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军工盛宴 怎样成为坐在餐桌上的人

今日头条
Toutiao
  返回列表
40613 阅读
0 评论
乌鸦校尉

刚刚过去的6月,全球可真是暗潮涌动。一句话,各国都在忙着用先进的五代机,来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

6月25日,俄罗斯方面宣布,俄国防部已接收到最新一批五代机(苏-35S),这是今年以来公开报道的第三批交付。俄方加速交付五代机,压力再次给到了乌克兰和北约。

巧的是,同样在6月25日,英国首相在北约峰会上宣布,英国将采购至少12架可携带核弹的美制五代机(F-35)。大英还表示,这支战机中队,将加入北约的一项核任务。

俄乌方向不平静,中东那边也不太平。

6月17日报道,为了进一步震慑伊朗,美国向中东地区增派更多五代机(F-22和F-35)。

当然,印巴这对老冤家,也没闲着。

5月初印巴打了个0:6,5月底印度就宣布,要自己研发五代机,并扬言十年后印制五代机就会正式服役。

10年后的远水,怎么能解近渴?

到了6月,又有报道称,印度马上要买俄制五代机(苏-57)。

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6月初,巴政府就在X(推特)账号上公布,巴方将从中国采购40架五代机(歼-35)。有型号、有数量,看起来很认真。

印和巴,采购五代机的事虽然尚未完全落实,但火药味明显是越来越浓了。

事实上,全球的火药味已经弥漫1年多了。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披露数据,2024年全球军事支出飙升至2.7万亿美元,实际同比增长9.4%,创下冷战以来最高年度增速纪录。

对于这场冷战以来最热军工潮,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同样高涨。远的不说,就说眼前,全场“军工纯度”最高的ETF——航空航天ETF(159227),近一周涨幅就超过了10%。

全球各国大张旗鼓要搞五代机,各方资本重仓押注航空航天,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1

冷战以来最激烈变革

1909年,人类史上最早一批军用飞机——莱特A型飞机,正式在美军中服役。

这款飞机飞行速度很慢、续航时间很短,只能用于战场侦察,并不具有实战能力,看起来很“弱机”。

然而,恰恰是在1909年,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朱利奥·杜黑,以穿越式地眼光看到了飞机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他认为,飞机将把人类战争从二维的地平面、海平面,拉进三维立体化空间。为此,杜黑首次系统性提出了“制空权”理论。

杜黑的理论,在一战、二战中得到反复验证。在局部战场,如果一方有军机,不论是侦察机、运输机还是轰炸机,有军机的一方就能对无军机的一方形成火力碾压。

冷战起始之年,速度更快、续航更长、载荷量更大、空战格斗能力更强的战斗机出现了。

1947年,美国推出第一代战斗机(F-86)、苏联推出第一代战斗机(米格-15),美苏空中的威慑,进一步放大了全球各国在制空权方面的焦虑。

此后,战斗机不断升级,每次升级,几乎每个国家的军事家,都会反复想起杜黑的那句名言:“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

从2025年6月全球各国的具体表现来看,各国对制空权的焦虑越来越严重了。目前,只有五代机,能缓解大家的焦虑。

因为,和四代机(包括四代+)相比,五代机的优势实在太明显了。

首先,五代机通过特殊外形设计和吸波材料,大大提升敌方雷达探测的难度,隐身性能特别好。

其次,在“不把油门踩到底”的情况下,五代机就能实现长时间超音速巡航。不仅进攻撤退速度更快、暴露时间更短、更容易抢占有利位置,高机动性还赋予导弹更高的初始速度,增加导弹的有效射程和打击能力。

如果“油门踩到底”,速度更快、格斗优势更明显、躲避敌方导弹的能力更强。

另外,五代机整合了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电子战系统、数据链等多种传感器,与地面站、预警机等其他平台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对于五代机来说,战场信息几乎单方面透明,实现了“先敌发现”“看哪打哪”。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五代机对四代机相比,如同是智能手机对功能机、超跑对老头乐、叶问对马保国。

很显然,全球各国都不想当拿着功能机、开着老头乐的马保国,大家都想赶紧更新五代机。

目前,全球真正能量产的五代机,只有中国的歼-20、歼-35,美国的F-22、F-35,以及俄罗斯的苏-57。而且,中美俄这三家的五代机,可是实打实地在大规模服役了。

其他有想法的国家,早就坐不住了。

韩国和印尼联合研发的KF-21、土耳其和多国合作研发的“可汗”,这两款战机虽然在隐身性、超音速巡航、感知能力等多方面都没有达到五代机标准,只能算“四代半”或者“五代减”,但是,他们也都对外宣称是五代机。

印度、日本,也一直心向五代机,虽然至今还没有造出样机,野心已经藏不住了。尤其是印度,特别想通过自研五代机获得巴基斯坦的“尊重”。

除了少数国家有实力、有想法造五代机,更多的国家还是选择买:

德国、加拿大、瑞士、芬兰、捷克等国家,已经下单。至于各国媒体传出的,正准备购买五代机的国家就更多了,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沙特、希腊、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等等。

回望昨天,立足今天,展望明天,全球各国战机部署大致呈现这样的趋势“从四代机(包括四代+)为主力战机——到四代机+五代机混合编队——再到五代机为主力战机”。

当然,高端玩家中美俄也没闲着,从各方透露的消息来看,这三家第六代战机,进度正在提速。

这场冷战以来最激烈的军力大比拼,除了表现为各国对先进战机的追求,也发生了更深层的变化。特别是5月份的印巴冲突,给全球上了一课。

如果单论战斗机、预警机、地面防空导弹系统,印方都比巴方更先进。但是,巴方的不同的武器装备能够实时共享数据链,1+1+1的效果远远大于3。

也就是说巴方是在多平台体系化作战,而印方依然是单一平台各自为战,二者并不在同一个维度。所以才会打出6:0的悬殊战果。

印巴实战的结果说明了,现代战争要想获得制空权,除了有更先进的战机,还要融合AI、无人化、网络协同等先进技术,实现不同武器装备实时互联。换句话说,战争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从单一平台作战,转变为整体作战系统的对抗。

而要想让整个作战系统,做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这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因此,全球各国军工产业的“造血模式”也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军工产业主要靠各国军方的订单来驱动,现在主打的都是军民融合,社会资本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甚至诞生了航空航天ETF(159227)这样高度专注于军工的指数基金。也算是,再一次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2

产业逻辑

春江水暖鸭先知。每个行业的投资者,尤其是高度聚焦特定领域的“专才”,往往是率先感觉到水温变化的人。

如果军迷和军工产业关注者,也想深度参与这场冷战以来最热的军工盛宴,或者单纯地想弄明白这背后的产业发展逻辑,可以拆解一下相关军工指数基金是怎么布局的。布局越是聚焦,就越具有参考价值。

就拿航空航天ETF(159227)来说,这只ETF指数基金不仅是全场“军工纯度”最高的ETF产品,也是“航空+航天装备”纯度最高、规模最大的ETF产品之一。前十大重仓股,不仅涵盖了中航成飞、中航沈飞、中航西飞等等飞机主机厂;还重仓了光启技术、航发动力等核心供应商。可以说是,一键打包了“战斗机龙头股”。

先说飞机主机厂。

中国沈飞,主要研制和生产覆盖三代/四代机的歼-11/15/16系列,以及五代机歼-35。中航成飞,主要研制生产覆盖三代/四代机的歼-10系列,和五代机歼-20。中航西飞,主要研制生产轰-6系列和运-20。

这三家飞机厂,军机产品方面有竞争有互补,还都兼顾了当下主力机型和未来主力机型,技术路线十分稳健。而且,这三家飞机厂,还都是国产大飞机C919的供应商,分工负责飞机机头、机身、机尾、机翼等核心部件。

另外,中航成飞还参与了ARJ21支线客机的制造。中航西飞,还是新舟60/600客机的研制和生产主体。

事实上,不止国产战斗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民航客机市场潜力同样巨大。根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数据,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第二大民航运输市场,预计到2043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民航运输市场,民航客机缺口高达8278架。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三大飞机厂在航空航天方面锤炼出来的技术,已经外溢到非航空航天领域。比如,中行沈飞的歼击机钛合金加工技术,已经应用于高铁部件。中航成飞的战斗机数字孪生技术,已经转化到工业互联网领域。换句话说,目前用军民飞机市场去评估航空航天技术的市场潜力,实际上处于低估的状态。

说完主机厂,再说航空航天ETF(159227)重仓的飞机产业核心供应商。

比如,光启技术。不仅是国内超材料领域的龙头,也是全球超材料的龙头企业。

超材料,是2008年之后才有的、很新的中文概念。超材料并不是某一种材料,而是一种材料编辑技术。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微纳光刻把自然材料编辑成“人造分子结构”,使这些超自然人造物能够在电磁、力学、声学等方面展现超乎寻常的性能。

正因如此,美国国防部将超材料列为“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之一。过去,超材料一直被欧美垄断。

经过十几年自主研发,光启技术通过4641套专用设备、8646套特种工装,终于解决了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功能结构一体化”难题。通俗点说就是,超材料不再是航空航天装备上的“附加物”,超材料成为了具有电磁调控、力学承载、热管理等功能的基础构件,直接从配角变成了主角。

目前光启技术占全球超材料市场份额的12.38%,排名第一。在国内市场更是高达90%。

超材料的想象空间,也不仅限于飞机。随着规模扩大、成本降低,超材料在汽车行业,更是潜力无穷。

就拿新能源电池安全性来说,低电阻甚至零电阻超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充电发热,降低电池自燃的概率。

低密度、高强度、强吸能的超材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车身重量,还能吸收撞击带来的冲击力。

超材料普及,很可能会给智能驾驶带来重大转机。

智能驾驶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在复杂环境中探测精度不够。目前,无人机超材料天线已经能实现厘米级定位,超材料一旦普及到汽车领域,目前的很多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近期,这场冷战以来最激烈的军机更新潮,特别热闹。对于军迷和军工产业关注者来说,除了各国的热闹值得一看,这股军工热背后的企业,以及军工产业的投资逻辑,同样值得一看。

如果你是军工领域的投资者,除了盯住眼下火热的“战机”,也要关注军民融合的长期的后劲儿。因为“战机”来去都很凶猛,也会随着国际局势变动而变动。

还是拿航空航天ETF(159227)来举例,虽然它是全场“军工纯度”最高的指数,但是,从它的重仓股来看,它押注的不单单军机和民航飞机,还押注了更广阔的、市场潜力巨大的非航空航天领域。这是一种覆盖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兼顾军民需求、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战略。

军工领域的投资者,做决策前,应该多研究研究类似航空航天ETF(159227)这样的指数基金。如果要把这类指数基金当成投资“战斗机龙头股”的高效工具,也要仔细研究之后,再慎重决定。

或者,你也可以这么理解,“军工纯度”最高的指数押注的并非是中国短期内生产先进战斗机的能力,而是在押注中国通过产业力量长期参与全球治理、平衡全球格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