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胡耀邦同志逝世34周年纪念日。从昨天起,胡耀邦同志家属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自发而来的上千祭扫人员,就聚集到共青城,以至于富华山胡耀邦陵园附近的几个酒店都满房,很多人不得不去远一点的地方去住。 今天上午9时,大家来到耀邦陵园,向耀邦陵墓前敬献鲜花,并三鞠躬致意,然后环墓一周瞻仰耀邦纪念碑。德平同志代表家属做了简短发言,他说,非常感谢大家从各地赶过来,甚至有人从陵园建起之后,都年年过来,这让我们家属很感动,但是,大家工作都很忙,以后不必亲自过来,大家努力工作,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改革事业结合起来,就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最好纪念。 (下图为2019年纪念胡耀邦逝世30周年仪式旧照) 今天,在共青城的一些高等院校和小学也组织同学来瞻仰纪念胡耀邦,德平下山时正好遇见一群小学生,他们请求与德平合影,德平欣然同意。老师们邀请德平站在中间,德平执意不肯,一再邀请老师们也都过来站在一起。 德平所说的每年都会过来瞻仰纪念胡耀邦的人,的确有不少。据我所知武汉大学的王一鸣先生和湖北省社科院的贺绍甲先生就是其中的两位。贺绍甲先生当年是荆湘神童,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没想到这位高材生大二时被打成“娃娃右派”,此后尝尽人家辛酸艰苦。在最绝望的时候,受到耀邦的鼓励,渐渐恢复人生信心。拨乱反正后,贺绍甲利用劳动改造期间自学的德语、英语,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翻译进入我国,其译著的《逻辑哲学论》被列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贺先生没有外语基础、哲学基础,完全靠自学,尚可成为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者,如果当年不遭受人为强加的挫折,能够完成物理专业研究,相信也一定有不凡的成就。 (德平代表家属对前来祭扫人员表示感谢) 有很多人问,胡耀邦为什么葬在共青城呢,是不是他的遗愿?这还要从胡耀邦与共青城的渊源谈起。共青城是1955年来自上海的98名共青团员垦荒队员建立起来的,他们刚到的时候,这里尚是鄱阳湖边上的一片荒地,这些共青团员搭起草棚住下来,进行垦荒、养殖。胡耀邦听说了他们的事迹,在他们到来后第40天就来看望,与他们一起在草棚内吃盐豆、喝稀饭,并给他们垦荒的地方命名为“共青社”。 不过,这些上海来的垦荒队员既能干,又有商业头脑,他们先是把这里建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农场,改革开放后又大力发展工业,建立起鸭鸭羽绒服等大型企业集团,将一片荒野滩变为一个现代化城市。胡耀邦1984年第二次来这里视察的时候,看到这里欣欣向荣的景象,非常高兴,又给这里提名“共青城”。
(共青城现在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生态新城)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突然去世,至于葬在哪里,他自己生前也没有交代。夫人李昭和子女都反对葬在八宝山,觉得耀邦一生最牵挂普通老百姓,最后应该回到人民身边。当时,老家浏阳、共青城、井冈山和延安领导都表达了希望耀邦葬在他们那里的愿望,最后李昭选择了共青城,理由有三: 第一,耀邦祖籍江西,江西又是其参加革命的第一步,因此对江西有特殊感情;第二,耀邦30多年来一直牵挂共青城的发展,他和共青人之间已经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亲情;第三,团中央是耀邦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共青城是唯一一座以共青团名字命名的地方,也算归得其所。 李昭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德平和李恒就在中办副主任兼警卫局长杨德中陪同下,去共青城选择墓地。共青城的干部群众听说耀邦要葬在这里后,非常感动,他们愿把城里最好的公园,最好的田地贡献出来,建造耀邦墓地。江西省领导毛致用、吴官正和共青城领导先后带德平、李恒看了七处地方,尽管这里环境都很好,但是家属都拒绝了,他们的想法是:“在你们绿化过的山上修墓,免不了要砍掉很多树木,这是农场工人辛辛苦苦栽培出来的,在这里建墓是与民争利,父亲在天之灵知道的话,一定会不安的。” 最后,家属选中了远郊区的一坐40米高的荒山——敷阳山(后改名富华山),当时石头袒露、红土斑驳,同行人员都说太荒凉了。但是德平毫不介意地说,只要有个地方安放骨灰、旁边做个标记就行了,不必要求那么多。德平和李恒再三叮嘱:现在国家经济困难,墓地不要大兴土木,也不要建灵堂、纪念馆等建筑物压在他身上了;他生前是个解放了的人,死后也不要被大理石或钢筋混凝土的墓穴缚住,只须将骨灰深葬地下,让他与养育过自己的土地融合在一起就行了。 随后,中央办公厅批准了家属的选墓方案,并委托江西省政府建造。不过,江西的干部群众对胡耀邦具有深厚感情,他们认为应该更加庄重地纪念这位受人爱戴的革命家。当地群众自发为墓地建设义务劳动,很多艺术家也自愿为墓地建设提供设计方案,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简单大方庄重的墓地就建成了。 (陵园正门刻着胡耀邦早年所书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从陵园入口处到墓碑前,是两条弧形通道,各铺有73级石阶,象征着胡耀邦73年人生。整个墓碑像一面直角三角形的旗帜,高4.43米、底边长10米、碑重73吨。墓碑的右上方,是胡耀邦头部雕像,栩栩如生,从正面看,面带微笑,从侧面看,则是忧国忧民之态。在紧靠墓碑右侧的一块石头上,有李昭亲笔题写的“光明磊落、无私无愧”八个字。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以后二三十年,陵园又进行了绿化、改造,但是这都是当地群众自发完成的,没有花国家一分钱。 1990年12月胡耀邦正式安葬在共青城后,尽管这里早年交通极为不便,但是每年仍有40万以上各地群众前来瞻仰,高峰期,如1999年逝世10周年纪念日,有多达2万人来祭扫墓地。同时,也有一百多位国家领导人到陵园祭拜参观,其中包括两位总书记、四位总理和二十余位正国级领导人,很多人在墓碑前潸然泪下、泣不成声。更有很多年迈的老同志,在行动允许的情况下,一定坚持要来共青陵园看看,了却一番心愿。原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也屡次想来祭拜,奈何因年老体衰不能成行,后来专门委托我国外交部带来90株樱花,载在耀邦墓周围。 今天下山时,看到陵园停车场内,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有一位老人带着一家三代从外地过来,看着大家手持鲜花,拾级而上,心中想起那句话:活在人民心中便是永生!
今天是胡耀邦同志逝世34周年纪念日。从昨天起,胡耀邦同志家属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自发而来的上千祭扫人员,就聚集到共青城,以至于富华山胡耀邦陵园附近的几个酒店都满房,很多人不得不去远一点的地方去住。
今天上午9时,大家来到耀邦陵园,向耀邦陵墓前敬献鲜花,并三鞠躬致意,然后环墓一周瞻仰耀邦纪念碑。德平同志代表家属做了简短发言,他说,非常感谢大家从各地赶过来,甚至有人从陵园建起之后,都年年过来,这让我们家属很感动,但是,大家工作都很忙,以后不必亲自过来,大家努力工作,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改革事业结合起来,就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最好纪念。
(下图为2019年纪念胡耀邦逝世30周年仪式旧照)
今天,在共青城的一些高等院校和小学也组织同学来瞻仰纪念胡耀邦,德平下山时正好遇见一群小学生,他们请求与德平合影,德平欣然同意。老师们邀请德平站在中间,德平执意不肯,一再邀请老师们也都过来站在一起。
德平所说的每年都会过来瞻仰纪念胡耀邦的人,的确有不少。据我所知武汉大学的王一鸣先生和湖北省社科院的贺绍甲先生就是其中的两位。贺绍甲先生当年是荆湘神童,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没想到这位高材生大二时被打成“娃娃右派”,此后尝尽人家辛酸艰苦。在最绝望的时候,受到耀邦的鼓励,渐渐恢复人生信心。拨乱反正后,贺绍甲利用劳动改造期间自学的德语、英语,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翻译进入我国,其译著的《逻辑哲学论》被列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贺先生没有外语基础、哲学基础,完全靠自学,尚可成为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者,如果当年不遭受人为强加的挫折,能够完成物理专业研究,相信也一定有不凡的成就。
(德平代表家属对前来祭扫人员表示感谢)
有很多人问,胡耀邦为什么葬在共青城呢,是不是他的遗愿?这还要从胡耀邦与共青城的渊源谈起。共青城是1955年来自上海的98名共青团员垦荒队员建立起来的,他们刚到的时候,这里尚是鄱阳湖边上的一片荒地,这些共青团员搭起草棚住下来,进行垦荒、养殖。胡耀邦听说了他们的事迹,在他们到来后第40天就来看望,与他们一起在草棚内吃盐豆、喝稀饭,并给他们垦荒的地方命名为“共青社”。
不过,这些上海来的垦荒队员既能干,又有商业头脑,他们先是把这里建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农场,改革开放后又大力发展工业,建立起鸭鸭羽绒服等大型企业集团,将一片荒野滩变为一个现代化城市。胡耀邦1984年第二次来这里视察的时候,看到这里欣欣向荣的景象,非常高兴,又给这里提名“共青城”。
(共青城现在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生态新城)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突然去世,至于葬在哪里,他自己生前也没有交代。夫人李昭和子女都反对葬在八宝山,觉得耀邦一生最牵挂普通老百姓,最后应该回到人民身边。当时,老家浏阳、共青城、井冈山和延安领导都表达了希望耀邦葬在他们那里的愿望,最后李昭选择了共青城,理由有三:
第一,耀邦祖籍江西,江西又是其参加革命的第一步,因此对江西有特殊感情;第二,耀邦30多年来一直牵挂共青城的发展,他和共青人之间已经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亲情;第三,团中央是耀邦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共青城是唯一一座以共青团名字命名的地方,也算归得其所。
李昭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德平和李恒就在中办副主任兼警卫局长杨德中陪同下,去共青城选择墓地。共青城的干部群众听说耀邦要葬在这里后,非常感动,他们愿把城里最好的公园,最好的田地贡献出来,建造耀邦墓地。江西省领导毛致用、吴官正和共青城领导先后带德平、李恒看了七处地方,尽管这里环境都很好,但是家属都拒绝了,他们的想法是:“在你们绿化过的山上修墓,免不了要砍掉很多树木,这是农场工人辛辛苦苦栽培出来的,在这里建墓是与民争利,父亲在天之灵知道的话,一定会不安的。”
最后,家属选中了远郊区的一坐40米高的荒山——敷阳山(后改名富华山),当时石头袒露、红土斑驳,同行人员都说太荒凉了。但是德平毫不介意地说,只要有个地方安放骨灰、旁边做个标记就行了,不必要求那么多。德平和李恒再三叮嘱:现在国家经济困难,墓地不要大兴土木,也不要建灵堂、纪念馆等建筑物压在他身上了;他生前是个解放了的人,死后也不要被大理石或钢筋混凝土的墓穴缚住,只须将骨灰深葬地下,让他与养育过自己的土地融合在一起就行了。
随后,中央办公厅批准了家属的选墓方案,并委托江西省政府建造。不过,江西的干部群众对胡耀邦具有深厚感情,他们认为应该更加庄重地纪念这位受人爱戴的革命家。当地群众自发为墓地建设义务劳动,很多艺术家也自愿为墓地建设提供设计方案,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简单大方庄重的墓地就建成了。
(陵园正门刻着胡耀邦早年所书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从陵园入口处到墓碑前,是两条弧形通道,各铺有73级石阶,象征着胡耀邦73年人生。整个墓碑像一面直角三角形的旗帜,高4.43米、底边长10米、碑重73吨。墓碑的右上方,是胡耀邦头部雕像,栩栩如生,从正面看,面带微笑,从侧面看,则是忧国忧民之态。在紧靠墓碑右侧的一块石头上,有李昭亲笔题写的“光明磊落、无私无愧”八个字。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以后二三十年,陵园又进行了绿化、改造,但是这都是当地群众自发完成的,没有花国家一分钱。
1990年12月胡耀邦正式安葬在共青城后,尽管这里早年交通极为不便,但是每年仍有40万以上各地群众前来瞻仰,高峰期,如1999年逝世10周年纪念日,有多达2万人来祭扫墓地。同时,也有一百多位国家领导人到陵园祭拜参观,其中包括两位总书记、四位总理和二十余位正国级领导人,很多人在墓碑前潸然泪下、泣不成声。更有很多年迈的老同志,在行动允许的情况下,一定坚持要来共青陵园看看,了却一番心愿。原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也屡次想来祭拜,奈何因年老体衰不能成行,后来专门委托我国外交部带来90株樱花,载在耀邦墓周围。
今天下山时,看到陵园停车场内,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有一位老人带着一家三代从外地过来,看着大家手持鲜花,拾级而上,心中想起那句话:活在人民心中便是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