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突然撂挑子不干了,新西兰还能怎么“救”?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月20日 6点48分 PT
  返回列表
69561 阅读
23 评论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魔王】

1月19日,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突然宣布辞职。

新闻引爆了新西兰乃至国际舆论,我自己的手机也响个不停,同事、朋友、家人乃至卖菜大妈都在议论此事,甚至我听到我上小学的孩子也与他的同学煞有其事地聊道:“你知道吗,总理辞职了,新西兰之后要有大问题了……”

不过从舆论温度来看,新西兰国内外还是有区别的,看新西兰以外的反应多是一脸懵圈的状态,而新西兰国内则是“喜忧参半”。

大起大落的政坛生涯

阿德恩生于1980年,作为八零后的她,2008年成为当时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会议员”,2017年则成为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理”,可谓年轻有为。

2019年克莱斯特彻奇市枪击案发生后,她戴着头巾去慰问穆斯林受害者,“一抱”震天下:这种西方白人对“千年宿敌”穆斯林的博爱感动了世界,穆斯林们激动地把她的照片投射在迪拜的哈里发塔上,西方世界也给予了她如潮般的赞誉。

阿德恩“一抱”震天下(Hagen Hopkins/Getty Images)

她因此登上了各种杂志的封面,好莱坞甚至要拍她的电影。而在新西兰国内,她领导的工党支持率瞬间历史性地超过了50%,粉丝们在街头贴出了她的头像,观察家们还发明了一个词——“杰辛达狂热症(Jacindamania)”——来形容这种舆论潮。与此同时,工党内部各派系因拜服而空前团结。

阿德恩当时可谓气势如虹、风光无两,那时候很多人似乎都觉得,阿德恩的辉煌声望将伴随她的一生,而她领导的工党也将因她的声望而长期执政。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4年,工党就面临支持率低迷的困境。如今阿德恩不仅辞掉了总理和党魁职位,甚至还宣布自己今年不会参选国会议员,算是从政坛直接裸辞了。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英年早逝的“麻风王”鲍德温四世,令人感叹人生无常。

在阿德恩的辞职声明中,能够读出一股浓浓的负能量。

她称自己已为国家贡献了一切,自己“油箱里没油了”(“no longer had enough in the tank” to do the job);她还对自己幼小的女儿说“妈妈期待着你今年开学时能在场”,对因国事繁忙而一直无法与之结婚的未婚夫克拉克说“我们终于可以结婚了”。

这种公开的亲情表达,似乎也在透露着某种对时局的不满。

阿德恩的辞职,更像是因沉重的政治压力,而不是心血来潮的淡泊名利。这和2016年突然辞职“回归家庭”的前总理约翰基有些相似,也让很多人感觉,新西兰的总理似乎特别爱辞职和搞“回归家庭”的叙事。

总理这个职业,真的这么“可怕”吗?

阿德恩的负能量,主要来自新西兰正在面临的各种危机。

新西兰的银行利率飙升到了30年来的最高点,伤害了企业主,而物价上涨则伤害着工薪阶层。与此同时,劳动力正快速流失到他国,而国内治安的恶化也逼得向来随遇而安的华人都上街抗议了。

此外,工党过去推行的很多政策,如水务制度改革(三水改革)和土著平权改革(He Puapua),都引发了很大的社会争议甚至导致族群分裂。而工党曾经承诺的很多事情,比如用于解决住房短缺问题的Kiwibuild建房计划,都仅仅完成了个零头,相当不好看。

糟糕的是,阿德恩的政治盟友们也有所动摇了:党内,2022年阿德恩在中美关系中试图倒向美国时,被党内大佬公开警告“不要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党外,常年当“跟班”的绿党因环保议题的分歧而认为“工、绿跨党派协议”是“有毒的”;而在坊间,阿德恩严格的抗疫政策和减排政策,同样激起了连绵不绝的游行集会。

反对阿德恩抗疫政策的集会者在国会大厦前“长期作战”(图/新西兰媒体)

由这么多问题引发的政治危机令阿德恩“压力山大”。多次民调显示工党的支持率低于反对党国家党,今年大选连任已有悬疑。同时,新西兰人对阿德恩的态度也从过去的“杰辛达狂热症”一百八十度转弯,变成了现在的满腹牢骚。

在对政府前进的方向越来越失望之后,许多新西兰人现在正在庆祝阿德恩的辞职。

新西兰记者和《每日邮报》专栏作家丹·伍顿严厉批评阿德恩,称她的领导导致了“经济灾难”。他谈道:“杰辛达·阿德恩辞去了新西兰总理的职务,她非常清楚自己即将被新西兰人残酷地赶下台。新西兰人已意识到她在疫情中展现的威权主义、虚伪的善良以及她给一个了不起的国家造成的经济灾难。”

“谣言”成真了

其实早在去年10月,坊间就盛传很多来自工党内部的各种传闻,其中最惊人的便是“阿德恩马上要辞职了”。对此,阿德恩还曾郑重地辟了谣。

当时新西兰华媒的相关报道

然而谁能想到,当初还煞有其事地辟谣称自己“不会在大选前辞职”的阿德恩,在3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断然宣布走人了。可见,当时的“谣言”未必完全是空穴来风。因此,我们也可以再顺便回顾下去年10月份的“谣言”还有什么:其中包括“阿德恩会去联合国任职”以及“阿德恩下台是为了不在她的执政期间输掉选举”。当然,阿德恩都一一否认了。

新冠疫情后产生的各种连锁危机,对于西方政府来说是相当难解决的,这使得西方国家在疫情后几乎都发生了执政党更迭,新西兰工党的支持率低迷甚至可能无法连任,其实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执政党更迭之后的新政府也依然是“西方政府”,也几乎无法解决前任的危机——很多阿德恩的反对者也深知这点。他们当然会对阿德恩的辞职而欢呼雀跃,但很快就都意识到,潜在的替代者可能也不会好到哪去。

谁来捡这个“烂摊子”?

在新西兰,连孩童都知道国家的情况很糟糕。阿德恩宣布辞职之后,副总理格兰特·罗伯逊声称不会接任总理职位,足见这个位置的烫手程度。

按理说,总理这一职位“光宗耀祖”,理当有各种人打破头竞争总理这一职位;但现在看来,却是一个被撂在众人面前的烂摊子,大家对此似乎都表现得很是谦逊。

毕竟,处理如此烂摊子,不同于作秀演讲那么轻松愉快,需要的是丰富的执政经验,而新西兰的民主制度缺乏官僚体制对政客的长期培养。在座的议员,很多在几年前只是个过着自己小日子的平头百姓,国情顺利的时候可以混混日子;国家一旦遇到挑战,到了需要见真章的时候,很多政客们就露怯了。

当然,工党里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才。关于工党内潜在的新总理人选名单,其实在去年10月“阿德恩辞职”的“谣言”出来时就已经有了,而当下新西兰人正就此话题进行热烈的猜测。

坊间热传的几个版本略有不同,但每个版本里似乎都有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也就是现任的移民、交通和劳工部长。

伍德也是生于1980年,也是“年轻有为”。他出身于工会,为人谦和、低调和接地气,与群众打成一片,也深受党内同事的喜爱。他于2019年担任工党党鞭,而这个职位往往是新西兰政党留给重点培养对象的。

作为交通部长,伍德牵头推动了城市铁路计划以改善交通问题,为此从中国引进了盾构机并命名为“Dame Whina Cooper”(图自推特)

此外热传的人选还有几位,比如克里斯·希普金斯(Chris Hipkin),生于1978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党议员,2017年成为教育部长,在2020年临危受命当卫生部长,成功应对了新冠抗疫事务,目前正担任新西兰教育部长、警察部长、公共服务部长和国会议长。

再比如娜耐娅·马胡塔(Nanaia Mahuta),是新西兰的外交部长和地方政府部长,引起争议的“三水改革”即为她牵头。马胡塔是已故毛利女王的养弟、毛利长老罗伯特·马胡塔爵士的女儿,她留着非常醒目的毛利传统的面部纹身,象征着她在毛利族裔中的地位。坊间猜测她可能会成为总理接任者的主要依据是她在2014年竞争过工党党魁。作为新西兰外交部长,她在美国和中国在南太平洋国家事务上持中立立场,2022年底她曾表示该地区“对任何一个超级大国都感到不舒服”。

结语

无论是谁接任总理一职,对于他/她来说,挑战都将是非常严峻甚至是有些绝望的。

因为新西兰的很多问题,可能并不是新西兰人所能解决的:比如利率高企问题,新西兰的银行利率被迫要跟随美国银行利率上涨(否则财富会被美国吸走);再比如劳动力流失问题,这是澳大利亚等西方盟国在新西兰重金挖人所致;而新西兰社会的犯罪率飙升,更多是因为整个西方文化圈的社会心理原因。无论怎么应对,新西兰这个“细胳膊”似乎都很难拧得过大环境的“大腿”。

也许新的总理必须是个政治天才,才能让新西兰摆脱窘境。然而,如果上述候选人有天才之能,那为何之前没有出来辅佐阿德恩力挽狂澜呢?可能无论谁接任总理,最终都只是一个“临时工”,也因此,即使有的政客曾积极竞选党魁,现在也不想、不敢露头了。

也许孩童们说的是对的,阿德恩的撂挑子和“油箱里没油”,反映了新西兰面临的挑战已经无人可挡。未来可能真的是要有大麻烦了。

j
jeffinvade
1 楼
6百万人,也就算个市长 但中国市长也不会找个37岁的女性来干,还要带娃去联合国上班,怎么可能
j
jeffinvade
2 楼
新西兰总理在国外的口碑很好,在国内就另说了 但人家至少给工党赢了大选才辞职的,工党还能执政2,3年才会大选 [1评]
大大大大太小
3 楼
政治就应该留给专门的政治家来干,不能找个没有政治智慧的普通人,不能用一个不懂政治斗争的小白,更不能随便选一个资本家的代理人。 [3评]
j
jeffinvade
4 楼
: 不好意思,查了一下,今年10月底就会大选,那工党的绝对多数肯定是保不住了
j
jeffinvade
5 楼
她16岁开始就在搞政治,政治就是她的专业
j
jeffinvade
6 楼
“She joined the Labour Party at the age of 17. 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 in 2001, Ardern worked as a researcher in the office of Prime Minister Helen Clark. She later worked in London as an adviser in the Cabinet Office during Tony Blair’s premiership. In 2008, Ardern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Socialist Youth. Ardern was first elected as an MP in the 2008 general election, when Labour lost power after nine years. She was later elected to represent the Mount Albert electorate in a by-election on 25 February 2017.” 17岁就是党员了,大学毕业起就在搞政治,你说人家不专业
j
jeffinvade
7 楼
能干到总理的女性,政治头脑肯定比男性更好 可能北欧哪种议会里女性比男性多,部长女性比男性躲的地方除外
r
rally
8 楼
Jacinda 上台和2007年澳洲的“ Kevin 07” 类似,选民民意求变,人家已经比陆克文干得更长了。新西兰经济高度依赖国际旅游,疫情这三年少了这个钱,“姐心大”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长远之计,新西兰应公投成为澳洲的一个特区。 [2评]
雁过留声机
9 楼
“长远之计,新西兰应公投成为澳洲的一个特区。” 这个提议蔡英文听了会流泪,泽连斯基听了会沉默 [1评]
不捉老鼠的猫
10 楼
我写的,嘿嘿
r
rally
11 楼
台海两岸一边信奉专制另一边信奉民主,没有任何共同语言,和Tassman 海两端没有任何可比性。
把盏临风
12 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兰
a
ak47a
13 楼
阿德恩真的“一抱”震天下?你看他的内心在想什么?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正是这种西方白人的特质世界。
G
GTI99
14 楼
澳新两国法律相近,很多规范更是两国共同制定的,加上两国公民来去无限制,基本与一国无异,但真正合并太过繁琐、代价太大,所以一直没搞。其实新西兰真正的缺陷是人太少、国内市场太小,可能人口增长到一千万以上,抗风险能力就要好很多。
不同声音
15 楼
之前“印尼排华”怎么来的? 就是因为执政党为打击竞争对手,栽赃印尼华人都是共产党,散播民族仇恨,当时印尼还有很多“华人狗粮”也跟着摇旗呐喊,往华人身上泼脏水,最后演变成针对华人的种族屠杀,里面也包括华人狗粮。 所以说我一直推崇现实暴力对付狗粮!狗粮不让华人好过?我们也不能让狗粮好过!必须要让狗粮付出血的代价!
b
bestnearby1
16 楼
她最合适的职位在好莱坞,这表演才华别浪费了。
柳生京
17 楼
人家是宣布不再谋求连任,这个不叫“突然撂挑子不干了”吧?观察者网的语文大约都是体育老师教的。 . 退一步说,撂挑子不干,让能者为之,总比就是不换肩强吧?
魔王
18 楼
2月份就辞职总理了,当然是撂挑子,议员身份还会留任到10月份,是为了节省一次补选,补选是要花纳税人钱的
a
adelaideboy
19 楼
阿德恩口碑和形象在西方领导人里面是很好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的无脸见人的习近平还要当到死才下台
酷热夏天
20 楼
政治人物的变动自然是有政治因素,什么家庭因素只是表象,试问哪个政治人物没有家庭儿女?该女总理12月还说中国开放了要带企业家来华,月底去了一次美国回来不久就辞职,懂?
g
gign
21 楼
那个脸上有刺青的一看就是彪悍,希望可以上台
爸爸老爹
22 楼
, 现在不也是一样? 20年新冠刚出来的时候,留园里就有一群狗粮到处喊中国病毒,说这病毒是中国政府制造的,号召大家推翻中共。 即便是现在,台湾1450还叫新冠是武汉病毒。 , 然后呢? 国外政客正发愁没处甩锅,于是顺水推舟把中国当靶子,导致国外民众仇华情绪高涨。 红脖子在街上拿刀捅亚洲人,推人落地铁之前,可不会先问问你是哪国人,支不支持共产党。 , 这群狗粮1450,就是海外华人最大的敌人。
x
xiaomeiyu
23 楼
老娘们当家,房倒屋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