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现在中国各地马拉松也太多了 真是吃饱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1月2日 21点52分 PT
  返回列表
86859 阅读
19 评论
雷叔说事

1中国人很爱足球,也很爱马拉松。

这并不是什么无稽之谈,现在对马拉松的热爱,可以用上周赛事一览表来概括。

有人说29日那天就举办了二十场马拉松啊。

一眼望去,不是国际赛事,就是山水越野;

不是超大城市举办的,就是让人往去冷门城市欣赏独特风景。

各个具有全球视野,场场倡导宜居生活品质。

没有什么文明属性是一场马拉松所诠释不了的。

不过有人统计,那一天可能出现了26场以上的田协认证的赛事。

具体数字是多少,恐怕谁也说不清。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都爱在金秋十月去跑个42.195公里。

再上上周的周六,10月15日那天,25场至30场的马拉松开跑了。

也是在这张图里,10月举办了85场左右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

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字。

这还只是开胃菜,有新闻说,广东会在两个月内举办近30场比赛。

你以为这就到顶了吗?

2018年,第三个周末的两天,扎堆了40多场马拉松。

当时就吐槽:马没疯,人疯了。

热度可能夸张了,但数据不会说谎。

中国人每天都爱马拉松,一天之内起码可以爱5次,因为2019年时一天办5场。

去网上问问,百度腾讯会告诉你,中国几乎是拥有马拉松比赛最多的国家了。

就这么激情的马拉松赛事,就这么持续不断的氛围,仿佛在说,马拉松才是我们的第一运动。

甭管你身在何处,只要没参加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年轻人。

2

马拉松越来越红火,但这不代表赛事组织水平也高。

2023大连马拉松,中国选手遭皮卡车阻拦了,失去了冲刺的好机会。

2023年临沂马拉松,选手硬是被工作人员拉着往回跑,好在他冲过线。

选手在冲刺时,身体比较虚弱,一个碰撞就可能导致受伤。所以志愿者们一些疏忽可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然而像这样间接伤到选手的案例实在不少。

也是最近,比赛里直升机在直播,随风带起的广告牌砸到了选手。

除了人的因素外,原本一些非常固定的设置也开始被大家质疑,怎么这么差劲。

山西的一次马拉松比赛没有补给,没有摆渡车。

因为摆渡车没来,可能导致有的选手赛后抽筋。

质疑还有很多。

选手在路边解手,北京马拉松被网友吐槽赛事服务不到位。

志愿者抛撒式发放完赛包,大连马拉松让跑友倍感失望。

更严重的情况,是导致选手失去宝贵的生命。

2021年白银的百公里越野赛造成21人遇难。

粗略地看,好多马拉松会被质疑办的差,被骂得厉害。

这还没算进沿路居民的态度呢,他们会觉得动不动封路,影响到自己工作和生活了。

所以一种声音很强烈:

马拉松少办,马拉松去郊区办,或者干脆马拉松别办了。

确实,好多其实没做好准备的地方也在办,倒是让运动员受伤,让比赛口碑下降,只是为了自己的虚荣。

另一种加大马拉松火热泡沫的事实是:跑不了马拉松的人也在跑。

有的是为了打卡;有的是为了秀奇装异服后的流量;有的人身体吃不消情况下还想跑完。

可能没什么刻意的炒作,但却忽视了一个身体力行的根本,疯狂挤进全民爱马拉松的热潮中。

马拉松是越热了,但你的身体有没有可能凉了呢?

3

但这些还不是“少办别办”最狠的理由。

“既然中国人不能赢,那干嘛要中国人组织?”

网友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奖都是黑人拿的,那你不是给自己选手泼冷水吗。

而且主办方刻意让他们先跑50米,确保外国人拿冠军,实在跪太久了吧。

为了改变这样局面,网友建议马拉松比赛能不请外国人,就不要请他们参加了。

不久前淮南马拉松就让一些网友感到如愿以偿,因为这场比赛没有外国人。

一定要保持纯粹性,中国人的马拉松中国人办,中国人参加才是中国味。

这样的建议现在流行了开来。

4

在讨论该不该办的问题前,不妨先看看为什么各地爱办马拉松。

首先不得不说马拉松的经济效益实在很高。

爱企查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有30亿元。

这样的经济效益并不逊色于演唱会的。经市体育局初步测算,此次天马带动直接经济效益达1.89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达5.68亿元。

再考虑它实际只比赛一天,现场观众不聚集,不会像极个别活动一样不可控。

那一场马拉松活动的性价比实在很高了。

而且,因为马拉松比赛非常正能量,又能连年举办,越举办越深化IP形象,谁不喜欢呢?

为了做大做强,很多马拉松必然要拿下“国际赛事”的头衔,那他们就会请实力出色的黑人参赛。

因为国际田联路跑赛事评定规则,决定赛事是金标或者银标关键因素,以金标为例,至少要有来自五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五名男优秀运动员和五名优秀女运动员参赛,如果只有国内运动员参加,那就不算国际赛事,所以一些大型国际赛事邀请黑人参加是必然的操作。

奖金也丰厚,厦门马拉松冠军冠军奖4.5万美元,亚军2万美元,季军1.3万美元。

目前来说,黑人擅长长跑,他们来中国比赛可以拿奖金。而如果留在自己国家,他们别说务农了,连吃饱饭都成问题。

外国高水平选手想来,主办方想请,双向奔赴,也造成了马拉松的火热。

但这不意味中国选手一直被碾压。

现在国内选手的水平正在上涨。

大众选手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好。

而且,苏炳添的故事也在给我们启发了。

苏炳添之前,没人会说中国人擅长百米跑这样的田径王冠项目。

苏炳添怎么做呢:跑9秒99,成为首位跑进10秒的亚洲本土选手。跑9秒91;跑9.83,刷新亚洲纪录。

这组数据震撼在于,人类历史上百米跑进10秒的有134人,其中126个是黑人。白人最好成绩是9.93。

苏炳添是人类历史第12位跑进9秒83的运动员。

短跑这么凭天赋的项目,中国人都能实现巨大突破,更何况长跑呢?

让外国人参加,也能带来激励作用,同场竞技中,能学到更多的技术经验。

没有哪个高水平的国内运动员只参加全部是中国人的比赛的。

不可否认,马拉松在国内算新事物,繁荣才不到十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要呼吁马拉松健康高效节约一点,特别是不要铺张浪费,不要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但没必要把它当做牛鬼蛇神,上纲上线批判它。

就像所谓让黑人选手优先跑50米的说法,是有人把职业组和大众组分开的做法给误解了。

说来说去,马拉松这样冷门长跑项目变火热,还是说明大家生活变好了。

我们能做很多不只是吃饱饭的事了。

这何尝不是一种追求自我发展的快乐呢?

媚眼瞟瞟
1 楼
不要白费功夫了。 跑不过非洲人的。 [1评]
p
pipitoo
2 楼
好奇,近视的跑马还戴眼镜吗?不戴的话怎么欣赏风景?
p
pipitoo
3 楼
也不算白费功夫,为医院骨科创造收入了
毛毛爹
4 楼
大清真的是个极度自卑自贱的地方,跑个步也要请一堆黑人充场面,估计完了除了给钱,每个黑人还要配三个大清女子
k
kan_english
5 楼
难道去练flg?搞马拉松是好事
d
dkmchui
6 楼
馬拉松其實算不上健康對身體負荷太大. 10k或半馬對大部份人來說更加有益.
l
lying
7 楼
咋样, 你们大城市的领导们可以弄个大型运动会, 开幕式, 闭幕式上风风光光的, 我们小地方就不能弄个马拉松来显摆一下, 不然领导们在简历上写什么? 升官发财的美梦怎么实现?
m
marshalchen
8 楼
还是死的少。
灯塔路
9 楼
马拉松 是一种能力 但不是一种“运动” 更不是一种“群体运动”
疯痴癫
10 楼
保证黑人夺冠经纪人的利益才最大化,体育竞赛被资本操控了
s
sutter
11 楼
值得肯定,马拉松比起扰民的广场舞暴走族强多了。
绵羊云
12 楼
中国人是该跑多一点了,我国内的女同学还好,男的多是大腹便便的。
混沌世界
13 楼
跑全马的就是那么百十号人,大部分还是有自知之明,5k,10k,半马,甚至还有报名陪跑一小段路的。
夏虫语冰
14 楼
马拉松真的挺好的,把国民的运动习惯带起来了
S
Sean007
15 楼
废话,中国十四亿人,西方一共有多少马拉松,中国就得只多不少。算人均嘛
燕子飞飞
16 楼
很好的运动, 最多就是安排方面还要改进,比如参赛人员,和组织方案等等。喷子找不到题目来写了吧?
h
ha123
17 楼
刁民,把随地大小便的都割了
w
wushiwen
18 楼
所以说你生的女儿都配给黑人了,不够的话,把你老婆,你妈填上,就凑够了三个大清女子! 经过黑人这一串,你女儿,你老婆,你妈就成姐妹,齐活了!!
遭遇限制
19 楼
最适合马拉松比赛的窗口期就这么短,不扎堆怎么办?尤其是北方,春天风沙季,基本只有秋天能跑 中国这么大,总不能就集中在几个城市,而且现在中国的跑步爱好者越来越多,难道不是好事? 天津组织的那么好的比赛只字不提,恨不得把几十年的负面新闻凑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