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让人看了头皮发麻 每1帧都能当壁纸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2月8日 15点43分 PT
  返回列表
68192 阅读
6 评论
学苑出版社官方

2019年9月,《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纪录片在CCTV9播出,上线两个月豆瓣评分8.8。很多人说它有BBC的范儿,“这样的拍摄让人看了头皮发麻,每一帧都美到可以做壁纸”。

这部纪录片一共有十集。将地球的46亿年,换算成24小时,类比之后就推演出了“38亿年第一个细胞出现”、“1.45亿年前左右第一个开花植物出现”、“12000年前左右的时候水稻出现”,而人类在最后的三分钟才登场。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三十万种

近十分之一生长在中国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见到这些

对世界有着重大影响的中国植物:

新西兰的奇异果,源自中国

所有国际大牌所用的丝绸

都来自生长在中国的桑树

桑树雄花绽开时弹粉的瞬间

常常出现在梵高、莫奈画中的花朵

正是中国的蜀葵

另外,还有许多中国植物之“最”

都是首次被完整拍摄到

其中不乏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

梭果玉蕊

我国特有的植物,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小时

宽叶绿绒蒿

雪山极寒之处的花,是真正的高原上的小仙女

雪兔子

开花植物中所处海拔最高的植物之一

跟随摄影机镜头,还可以见到

塔黄的“成人礼”

生长在青藏高原偏远地区的流石滩上

塔黄的内部

像玻璃一样的透明苞片,形成一个天然温室。昆虫在里面繁衍,景象令人震惊。这是它的成人礼,也是它的死亡仪式。

历经3个月,摄制组拍摄到了日照中的塔黄、雾中的塔黄,还有雨景、冰雹、彩虹等生活在各种独特生境里的塔黄。

珙桐开花全过程

第四纪冰川之后保存下来的“地球遗民”

珙桐花开时,两片垂下的白色苞片形似鸽子,也被称为“鸽子树”。

摄制组前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使得珙桐开花的全部过程第一次被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花朵竟有人脸那么大。

共有102位中国摄影师参与了纪录片的拍摄,他们花费3年的时间,去到中国的27个省市、以及国外的7个国家,寻找和记录下很多厉害的植物……

导演李成才说:“我觉得中国植物最伟大的地方,是塑造了中国人、甚至人类的审美。”

英国花园中的中国植物

中国汉字里,草字头、木字旁的汉字太多了,以竹为偏旁的汉字,在《辞海》中大约有200个。《红楼梦》里没有植物,红楼梦是不存在的。《诗经》里没有136种植物,诗经也是不存在的。

“中国人不了解中国植物,不知道中国的植物究竟有多厉害,这是一件挺令人难过的事。”当对比这部纪录片与BBC拍摄的区别时,导演李成才说,“与BBC相比,它首先是中国人拍的中国植物,加上我们对中国植物的情感,这两点他们都不具备,也很难超越。”

中国的植物,已被认知的有35000多种,是整个欧洲的三倍。然而,在对中国植物进行整理记录、科普宣传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作为出版人、编辑,如何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美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达成一种共识?

2012年,我们开始酝酿一个选题:如何把传统文化艺术和生态环境、动植物题材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样式的出版物。其间不断的与一些画家、植物学界、地理学界的学者讨论,想法逐渐清晰:要做一套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关于中国濒危植物的绘谱,展现中国植物的东方韵味。

苏铁

银杏

2019年,《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绘谱》(第一卷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下简称《绘谱》)正式出版面市,收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和《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中的358个物种。

《绘谱》在多位权威植物分类学家的悉心指导、严格审核下,由画家创作而成。这是首次系统、完整的以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描绘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尝试。

《绘谱》精装版

以往市面上所见的植物画绘本大多采用带有明暗变化的西方绘画语言,比如水彩、水粉、日本画等。

像“中国植物画第一人”曾孝濂老先生、比利时花卉画家雷杜德,以及一些日本植物画家的绘画风格多偏重写实,好像描绘照片的感觉。

如何在遵守科学性、严谨性的前提下,展现中国植物的东方韵味,从而引起阅读者的情感共鸣,是《绘谱》编辑、绘画者反复探讨尝试的事情。

大家希望,可以将植物不同角度的美感融入一幅画面中,进而表现它的生命状态、生长状态,而非仅仅截取它的一个片面,作成死板的标本解剖图。

仙湖苏铁

目的明确后,绘画者张浩立刻想到了中国古画,他仔细研究古画中植物的绘画特点,寻找可借鉴的方式。

如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代李唐《采薇图》、宋徽宗《听琴图》《唐十八学士图》、南宋杨婕妤的《百花图卷》、明代仇英《独乐园图》等等,这些传世古画中的植物,无不具有一种中式古典的审美意蕴。

右:宋徽宗《听琴图》(局部)

用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构图方式,描绘中国的濒危植物,恰恰能够突出这些濒危植物的“中国味道”。这样的想法给了绘画者无限的创作动力。

将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入中国画的线条、笔墨中,通过毛笔在宣纸上的线条勾勒、润染,展现中国传统绘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共融的关系。

读者可以在欣赏植物“东方韵味”的同时,领略中国传统绘画高雅的艺术气韵,这是《绘谱》的一大特色。

云南穗花杉

润染罩色过程图

作为一部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植物绘谱,在选取表现某一种植物的构图时,不能完全从美学角度考虑。是表现植物的开花期还是结果期,是画一小枝、一小叶,还是整株,选取的标准取决于如何能够表现出植物的分类特征。

通过绘画以及所附的文字,让读者从生物分类学角度,了解植物的样貌特征、细节,以及一些特殊的分类特征,体现了《绘谱》的科学性。

台东苏铁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境,只能长在某种环境中。有的叫林下植物,就只能长在树下,阳光一晒就死;有些植物必须天天见光,只要有东西遮蔽就死了。

《绘谱》中,每一种植物都有一幅表现植物形象的主画,以及一幅表现其生境的次画。科普植物的知识,如果忽略了植物生境、群落的因素,那是很失败的。这个切入点、或者说视角,与纯艺术的表现是不一致的。

银杏

绘制、创作这样一部大型图书之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为了尊重每种植物的科学性,《手绘花卉图谱》(比利时植物画家雷杜德)、《诗经名物图解》(日本植物画家细井徇)、《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中国林业出版社),以及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信息系统、中国植物志、中国数字科技馆的中国濒危植物网站等等,都是绘画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绘谱》参考资料

一幅植物画是怎样完成的?首先查阅资料,通常要花费一周时间,与植物学家沟通、认证,绘制草图,反复推敲构图,力求画面的形式美感,确认定稿后画素描稿,根据素描稿再提炼线稿,线稿出来就要拷贝到宣纸上用毛笔勾勒,上板润染空间层次,一遍遍罩色,最后下板托裱完成。

整个过程花费十几天左右,其中素描稿环节是最关键的,用时也最多,而每一幅植物画作都是在多位权威植物分类学家的悉心指导、严格审核下,由画家创作而成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揉在画作创制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包括立意、构思、细节表现取舍。

闽粤苏铁

实际上,科学与艺术相加,是一个互相制约的过程。艺术创作有人为的东西在,但绝不能臆断取舍,一切都要以科学性为前提。

当画面的形式美感不符合科学性表达时,必须马上推倒重来。比如,短叶黄杉的绘制,过程比较曲折。第一版完成稿用时半个月,绘画者当时特别满意,认为画面层次和构图已经“近乎完美”,但植物专家指出了两处科学性的错误:一是球果苞鳞是应伸出种鳞之外的,二是球果生长于侧枝顶而不是主枝顶。由于画面出现严重错误,无论绘制过程多复杂、耗时多久,必须推倒重来。

短叶黄杉

还有画妻子花、伯乐树时,虽然没有出现错误,但是画面完整性不够,依然需要推倒重来。

每种植物画在创作过程中的沟通,简单的一两次,复杂的要十来次,而科学与艺术的“碰撞”经常发生。《绘谱》中,苏铁科植物多达23种,苏铁植物大多用于观赏,其中半数以上(13种)为中国特有。

创作过程花费时间最长的一幅画是四川苏铁,也叫“凤尾铁”。它的植株形态,羽叶飘逸柔劲,堪称苏铁中的“美女”。绘制凤尾铁的过程中修改次数最多,从起稿到完成植株全图用时近1个月,其间改了四、五版。

凤尾铁

再比如,在红豆杉科中,五种红豆杉的区别,从外观上不是很大,这无形中增加了绘画的难度。下笔之前,需要反复比较科学语言,对几种红豆杉在叶形上的区别描述(剑尖、微尖、突尖、极尖)。

最终,喜马拉雅密叶红豆杉的画作,不仅一次通过植物学家的肯定,还被选为植物学会权威期刊《生物学通报》的封面用图,植物学家刘全儒教授特意配文介绍。

《生物学通报》2017年10月刊封面照

《绘谱》还没出版之前,编辑们就拿其中一些绘制好的作品,连续做了三年《中国珍稀濒危植物》月历,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2018年在上海举办的濒危植物科普展上,也曾制作成挂画展出,被媒体评价为“一次科学家与画家的碰撞”。

2018年植物科普展现场

《绘谱》按照植物学分类编排,目前已出版的第一卷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第二卷是被子植物(上),第三卷是被子植物(下),计划在2、3年内全部出齐。从已出版的《绘谱》母本中,未来还可以衍生出一个系列的文创产品,比如家庭装饰品,或者一些公共场所的装饰品,既美化环境又有科普功能。此外,我们还计划拿《绘谱》的画作当素材,做一些实用品,比如玻璃杯、马克杯,餐盘、杯垫、桌布,像餐巾、围巾、包等纺织品。

清代画家郑板桥讲,“一枝一叶总关情”。《绘谱》的创作初衷就是唤起读者对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重新审视,进而关注它、欣赏它、珍惜它、保护它,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日本锅巴
1 楼
又会有狗粮跑出来说有这钱还不如去捐助贫困山区
s
smile
2 楼
吹牛逼呢?我手机现在分辨率是2560*1440,这些图片合格吗?
d
djtg
3 楼
有些密集物体看的好难受
n
nuclearhot
4 楼
这标题看得让人头皮发麻
p
peterwan
5 楼
细看全是虚的
c
cbs888
6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