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的名称之争此次大英博物馆举办活动“庆祝韩国新年”事件,也在网上引发了如何用英语表述“农历新年”的争议。其实在此之前,对于这一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述,既有“Lunar New Year”也有“Chinese New Year”。一般来说,“Lunar New Year”直译为“阴历新年”,一般也被用来指代“农历新年”,而“Chinese New Year”则意为“中国新年”。
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在很多人眼里,这两个词所包含的意义不一样。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在接受BBC采访时称,农历新年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描述的是庆祝的时期,而不是所做的事情”。他认为,尽管农历新年源自中国,但在各个地方的庆祝活动都有所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的称呼。“例如,越南历法将新的一年视为猫年,其他地区则是兔年。庆祝活动也可能发生变化。在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已经不再依照农历庆祝新年。”庄嘉颖说道。由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或者民族庆祝中国新年活动时,也会用“Lunar New Year”这一表述。▲截图来自新华社英文官网问题的关键在于,大英博物馆此次使用“韩国新年”这一称呼是比较罕见的。有网友发现,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庆祝韩国新年”这一活动,得到了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支持。还有网友表示,其实这次韩国方面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花钱买“冠名权”。另一位网友表示,这是“文化挪用”,是“很严重的事情”。由于中国和韩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近年来,两国的网友也多次因文化归属问题在社交媒体上有过激烈交锋。此前,中国网络上一直有“韩国人抢注端午节”的传言,但实际上,韩国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韩国江原道江陵地区一项具体的庆祝活动——江陵端午祭。后来有学者专门“辟谣”,称韩国的“端午祭”虽然打上了不少“中国烙印”,但与中国的传统端午节是两回事。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比如中国为原产自四川的泡菜申请的国际标准认证,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中韩网民就泡菜标准归属的口水战。尽管中国网友对于“韩国春节”这一称谓感到不舒服,但有越来越多的人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尊重对方表达观点的权利,以更文明和理智的方式宣传自己的文化,这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宣传中国春节没有问题,但是别去强行代表别人。你不能说韩国人越南人也过中国春节,就像韩国人无权代表中国人说中国人过的是韩国春节。
-
春节起源于中国没有问题,就像东亚汉文化圈许多别的传统节日一样,但是在各国长期的历史中已经形成各自的文化传统,谁也不要想去指代谁,没人想被指代。
-
这个问题其实是汉文化圈各国都有心态,因为这是汉文化本身的固有特性:威权主义,啥事都要争一个正统。lunar new year 就是为了调和这个矛盾,是一个统称,不管你中国春节还是韩国春节还是越南春节,这一天在国际上统称 lunar new year,这是一个聪明的方式。反对 lunar new year 的人,实际上是在挑起争斗,纯粹是给自己找麻烦。 [1评]
1月12日,大英博物馆在推特发布的一则贴文引起了轩然大波。推文称“与我们一起来庆祝韩国新年,观看新罗乐团(主要在英国表演韩国音乐的乐团)的神奇表演。表演受到韩国文化中重要的五色(白、黑、蓝、黄、红色)文化的启发,并结合了当代和传统音乐。”帖子还附上了活动的时间为1月12日下午六点,地点在大英博物馆。
留英学生到大英博物馆宣传中国春节一位叫“千代”的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表示,自己是大英博物馆宣传中国春节活动的发起者。
02
华人家长到英国小学普及中国新年同样是在1月20日这天,在伦敦东南部一所小学的礼堂里,几位华人家长给现场的30多位学前班的孩子普及了中国春节的相关知识。据其中一位参与组织该活动的华人家长林女士介绍,在中国新年到来前夕,这所学校的老师主动联系了华人家长,希望他们能给孩子们讲讲中国春节的相关知识。
03
农历新年的名称之争此次大英博物馆举办活动“庆祝韩国新年”事件,也在网上引发了如何用英语表述“农历新年”的争议。其实在此之前,对于这一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述,既有“Lunar New Year”也有“Chinese New Year”。一般来说,“Lunar New Year”直译为“阴历新年”,一般也被用来指代“农历新年”,而“Chinese New Year”则意为“中国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