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国外商业卫星照片拍摄到了正在进行海试的,我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只不过这张卫星图引起了大量讨论,因为画面中的福建舰正在向右转向,而就在航母的右舷不远处,有一大团白雾。
有人认为:这团白雾是海上爆炸炸起的水花,这爆炸距离福建舰这么近,显然不是意外,而是福建舰正在进行“全舰抗冲击试验”。
(国外卫星图片拍摄到的福建舰,旁边有疑似水花或云团)
一时间,网络上一片欢腾,因为按照经验,抗冲击试验可以说是航母服役前的“最后几关”,福建舰开始做抗冲击试验说明其距离服役真的非常近了,这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只是真相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
先来说一下抗冲击试验。首先,一般情况下,只有军用舰艇,才需要经历抗冲击试验。这个试验的方法就是在军舰附近的水下埋设爆炸物随后引爆,爆炸物产生的冲击力会对受试军舰带来一定影响,研究人员会在船上布设多个传感器,一方面检测船体能不能扛住爆炸冲击,另一方面也是检测爆炸冲击对船体的影响。
(福特号航母抗冲击试验画面)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已经明白了,这个抗冲击试验其实就是检测军舰够不够结实,到了战时能不能顶用。只不过辛辛苦苦建造的新军舰,如果爆炸冲击力过大,可能真会造成损坏,这测试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在做抗冲击试验时,都会严格控制所有变量,比如炸药的量、炸药距离军舰的位置等。
(052D驱逐舰也做过抗冲击试验,注意水花和军舰的大小对比)
参考美军此前公开的对航母进行抗冲击测试过程,据中国科技网报道,2021年福特级进行全舰抗爆炸冲击试验时,使用一枚爆炸当量相当于2万磅水雷的近失弹,在距离福特舰100多米外引爆,爆炸炸起的水柱达到100米高,引发的冲击波相当于一次里氏3.9级的地震。这威力几乎是抗冲击试验的天花板了,如果威力再大,可能就真会对福特号造成损害了。
(福特号航母进行抗冲击试验,注意水花和航母的大小对比)
我们观测爆炸时形成的那个巨型水柱可以发现,其直径和高度接近,都是100米左右,在长达337米的福特号面前,倒也没有那么庞大。反观这次卫星图里,福建舰旁的“疑似水花”,直径是好几个福建舰那么长了,按照福建舰长度300米左右来计算,这个爆炸的直径都快上千米了。如果这真是抗冲击测试,怕是只有小型核弹才能形成这种规模的效果。早已超出了抗冲击测试的必要性。
(能形成这么大的水花,难道是用核弹在做“抗冲击”试验?)
另外,刚才已经说了,抗冲击试验是一项非常精密的测试,不但舰上布满传感器,对爆炸物的当量、军舰和爆炸物的位置有非常精确的要求,然而从卫星画面看,当时的福建舰身后拖着很长的尾迹,显然当时还在航行移动中,这样就难以保持精确距离要求。这也说明当时大概率并没有在做所谓的抗冲击试验。
那么,这团“白雾”到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大概率是一朵云。这朵“孤独”的云在卫星拍摄照片时刚好出现在了福建舰的附近,形成了一个类似爆炸后水花的造型,因此迷惑了不少人。
(空中出现孤单一片云也不奇怪)
目前福建舰正在进行第7次海试,从历次海试的进展来看,海试进度确实很快,但还没到进行抗冲击试验的阶段。此前几次海试,分别测试了航行动力系统甚至还进行了舰载机起降测试,但这还远远不够。
作为一款我国从未有过的电磁弹射航母,海试不是简单测试一次成功就能通过,而是需要多次的测试来确保系统的稳定,在海试过程中排除可能的问题,才能减少服役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我们都期待福建舰能早日服役,但现在还急不得。
日前,有国外商业卫星照片拍摄到了正在进行海试的,我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只不过这张卫星图引起了大量讨论,因为画面中的福建舰正在向右转向,而就在航母的右舷不远处,有一大团白雾。
有人认为:这团白雾是海上爆炸炸起的水花,这爆炸距离福建舰这么近,显然不是意外,而是福建舰正在进行“全舰抗冲击试验”。
(国外卫星图片拍摄到的福建舰,旁边有疑似水花或云团)
一时间,网络上一片欢腾,因为按照经验,抗冲击试验可以说是航母服役前的“最后几关”,福建舰开始做抗冲击试验说明其距离服役真的非常近了,这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只是真相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
先来说一下抗冲击试验。首先,一般情况下,只有军用舰艇,才需要经历抗冲击试验。这个试验的方法就是在军舰附近的水下埋设爆炸物随后引爆,爆炸物产生的冲击力会对受试军舰带来一定影响,研究人员会在船上布设多个传感器,一方面检测船体能不能扛住爆炸冲击,另一方面也是检测爆炸冲击对船体的影响。
(福特号航母抗冲击试验画面)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已经明白了,这个抗冲击试验其实就是检测军舰够不够结实,到了战时能不能顶用。只不过辛辛苦苦建造的新军舰,如果爆炸冲击力过大,可能真会造成损坏,这测试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在做抗冲击试验时,都会严格控制所有变量,比如炸药的量、炸药距离军舰的位置等。
(052D驱逐舰也做过抗冲击试验,注意水花和军舰的大小对比)
参考美军此前公开的对航母进行抗冲击测试过程,据中国科技网报道,2021年福特级进行全舰抗爆炸冲击试验时,使用一枚爆炸当量相当于2万磅水雷的近失弹,在距离福特舰100多米外引爆,爆炸炸起的水柱达到100米高,引发的冲击波相当于一次里氏3.9级的地震。这威力几乎是抗冲击试验的天花板了,如果威力再大,可能就真会对福特号造成损害了。
(福特号航母进行抗冲击试验,注意水花和航母的大小对比)
我们观测爆炸时形成的那个巨型水柱可以发现,其直径和高度接近,都是100米左右,在长达337米的福特号面前,倒也没有那么庞大。反观这次卫星图里,福建舰旁的“疑似水花”,直径是好几个福建舰那么长了,按照福建舰长度300米左右来计算,这个爆炸的直径都快上千米了。如果这真是抗冲击测试,怕是只有小型核弹才能形成这种规模的效果。早已超出了抗冲击测试的必要性。
(能形成这么大的水花,难道是用核弹在做“抗冲击”试验?)
另外,刚才已经说了,抗冲击试验是一项非常精密的测试,不但舰上布满传感器,对爆炸物的当量、军舰和爆炸物的位置有非常精确的要求,然而从卫星画面看,当时的福建舰身后拖着很长的尾迹,显然当时还在航行移动中,这样就难以保持精确距离要求。这也说明当时大概率并没有在做所谓的抗冲击试验。
那么,这团“白雾”到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大概率是一朵云。这朵“孤独”的云在卫星拍摄照片时刚好出现在了福建舰的附近,形成了一个类似爆炸后水花的造型,因此迷惑了不少人。
(空中出现孤单一片云也不奇怪)
目前福建舰正在进行第7次海试,从历次海试的进展来看,海试进度确实很快,但还没到进行抗冲击试验的阶段。此前几次海试,分别测试了航行动力系统甚至还进行了舰载机起降测试,但这还远远不够。
作为一款我国从未有过的电磁弹射航母,海试不是简单测试一次成功就能通过,而是需要多次的测试来确保系统的稳定,在海试过程中排除可能的问题,才能减少服役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我们都期待福建舰能早日服役,但现在还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