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儿潘石屹 在地产业暴雷前抓住先机 落袋为安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2月28日 20点59分 PT
  返回列表
78520 阅读
25 评论
商业人物

潘石屹已经至少半年没发微博。

他设置了半年可见,主页空空如也。一个1874万粉丝的微博大V,就这么淡出了外界视线。

无论商场还是网络上,现在潘石屹的动静都很少。去年他辞去SOHO中国董事长的职务,声称要专注于艺术和慈善事业,从那之后他们夫妇就越发沉寂。

艺术和慈善真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

作为国内第一批搞房地产的企业家,潘石屹已经远离行业中心。看看同样是做商业地产的万达,如今仍是不折不扣的顶流,王健林刚解除一场上市对赌危机,万达的故事暂告一段落,相比之下SOHO中国都快被忘了。

潘石屹会感到落寞吗?

这两年,房企违约暴雷是个流行趋势,从头部到区域性公司,名字能列一大串。这些房企债台高筑、资金流告急,于是要么抛售资产回血,要么和投资人谈判寻求债务展期,原来风光的房地产老板们,个个灰头土脸。

其实SOHO中国也遭遇了这些问题,只是关注度不高。去年3月,潘石屹曾宣布以七折价格出售几万平米的物业,收入将全部用于降负债。当时潘表示,公司有部分债务将到期,需要卖资产渡过难关。他还承认,房地产行业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业内公司普遍都困难。

为了刺激员工卖房,潘石屹把提成比例提到了4%,而据说商写物业的交易佣金通常是1%。他这也算是割肉了。

SOHO中国卖的这批房源,基本都是该公司剩余不多的散售项目,而位于北京和上海的八个主要自持项目,并不涉及。现在打开SOHO中国的官网,上面还赫然罗列着京沪两地的所有二十多个项目,但不知道的是,它们如今是否还完全属于潘石屹。

潘石屹做商业地产的逻辑,经历过明显变化。他之所以有“包租公”的绰号,也与此有关。

自1995年和妻子创办SOHO中国后,潘石屹走上地产大亨之路。那个阶段SOHO中国的策略,是在北京和上海建造前卫的高端写字楼,然后把这些楼分割出售,这在当时是个创新。这些初代商业地产的网红项目,让潘氏夫妇大获成功,而从他们手中买房子的,多是财大气粗的煤老板。那段粗粝又躁动的年月,把潘石屹推到了顶点。

SOHO中国最风光是在2012年,那年净利润突破百亿,但潘石屹还是做了个决定——从出售转向自持,靠收租金来过日子。

促使他改变的理由有几个,一个是北京和上海的租赁行情看涨,而住宅销售速度放缓,另一个是地方政府限制商业物业散售及较高的税费,还有就是煤老板们没钱了。于是潘石屹觉得,此前的散售模式落后了,SOHO中国不得不转型。

从此他当上了包租公,租赁业务的营收占比逐年升高,2021年之后几乎成了SOHO中国的全部收入来源。

这个决定算不算英明,在两可之间。一方面,从2012年之后,SOHO中国的业绩再没能高光,曾经不如它的龙湖和融创等小弟,纷纷超过它成了千亿巨头。至少在体量上,SOHO中国远远落伍。也许除了一个空洞的大佬头衔,潘石屹丢掉了他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没有参与到房地产高速扩张的SOHO中国,持续保持了较低的负债率。潘石屹貌似很专一,也没搞什么多元化,过去同行吃肉他看着,现在同行暴雷他在岸上。

同样是做商业地产,万达的业务盘子就铺的很大,现在砍的砍卖的卖,经营万达广场成了最核心的业务。某种程度上,王健林终于也要靠吃租金度日,潘石屹恐怕得邪魅一笑了。

过去几年,声量渐小的潘石屹,最被外界讨论的一个点就是跑路传闻。SOHO中国不停出售资产,尽管潘石屹一度遮遮掩掩,还是在2021年爆出了与黑石的交易案。按照当时的披露,黑石将斥资约117亿人民币拿下SOHO中国的控股权,潘氏夫妇借此套现出局,是个完美的计划。无奈交易最后被叫停,潘石屹的愿望就此破灭。

去年9月,潘石屹夫妇分别辞去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务,动机不详。他们把担子交给跟随多年的老部下,不过控股权还是留在了手里。现在的SOHO中国,对潘石屹来说,俨然一副既出不掉又不打算费心经营的感觉。

干了三十年的地产生意,他应该是意兴阑珊了。

做生意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低价进货,高价卖货。潘石屹也是如此,他说过SOHO中国永远在判断什么是价位低的时候,什么是价位高的时候。然后从中赚取差价。2012年以前的散售经营阶段,SOHO中国就很擅长盘下烂尾楼盘,重新包装之后高价出手。转型到租赁业务之后,他也早早就表示,房地产行业的上涨空间没了,“拿地—开发—销售”的商业模式不能持续,因此SOHO中国不会再靠拿地建房赚钱。

SOHO中国没走上高周转、高杠杆和高负债这条路,从后来的情形看,潘石屹是有点幸运的。

总的来说,潘是个很精明的商人。从早年逃顶海南房地产泡沫、到进京开始做商业地产,再到从地产狂热中转型,他能看到一些先机,并且懂得趋利避害,保证利益最大化。现在一些诟病乃至人身攻击的话,是很容易说的,但在潘石屹当时所处的商业气候里,SOHO中国的前卫设计和理念确曾风靡一时,又比如他对共享办公的尝试,也比如今破产的WeWork要早的多。毫无疑问,他错过了一些机会,也保留了很大的自由,与现在许多爆雷的同行相比,他是过的比较滋润的。

潘石屹的成功,是顺应了一个商业周期的结果,他现在要去搞“艺术和慈善”,可能有商业上落寞的因素,也或许是真的不想玩了。上个月,一家港股上市的白酒企业准备买断北京银河SOHO的一些楼层,这些资产不知什么时候已被潘石屹出手,流入了市场。银河SOHO曾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潘石屹的非卖品之一,但看来只要价格合适,包租公没什么是不能卖的。

这形势,谁还不追求个落袋为安呢。

j
jeffinvade
1 楼
还是李嘉诚最牛逼,习近平一上台就撤资了 [2评]
爷来也
2 楼
狐狸
f
freedomyin
3 楼
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所谓的地产大亨了吧。 [4评]
清除五毛
4 楼
数字上,没错,脱离粪坑越早,就。。。 成为名人是一个悲哀的事: 时刻被媒体绑架-no freedom 多数人都是有钱之后才懂这个道理- 蛋一碗,只能一辈子数钱下去
毛毛爹
5 楼
不是他狡猾,是刁大非常蠢,天天想着共产共妻,稍微有点钱的谁不想早点溜? [1评]
清除五毛
6 楼
如此的老百姓都是粪渣 好比大陆人仇视国足 你那里的金字塔结构,就这样- 也不怪腊肉大大 真理:不骗病夫,对不起你们的眼泪
清除五毛
7 楼
我也希望像习大那样蠢,可以天天 插不同声音的病夫,何乐不为
c
cccxxx
8 楼
李嘉诚只见了这个当时刚当政的怂包子一次,就发现这个二百斤不换肩的货比驴还蠢,蠢到狂妄无知的地步!!!
j
jeffinvade
9 楼
还在这给政府洗地呢?中国百姓被谁剥削?当然不是房地产开发商而是政府 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主,中国百姓买房的钱,绝大部分都让政府剥削走了 1,中国的房屋没交付,老百姓就在交房贷,烂尾了还得交房贷 2,卖地占房价1/3,地方政府全部拿走 3,开发商的贷款,老百姓房贷的利息,也都是国有银行把钱赚走了 4,还有那么多合规成本和官员们的灰色收入,开发商的利润还得缴税 中国百姓的房子负担,其实都是政府在剥削百姓而已
韭菜梗
10 楼
这哥们胆小,错过了上一轮房价暴涨企业扩张的机遇,不过也躲过了这一轮危机,从结果看他还是赚的
t
tiger500
11 楼
老潘说中国人民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民主自由。 有人问老潘你最需要什么? 老潘说,我最需要金钱,因为我已经有了民主自由。 说的太好了!
t
tiger500
12 楼
你连李嘉诚的牛逼,你也舔!
t
tiger500
13 楼
回 8 楼: 你忘了操你妈二百斤不换JB?
C
Cromwellgm
14 楼
最厉害的还是马云:在这等紧张时机,暗渡陈仓,瞒天过海,金蝉脱壳,遥控布局:三年时间,转悠了半个世界,清除掉了手上的:西湖大学,量子计算机,变卖了:阿里云,淘宝,浙胜芯片…定居澳洲,和一路培养他,教他英语的干爹相邻…高手就是高手。
C
Cromwellgm
15 楼
最厉害的还是马云:在这等紧张时机,暗渡陈仓,瞒天过海,金蝉脱壳,遥控布局:三年时间,转悠了半个世界,清除掉了手上的:西湖大学,量子计算机,变卖了:阿里云,淘宝,浙胜芯片…定居澳洲,和一路培养他,教他英语的干爹相邻…高手就是高手。 [1评]
c
charlie19eyes
16 楼
地产商都是赚个皮毛,又得下很高的杠杆,所以一旦地产价格下跌,几乎99%地产商都得破产。大部分就是土地出让金,都是进政府腰包
c
charlie19eyes
17 楼
最可怜的到不是地产商,最可怜的是那些拿到烂尾楼的韭菜。房子没有,一屁股的债务得还,地产商也倒闭了,真正拿到钱的政府一个子都不会给你吐出来的。
j
jeffinvade
18 楼
PDD市值都超过阿里了,还吹马云呢?
a
anywho
19 楼
垃圾
布鲁克男
20 楼
狗汉奸
r
red_hat
21 楼
去做个亲子鉴定吧,看看能不能找到你亲爹。就是不知道你妈被多少人共过。还有有孩子的话也去做一个吧。
抬头看天
22 楼
李嘉诚对北京历来就有戒心的,家业也不是靠共产党发起来的,经验老道,风情不对就撤,这种审时度日的本事凭的是经验,不是运气。潘石屹的钱是在国内赚的,而且是大钱,他能准确的判断局势,控制住商人内心的贪婪和投机取巧,安全地在中国这一波房市大衰退中基本无损的躲开是运气吗?
S
Sarandon
23 楼
他可不单是“落袋为安”,人还“润”了。
j
jamesun
24 楼
这些房地产商人是中国经济的助推手,也是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房地产让人爱也让人恨
和平奖
25 楼
看起来就很精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