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门诊医生:老人重症乃至死亡,多数是被耽误的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月14日 10点48分 PT
  返回列表
86953 阅读
22 评论
底线思维

观网读者“暮雪”是山东某市下一个社区门诊的医生,在防疫政策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期间,曾接受观网采访,详谈自己在门诊坐班的观察与了解。

这两日,“暮雪”继续同观网分享了其接触到的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的治疗情况。她在聊天中指出,相比往年冬季,今年老人去世的数量有所下降;而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之所以出现重症乃至死亡,大部分原因是——“被耽误”,也因此,子女对老人病情上心与否,十分重要。

防疫政策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期,接近二十天左右的疫情,我们社区门诊接诊的病例超过平时门诊量的四倍以上,接诊新冠病例超过7000例。因此,我们获得的信息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此外,因为我们要负责出具逝者最后的死亡证明,所以对于周边老人的一些情况,我们比较清楚。

实际上,每年冬季,流感都会带走一部分老人。就我们周边的情况来看,2019年流感爆发,带走不少老人;2021年冬季统计前后,也走了16个;今年冬季走的人反而不多,截至目前,和新冠关联的是3个老人。

而农村的防疫情况,也比社交媒体上一些网友想象的好多了,很多村医私下反馈今年走的老人实际比往年反而少。

村医为居家老人听诊(资料图/新华社)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个主观原因,就是对新冠的畏惧,大部分人都重视这次“流感”,一有症状就来门诊或者卫生室处理。

很多子女对父母很上心,不断找我们预约,给老人打“运德素”以避免重症、缩短病程。其中有的还是从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慕名而来,就怕老人熬不过去。

事实证明,老人感染病毒后,只要子女上心,早期及时干预积极治疗,预后都挺好的。比如我遇到一位病人家属,家里二老都是高龄老人,都“阳”了。他送二老去医院拍片,典型新冠肺炎征象。二老来我们门诊治疗,他全程陪同,一天和我打四五个电话汇报情况,老人一有风吹草动就反馈给医生。最后,老人们都恢复得特别好——这不全是医生的功劳,主要还是孩子特别孝顺。

值得再三念叨的是,子女上心,对于老年的救治真的非常重要,有的时候甚至能带来“奇迹”。

有位女性患者,91岁,重症肺炎入院治疗八天,一直不退热,医生让病人家属做好后事准备。重症肺炎,俗称“白肺”,这老人说是肺部面积被炎性细胞浸润七成以上。家属不死心,送来我们门诊就诊。我看了肺部CT片,不是双肺,实际上还有一个肺浸润面积比较小;再观察老人,思路尚可,表达清楚,求生欲很强,手还非常暖和。于是,我和家属说,可以一试,但也得做最坏的思想准备,我们一天天来,治疗一天观察一天。家属完全同意。

资料图来源:上观新闻

鉴于老人已经输液八天,我们不再采取输液,改成口服中成药加雾化,再加肌注“运德素”。结果“奇迹”出现了,老人第二天退热,第三天能吃饭了,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目前看来,算是基本稳住了!我们就感叹,幸亏老人免疫力强,阳气还算旺盛,关键是家属也给力,不放弃!

话说回来,农村的第一波疫情也相对平稳地度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村医们都有丰富的治疗流感经验,且不墨守成规,敢用药,也善于用药。村民们感染后去输液,早期都会加适量的激素和抗病毒药物,后期添加抗生素,大多也都会开中成药,极大降低了轻症转重症的可能。

此处有一个常见的误解需要说明:一些人大肆批判村医在治疗新冠感染时“滥用抗生素”或者“滥用激素”。

这几年政府非常重视村医队伍的建设,多种渠道打造这支队伍,提升村医的素质。其中大部分都取得医师资格证,最不济也有“乡村医生证”,并不是“江湖郎中”。他们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几乎都是全科医生。而且,村医本就是当地村民,常年和村里人打交道,属于村民的家庭医生,他们了解父老乡亲的身体状况,知道这人是不是过敏体质、用什么药更有效。

因此,他们不需要查这查那,根据听诊和经验用药速度快,不会耽误患者病情。对于患者什么时候需要用抗生素、该用多少的量,他们心里也都有分寸——诊所输液一般持续五天左右,不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有的地方仅仅输液三天,之后就改成口服。

至于“感染新冠病毒后,该不该用抗生素”,从已有的救治经验来看,身体非常健康、没有任何基础病和气管炎病史的青壮年,不会用抗生素;有基础病、慢阻肺的老年人,一般会用,为了预防机体抵抗力弱的时候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用抗生素是为了预防并发症,而不是治疗新冠——目前抗新冠病毒压根就没特效药。

说到底,救人第一,疗效说话。

可以说,在这波防疫中,一线基层医生在分级诊疗中起了关键作用,我们承担了大部分轻症、部分中症的治疗,减少了危重症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医院的压力。至于卫生院这一级,好多病人反映,疫情最高峰时过去,要不停诊(估计医护全“阳”了),要不就是没药,最后还是折返到村卫生室去输了几天液才康复的。

就我个人在一线门诊的接触、了解来看,老人之所以会出现重症乃至死亡,除了一些人本身有严重基础疾病,尤其是有慢阻肺、肺心病、心衰的情况外,大部分是被耽误的。老年人肺炎和青壮年肺炎表现不同,发热不明显,甚至有的没表现出发热和咳嗽的症状,只是单纯表现精神很差,食欲不振,家人这才发觉不对劲送来就医。这离全家大部分人阳康大多已经过了二三周以上的时间。

有的病人不知道听哪位“专家大神”说的,不吃药,在家硬扛,咳了一个月才来门诊,最后拖成了肺炎。

有的是老人自身执拗,其实不差钱,但节俭惯了,不愿去医院,对这病的严重性也缺乏科学的认识。有一个老人出现高危低钠血症,我反复解释、催促去住院,床位医院也腾出来了,听说她孙女都跪着求她去,她都咬牙不松口,十几个小时后被儿子强行背上车送去医院,结果可想而知,非常遗憾。

此外,也有部分原因是子女粗心不上心,耽误了老人治疗。尤其是高龄老人感染,基本上生死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老年人行动困难,没子女帮助,怎么就医?

我们小区有三位老人去世,分别是91岁、79岁和74岁,情况也差不多。他们都有严重的基础病,比如一个癌症术后,另一个有严重慢阻肺、肺心病;三个人里,两个人都是严重营养不良,体重八九十斤。

总体来看,没有一个患者是突然出现重症的,都是十几、二十天后才转重症。很多高龄老人发展成重症后再被家属急吼吼地送去医院,有时还不一定能立马住上院。转危重症后最后能救过来的实在不多,很多家属不愿让老人继续遭罪,直接放弃插管,老人回来几小时后就走了。

因此要再次呼吁:新冠感染不可怕,早期积极干预和有效治疗,绝大部分预后良好。

患者尤其是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患病早期一定要去医疗机构就诊,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大都有治疗流感的经验,没必要一股脑地往大医院挤。

一旦病人有重症倾向,他们也会积极联系上级医院转诊,因为医联体的缘故,这个转诊路径非常畅通,甚至可能比病人自己去医院效果更好。因为在转诊过程中,我们会和上级医院清晰说明病人情况,需要马上住院急救,一般情况下,上级医院都能给予照顾,想办法留出床位。

W
Wuyueshanren
1 楼
托🐷習的鴻福
那就好好生活
2 楼
高峰已过。
C
Cuisiner
3 楼
感染越集中,医疗越挤兑,重症越危险。快速达峰看来有预谋
c
carmensandiego
4 楼
都屁民的错,跟圣上一点关系也没有
w
wljzyq
5 楼
我老家山东临沂的,家里老人的症状和这里说的基本一样,就是没有明显发烧只是食欲不振,年龄76了而且还有老年性气管炎,就吃了点药就过来了!! 反倒是很多年轻人发烧比较厉害, 我感觉这一波疫情农村表现比大城市好的多,我们村今年截止到现在没有一个因为疫情死亡的老人,反倒是以往每年冬天过世的老人比较多,呵呵!!大城市倒是前段时间医院拥挤比较厉害, 好在第一波已经过去了,我们回归正常了!
元非
6 楼
  医界都知道:做常见手术,比如切痔疮、割盲肠之类,技术水平最好的是县级医院。   ①县级医院每年做此类常见手术的数量数百上千,医生手熟;②大城市医院不少是医学院附属医院,自带培养人才任务,做小手术的常常是见习医生,县级医院的手术医生常常是家居本地的富有经验的医生;③每种手术都有全国统一的操作流程与用药,大医院、小医院都一样。    
诚聘板主
7 楼
北大国发院报告:中国全国已有9亿人感染 新加坡联合早报 发布 /2023年1月14日 11:40 AM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中国多地疫情在2022年12月20日就已达峰,到12月底各地感染均已过峰。(路透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根据大数据模型估算,截至今年1月11日,中国全国冠病感染率累积约64%,感染人数累积约9亿。 经济观察网星期五(13日)报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马京晶等人组成的课题组近日发布一份冠病疫情感染报告,分析本轮疫情的传播特征、民众感染后的症状、人群和地区间差异等。 报告显示,在“新十条”出台后大概13天,即去年12月20日,全国多地疫情就已达峰,到12月底各地感染均已过峰。截至1月11日,全国感染率累积约达到64%,感染人数累积约9亿。 在区域感染差异上,报告显示本轮累积感染率最高的前三名省份均属于西部地区,第一名甘肃省约达91%,第二名云南省约84%,第三名青海省约80%。 报告课题组成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马京晶说,在互联网上北上广疫情声量很大,但数据估计西部地区感染率可能更高。 马京晶解释,这些感染率是模型估计数据,是根据网络平台上对感染冠病后相关症状的搜索量计算而得。简单来说,就是网上对“发烧”“咳嗽”等症状搜索上升了,也就代表感染率上升。 感染率的原始数据主要由脉策数据提供,该公司抓取了中国国内多家网络平台上关于冠病症状的搜索数据,在这些数据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计算了全国、各省、各城市的感染率。 马京晶说,完全准确的数据现下不可能得到,通过此类大数据方法可以快速全面的估算各地感染率,而且成本较低。虽然此类方法会受到一些影响搜索的随机因素或固有习惯影响,跟现实有一定差距,但在疫情暴发期间,快速全面了解全国各地的大致感染率,对相关部门进行医疗资源的调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大数据方法外,课题组还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在疫情高峰期在全国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取有效样本1万1443人。 马京晶解释,“大数据方法可快速估算出每日各地的感染率,但想要服务于医疗资源调配,还需要了解感染后各种症状出现的可能性、用药率、就医率、住院率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现。” 她认为,大数据与问卷调查小数据相结合,能非常快速、方便地估计出各地每天大概有多少人有买药、就诊、住院等需求,相关政府机构也可使用这样的方法,疫情暴发时能及时预测到发生地区、感染规模等。 此外,报告显示,绝大部分受访的感染者都出现了发烧、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味觉嗅觉改变、腹泻等一种或几种症状。感染后最为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受访的感染者有82%出现了发烧症状,其中最高体温在38.5度及以上的占比高达75%,发烧持续天数在三天及以上的占比达46%。 在转阴时间上,全国样本中约一半感染者在感染后5至7天症状消失并转阴,约20%的感染者需要更久。 在主观感受上,受访者中有76%的感染者认为感染后的难受程度要高于自己以前最严重的流感或感冒。
w
wljzyq
8 楼
这里很多喷子,什么也喷,好了不行,不好更不行!! 你们天天不上班就知道喷吗??你们看看美国欧洲疫情的表现还好意思喷吗, 特朗普感染了,拜登感染了, 英国的前首相差点光荣,老百姓更是因为DELTA死了多少啊,不说了,大家谁幸福谁痛快自己心里有数! [1评]
搞清弄明
9 楼
厉害👍该畜应该是可以长生不老的了。
元非
10 楼
  这篇文章的论述要点是:发现老人染疫不要等到重症再送医,要早期干预,越早积极治疗,治疗效果越好。绝大部分老年人会有良好的愈后。  
敢动台湾一根汗毛试试
11 楼
墙国小黄人还在喷辉瑞黑心呢,死多少都是咎由自取,同情不起来
y
yuba
12 楼
要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主
n
neophoenix
13 楼
这篇文就是运德素广告,怎么还有人当真了
爬行兔
14 楼
不然你以为他们为什么喷?为了“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看看笑笑就行了,当真就输了w
和平奖
15 楼
她在聊天中指出,相比往年冬季,今年老人去世的数量有所下降. 这个地区的人新冠爆发后死亡的老人比新冠没有爆发的去年的死亡人数要少,是不是这样理解?
墙的故事
16 楼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17 楼
是个卖药的文章,恶心,NMB小编
天意難求
18 楼
一句話失敗
无畏
19 楼
p
purejerry
20 楼
今天台灣臺大醫院有個案例 一個小妹妹肺部全纖維化 就是白肺 自家父母各捐一小片肺葉 活體移植,,, 三人都健康
望和平
21 楼
2450詐騙畜繼續編
搞清弄明
22 楼
厉害👍该畜应该是可以长生不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