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而要让民企有信心,不是光靠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经济学家沈凌认为,用产权制度保护企业家的产权是其中关键,也是政府的当然职责。
在中国两会结束后不久,中国商界的领袖人物马云回国了,被一些观察家看作是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之举(图为马云2014年见证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的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新一届中国政府重新强调要振作民企信心,再提当年浙江企业家的“四千精神”( 它指的是浙商强烈的创业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但是从对政策和宏观经济最敏感的资本市场表现来看,这个效果并不明显。无论是代表大中型企业的沪深300指数,还是民营企业为主的创业板指数,都徘徊于近几年的底部区域,乏善可陈。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关键所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就是激发了本土企业家精神,同时也吸引了海外企业家加入,才得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率。所以,焕发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精神,本是题中之义,为什么总在舆论场中备受质疑,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纠正呢?因为想要焕发企业家精神,就需要完善产权制度。有恒产者有恒心。企业家吃尽千辛万苦,是期待获得并保有其创业成果的。而保护其成果的产权制度,却是一种公共物品,建立和完善产权制度是政府的职责。
所以企业家是产权制度的需求者,政府是产权制度的供给者。供给和需求匹配的好,自然经济增长的快;但这样的匹配,并不是先天存在的,在现实世界中,常常会出现错配,于是才会有舆论场的争议。从最近几年的两个小事情,就可以管中窥豹。
疫情管控体现执政理念
其一是新冠疫情发生后的三年中,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疫情管控政策,对一些会导致病毒传播的公共场合给与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乃至于关停。政府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关停私人营运的餐厅、电影院,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对这些民企来讲,不折不扣地是受到了产权侵害。这时候,是从政治角度要求这些民营企业为了公共利益做出牺牲?还是从产权保护角度出发,对这些受伤害的个体做出补偿?具体方案就体现了该政府在外部冲击下的执政理念。
恰好,笔者有朋友分别在德国和中国从事这类经营活动。在对比中不得不感慨:虽然德国政府对疫情的反应没有中国政府来得快,但是它的产权保护意识要强得多。中国地方政府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往往一个文件,甚至有时候文件都来不及,电话通知就可以关停一批民营企业,但是往往关了就完了,对于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损失,没有一个合理补偿的制度。但是德国餐饮行业的朋友就告诉我:德国政府在关停的同时,会拿出一套补偿办法,老板和员工都有相应的补偿,虽然不能说让人人满意,但是相较于中国政府,那是好的多了。
当然,中国政府在产权保护方面,实践经验远不如德国等发达经济体,或许未来再次受到这样的突然的外部冲击时,会做的更好,或未可知。
厚此薄彼的“德政”
其二,最近四五年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一方面动用公共财政加以补贴,另外一方面修改原来的物权法,降低进入门槛,几乎剥夺了底层住户的反对权。从宣传口径理解,政府是出于好意,加装电梯之后能够方便高楼层的住户上下楼。政府认为自己是在行一项德政。
但是很明显,这个“德政”是有偏的,对高楼层住户当然是有利的,但是对底楼的住户呢?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了。况且,当初买这些没有电梯的多层住宅楼的时候,低楼层的住户花费了比顶楼住户更多的钱,就是为出入方便买单。而高楼层的住户享受了便宜价格,如今又得到政府补贴加装电梯,对底楼住户产生了相对价值的变动,引发了对产权边界的重置。好比大家买票看演出,第一排看的最清楚价格最贵,最后一排最便宜。等大家买好票付了钱进入演出场地后,演出者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突然决定把演出地点从前面舞台搬到后面的空地。这样一来原来高价买了第一排的观众吃了亏,原来低价买最后一排的反而看的最清楚。这样的变动难免引发社会矛盾和混乱。无论你说这是为了照顾老人还是因为最后一排的观众最多,都对产权的边界做了临时调整,不利于个体的长远投资决策。
所以,政府在建立和完善产权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管好自己的手,既不能不动,也不能乱动。每次动,都需要瞻前顾后,不能顾此失彼;也需要着眼长远,不能被短期扰动所左右。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而要让民企有信心,不是光靠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经济学家沈凌认为,用产权制度保护企业家的产权是其中关键,也是政府的当然职责。
在中国两会结束后不久,中国商界的领袖人物马云回国了,被一些观察家看作是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之举(图为马云2014年见证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的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新一届中国政府重新强调要振作民企信心,再提当年浙江企业家的“四千精神”( 它指的是浙商强烈的创业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但是从对政策和宏观经济最敏感的资本市场表现来看,这个效果并不明显。无论是代表大中型企业的沪深300指数,还是民营企业为主的创业板指数,都徘徊于近几年的底部区域,乏善可陈。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关键所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就是激发了本土企业家精神,同时也吸引了海外企业家加入,才得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率。所以,焕发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精神,本是题中之义,为什么总在舆论场中备受质疑,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纠正呢?因为想要焕发企业家精神,就需要完善产权制度。有恒产者有恒心。企业家吃尽千辛万苦,是期待获得并保有其创业成果的。而保护其成果的产权制度,却是一种公共物品,建立和完善产权制度是政府的职责。
所以企业家是产权制度的需求者,政府是产权制度的供给者。供给和需求匹配的好,自然经济增长的快;但这样的匹配,并不是先天存在的,在现实世界中,常常会出现错配,于是才会有舆论场的争议。从最近几年的两个小事情,就可以管中窥豹。
疫情管控体现执政理念
其一是新冠疫情发生后的三年中,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疫情管控政策,对一些会导致病毒传播的公共场合给与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乃至于关停。政府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关停私人营运的餐厅、电影院,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对这些民企来讲,不折不扣地是受到了产权侵害。这时候,是从政治角度要求这些民营企业为了公共利益做出牺牲?还是从产权保护角度出发,对这些受伤害的个体做出补偿?具体方案就体现了该政府在外部冲击下的执政理念。
恰好,笔者有朋友分别在德国和中国从事这类经营活动。在对比中不得不感慨:虽然德国政府对疫情的反应没有中国政府来得快,但是它的产权保护意识要强得多。中国地方政府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往往一个文件,甚至有时候文件都来不及,电话通知就可以关停一批民营企业,但是往往关了就完了,对于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损失,没有一个合理补偿的制度。但是德国餐饮行业的朋友就告诉我:德国政府在关停的同时,会拿出一套补偿办法,老板和员工都有相应的补偿,虽然不能说让人人满意,但是相较于中国政府,那是好的多了。
当然,中国政府在产权保护方面,实践经验远不如德国等发达经济体,或许未来再次受到这样的突然的外部冲击时,会做的更好,或未可知。
厚此薄彼的“德政”
其二,最近四五年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一方面动用公共财政加以补贴,另外一方面修改原来的物权法,降低进入门槛,几乎剥夺了底层住户的反对权。从宣传口径理解,政府是出于好意,加装电梯之后能够方便高楼层的住户上下楼。政府认为自己是在行一项德政。
但是很明显,这个“德政”是有偏的,对高楼层住户当然是有利的,但是对底楼的住户呢?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了。况且,当初买这些没有电梯的多层住宅楼的时候,低楼层的住户花费了比顶楼住户更多的钱,就是为出入方便买单。而高楼层的住户享受了便宜价格,如今又得到政府补贴加装电梯,对底楼住户产生了相对价值的变动,引发了对产权边界的重置。好比大家买票看演出,第一排看的最清楚价格最贵,最后一排最便宜。等大家买好票付了钱进入演出场地后,演出者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突然决定把演出地点从前面舞台搬到后面的空地。这样一来原来高价买了第一排的观众吃了亏,原来低价买最后一排的反而看的最清楚。这样的变动难免引发社会矛盾和混乱。无论你说这是为了照顾老人还是因为最后一排的观众最多,都对产权的边界做了临时调整,不利于个体的长远投资决策。
所以,政府在建立和完善产权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管好自己的手,既不能不动,也不能乱动。每次动,都需要瞻前顾后,不能顾此失彼;也需要着眼长远,不能被短期扰动所左右。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