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危机重重中 李嘉诚再次爆发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2月13日 14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69496 阅读
17 评论
华商韬略

1995、1996、1997年,连续三年,《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华人首富、亚洲首富都不是李嘉诚,而是香港另一位地产巨擘——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

▲曾经位居全球第四大富豪的李兆基

1997年之后,深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的香港,房价断崖式下跌,股市风雨飘摇……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的用词是:经济逆境,共度时艰。

一片大萧条中,李兆基的财富大幅缩水,而同样作为地产天王,并曾多次在危机中弯道超车的李嘉诚,却再一次大爆发与大超车了。

1993年,李嘉诚面临一个抉择。

他旗下的“和记黄埔”与英国宇航合作推出的第二代无线电话(CT2)服务“Rabbit”,进入到第四个年头,依然前途茫茫,而新一代无线通信已在蓬勃发展。

是继续把“Rabbit”撑下去,还是全力发展新一代,抑或是干脆关门,不再冒险做这门生意?

李嘉诚的最终决定是:关掉已因技术落后无力回天的“Rabbit”,大举进入新一代通信业务,即加大投资力度,培育后来大名鼎鼎的Orange(“橙”),并安排最仰仗的爱将霍建宁亲自挂帅重整再出征。

借助新一代通信业务的蓬勃,不几年,霍建宁就将Orange做成了英国第三大移动电话运营商。1994年,Orange的用户才300万,到1999年时,这一数字已增至3500万。

▲跟随李嘉诚超过30年的“香港打工皇帝”霍建宁(右)

1996年,以Orange为核心的Orange plc还同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成为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成份股公司中表现最好的个股。

风光一片大好之时,一贯重视风险管控的李嘉诚,却提早洞悉危机,思考起了如果坏事来临,要如何应对?

李嘉诚后来曾这样回顾他当时的忧虑:

“我看到三个现象∶1、话音服务越来越普及,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行业竞争太大,使得边际利润可能减低;2、数据传送服务的比重越来越大,增长速度比话音要高很多;3、在科技通讯股热潮的推动下,流动通讯公司的市场价值已达到巅峰。”

另一个巨大压力是,Orange虽然已是英国第三大,但基本上也只能是第三大。

欧洲的前两大电讯巨头英国沃达丰(Vodafone)和德国曼内斯曼(Mannesmann)都把英国市场作为必争之地,已为争夺龙头地位打得不可开交。

老大和老二打仗,最后却死了老三,这在古今中外都屡见不鲜。前景不容乐观,甚至危机已现的局面中,李嘉诚开放性地寻找着扭转局面,成为大赢家的契机。

其开放在于:价格合适,就卖掉Orange。

Orange有作为第三的不足,也有作为第三的独特价值——沃达丰与曼内斯曼,谁能买下Orange,谁就可以坐地成为真正的老大。

如能激发两家竞买Orange,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只要老板一句话,他就总是有办法的霍建宁,很快把一场老大和老二打仗可能死掉老三的恶战,成功扭转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新局面。Orange可以出售的口风刚刚吹出去,沃达丰与曼内斯曼就争着抢着上了门。

接下来便是惊心动魄的商战,但李嘉诚努力让一切云淡风轻。

关键时刻,几乎在焦急度过每一天的李嘉诚,除了明确大方向并不断提醒已经忙到病的霍建宁注意身体,没有给霍建宁任何压力,几十几百亿的价码也都由霍建宁相机行事。虽然交易尾声时,他已睡觉都把手机放在床边调到最大音量,生怕错过霍建宁汇报过来的消息。

多番博弈之后,1999年10月21日,李嘉诚在香港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最终的答案:

“和黄”决定出售其持有的Orange plc总计49.01%的股权给曼内斯曼,交易总代价包括:相当于港元264亿的现金、相当于港元214亿的由曼内斯曼发行的三年期欧元浮息票据,以及曼内斯曼10.2%的股份。

消息传出,全港沸腾。

最终,在是年的财报上,“和黄”从这一笔交易中获得了1180亿港元的溢利,创造了香港开埠以来的企业最大盈利纪录。

▲“和黄”99年年报披露的交易事项及盈利介绍

这都还不是赢家的全部。

曼内斯曼收购Orange不到半年,2000年2月,在家门口丢了Orange的沃达丰咽不下这口气,以1850亿美元的交易额直接把曼内斯曼给合并了,写下世纪并购大案。

作为曼内斯曼重要股东的“和黄”接受了这个交易,并最终获得了合并后新公司5%的股权,再次获得500亿港元的溢利。

只用5年左右的时间,就将一项原本陷入困局而且累计投入不过百数亿的业务,变成了溢利高达1680亿港元的大买卖。

李嘉诚的华人首富地位再难有人撼动。

在1999和2000年的新旧世纪交替里,李嘉诚还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发展和成功,不但让他的财富地位得到巩固,问鼎华人首富之位,也让他的社会声誉登峰造极。

1999年9月,李嘉诚在内地的最大房地产综合体项目——东方广场,终于在经历坎坷曲折之后大功告成,惊艳亮相于国庆50周年大庆。

位于北京市东长安街1号的东方广场占地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竣工时为亚洲最大商业建筑群,被称为北京“城中之城”,也树起了整个中国商业地产的新高度。

▲北京东方广场

将近20年过去,东方广场依然是北京的核心地标。在2018年宣告退休的发布会上,它被李嘉诚作为证明自己没有内地撤资的核心标志。

“去北京看看东方广场,我们是最大的股东。”李嘉诚略带不满地回应。

东方广场竣工之前的1999年4月2日,由李嘉诚基金会在此前一年与教育部启动实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举行了首批特聘教授受聘仪式暨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颁奖典礼,之后的12月9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印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岗位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该计划包括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目的在于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至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依然是我国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支持体系,也是李嘉诚在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以及若干中小学捐助计划之外对中国教育事业最杰出的贡献之一。

也就是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启动的关键时期,1999年春节开始,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李嘉诚亲自现身说法的大型公益广告——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并不决定你一生的财富增加,但是你的机会就更加多了。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李嘉诚在片中强调说。

习大好人
1 楼
老李不过是个标准996 天棚 爆发个毛?
L
LEEDULU
2 楼
老不死的东西,东方广场毁了王府井商圈。
L
LEEDULU
3 楼
老不死的东西,大陆房地产市场引进的物业管理和公摊面积等等,现在还让大陆百姓遭罪。 [3评]
谁主沉浮?
4 楼
还没死? 这是要死了,开始总结生平了? 做恶多多。。。
专爆洋妞菊
5 楼
不懂就别瞎说。物业管理和公摊面积哪个国家都有。没有物业管理,房子贬值的比车还快。没有房子和管道不需要修补的。公摊面积只是销售手段而已。 [1评]
树枝孤鸟
6 楼
东方广场就是李嘉诚贿赂以江泽民为首的共产党腐败分子的铁证!
m
maoshan
7 楼
: 也不能全怪他,关键管理者要负很大责任!
屌鸡子皮
8 楼
公摊面积哪里都有,你确定。问问澳洲的列位同意吗?
屌鸡子皮
9 楼
公摊面积哪里都有,你确定?问问澳洲的列位同意吗
吃斋念佛大灰狼
10 楼
这样的年纪还挣什么钱,还不抓紧时间花钱。
m
moonray
11 楼
公摊面积应该是霍的发明
m
moonray
12 楼
1954年,香港的香槟大厦由霍家公司开发,他们第一次使用了公摊面积的销售方式。销售时增加每个房子的公共区域面积,整体降低每平米单价。虽然消费者认为房子面积大了,但却不知这其中包含了他们从未见过的“公摊面积”。
五谷不分
13 楼
现在被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关门打狗了哈哈哈,想想当年这老登玩命似的把大陆的房产资产全转移去了英国,现在爽了,便宜了小不列颠了
E
Edmondon
14 楼
SB自媒体,李就是江家的白手套而已,吹你妈B
o
octane
15 楼
首富从李嘉诚换成李兆基,没毛病
吊起来抽
16 楼
明日黄花
正中世界
17 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