy Sherman)宣布退休。她在国务院工作长达三十年,是该部门许多对华政策的推手。其继任者尚未宣布。
有美媒指出,舍曼宣布退休的时机颇为微妙。因为,就在舍曼宣布退休前一天,路透社发表报道,披露舍曼曾推迟针对中国的一些制裁措施,防止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早在2月,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劳拉•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也宣布卸任。
路透社认为,此前推迟对华制裁使一些美国官员感到震惊,同时这也反映出拜登政府内部,主张对华采取更严厉行动与主张采取克制做法的人之间的分歧。
一些消息人士表示,该分歧已经影响“中国组”的运行,导致该小组士气低落。数据显示,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离职申请。目前,“中国组”人员流失严重,空缺率高达40%。
如今,华自强也将离任,略显频繁的人事变动,让舆论猜测美国对华政策会否出现变化。但也有分析认为,相关人事变动可能和美国中期选举后政府进入新的阶段有关,这并不意味着拜登的对华政策将出现重大变化。
白宫对华政策出现分歧,原因不简单
直新闻:对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一事,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注意到,外界普遍把这件事情看成是中美关系解冻的一个重要迹象。
不过,从实事求是的角度上来说,我认为,当前的中美关系并不具备解冻的客观条件和外围环境。因为截至目前,拜登政府近来还不断在高科技领域加大对中国的所谓“制裁”,尤其是刚刚结束的由美日主导的七国集团峰会,还重点讨论了中国的所谓“经济胁迫”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两国之间的意气上来说,还是按照力学上的惯性,中美都应该会继续博弈下去,中美关系也应该会继续螺旋式恶化下去。然而,事实情况却是,两国关系却逆势而行,出现了破冰的迹象。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中美两国的执政者并没有听之任之让两国关系继续“自由落体”,更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意气用事破罐子破摔,而是在沧海横流中果断采取了力挽狂澜的措施,准备要逆转中美关系螺旋式下行的势头。
我认为,中美两国的这一战略性抉择是理性和具有大局意识的。因为中美两国关系的好坏,不仅事关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定,同时也事关整个世界的稳定与繁荣。在中美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的情况下,即使中美关系搞坏很容易搞好很难,但我们仍然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努力将中美关系经营好。同时,搞坏中美关系不是本事,勉为其难搞好中美关系才是真正的本事,才体现出了中美两国的责任与担当。
直新闻:美国国务院分管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兼“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主管华自强等白宫官员,纷纷因为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而离任。对此,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在对华政策上,或者说是在究竟要对中国一味的强硬还是要软硬兼施上,不仅是白宫内部,美国的民主与共和两党、行政与立法部门之间,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分歧。同时,在刚刚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上,法国与德国跟美国与日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分歧。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分歧,才使得美日等对华强硬国家不得不向法德等对华相对温和的国家让步,并最终达成了“在经济上不能对华全面‘脱钩’而仅仅是要化解风险”的共识。这些都意味着,中美经济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这种难舍难分的现象,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处理对华政策时,陷入了一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艰的现象。
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来看待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美国内部在处理对华政策上的左右为难,以及西方国家决定不与中国经济全面“脱钩”,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与不敢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做不到了。做不到的原因,又是因为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美经济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早已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累积的成果与家底,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再也不能排挤与切割中国了。这也就意味着,继续进一步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与更大程度的开放,才是中国化解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排挤、遏制与围堵中国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策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美国内部以及广义上的西方国家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出现分歧,对于中国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情,甚至不失为一个机遇。对此,我们不仅不应该沾沾自喜,反而应该以更加谦卑的心态推进改革开放,让中国更深地融入到全球化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