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牛津读最火的专业PPE 还替爸妈赚了200万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8月21日 13点44分 PT
  返回列表
67836 阅读
15 评论
谷雨星球

被名校录取,是无数小伙伴为之奋斗的目标,一封offer背后凝聚了太多的努力与付出,从“大战”托福雅思SAT到头脑风暴文书,一刻也不敢松懈,每当看到拿到名校offer的学霸,羡慕之余也很好奇他们是如何被顶尖大学青睐的?今天一起来看看这个拿到牛津大学奖学金的女孩的故事吧~

大家好,我是Aileen,一名刚刚告别高中生涯的准大学生。

今年初,我有幸获得英国牛津大学PPE录取,并斩获总额200万的怡和奖学金Jardine Scholarship——

这是怡和集团从1982年发起,覆盖获奖学生读书期间所需要的学费、生活费,甚至包括往返机票,被人称作「亚洲留学生天花板级别的奖学金」。

毫不夸张地说,拿到这个奖学金,相当于在牛剑免费读书。

■怡和奖学金每年8月开始选拔,经过文书,面试等等层层筛选,能拿到录取的牛津本科生全国每年不过三四人。今年的申请已经开始了。我被录取的是牛津王牌专业PPE,即哲学、政治与经济,该专业最大的特色就是量产首相,被称为「统治英国的专业」,17位首相毕业于此。

PPE之所以能够向政坛输出众多人才,在于它传授给学生思考社会、经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方法与理论框架——什么是好的政治?什么是值得过的生活?哪些权利是人生来便拥有的?这些问题看似是天上的云,与我们两点一线、996的忙碌生活相距甚远,但其实是脚下的泥,悄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那么,我何时爱上思考这些问题?我为何钟情于PPE?如何进行探索发展?又有什么资源推荐呢?

■在中东做女性主义调研的我

九年级时,我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哲学时刻:我是谁?我想成为谁?

在群体中,随波逐流总是最保守却稳妥的选择。因此,当我就读的国际高中(注:上海一所一梯队IB学校)掀起经济商科申请热潮时,我告诉自己:或许,立志成为经济学家吧。

随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被我搬上书桌,《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成为了我的睡前听物,AP的经济学试卷陪我沐浴着周日午后的暖阳。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被全球各大商学院作为经济学教科书

经济学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研究变化的规律。

汇率的波动、股票的涨跌、需求的升降……经济学家关注变化的事物,通过量化来总结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因而,弄清楚不同向量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经济的一个难题。

对此,经济学让我学到了一个很有用的思维模式——使用图像来可视化关系。

在各种变化与关系中,人是决策的基本单位,是市场中好动的分子,但是,经济生产追求效率的逻辑注定将所有决策者抽象化、标准化,好似一个个相同的原子顺滑地相互合作,机械地完成生产、消费的循环。

在经济学的视野下,人是抽象的集合,我无法回答以下问题:

我因何独特?为什么「我」是「我」,不是「你」?面对巨大的困惑,我寻找着能够探索自我本质的工具,以满足对自我独特性的好奇。

■经济学中最基本需求定律的捕捉了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关系

所以,我躲进了哲学的庇护所。

在那里,马克思宽慰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很多人认为类似的哲学观点过于虚无,无益于现实生活。但我想,哲学从不是虚无,而是微妙,也因此它需要用诗的语言去显现自身。

何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博尔赫斯早就答道:我是所有我读过的作家,所有我遇见过的人,所有我到访过的城市。

这样的观点会对现实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即:在向内求得自我的过程中,人要向外观察并维护自身在社会中的身份、关系以及与他者的互动。所以,当今日的我们对各种亲密关系产生信任危机时,我们是像网上说的那样在「活出自我」,还是在放弃自我?

哲学将这个问题留给各位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答案。

■博尔赫斯,阿根廷作家、诗人、翻译家,获得过多个文学奖项在持续梳理自己社会关系的旅途中,我又闯入了社会学的森林。

纷繁的身份标签向我涌来,族裔、性别、年龄、身材以及时下爆火的MBTI。我像一片叶子,承载着复杂且厚重的脉络,与整片树林相连。然而,标签是割裂且武断的,被标签塑造的我是模糊且刻板的。

就像俯瞰森林时,我们很难发现每一片叶子的独特之处。

幸运的是,人在社会中不仅仅是关系的载体,人更是一个言说者:她产生话语,发起行动,构建关系。我在其中看见人的政治面向,也看见了自我形象应该是一个主动成为的过程、状态,而不是固定的图像。

我开始了解社会新闻、发表观点、组织探讨、启发他人,在我的一言一行中,成为真正的「我」。

之后,政治将我抛向更广阔的天地,我超越了局限于自我的忧思,继续解锁更多的知识领域,并投身社会公正的事业,为性别平等、可持续与自由摇旗呐喊。

■高一高二时我的人文探索路线

当我知道有PPE这个专业时候,我瞬间就意识到这就是我心仪的。

PPE专业教授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三个学科,并探索三个领域之间的关联与重叠。这个专业的学术难度很高,需要学生拥有强大的批判性思维。

也因为此,PPE专业具有极高的申请难度,录取率常年徘徊在10%,并在「最难录专业」的排行榜中排在第三。

教授主要会在面试环节评估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同学院教授的面试环节与风格有所不同。我录取的是Oriel学院。在面试中,Oriel的哲学教授抛给我一个问题:

我如何知道我忘记了某事?

教授并不期待我给出完美的回答。他更关注我如何探讨这个问题,评估论证技巧以及整体的逻辑架构。于是,我会陈述答题思路。例如:我将先思考前提性条件(包括遗忘的定义或标准、遗忘是否是第一人称事件等),再深入探讨问题本身(即判断遗忘的方法),最后进行展开。

身为过来人,对那些想申请PPE专业的同学来说,如何从中学时期开始进行专业探索与知识积累,一步步培养自己的逻辑框架呢?

■Oriel学院建立于1326年,,是牛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第一,问出那个核心问题

提问是每个人的天性。赤裸的我们被抛入世界,必然在这个陌生而复杂的环境中感到不安,从而产生诸多疑问、焦虑、恐惧——关于自己,关于人生,关于社会。

探索PPE的第一步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哪些问题的答案对你来说是必要的?什么问题让你苦思冥想,辗转反侧?

第二,成体系地阅读

对PPE的专业探索就像放烟花一样。问题是打火机,最后的答案是天上多种多样、炫彩夺目的烟花。而知识是你的导线。

如何做出又长又连贯的导线?这需要不断加强知识的相关性或关联性,成体系地阅读。其背后往往涉及一个深刻的问题:如何选书?我采用的方法十分粗暴:查看书的参考文献,选取感兴趣的书籍继续阅读。

选书时,注意主题与主题、学科与学科的连贯性,关注A领域的X话题如何过渡到B领域的Y话题,以建立知识的高相关性。

??对于较庞大的作品:

我的方法是先阅读书的序言、导论与目录,整理全书的主旨、论证结构、方法、面临的挑战等。选取其中最感兴趣、最困惑的部分,到书中精读。

??对于非系列作品或三百页左右的书籍:

我选择翻阅全书,并上网搜索作者本人在新书发布会上对此书的理解与诠释。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思维导图是将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有力工具。它可以是递进式,梳理一个学科如何启发另一学科在某领域的深入研究。

例如,在意识与大脑的研究中,胡塞尔的现象学如何促成心理学实验的方法论转向。它也可以是平行或发散式,梳理不同学科关于某一主题提供了哪些不同的视角。再比如,关于AI革命,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脑神经科学分别说了什么?

■宗教学、黑格尔历史观与马克思哲学理念的整理

当然,仅仅靠学校的学习并不够,善用网上的资源自学非常重要,我使用最高频、最好用的线上资源有三个:1、Crash Course(免费)

Crash Course在油管上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学科知识的科普视频,适合初学者快速了解一个学派或问题的发展脉络。对PPE感兴趣的可以在油管上搜索「Crash Course Philosophy」、「Crash Course US Government & Politics」、以及「Crash Course Economics」。

■https://www.youtube.com/user/CrashCourse

2)斯坦福哲学百科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免费)

SEP相较于Crash Course的学术强度更高。每一篇文章都由相关领域的大佬撰写,是哲学学子查找权威资料的百宝箱。使用时,直接输入你想了解的哲学话题关键词即可。

■https://plato.stanford.edu/3)新闻报刊(付费订阅)

耳熟能详的新闻机构有很多,例如:纽约时报、BBC、华尔街时报、大西洋月刊等。阅读时,注意分析新闻自身所携带的政治立场与导向,这能够帮助我们训练批判性思维,并在处理社会、政治现象时保持清醒与警觉。

就像最前面写的比喻一样:人文学科就像天上的云,看似离得很遥远,却跟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

但如果只是在思考,没有走入真实,则难以将抽象走向具体。

所以,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的老师说:「我们不是在学哲学,而是在做哲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处理的对象是书本、理论,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人、社会。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从湘西到上海,从浙西到中东,我对自己最感谢的女性主义的理解在实地调研中不断加深。

在实践中,我与不同性格、职业、文化背景的女性交流,倾听她们的故事。她们的梦想往往沦为遗憾——「我的父亲不让我继续跳K-POP的舞蹈了。」一位阿富汗的姑娘告诉我。

■在中东做女性调研时遇到的女孩子们

当我们用高度自然化的语言区分男性与女性,女性总在这种文化的、社会的、阶级的体系中处于被牺牲的弱势。

当我们说「女性是一种处境」,我们在说女性是在既定压迫性的结构中逐步成为并驯化的,而不是一种天生的实存。

女性并非生来就注定承担养育的责任,并非生来就没有欲望和野心,可为何「出征的木兰」总要「回家」?这是一种遗传的处境,不是主动的选择。

在女性主义的田野里,理论与人交汇,在揭示性别问题的复杂性的同时,也让人的生命体验变得赤裸,让我感受到心灵的震颤。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赋能,是每一个PPE学子都需要解决的课题,如何化理论为行动与变革之源泉,更是PPE专业探索路上的难关。

若是不知道从何入手,不妨先从「发起对话」开始,在与人的交流中启发自我与他人,拥抱共有的生命情感,捕捉思想的零光片羽。

■曾在牛津工作的项飙教授就提到过一个概念附近的消失。

第四,「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对于一个对于学生来说,一位好的引领者必不可少:能将你从困倦中唤醒,在黑夜中发现微芒。

小时候家人就非常关注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对关注社会的好奇,从小就不会把我当小孩,而是在一次次的讨论和对话中去关注真实。

还有好老师。什么是好老师?或许可以是一个能帮你提高成绩拿到高分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引领我去深度思考接住情绪的人。

在高二下被学业压力、论文竞赛和活动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一个周六晚上,顾问和我坐在咖啡馆门口聊各自的烦恼,聊最近读的书,聊少年求学的经历,聊我们对社会的思考……

我记得那一天聊到了深夜,有时,我们只是坐着,谁也不说话,看看天空,吹吹风。结束的时候,店早已打烊了,路上没什么人,天上点缀着几颗星。

我突然意识到,生命本身就是写给这个宇宙最浪漫的诗,内心充满力量。

「不管面对多少失败,不管多么匆忙,我们都都要保持开放与敏锐,在社会公正的道路上走下去。」

■牛津图书馆里,闪耀着无数代人类智识的光。写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来了,我为什么爱PPE?

因为在和它相遇的途中,我成为了我。

因为在和它共振的时候,我超越了我。

热爱PPE是因为它有一种魔力,它能带你透过庸常,窥见生命的原貌,窥见正义与爱的彼岸。如果你也准备好成为生命的魔术师,那就踏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吧。

祝彼此好运。

史前巨混
1 楼
月经帖,
沙发
2 楼
还以为你学的PPT,脑补了一堆烙印上课的情景
测试有效
3 楼
洗脑专业 未来颜色革命骨干分子 [1评]
君均臣诚
4 楼
拿双奖学马克思,你也好意思说出来,还准备害死多少人吧!
s
slimane
5 楼
現在誰去英國留學,收入那麼低,畢業後還是要去美國。牛劍就等同小地方的985,越來越沒落。
随意岁月
6 楼
英国搞成全国动乱和破产的原因,好像找到了
w
wakakacn
7 楼
PPE是啥?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请说人话
屡教不改
8 楼
哲学是对逻辑的研究,先让她解释解释为什么习大大要高终身制?
F
F0X
9 楼
正解,还是个搞女权的,以后绝对狗粮生力军。
z
zhaoxpi
10 楼
请问你在上海上高中时是怎么为社会公正和自由摇旗呐喊的?covid期间你去抗议了吗? [1评]
g
greentee
11 楼
连因果关系都搞不清楚,还敢学哲学。 是因为读了这个专业才成为首相呢,还是本来就是精英,读这个专业只是镀金?
o
oldogzhao
12 楼
我进来想看看如何挣200万的。却云里雾里忽悠半天。我知道没钱不能生存,和哲学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路人丫丫
13 楼
呵呵。。。说社会公正和自由呐喊,不反共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潜在反贼啊。🤣
c
cromwellgm
14 楼
哎,做人要有底线,讲话要凭良心。。。“PPE:哲学、政治与经济”,中国人在国外去学这个?这真是:破人钱财,毁人前途。。。看看人家红三代:瓜瓜,豆豆,楠楠,都不入这个坑。。。
b
battleships
15 楼
留学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