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封城之下:一个刚退烧的武汉人这样说…(组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1月23日 20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111152 阅读
27 评论
红星新闻

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封城”。

在大多数武汉人生命中,这是第一次关于“封城”的记忆;在大多数中国人记忆里,这恐怕也是第一次直面“封城”二字。

工作人员正在捆绑栅栏 红星新闻记者 王效 摄

在武汉江汉路步行街上,只有零星几家店铺开着门,少有路人经过;武汉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公交车总站、地铁口,广播里播放着停运通知,退票处不时有旅客办理退票,有些戴着口罩推着行李箱的旅客,本来计划着回家过年,“封城令”后,他们站在火车站门口,望着围起来的栅栏发呆……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几位或是身在武汉、或是心在武汉的人们,讲述他们此刻的故事。

一个身在武汉的襄阳人:

我一个人在这里,刚给家人打了电话报平安

“武汉封城的消息是真的,我可能过年回不来了。”这是29岁的襄阳男子宋先生得知武汉“封城”后,给母亲在电话里说的第一句话。

上午10时许,红星新闻记者拨打宋先生的电话,一直占线。40多分钟后,终于拨通。“刚才在给我妈打电话,报平安。”宋先生说,“爸妈都在襄阳。我一个人在武汉。他们担心我的身体,叮嘱我出门一定要戴口罩,穿暖和点,别感冒。”

武汉地铁关闭 红星新闻记者 王效 摄

所幸宋先生目前一切正常,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早晨8点,他一起床就用家里的温度计给自己测体温,36.5℃。测体温,近来已成为宋先生的日常,“每天都要测”。这个新习惯并未让这个青年人的情绪平添紧张,“测体温之前,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近日,宋先生供职的银行开始测体温,“进门时,用红外线测量仪测体温,每个科室也发了一个。我自己家里也有温度计”。

8点20分,宋先生去了趟超市,“本来没打算在武汉过年,所以很多东西都没准备”。昔日繁华的武汉街头,已人迹寥寥。大部门小店都陆续关门了,只有超市开着。很快,他接到科室领导微信通知,今天的上班取消了。一路上,人们几乎都戴着口罩。

如果没有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此时,他应该正听着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收拾行囊。晚上8点,一列高铁会把他载回一别数月的襄阳,他就能吃到爸妈亲手包的猪肉萝卜饺子。

“之前担心的是,火车站人多、列车比较封闭,怕被感染。但没想到会封城。开始听说时还不太相信。”宋先生坦言:“后来在网上看了一些消息后,还是比较能理解。”

宋先生供职的银行给全单位职工发放了医用外科口罩。“每人一包,大家都戴上了,”宋先生回忆,“都比较谨慎吧,也愿意戴。”

两年多前,宋先生从襄阳来到武汉。一路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车流让他过目难忘。新的生活刚刚开始,他不确定自己的未来是否会一直和这座城市有关,“感觉留在武汉的机会不太多,因为这里的竞争和生活压力比较大”。

真正让宋先生对这座城市有归属感,是来武汉一年半后,他转正了,“开心呀,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彼时他完全没料到,一年后,他会和许多漂在武汉的异乡人一样,见证这座城市和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

而这,并未让他萌生去意,“我还会继续在这里,这应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事件”。

当红星新闻记者问及宋先生接下来的春节如何自处时,他笑道:“减少出门,一般会在家里,应该不会和朋友聚餐了,就刷刷网页吧。”

一个刚退烧的武汉人:

下楼遛狗也不会去了,我只想在家不发烧就好

从19日发现自己发烧开始,武汉网友饺子就没有再去上班,“单位从很早就开始搜集员工的体温信息,每天我们都要报备两次体温情况”。

发烧后,饺子开始在家自行隔离。因为CT显示心肺正常,所以饺子没有被当作疑似感染者收治。


武汉青年路,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很少 红星新闻记者 王效 摄

23日凌晨3点,饺子看到了手机上关于武汉“封城”的消息。“我把妈妈叫醒,告诉她封城了,她很淡定,但我很害怕。”这几天,因为发烧,饺子每天都奔走在家和医院两点。饺子用自己的手机打车软件试了一下,从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到武汉市洪山区中医医院,预估车费18元,显示:“排队12人,预计等待51分钟。”

23日,“封城”消息下达的一大早,饺子步行去医院打针,饺子的妈妈去了附近的超市,买了一些食材,“涨价了,妈妈买了一点菜苔和西红柿17元,主要是菜苔涨价了,从3元涨到了6元。”从医院回来的路上,饺子观察了一下这座熟悉的城市,路上基本看不到出租车了,只有私家车呼啸而过,打开手机叫车软件,等待时间越来越长,但路上依然有老年人没戴口罩,或吸烟或遛狗。

在打针之后,饺子退烧了,这个好消息并没有让饺子开心太久,“我刚刚收到消息,我的表哥被诊断为肺炎……独自住在医院旁边的酒店,家里有父母妻儿,不敢回家”。

退烧之后的饺子,打算这个春节不出门,“连下楼遛狗我也不会去了,让狗狗在家里的厕所解决问题,我现在只想在家里不发烧就好”。说着,饺子又给红星新闻记者发来一张她的宠物微信群里的聊天截图,大家正在讨论着关于“武汉加油站要停业”的谣言……

一个普通的武汉市民:

除了采购物品尽量不出门,口罩也没有涨价

1月23日,武汉市民胡先生站在自家阳台上,看见附近店铺相继关门,来往车辆呼啸而过。他明显感到街上已空荡荡,往年在举家团年时才会呈现的场景,今年提早了两天。


江汉路步行街,少有行人路过 红星新闻记者 王效 摄

29岁的胡先生大学毕业来到武汉工作定居,随后将父母接过来住,一家人近几年都在武汉过年。胡先生说,发生疫情后,公司在19日给全体员工分发口罩并要求他们必须戴着,还通知将提前一天放假。

21日傍晚6时许,看到有关“勤洗手”的相关宣传后,胡先生决定去购买洗手液和板蓝根。他来到家附近的超市,发现顾客比往年同期少了一些,其中半数人都戴上了口罩,大家交谈、行动也透露着谨慎,“在柜台挑东西,大家会自觉隔开一点,超市工作人员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拥上来推销”。

接着,胡先生去了四家药房,他在备忘录里仔细记录着:“叶麻店、创业街周边药店的口罩、酒精均已脱销,工作人员表示明天会有货到……板蓝根、白醋之类物品仍然有充足在售货物;感冒类药品即将售罄;洗手液销量惊人。”

23日上午,有关武汉“封城”的消息铺天盖地,眼看着家中口罩所剩无几,胡先生在网上下单了两百多个口罩。抱着一丝希望,他还跑去楼下的三个药房,发现口罩已补货,并告诉身边人:“光谷大道地铁站C出口这家药店还有大量口罩在售,没有涨价,但他们七点关门。”

胡先生告诉红星新闻,现在全家人除了采购物品尽量不会出门,日用品、药品也可以在周边超市、药店购买。

一位武汉的前媒体人:

急救人员上车出诊那一瞬间,我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

得到“封城”的消息,是凌晨5点多,王先生发现手机上有多个未接来电,都是媒体的小伙伴们打来的。

第一反应,他打开手机在网上买了些蔬菜、水果,菜品还算齐全,几乎没有断货的,虽然送货时间只能选择23日下午5点之后。

当了十几年记者,这次虽没有采访任务,但他还是想一探究竟。

上午10点,武汉的封城令生效。王先生去了第一站——陆军总医院,也是武汉市新型肺炎定点治疗医院。发热门诊被安排在了院外,几名保安手持体温测量仪,把守在进院的几个通道。他站了几分钟,进出的人也就两三人。

红星新闻记者 王效 摄

10点20分,陆军总医院门口的公交站,有五六名乘客在等车。人们带着口罩,互相保持距离,望着车行的方向,一辆613路公交车驶来。按照相关规定,武汉的地铁、公交10点停运,这或许是停运前最后一班613路。人们陆续上了车,司乘均戴着口罩,其他与平时无异。街上的人不多,路过一个果蔬店,人们陆续拎着大包小包出来。

11点,王先生赶到了另一个定点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天佑医院。急诊室外,一辆急救车送来了病人,两名医护人员穿着白色连体防护服,戴着口罩和防护眼罩。另外几位医护人员穿着蓝色后系式防护服。

一位医护人员告诉王先生,一周多之前,他们已经这般全副武装,进入了一级戒备状态。没几分钟,救护车拉响警报,载着这些医护人员,奔赴下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关上车门的一瞬间,王先生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

进入门诊大厅,有医护人员在门口测量体温,就医的病人并不多。一楼的儿科门口,仅有两三名患者在排队,这与之前拥挤的情况完全不同。

路上的车辆很少,武汉貌似从未有过这样的空旷。但有一段路,四五个车道全被堵死,行驶非常缓慢。堵车的路段超过五六百米,原来是前方加油站排队加油的车堵住了车道。加油站所有加油机均开通,等待加油的人们从车里探出头,张望着……

11点18分,王先生收到了武汉石油公号的通知,称春节期间武汉地区所有加油站将正常营业。

一个要途经武汉回家的人:

爸爸,我掉头回北京了……

作为一个落户在武汉的孝感人,湖北也是小程的家乡,即便得知已经“封城”,但对团圆的渴望驱使着他回家。

1月23日中午11时,小程来到北京西站,手边的行李箱中装了满满一袋口罩,从医用护理口罩到N95口罩,应有尽有。除了口罩,免洗洗手液也必不可少,光是这两样东西便占了行李箱的半壁江山。

红星新闻记者 王效 摄

22日,小程用了三个小时收拾行李,一些衣物来来回回放进去又拿出来,就是不知道应该拿什么衣服,才能尽可能少接触病毒。

进入北京西站大厅,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带上了口罩,人们显得慎重而小心。小程乘坐的这趟高铁,终点站就是武汉。上车以后,他发现仅自己所在这一截车厢的上座率仍然有80%以上。整个车厢内,大概90%以上的人都带上了口罩,坐在小程身边的一位小哥甚至带上了两层。

路上,单位领导打电话让小程征求一下家里人的意见,就说今年在北京过年了,也提醒家人注意防护。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小程最后跟家里打了电话:“爸爸,不用来接我,我掉头回北京……”没有太多解释,父亲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在郑州站,小程买了调头返回北京的车票。轰隆隆的声音依旧,和来时一样的风景从他的另一侧掠过,车厢广播传来了新年的背景音乐……

红星新闻记者 蓝婧 沈杏怡 彭莉 罗丹妮 严雨程

编辑 张莉

 

 

L
Leah_lee
1 楼
Disease and medical treatment are scientific category, there is no need to be sentimental and there is absolutely no need to make rumor and spread it. Blaming government? Oh, give me a break, Did the Government want it happened? Did the government want it to be out of control? Use your butt to think.
我胖我的
2 楼
“我刚刚收到消息,我的表哥被诊断为肺炎……独自住在医院旁边的酒店,家里有父母妻儿,不敢回家" 这怎么可以呢?酒店不是传染面积更大吗?我的天哪。
X
XiaoL
3 楼
被诊断为肺炎不住医院住酒店?
d
duty
4 楼
得看是什么肺炎,按常情大部分患重感冒和肺炎的患者不是武汉新病毒肺炎。
t
theriver1
5 楼
我胖我的 发表评论于 2020-01-23 12:14:12 “我刚刚收到消息,我的表哥被诊断为肺炎……独自住在医院旁边的酒店,家里有父母妻儿,不敢回家" 这怎么可以呢?酒店不是传染面积更大吗?我的天哪。 ------------------------------- 你表哥做得完全正确。他只要一个人呆在酒店房间里不出来,吃饭靠送外卖或亲人递送,就能做到完全隔离。他如果住在家里,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父母妻儿全染上,除非亲人都搬到外面住。
读书行路
6 楼
住酒店??八成没告诉酒店吧。正确的方式是自己住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住酒店或者住到亲戚朋友家。
l
lzh0007
7 楼
没有武汉人的武汉如此美丽
神迷
8 楼
春节时刻,真是很凄凉的感觉
t
theriver1
9 楼
读书行路 发表评论于 2020-01-23 12:56:00 住酒店??八成没告诉酒店吧。正确的方式是自己住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住酒店或者住到亲戚朋友家。 ----------------------- 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家父母妻儿全住在一起的家庭经济条件会好吗?全家住酒店和自己一个人住酒店,费用一样吗?人家住在医院旁边的酒店里,与住在家里相比,哪个更接近住院的效果?
t
theriver1
10 楼
XiaoL 发表评论于 2020-01-23 12:25:28 被诊断为肺炎不住医院住酒店? --------------------- 你没看相关新闻吗?所有发烧病房的床位都满了,肺炎确诊患者只有出现互相呼吸困难的情况才会被接收,否则就被要求回家“自我隔离”。
飘过的云
11 楼
我胖我的 发表评论于 2020-01-23 12:14:12 “我刚刚收到消息,我的表哥被诊断为肺炎……独自住在医院旁边的酒店,家里有父母妻儿,不敢回家" 这怎么可以呢?酒店不是传染面积更大吗?我的天哪。 ............ 一百个死三个,运气不会那么差吧。
0
0101011
12 楼
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飘过的云
13 楼
楼下的意思是可以祸害酒店里的人?
飘过的云
14 楼
正确的做法是去市政府,如果不帮你解决医院床位问题就不走。
p
pop4
15 楼
“正确的做法是去市政府,如果不帮你解决医院床位问题就不走” 直接抓起来单独关牢,寻衅滋事。
t
theriver1
16 楼
飘过的云 发表评论于 2020-01-23 13:26:47 楼下的意思是可以祸害酒店里的人? 正确的做法是去市政府,如果不帮你解决医院床位问题就不走。 ----------------------- 你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理论上“肺炎确诊患者到哪里都是祸害人”,现在的问题是在哪里祸害最少的选择。医院没条件当然就不给住院,患者当然只能选择住酒店或家里。你以为住家里就害人少吗?中国的住家都是公寓楼,非典毒王们传染最多的地方除了医院就是住家的公寓楼,非典时期只要一个大楼有一人传染,全楼的人都要被隔离(禁止外出,吃饭有专人送外卖)!相比之下,非典时期凡是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里的人,传染的人群相对要少得多,毕竟面对面接触的人要少得多。
t
theriver1
17 楼
最搞笑的是楼下读书行路的建议:“自己住家里,让家庭成员住酒店或者住到亲戚朋友家。” 怎么保证家庭成员就都是健康的?万一有潜伏期呢?非常时期,亲戚朋友敢收留肺炎病人的家属吗?
佚名未名
18 楼
不评判住酒店的行为,但“他只要一个人呆在酒店房间里不出来,吃饭靠送外卖或亲人递送,就能做到完全隔离。”是不对的。酒店的通风系统都是管道连着的。
D
DumbGoose
19 楼
一城有难,应该全国支援。仅就物资而言,武汉地界内人口过千万,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包括医药卫生用品在内的物资消耗会有多么大。 全国支援,中央政府应该是责无旁贷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要想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最有效的做法之一,是成立一个临时的办公室或者小组,临时地专门负责这件事情。但是,还没有听说有这样一个临时办公室或者小组成立。
猪年行运
20 楼
现在是太平年代 ,怎么弄得人心惶惶,好像战争年代走难一样可怕。美帝的原子弹还没有落到头上,领导们就不见了。
W
WWTP
21 楼
千万千万控制住了,不然没法回国了
t
theriver1
22 楼
佚名未名 发表评论于 2020-01-23 14:32:24 不评判住酒店的行为,但...酒店的通风系统都是管道连着的。 -------------------------- 你恰恰讲到要点上了。酒店的通风系统都是外循环的,就象汽车的外循环通风一样。这是酒店达标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飞机里的空气是部分内循环的(因为高空缺氧,一半来自机舱内的循环空气,所以飞机里很容易传播)当年正是因为非典病毒在不通风的空间里最容易传染和驻留,而住家公寓几乎都没有通风设备,所以当年非典毒王们传染最多的地方除了医院就是住家的公寓大楼。
老爷们
23 楼
人生的一种经历,很宝贵, 将被记入历史!
看客678
24 楼
丧事一定要办成喜事。岁月依然静好,韭菜依然深爱着镰刀
周8皮
25 楼
楼下theriver1 解释得不对。 因为要节能所以内循环。对新鲜冷空气加温显然要比对已加温的”旧”空气耗油或耗电。酒店如此,飞机客舱也是如此——因为乘客以休息为主,二氧化碳浓度稍高一点儿也没关系。定时少量补充舱外空气即可。只有架驶舱的空气是实时外循环——保障驾驶员的注意力。
垢房者
26 楼
還是要像當官的那樣多幾套房,以後自我隔離也方便
t
theriver1
27 楼
周8皮 发表评论于 2020-01-23 17:25:17 因为要节能所以内循环。对新鲜冷空气加温显然要比对已加温的”旧”空气耗油或耗电。酒店如此,飞机客舱也是如此——因为乘客以休息为主,二氧化碳浓度稍高一点儿也没关系。定时少量补充舱外空气即可。只有架驶舱的空气是实时外循环——保障驾驶员的注意力。 --------------------- 不懂不要胡说八道,所有酒店无论哪个星级,其客房通风系统的进气口必须连接直接抽取新鲜空气的新风系统,其排气必须连到烟雾及蒸汽排放系统彻底排放掉。为了节能搞内循环?有没有搞错啊,再黑心的酒店也不敢这么干好吗,一方面空气净化的成本远高于空气加热的成本,另一方面,只要有一位住客得了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甚至哪怕抽个烟,那全酒店的住客不都遭殃啦。至于飞机上之所以50%的空气内循环,是因为高空缺氧和空气稀薄,无法靠抽取新鲜空气满足全部呼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