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表面上看中美在经济文化金融科技贸易各个领域慢慢脱钩,因为从航空公司的航班可以看出,经贸文化科技的交流越来越少,中国从第一已经降低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国,但是中国的各种精加工后的材料,零件甚至半成品,中性包装的成品,都在继续往东南亚出口,美国从除了中国以外的它国进口更多的产品去取代made in china只导致了一个后果甚至是恶果,就是,美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了100%,因为中国的企业要挣钱啊,转口第三国出口美国嘛。苦了美国的韭菜,爽了美国的超级富豪。以后中美关系只会更差。我们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时代的稻草落到任何一个人的头上,那就是一座抗不住的大山。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终于成行,而上一次国务卿访华还是5年多前上一任政府的事了。今年中美之间经历了“流浪气球”、蔡英文窜美等事件干扰,国际社会都在盯着这次访问。不过讲真,中国老百姓虽然也关注此访,但心态早就相当淡定。
▲中美关系能否走上正路,关键在于美国能否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漫画丨刘蕊)
1
访问前,美国又上演了一套熟悉配方的“团体秀”为布林肯“鸣锣开道”:6月12日,美国商务部以涉军、人权为由制裁了31家中国企业。13日,白宫宣布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将从印度前往东京,与日本、菲律宾和韩国“商讨对抗中国威胁的合作方式”。美国媒体与官方一唱一和,“爆料”中国在古巴经营用于监控美国的“间谍中心”。16日,彭博社发表裴敏欣(Pei Minxin)的署名文章,标题霸气侧漏《中国最好听听布林肯怎么说》……
▲2023年6月16日,彭博社发表美国学者裴敏欣的署名文章《中国最好听听布林肯怎么说》。
今天就从裴敏欣的文章说起吧。先说作为智库学者,其作用是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而不是对中国指点江山。裴先生明显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说得糙一点,颇有点主人还没张嘴,家犬冲你狂吠的感觉。也难怪,当前美国政治圈争相对华比狠斗勇,这篇文章的调性也不过是“寒蝉效应”的体现。文章信息量不大,核心意思就几层:
第一,中国最好乖乖听布林肯的话,就如何预防意外军事冲突建立“护栏”。
第二,中美之间有可能因意外引发军事冲突,但美国军事实力比中国强大得多,一旦交手,中国赢不了输不起,最后只会颜面尽失。除了军事手段,美国还有经济制裁手段。
第三,中美实力差异在可见的未来还将是持续的地缘政治现实,中国还是谨慎和务实一些为好。
怎么样?是不是满满的居高临下、威胁讹诈扑面而来?
2
其实,吆喝得越响,往往越是在掩盖心虚。这篇文章目的显然是为布林肯访华来一个舆论引导:一是找台阶。美国在气球事件上小题大作,布林肯随后扬言“取消访华”,我们也毫不犹豫坚决斗争。现在美国急着翻篇,但放不下身段。这篇文章摆出一副教训中国的面孔,让布林肯此行师出有名。
二是先声夺人。试图在谈判桌上占点上风,用“我想谈你就得听”彰显自己的强硬。
三是预设成果。谁都知道,美国已经铁了心把中国视作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和最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指望一次对话解决问题,那是天方夜谭。美国先放下狠话,如果访问有成果,那是规训中国有效;如果没有,至少一开始美国也没抱什么希望。
想来裴敏欣和华盛顿政客的思维还停留在“那些美好的旧日子”。那时候,美国一枝独秀,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发号施令唯我独尊。中国人民反倒是从这篇危言耸听、色厉内荏的文章,看到了霸权江河日下,帝国日薄西山,以及在各种掣肘下又当又立的无奈与不甘。
▲2023年5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谈及中美关系时表示,美国应为两国关系设立底线、加装“护栏”。
美国人口中的所谓“护栏”,早已是陈词滥调。中美关系并不是没有“护栏”,一个中国原则、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方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拜登承诺“四不一无意”后又升级成“六不五无意”,这些都是“护栏”,还要什么“护栏”呢?美国想要的“护栏”,说白了就是美国可以对中国卡脖子,但中国不能对美国掀桌子。
再来看,中美发生军事冲突,到底谁赢不了、谁输不起。基辛格说,当今时代,很少有从政者经历过战争等残酷冲突,尤其是在西方选票政治影响下,没有经历过在灾难或灾难边缘体验的领导人会误以为,他们有比现实更多的选择。
的确,华盛顿那些年轻的政客们或许忘了,70年前,你们就“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二战后,你们在越南、伊拉克、阿富汗都打赢了吗?
▲1953年7月,“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对了,裴文里提到的还只是中美在南海引发冲突的可能性,他还没敢提中美之间最大的冲突引爆点——台湾问题。美国有些人,主要来自军工复合体,做梦都想利用台湾和大陆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但是,美国人自己都分析说,地理位置决定美国协防台湾不可行,美国没有打赢台海战争的把握,这对美国将是地缘噩梦。
这还只是技术层面的分析。如果从人心向背上看,裴先生,你可以在华盛顿街头问问美国人,台湾在哪儿,他们愿不愿意为台湾搭上性命。然后你再到北京街头或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问问普通老百姓答不答应把台湾分裂出去,他们会拼命的。美国人在阿富汗苦撑20年,最终摧枯拉朽仓皇溃逃。想在台湾赢?!痴人说梦吧。
▲2023年4月,台湾出现反战广告牌,这一标语反映了众多台湾民众渴望和平的心声。
说到制裁,根据美国财政部统计,美国已对全世界12000多个实体实施制裁。近来,美国制裁单子更是几乎每天都在增加,得失到底如何?不管是贸易战还是科技战,又或是军事威胁讹诈,美国都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战略代价,加剧美国自身的金融经济危机和美元霸权解体。
目前,从“美国后院”拉美到“能源基地”非洲、中东、再到欧洲和亚太,越来越多的国家着手计划或已经实施了“去美元化”方案,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加强本币结算。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2023年1月数据显示,美元在国际支付总额中的份额已降至40%。
▲2023年4月,巴西总统卢拉发表讲话,呼吁终结美元主导地位。
最后说说真正的地缘政治现实到底是什么。百年变局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演进,不同地区的地缘政治演变,实际上都是以去美国化为标志,也就是建立多极世界格局,也就是各个地区和国家正走向战略自主。美国不仅难以控制盟友,更是失去了发展中国家的信任,在世界上越来越孤立。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在美国强力打压遏制过程中反而不断增强。毕竟,得天下民心,在德不在鼎。
3
裴文字里行间的色厉内荏,何尝不是美国当前对华政策的患得患失、左支右绌的反映?不论对世界还是对盟友,美国都在发出矛盾、混乱的信息。要在十年内“竞赢”中国早已是朝野共识,可却偏说不要冲突和对抗,还硬要与中国对话建立防冲突“护栏”。真是想硬又硬不起来,想软又软不下去。
既要打压遏制,又要对话合作。中国是推动世界复苏的主要动力,也有帮助美国纾困的能力。打压中国是美国维霸的战略需要,可要化解困境却又需要中国的合作。为了对话而对话,谈一套,做一套,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适得其反。美国不要妄想中国以牺牲核心利益为代价与美国合作。
既想围堵中国,又不想亲自下场。美国苦心孤诣打造对华包围圈,塑造中国的周边环境。可如今的情况是,在打压中国问题上,没有几个国家愿意选边站队。解决重大国际危机问题上,也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服从美国旨意。有乌克兰前车之鉴,哪个国家还愿意为美国火中取栗呢?
既不想和平共处,又怕冲突战争。周恩来总理早就说过,帝国主义既怕和平,又怕战争。美国的确是世界动荡的幕后黑手。但是国虽大,好战必亡。沉迷战争已经成为美国债务危机的主因。在对华沟通问题上也反倒是美国军方最执着。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
4
中国的大门从来都是敞开的。无论是谁,只要是致力于友好、团结和进步的朋友,我们都欢迎。马斯克、比尔·盖茨已经来过了,美国媒体酸溜溜地说,他们见到的中国领导人比美国政客加起来都多。如今布林肯要来,我们也欢迎,只要你有诚意。
▲2023年6月,比尔・盖茨在中国发表演讲,指出中国的发展经验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布林肯本次访华有为中美关系破冰、推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在实质性议题取得合作进展的契机,但美国人自己都对此访结果不乐观。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坦言,美方不指望此访期间美中关系取得任何突破。
还有评论称,近来白宫内部正在进行对华战略大讨论。主要议题就是,美国目前的遏制中国政策,尤其是限制中国获取技术是否正确?还有,拜登政府希望西方盟友盲从美国,对中国保持敌意,这是否合理。
即便美国对华政策还在调整中,即便美方坚持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我们也欢迎对话。内心有光,便能容得万物。就像当年毛主席说的,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谈谈哲学问题也行。
▲1972年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此次会见是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这不仅是为了不让中美关系站在悬崖之上,也是为了全世界的太平安宁。如果美国愿意止跌企稳、找到正确相处之道,我们当然相向而行。如果美国还是任由两国关系螺旋下滑,我们也会坚决奉陪到底。中国是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
中美关系回不到从前了,也不必回到从前,因为历史永远在前进。中国不是以前的中国,美国不是以前的美国,世界也不是从前的世界。
那就让我们都而今迈步从头越吧。
美媒借布林肯访华“胁迫”中国,华春莹驳斥:痴心妄想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日(18日)早上抵达北京,开启两天访华之行。访华行程正式开始前,美国彭博社就在16日“借题发挥”,在一篇题为“中国最好听听布林肯要说的话”的评论文章中妄称“中国正在犯错”,声称美国拥有的“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可以在地缘政治上保持长期“对华优势”。
对此,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17日在社交媒体上驳斥说,这篇文章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一种“胁迫”,文章作者缺乏历史与地理方面的常识。她警告说,任何人想要在自己毫发无损的情况下伤害中国,这不过是痴心妄想。
北京时间6月18日上午7时30分左右,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北京
美国彭博社在这篇评论文章中宣称,布林肯将在访华期间争取建立“护栏”,即防止美国和中国军队之间发生意外冲突的保障措施。美国总统拜登认为,对立双方只有在达成“防止意外冲突的规则”之后,才能安全地在“不友好的军事和情报活动”中相互竞争。
文章声称,中方“肯定会抵制”布林肯的提议,“他们正在犯错”。针对美国利用中国周边的军事基地开展侦察和“航行自由”活动,“北京深感不满”。鉴于紧张局势的加剧,中国积极对抗美国军事侦察飞行可能引发冲突,导致局势“迅速失控”。
美国彭博社16日发布的评论文章,声称“中国最好听听布林肯说的话”
文章接着鼓吹美国军队“在经验、训练和武器装备方面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声称“尽管中国的军事能力迅速增长,但其依然缺乏‘升级优势’。在军事术语中,‘升级优势’指的是交战方将冲突加剧到对手无法匹敌程度的能力。在对手提高赌注时,如果一方不具备报复手段或意愿,它只能选择让步或面临失败的风险。”
文章作者还吹嘘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声称美国仍有银行业制裁等工具可以使用,因此这种“中美力量差距”将成为“地缘政治的长期现实”,所谓的“边缘政策”可能会让中国付出“高昂的代价”。
对于彭博社这篇文章,华春莹17日在推特上发文驳斥。她表示,“对于许多中国读者来说,这篇文章就是胁迫,文章作者可能需要上一堂历史和地理课。”
“如果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意外的军事冲突,它不会是由中国采取挑衅行动,例如向洛杉矶或加利福尼亚沿海派遣军舰和战机引起的。”华春莹说,“相反,这种冲突将由接近中国领土的美国军舰或战机引发。在与中国这样的大国打交道时,相互尊重是基本的原则。”
华春莹还写道,“文章断言中国不具备反击的手段和意愿?我不知道作者是否了解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抵御美国侵略的英勇表现?另外,美国有没有在越南、伊拉克或阿富汗赢得过任何一次胜利?中国将面临更多制裁?美国已经制裁了1.2万多个实体,它从中得到了什么?”
华春莹警告说,任何人想要在自己毫发无损的情况下伤害中国,这是痴心妄想,“中国始终欢迎对话,但同时,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捍卫自身合法正当权利。”
布林肯已在6月18日早上抵达北京,开启两天访华之行。这是布林肯首次以国务卿的身份访华。
根据美国国务院网站消息,布林肯在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访华旨在“确保竞争不会演变为对抗或冲突”,“这是全世界对美国和中国的期望所在。”
布林肯说,他此行共有三个目标:建立“开放和经授权的”沟通,促进两国负责任地管理双边关系,以消除误解和避免误判;推进美国及与盟友共享的利益和价值观,包括与中方直接和坦率地谈论美国对一系列问题的关切;探索两国在跨国挑战上开展合作的潜力。
有关布林肯访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1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竞争对手”和“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这是对中国的严重误判。中美在经贸等领域存在一些竞争,但不能搞你输我赢的恶性竞争,更不能打着竞争的幌子行遏制打压之实,剥夺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这不是所谓的“负责任竞争”,而是极不负责任的霸道行径,只会将中美推向对抗,将世界推向分裂。
汪文斌强调,美方不要幻想“从实力地位出发”和中国打交道。中美两国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发展彼此关系,尊重彼此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上的不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中方对话沟通的大门是敞开的,两国的沟通也一直没有中断。沟通要解决双方的关切,要有实际效果、解决问题,不能一边沟通、一边损害对方利益,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汪文斌说,“中方再次敦促美方将拜登总统作出的积极表态落到实处,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停止对华遏制打压,同中方相向而行,排除障碍,创造条件,推动中美关系逐步重回稳定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