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块赡养费的暮年:农村老人将子女全告上法庭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5月15日 16点3分 PT
  返回列表
49863 阅读
19 评论
极昼story



文|解亦鸿

编辑|毛翊君

判决之外

今年春节,88岁的谷春成彻底花光了积蓄。她瘫在床上,用最后的一万多块请了半年护工。6个子女还是不愿意赡养她,村支书找她小儿子协商,要把她送去敬老院。结果这老太太找到法院,把孩子们变成了被告。

这个赡养纠纷案在4月传遍了重庆拾万镇协丰村。开庭那天,法院的车开进来,停在菜市场旁边,“巡回法庭”的红色幕布挂在车身上。菜市场被清出来,变成200多平米的空旷水泥地,摆上几台红棕色的审判长桌,围得四四方方,中间坐着法官和书记员。

下着小雨,平日在这闲唠家常的村民还是跑过来看,有人站累了,半个身子倚到桌上。这是村里第一次公开庭审,谷春成的孩子们都年过花甲,最后在这些熟悉的邻里目光下签了字,同意轮流照管母亲,如果有人违约,就要交给母亲一个月4000块的赡养费。



●协丰村的审理现场。讲述者供图

其实,村支书江友寿在半年里劝过谷春成5次,老人都没有同意走法律程序。“还要在同一个村子里生活,她觉得不光彩。”江友寿说,谷春成想着“自己既然还有点钱,请得起护工,就这么先过着,如果没几个月刚好死了,不也都算了。”

这个老太太曾经生活自给自足,手脚伶俐,在小儿子家中有一间自己的小屋,年轻时帮儿子带孙子,现在孙子也大了,没有人再需要她的扶持和操劳,平时就自己做做饭,想吃的没有了,跟孩子们提一嘴,也都能帮她带来。

直到去年春节中了风,她腰椎落下毛病,没法独立行走,变成一个要人照顾的瘫痪病人。小儿子长年在外打工,没法在身边分担,和留在村里的兄弟姊妹提出,六家人轮流照顾,儿子家养两个月,女儿家养一个月,轮到他时就花钱在村里找户闲人帮忙。

第一轮开始后,老太太先住进大儿子家,正赶上农忙,大儿子说每天要下地打谷子,没时间照顾,两天后用三轮车把母亲送去了三女儿家。三女儿觉得哥哥想耍赖,找其他几个姊妹告了状,“大哥都不养了,那我们也不养了。”她又用面包车,把母亲送回原来的住处。

谁也说不赢谁。大儿子觉得,一开始这个方案就不公平,凭什么儿子比女儿多养一个月?最后小儿子找来村支书江友寿帮忙调解。协丰村多是孤寡老人,有专门针对他们的网格系统,担任网格员的村民看见长期独居的老人有困难,会通知社区来处理。矛盾往往爆发在老人不能自理的家庭中,这些子女也会让社区介入。按照经验,江友寿先去劝大哥——在村里的家庭中,这通常是更有话语权的角色。

但这个大儿子给出了拒绝的理由:当初两个儿子在分家产时口头约定,“大儿子赡养老汉,幺儿赡养老太太”,他遵循了约定,七年前给父亲养老送终,丧葬费都是他一家出的,觉得论公平,不应该再参与母亲的赡养。江友寿又去劝女儿家。但因为觉得大哥变卦,妹妹们也全都反悔,一家人闹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之前,村里也有次难办的情况,也是80多岁的瘫痪老人被轮流赡养,在交接途中被一户子女锁在门外。老人的两个儿子闹财产纠纷,一家觉得分少了,就拒绝赡养。江友寿是接到村民电话得知的,最后喊来其他社区人员,才敲开了屋门,把老人接进去。

一些驻村的律师都目睹过类似冲突。他们了解到,大多数家庭不愿因此走向诉讼,希望止步于调解,毕竟世代生活在这片方寸土地,不想在邻里面前丢了人。有律师每年会遇到五六起赡养纠纷,多数时候不难解决——老人找到村干部,村干部把子女一块叫到大队里,让子女根据老人的需求平均分摊数额。给钱,这个方案总能顺利推行下去。

这次,知道谷春成手头还有一万块积蓄,江友寿和社区工作人员商量,也是建议她先请护工同住一段时间。这位59岁的村支书知道,村里老人都习惯省钱,前两年村里统计低保老人的收入,他发现那些平日里粮油米面都舍不得买的老人,账上攒了七八万。谷春成这积蓄相对算少的,是她十多年来的养老金,加上子女逢年过节塞的红包,一点点攒下来的。

但后来,谷春成花光了一万块,子女的矛盾还是个死结。江友寿第一次提出,“咱们就把几个孩子告了吧,用法律来震慑他们。”

复杂的几百块

谷春成的这个春节冷冷清清,只有大儿子把她接到家里吃了顿饭,又送回了护工那里。节后,老太太就改变了主意,主动跟江友寿说,同意打官司。

几位律师提到,这些打官司的老人几乎是在协调方案失灵,有旁人劝说和支持的情况下,才选择了走法律程序。在山东日照东港区,律师潘文学驻村三年,去年夏天也遇到无法私下化解的矛盾。

老人92岁,有四儿一女,都是农民。51岁的小女儿最先敲开了潘文学的办公室,她来转达母亲的意愿,要起诉她63岁的大儿子。老太太和仍然单身的三儿子住在一起,平时只能躺在床上,但头脑清晰,诉求很明确,就是让大儿子给她五万块,只要钱。

潘文学问了一圈村干部,想先找人帮忙调解,人们都劝他别找了,“已经二三十年了,村里管不了。”关于家庭内部更深层的冲突,潘文学也难以清楚,只常听老太太抱怨,“哪怕他(大儿子)背着媳妇,偷偷来看看我也行。”他清楚的是,这样的矛盾上了法庭,从最后的判决结果上来看,只能解决每个月五百块钱的事,亲情裂缝无法弥合。

最后,古老的人情法则被换成一套冷静的流程: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再按照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等标准裁定数额。而从法律角度,潘文学说到,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管老人的起诉针对几个孩子,最后都会把所有子女连带成被告。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从老人的视角来看,他们多数失去了老伴,这一点点钱里也残存着他们独自对抗孤独的策略。

山东驻村律师潘文学感受到,许多走进他办公室的老人都揣着心事,常念叨想让孩子们平时给捎点米、捎点面,有事没事地来家里坐一坐。他们总是唯唯诺诺,怕耽误这么多子女的工作,不敢直言自己的寂寞。但子女被叫来调解之后,很少能理解老人的心意,“不就是米和面,我给你钱,你自己去买不就行了。”

潘文学常看到,有许多单身老汉喜欢在河边放羊。其中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汉说,在老伴过世后,他就在这养了八只羊,活羊一斤可以卖十七块,不仅挣点零花够生活,还能碰到其他牧羊人聊聊天。他有三个儿子,平时大儿媳二儿媳在家里做了饭就会捎来一份,唯独老三一家长年对他不闻不问。

他找到村干部调解,诉求不在多少钱,最重要的原因是用平摊钱的方式,来平衡几家子女。他担心,“捎饭的两个儿媳妇如果见老三一家从不来赡养,觉得不公平,也撒手不管,平时就再也没有人会来他家里头坐坐了。”

但驻村律师们注意到,案件里的子女们也已进入暮年,也有着自己的多子女家庭。几百块背后,是他们各自的生活压力。去年冬天,82岁老太太申萍成为这类诉讼的原告之一,在吉林榆树市告了8个孩子。据判决书上显示,原告和被告平均年龄为58岁,都为结果中的每个月300块犯难。

因为申萍居住的养老公寓涨了价,两个常来看望的女儿盘算了下,母亲手头的四万多块积蓄,还有三亩地的外包收入,只够她继续在这里住三年多。想着为她日后生病住院,甚至是丧葬储备着,她们就提出大家分摊母亲公寓住宿费的事。

有三个子女不愿意了,他们也都是高龄打工者,没有退休金,同时养着自己的孩子和孙辈。经手的县城律师田国柱说,这是一年里遇到的近十起类似家庭冲突中,唯一一个走向诉讼的,还是40多岁的小女儿提出的建议。而后来,大儿子直接在庭上讲:“我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他们也都需要钱,我拿不出来钱给她。”

“女儿是出嫁的,儿子是负责养老的”

在谷春成家的调解过程中,是跟她同住村里的两个女儿反对最激烈。回到大儿子提出的问题上——凭什么儿子比女儿多养一个月?村支书江友寿说到当地有个说法,“女儿是出嫁的,儿子是负责养老的。”她们自然觉得,就该由两个哥哥赡养。毕竟,谷春成的老伴过世时,家产全部分给了两个儿子。

办案法官乾兴旺记得,接到法院传票那天,四女儿独自跑到他办公室,想解释清楚自己为什么不愿意轮流赡养——有次她看望母亲时,特意带了一筐腌鸡蛋,但谷春成不舍得,转手把这些送给了儿子、孙子;有时她给谷春成塞去一百块钱,母亲也不舍得花,把钱包成红包又给了孙子。

更多的细节,乾兴旺已经记不清了,他听这个50多岁的女儿讲了两小时诸如此类的小事,还没打住,最后只好摆手说“我要开庭了”,把她请出了门外。

乾兴旺注意到,重男轻女的观念有时让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陷入死结,“老人年轻时偏爱儿子,只帮儿子带孙子,生活费也都拿给儿子花,步入暮年后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又希望兄弟姐妹能平等地赡养,女儿们却觉得,根据民俗,养老只是儿子的事。”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而在部分家庭的子女眼中,他们摆出拒绝赡养父母的态度,与“不孝”无关。

两年前,安徽宣城一位律师吴昊遇到一起法律援助案件,儿子愿意让80多岁的父亲来城里同住,但给不出钱,老汉坚持要上诉,“到他们家我死得快,我就要他们给钱。”直到开庭,吴昊才听到老汉子女的控诉,说他年轻时出轨离家,又坐了十多年牢,回到家中时,子女都是十多岁的年纪,他继续打骂子女,一边还家暴妻子。

一审判决后,老汉如愿拿到了钱,却在去年得了脑梗,行动不再利索。他原本一个人住在农村四五十平米的廉租房里,脑梗后住进医院,不好意思打电话给子女,就打给律师吴昊,说自己要看病,想借点钱。

从裁判文书网的判决书梳理得出,不少案件中,被告子女说起自己小时候没受到父母的关爱,才在父母年老无助时,不愿意履行赡养义务。

另一方面,律师们注意到,最难调解的案子中,女儿们的身份同时还是另一个家庭的儿媳。法官和村支书在调解时也会强调,“儿媳妇对于赡养老人有辅助义务。”这样一来,女儿身上实际担负了两个家庭的责任。

在吉林榆树市的申萍家庭,这一点体现明显。老人胜诉后,在法庭上说出自己养家困难的三个子女也打了钱,可仍然不会来看望她。只有小女儿去年辞了工作,来申萍住的养老公寓打工,一边照顾她。但小女儿也不能时常陪伴,因为“还得平衡家里的婆婆”。

小女儿的丈夫在榆树县城养鸡场打工,家中多数时候也只有她能给七十多岁的婆婆做饭,早上熬粥,中午和晚上要各炒几个小菜。今年春天,自己的母亲申萍得了肺气肿,每天要去医院花两个小时打针,她就要每天在家、医院、养老公寓之间辗转。申萍还是会偶尔抱怨孤独,小女儿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文中谷春成、申萍为化名。)

m
manhan
1 楼
本应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却让老百姓自己负担。太多普通家庭没有能力和条件赡养老人了
n
nzder7
2 楼
在这老有所依的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就是不如资本主义呢?
宝刀屠龙
3 楼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长剑倚天 说,这就是制度优越性,美国拿什么比
l
liu12345
4 楼
养儿防老是不可能了,多子多福是最大谎言。
s
smart321
5 楼
这个应该告政府而不是子女,政府有养活中国老人的责任,因为这些老人一生都在为国家纳税
明白道理
6 楼
政府养老,就这么简单
k
kankanwo
7 楼
文明的进步就应该是安乐死成为合法。人应该有选择自己归宿的权利。 老年人生不如死的活着时最不人道的。
橘猫的幸福家园
8 楼
种瓜得瓜。既然重男轻女,财产都分给儿子,自己瘫痪在床,却又要女儿照顾?这还说得出口?
t
topcool988
9 楼
5毛狗和网络评论员不需要政府养老,他们只喜欢养政府。
一将功成万骨枯
10 楼
养老是社会福利系统的事,子女养不养老人是道德层面的,没有法律义务;老无所依,是政府的错
c
commonpeople
11 楼
社会主义好,政府来养老。养的是赵家人的老。
s
smeagolrocks
12 楼
政府很无耻,不给公民养老才制定法律把养老和儿女绑在一起,有些老无赖年轻的时候花天酒地抛妻弃子老了以后回来起诉儿女要求赡养居然都能赢官司,还有可笑的父母老年得子没有能力抚养居然判成年的女儿去养
湾区范儿
13 楼
中国农村里6个子女都养不了一个老母亲,真是朴实的农村人。对现在的生育政策是巨大打击,以往父母想着养儿防老,现在着老太养了6个照样要打官司,今后谁还养孩子啊?
没事逛逛88
14 楼
谁说的养儿防老?气都给气死了
俺是农民
15 楼
"老人年轻时偏爱儿子,只帮儿子带孙子,生活费也都拿给儿子花,步入暮年后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又希望兄弟姐妹能平等地赡养"--这些老人和儿子都自私自利!支持女儿不给这种父母养老。
太宇
16 楼
政府出钱,天经地义,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儿子。
明白道理
17 楼
都第二经济体,也是世界赋税最重的国家,给老百姓养老还算是个事吗
明白道理
18 楼
一到应该给老百姓做出点什么的时候,它要么就是一个冷冷的看客,要不就是躲得远远的
一条小路
19 楼
這是污蔑偉大領袖習主席,習主席宣佈中國已經全面脫貧了,農民已經富得流油了還要什麼贍養費,脫貧全面勝利不是脫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