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江苏只剩17人未脱贫 这事值得大惊小怪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1月11日 0点29分 PT
  返回列表
91589 阅读
49 评论
人民日报公众号

最近,江苏省政府公布了一组数字:该省“十三五”时期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实施4年来,已实现脱贫254万人,脱贫率达到99.99%以上,目前还剩6户、17人未脱贫。

消息一出,随即在网上炸开了锅。

“有零有整,怎么会这么准确?”“这17个人看来压力不小”……热议之中,很多人或许仍不敢相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的要在当下中国实现了。

“6户”“17人”“99.99%”本是一组普通的数字,但在很多人的“常识”里,不要说真正实现脱贫,哪怕是精准掌握这些数字都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不少人对脱贫攻坚成绩有所怀疑的潜在“依据”。

殊不知,这些数字的背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治理革命正在推进。

确实,如今的中国正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镇化率达到60%,有了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改革开放40多年来,8亿多人口脱贫,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

中国历史上并不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在大变局的过程中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并且稳扎稳打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脱贫斗争,却是当下时代独具的特色。

只不过,这场治理革命并非自生自发的,而是一系列制度建设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脱贫攻坚成绩的取得,显然受益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国家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和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国家转型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一直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型国家。中央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进行了有计划的扶贫开发,但其基本导向仍然是开发式的扶贫,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贫困问题。这一扶贫思路在“一穷二白”的发展中国家,是再正确不过的。

但它也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困难,即扶贫的精准问题。一方面,开发式扶贫有可能造成“大水漫灌”,非贫困人口也会享受扶贫资源。甚至越有能力的人越有可能获得扶贫资源,从而导致扶贫开发的“精英俘获”现象。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没有发展条件的家庭,无论投入多少扶贫资源,都不可能脱贫,“输血式扶贫”的效率也较为低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开始向公共服务型国家转型。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战略,国家不仅不再从农村汲取资源,还输入了大量资源。尤其是义务教育、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普惠性公共服务政策的出台,为绝对贫困人口的“兜底”提供了可能。

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提出“精准扶贫”,是因为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并建立了全世界最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剩下的贫困人口,确实只是“少数”了。

再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实现低保和贫困线的“双线合一”后,即便是脱贫攻坚战结束了,贫困人口也可以获得制度“兜底”。

脱贫攻坚成绩需要用数据说话,但显然不是“数字脱贫”。那么,如何既让数据说话,又不陷入数字脱贫的形式主义游戏呢?

这个前提是对贫困户的状况进行精准识别。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了技术完善。

平心而论,过去一些年,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形式主义问题,尤其是在贫困户建档立卡和数据录入的过程中,基层面临的考核压力较重,出现了数据反复加工等做无用功的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类似问题已比较少见。

现如今,各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建立和运用起大数据核查,极大提高了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连带低保、医疗、教育、养老等涉农政策的实施效果也有了质的提升。

在这个意义上,脱贫数据的精准,并不是“数字脱贫”的产物,而是国家认证能力增强的表现。

但凡参与过扶贫工作的人都知道,国家认证能力的提升绝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自然结果,而且还是强大的政治和行政动员的结果。

目前,所有的贫困户都经过了技术识别和社区瞄准。简言之,对贫困户的识别不仅要计算其收入水平,还要经过“四议两公开”的社区民主过程。

要知道,在一些地方,此前贫困户识别的困难不在于绝对贫困的“漏评”,而是大多数农户的收入超过了贫困线,导致一部分相对贫困户被划为贫困户,出现了“攀比”。

所以说,如今扶贫取得的“战绩”,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扶贫干部长期以来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

这次有媒体采访了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者徕村第一书记刘晓宇,根据他的介绍,脱贫干部会从村一级组成核验小组,到每一户去核验这一户是否符合脱贫的政策。核实后,再召开屯级评议会,确定该贫困户是否符合脱贫标准。屯一级公示无异议后,到达乡一级评议。一级一级评议、一级一级公示,都不存在异议后,才会对这户贫困户进行脱贫。

而完成前期识别工作后,一旦贫困户被录入系统,则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展开帮扶。就岛叔的调研来看,贫困县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都会筹集远多于扶贫工作所需要的资金、资源。

并且,扶贫是各个贫困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行政资源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比如每个村都会配置扶贫工作队,每个干部都有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每个单位都要领扶贫任务,任何一户贫困户的退出,都要经过公开公示等程序。

某种意义上,强大的体制动员能力是中国扶贫经验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判断中国扶贫成绩的可靠依据。

事实上,一些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让人难以理解的并不是工作太虚,数字不精准,而是本着“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对精准扶贫的衡量近乎“严苛”。

比如,本来是定性评估,一些地方却将评估分数当作定量标准进行排名,乃至在第三方评估过程中,仅仅因为被查出了一个漏评户,一县之长也要遭受巨大压力(见《县长被逼当场落泪,到底怎么回事?》)。

在如是情形下,对脱贫数据的真实性,实在没必要怀疑。况且,脱贫数据是动态变化的,江苏省扶贫办事后也对此做了解释,“建档立卡每天都有动态进出,数据库每年开放一次进行调整”——这都表明了脱贫工作的严谨性。

扶贫干部“带娃”加班

必须认识到的是,我们说脱贫或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前提条件都是“在现行标准下”。

现如今,我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的贫困线标准都在人均年收入4000元左右,这既合于贫困概念,同时也高于人均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

一些相对发达的地方省份,比如江苏,会提高贫困线到年收入6000元。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贫困户,或许有可能比其他贫困县的小康之家生活得还要好。

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相对贫困。人们之所以会对江苏省的数据有质疑,其实跟每个人的个体体验差异有关。

比如,有些人虽然吃穿不愁,但因为家庭发展压力(如进城买房)比较大,并不觉得自己进入了“小康”;从国家的层面来看,脱贫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而对另一些人来讲,有可能买一辆车才是奔小康,我这套房子现在只有80平米、明年再买120平米的——住得更宽敞才是奔小康。

在中文内涵里,“小康”“大同”等词汇,算是美好生活的一个理想状态。问题是,美好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有差异。过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但现在肯定不是。

所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脱贫和小康也是有标准的。面对脱贫攻坚切实的脱贫战果,不能依据每个人不同的体验和观察而轻易否定。

某种程度上讲,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江苏开了个好头——晒出自己的精准扶贫账,才能让我们看清前路去途、距离梦想的实现还有多远。

说实话,中国的反贫困斗争成绩举世公认,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然而,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经验,比如结对帮扶、驻村工作、开发式扶贫等,一般人并不太关心,但这至关重要。

在岛叔看来,经验千万条,核心就一条:有千千万万的基层干部无怨无悔地奋斗在扶贫一线。几乎每个反贫困经验的实施,都离不开基层干部;每一个脱贫数字背后,都凝聚着广大扶贫干部的心血。

所以说,我们在2020年昂首步入全面小康,首先要感谢这些可敬可爱的扶贫干部;在未来更长线的发展问题上,我们更要珍视他们“踏破万水千山”而得的宝贵经验。

喝地沟油扒墙头的猪
1 楼
把扶贫干部加班的钱发给这17个人。不用扶贫也没贫困户了!
l
liebsh
2 楼
土共这数学水平可以拿诺贝尔奖了,当然拉是胡说八道奖
E
Excaliblog
3 楼
6000不到领导一顿饭得钱 脱贫分分钟的事 小意思
d
dzj
4 楼
党媒:胡说八道
新浪微博
5 楼
应该把这17人活埋了 拖后腿
a
akorda
6 楼
咋个不奇怪? 按照党媒 我国六几年就亩产万斤水稻了 就赶英超美了。咋到了现在还有17人未脱贫?
l
lanjian45
7 楼
这17人应该点名批评
p
ppplu
8 楼
传说中的脱贫个钉子户?
专看评论
9 楼
中国人口盘大,制度改革完善得不停继续
h
hotcpu
10 楼
别狡辩,扶贫做得好和统计不科学这是两码事。几千万的统计精确到17个人无误差,你的方法可以上科学杂志了
d
daren
11 楼
亩产十万斤小麦扛起来飞奔不换肩,十七个低端人继续穷下去,这点屁事算啥。
秦文
12 楼
254万人成功脱贫,还有17人未脱贫。这句话的荒谬之处在于统计精度以及执行逻辑的冲突。 以254万为目标的统计必然存在系统性误差,1%的系统性误差是2万人,而这17人所代表的个位数精度是如果达成的?千万人口大省的扶贫资金是以亿元为单位的,最后17人脱贫在执行中非常容易完成,然而刻意不去似乎是为了彰显精度,然而精度的逻辑又有冲突。
B
Blackcrew
13 楼
4年脱贫254万人,平均每天可以脱贫1738.54人,每小时可以脱贫72.44人,每分钟1.2人,以此类推,只需再等14.17分钟后那17个人就也脱贫了。
拒绝注册
14 楼
当然值得,怎么能还有17人,应该全部都脱贫了才正常
专业潜水十余年
15 楼
百度百科:小康即“中产”,或中等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指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达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人;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且大部分人的财富是以家庭为单元拥有的,所以小康(或中产)也称“中产家庭”。 明明是脱贫,非得说成小康!所以遭人质疑无可厚非!
拒绝注册
16 楼
我们只学习思想就够了,统计学什么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垃圾
p
potatohead
17 楼
也就17个人, 随便哪里安排一下,江苏省就彻底脱贫了呗。
双羽四足
18 楼
尼玛真有17人贫困,一人发点钱不就全省脱贫了?
兰天兰红紫
19 楼
在江苏省的统计之下还有17人未脱贫:这个数字对一个省来说微不足到,明天就可以让他们脱贫!但是医院医保跟上了吗?得了大病又有的家庭一夜之间回到赤贫,家破人亡…
小可爱可爱
20 楼
以前走的是农村城市化,现在走的是城市农村化。
u
ukwlux
21 楼
这几户人家我包了。副省委书记拿来
w
wolf99
22 楼
江苏省领导吹牛逼啊?你们这么富裕全省免费医疗啊?那就俩大牛逼了!
l
lywww
23 楼
比伊朗的会点人数的炮弹还精准! 强国就是强国!
n
number100
24 楼
让这种智商的人当官 特么的用屁股想想 这社会结的是哪种果实
f
foxpoint
25 楼
管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裆妈说啥就是啥,应该把五毛猪全宰了给这17人,那不就都脱贫了,或者把五毛猪崽子给这17人养,不就全民奔小康了,哈哈!
英国流氓
26 楼
包帝 龙袖一甩 这17人 朕保养了。全国小康 耶
扫地拖地
27 楼
大队富了,穷人家的低保却没了
T
Tomatojuicy
28 楼
哈哈哈 眼紅紅葡萄酸
山药
29 楼
17人没有被堵住嘴我到是信。
长得很帅
30 楼
人民日报“亩产20万斤”马上又要来了。
y
yuba
31 楼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
热血青年2
32 楼
而且江苏几千万人. 不可能只有17个未脱贫. 这个比率实在太低了. 别说江苏, 就是南京也不止17个贫困人口啊
真话难听
33 楼
裆煤?
我是小留
34 楼
一天十几人民币就算脱贫了,五毛们看来也快脱贫了吧
花狸子
35 楼
6千块钱一家子人,孩子上学,老人吃药,只够吃屎,不如干五毛起码够喝尿,不如卖逼的
独孤浪子atom
36 楼
应该是只剩下1.7人未脱贫!
c
cjk
37 楼
因为老撒谎已经没有人相信了。
c
cbyyz
38 楼
这帖子里我居然一个五毛都没见到,我去。
s
skyfall
39 楼
共产党啊,唉。。。真他妈的
p
piggy_piggy
40 楼
领导:说100%好像太完美了,你们说说多少合适? 扶贫办:那就99%吧 领导:那还有1700人没脱贫,人数太多了,限制在20人以内 扶贫办:好嘞,就17人,99.99% 群众:你当我们是傻子?
n
neophoenix
41 楼
这就说明永远都会有17人贫穷,一边扶起17人,一边又多17个贫困户,17人的诅咒🙀
江南春
42 楼
100%是假的,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