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刚刚拉开帷幕,却传出今年两会闭幕时不会再有总理记者会,今后也不会有了的消息,这一被视为观察中国政情的罕见窗口,就这样被关闭了。
有分析认为可能是李强本人为了不影响习近平的光芒,主动要求取消记者会,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李强得官,全杖习近平,知趣打退堂鼓是可能的。但是,这一举行30多年之久、象征中国改革开放岁月的总理记者会,就这样被关上了窗口,一般认为只有习近平本人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1987年,中共改革派领袖、前总书记赵紫阳在13大闭幕时率领众常委与中外记者会面,开风气之先。1993年以后,国务院总理记者会趋于常态化。李克强担任总理期间,倍遭压制,唯一的风光就在一年一度的记者会,李克强可以借机发挥,表达自己的某些主张,说出一些高级官员不敢说的话,比如在习近平宣布脱贫事业取得重大胜利的背景下,李克强敢于在总理记者会上警告:中国还有六亿人月收入只有千元,提醒一半中国人还生活在低收入的困难状态。有分析指,习近平对总理记者会早已不满,这次取消记者会,可谓其来有自。
不过因为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犹如震撼弹,让海内外吃惊。其实,观察人士指出,打破中共政治惯例,推迟、修改,取消,废除中共党规,在习近平时代并不奇怪。其程度也与习近平愈来愈集权,追求永久执政有重大关系。
习近平破规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如何强化个人统治,达到长期统治。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在经过五年选择性反腐,扫平江泽民、胡锦涛布置在军内、党内的势力之后,习近平长期执政的野心凸显,在十九大上打破不成文惯例:“隔代指定接班”。
在打破“隔代指定接班”党规后,2018年1月18日,习突然召开中共二中全会,提出修改宪法,取消国家主席任期制,这是习为实现个人永久执政迈出的重大一步,把邓小平时代政治改革的唯一成果---取消国家领导人终身制抛掷脑后,为其二十大开启第三任铺路。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修宪,正式废除国家主席任期。
2022年,在中共二十大上,习近平如愿以偿,打破邓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任期两届的规矩,自我接班,开启第三任中共总书记任期。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权力更加巩固,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由清一色的“习家军”组成,所谓前朝势力、红二代残余、团派统统出局。二十大闭幕式还出现了惊人一幕,习近平的前任胡锦涛突然被警卫人员在国际媒体注视下架走。『金融时报』近日曝料称,胡锦涛当时试图打开红色文件夹遭到阻止,因为文件夹里有政治局委员名单,而曾被胡指定为20大接班的胡春华已被从名单中剔除。
二十大是习近平打破中共政治惯例的高潮:除了实现盘算十年的最高目标---开启第三任以外,也彻底埋葬了诸如“七上八下”“老中青三结合”,以及政治局至少有妇女代表的先例。张又侠已过七十,但因家族与习家渊源很深,继续留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王毅从前与习近平并无渊源,但在习当政后,迎合习破除邓小平“韬光养晦”及“东升西降”,奋力操盘“战狼外交”,以逼近七旬之年“入局”。政治局常委全是六十以上的“老同志”,政治局打破二十多年的传统,委员中没有一位女性。
二十大是习氏权力的顶峰,但此后似乎开始走下坡路。三年清零,造成的人道灾难难以计数,对经济的破坏至今难以复苏。通常情况下,习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设定日程表,但在二十大闭幕后一个月,一场席卷全国的白纸运动迫使当局无预警结束清零,其造成的严重的社会的经济的后果大大削弱了习近平“亲自指挥”的光环。
二十大习家军全部占据要位,但不到半年,接连发生了外长秦刚失踪,国防部长李尚福失宠、火箭军高级将领连锅端的丑闻,这些高官都是习“亲自过问”,亲自拔擢的爱将,他们的倒台引起对习统治能力的严重怀疑。
经济不振,党内斗争,如何决策,难以定夺,这种种因素或许就是习近平为什么打破惯例不在去年秋季召开三中全会的原因,而且,三中全会甚至未能在两会之前召开。
习近平现在又打破了一个政治惯例---两会闭幕之日的总理记者会,舆论哗然,大声传媒创办人吴薇(Vivian Wu)在X平台写道: “取消总理记者会发出了一个终极明确的信息--即除了一个人的声音外,其他人的声音都不需要。我们都知道那个人是谁。唯一的那个。”
总理记者会被取消 尴尬的李强
中国全国政协会议开幕,人大会议几小时后拉开序幕,人大会议发言人娄勤俭公布一个惊人的消息:取消两会闭幕时国务院总理主持的新闻发布会,而且,不仅今年取消,今后几年也不会有了。于是,中国网络上就有“连演都不演了”的质疑。
按照这位发言人的说法,取消总理中外记者会,因为李强的 政府工作报告及各部委的新闻发布会已能向外界提供足够的信息。事实上,这意味着李强这位上任以来只开过一次人大记者会的总理,从今以后,不可能像前任朱镕基、温家宝利用这一场合,面对中外记者侃侃而谈,也失去了前任总理李克强那样的表达机会。
国际媒体对人大会议闭幕时的总理记者会仍有期待,尽管值得期待的并不多。有几个原因。两会记者会是中共改革开放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从来黑箱作业的中共,八十年代启动改革开放,总理记者会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让国家领导人直接跟海内外记者见面,解释新一届政府的目标,增加政府透明度。
总理记者会30多年来已成传统,媒体希望通过与中国领导人的交流见识新一届政府的面貌,中国政府也可以借此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走向,一些中国领导人也留下了警句,比如温家宝有关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文革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演;比如习近平宣传中国脱贫事业取得空前成功之际,李克强在2020年总理记者会上说出中国六亿人仍然是低收入,相当震撼。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对中央社分析,两会历来很沉闷、封闭。相形之下,会后的总理记者会可说是唯一的亮点。它凸显了总理的地位,因为要当场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多少有一点开放性,另外也显示出总理的应对能力。
但是今年取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胡平认为,今后不再举行记者会了,这意味着总理地位的降低,也意味着两会的开放性的降低。
有分析怀疑本届两会开幕伊始就发出取消总理记者会的震撼弹,也许与会前的混乱背景有一定关系。被视为为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共三中全会,一拖再拖,破例没有至迟在两会前召开,匪夷所思。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前景不妙,如何决策高层举棋不定;另一个可能就是内部斗争激烈,难以对悬而未决的高官案做出处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外长秦刚直到两会开幕前才匆匆取消人大代表资格,而前国防部长李尚福的人大代表资格外界以为尚在,人大会议发言人周一才称,李已经不是人大代表了,凸显内部混乱的程度。
旅美中国问题专家邓聿文在X平台分析取消总理记者会的原因可能是, “问题说多了不是,说少了更不是;问题说轻了,外界不信,说重了,让外界对中国更没信心。”另外,“中国的事情习近平说了算”,外界不会把李强的话当真,记者会就不开了。
李强前任李克强,已被视为弱势总理,但还能在某些时刻发出有价值的声音。李强的地位甚至不能同李克强比,诚然,他是习近平的亲信,但却没有作为总理的地位。李强上任后大幅调整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总则规定国务院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而不是以马列毛邓江胡习为指导。凸显李强自甘以家臣自居。
就取消总理记者会,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在社交媒体评论说:连这个观察中国政情的唯一窗口也被关闭了,中国政治将完全步入黑箱化的模式。
中国两会刚刚拉开帷幕,却传出今年两会闭幕时不会再有总理记者会,今后也不会有了的消息,这一被视为观察中国政情的罕见窗口,就这样被关闭了。
有分析认为可能是李强本人为了不影响习近平的光芒,主动要求取消记者会,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李强得官,全杖习近平,知趣打退堂鼓是可能的。但是,这一举行30多年之久、象征中国改革开放岁月的总理记者会,就这样被关上了窗口,一般认为只有习近平本人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1987年,中共改革派领袖、前总书记赵紫阳在13大闭幕时率领众常委与中外记者会面,开风气之先。1993年以后,国务院总理记者会趋于常态化。李克强担任总理期间,倍遭压制,唯一的风光就在一年一度的记者会,李克强可以借机发挥,表达自己的某些主张,说出一些高级官员不敢说的话,比如在习近平宣布脱贫事业取得重大胜利的背景下,李克强敢于在总理记者会上警告:中国还有六亿人月收入只有千元,提醒一半中国人还生活在低收入的困难状态。有分析指,习近平对总理记者会早已不满,这次取消记者会,可谓其来有自。
不过因为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犹如震撼弹,让海内外吃惊。其实,观察人士指出,打破中共政治惯例,推迟、修改,取消,废除中共党规,在习近平时代并不奇怪。其程度也与习近平愈来愈集权,追求永久执政有重大关系。
习近平破规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如何强化个人统治,达到长期统治。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在经过五年选择性反腐,扫平江泽民、胡锦涛布置在军内、党内的势力之后,习近平长期执政的野心凸显,在十九大上打破不成文惯例:“隔代指定接班”。
在打破“隔代指定接班”党规后,2018年1月18日,习突然召开中共二中全会,提出修改宪法,取消国家主席任期制,这是习为实现个人永久执政迈出的重大一步,把邓小平时代政治改革的唯一成果---取消国家领导人终身制抛掷脑后,为其二十大开启第三任铺路。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修宪,正式废除国家主席任期。
2022年,在中共二十大上,习近平如愿以偿,打破邓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任期两届的规矩,自我接班,开启第三任中共总书记任期。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权力更加巩固,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由清一色的“习家军”组成,所谓前朝势力、红二代残余、团派统统出局。二十大闭幕式还出现了惊人一幕,习近平的前任胡锦涛突然被警卫人员在国际媒体注视下架走。『金融时报』近日曝料称,胡锦涛当时试图打开红色文件夹遭到阻止,因为文件夹里有政治局委员名单,而曾被胡指定为20大接班的胡春华已被从名单中剔除。
二十大是习近平打破中共政治惯例的高潮:除了实现盘算十年的最高目标---开启第三任以外,也彻底埋葬了诸如“七上八下”“老中青三结合”,以及政治局至少有妇女代表的先例。张又侠已过七十,但因家族与习家渊源很深,继续留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王毅从前与习近平并无渊源,但在习当政后,迎合习破除邓小平“韬光养晦”及“东升西降”,奋力操盘“战狼外交”,以逼近七旬之年“入局”。政治局常委全是六十以上的“老同志”,政治局打破二十多年的传统,委员中没有一位女性。
二十大是习氏权力的顶峰,但此后似乎开始走下坡路。三年清零,造成的人道灾难难以计数,对经济的破坏至今难以复苏。通常情况下,习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设定日程表,但在二十大闭幕后一个月,一场席卷全国的白纸运动迫使当局无预警结束清零,其造成的严重的社会的经济的后果大大削弱了习近平“亲自指挥”的光环。
二十大习家军全部占据要位,但不到半年,接连发生了外长秦刚失踪,国防部长李尚福失宠、火箭军高级将领连锅端的丑闻,这些高官都是习“亲自过问”,亲自拔擢的爱将,他们的倒台引起对习统治能力的严重怀疑。
经济不振,党内斗争,如何决策,难以定夺,这种种因素或许就是习近平为什么打破惯例不在去年秋季召开三中全会的原因,而且,三中全会甚至未能在两会之前召开。
习近平现在又打破了一个政治惯例---两会闭幕之日的总理记者会,舆论哗然,大声传媒创办人吴薇(Vivian Wu)在X平台写道: “取消总理记者会发出了一个终极明确的信息--即除了一个人的声音外,其他人的声音都不需要。我们都知道那个人是谁。唯一的那个。”
总理记者会被取消 尴尬的李强
中国全国政协会议开幕,人大会议几小时后拉开序幕,人大会议发言人娄勤俭公布一个惊人的消息:取消两会闭幕时国务院总理主持的新闻发布会,而且,不仅今年取消,今后几年也不会有了。于是,中国网络上就有“连演都不演了”的质疑。
按照这位发言人的说法,取消总理中外记者会,因为李强的 政府工作报告及各部委的新闻发布会已能向外界提供足够的信息。事实上,这意味着李强这位上任以来只开过一次人大记者会的总理,从今以后,不可能像前任朱镕基、温家宝利用这一场合,面对中外记者侃侃而谈,也失去了前任总理李克强那样的表达机会。
国际媒体对人大会议闭幕时的总理记者会仍有期待,尽管值得期待的并不多。有几个原因。两会记者会是中共改革开放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从来黑箱作业的中共,八十年代启动改革开放,总理记者会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让国家领导人直接跟海内外记者见面,解释新一届政府的目标,增加政府透明度。
总理记者会30多年来已成传统,媒体希望通过与中国领导人的交流见识新一届政府的面貌,中国政府也可以借此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走向,一些中国领导人也留下了警句,比如温家宝有关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文革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演;比如习近平宣传中国脱贫事业取得空前成功之际,李克强在2020年总理记者会上说出中国六亿人仍然是低收入,相当震撼。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对中央社分析,两会历来很沉闷、封闭。相形之下,会后的总理记者会可说是唯一的亮点。它凸显了总理的地位,因为要当场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多少有一点开放性,另外也显示出总理的应对能力。
但是今年取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胡平认为,今后不再举行记者会了,这意味着总理地位的降低,也意味着两会的开放性的降低。
有分析怀疑本届两会开幕伊始就发出取消总理记者会的震撼弹,也许与会前的混乱背景有一定关系。被视为为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共三中全会,一拖再拖,破例没有至迟在两会前召开,匪夷所思。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前景不妙,如何决策高层举棋不定;另一个可能就是内部斗争激烈,难以对悬而未决的高官案做出处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外长秦刚直到两会开幕前才匆匆取消人大代表资格,而前国防部长李尚福的人大代表资格外界以为尚在,人大会议发言人周一才称,李已经不是人大代表了,凸显内部混乱的程度。
旅美中国问题专家邓聿文在X平台分析取消总理记者会的原因可能是, “问题说多了不是,说少了更不是;问题说轻了,外界不信,说重了,让外界对中国更没信心。”另外,“中国的事情习近平说了算”,外界不会把李强的话当真,记者会就不开了。
李强前任李克强,已被视为弱势总理,但还能在某些时刻发出有价值的声音。李强的地位甚至不能同李克强比,诚然,他是习近平的亲信,但却没有作为总理的地位。李强上任后大幅调整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总则规定国务院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而不是以马列毛邓江胡习为指导。凸显李强自甘以家臣自居。
就取消总理记者会,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在社交媒体评论说:连这个观察中国政情的唯一窗口也被关闭了,中国政治将完全步入黑箱化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