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回归,开始的10年算是井水不犯河水。看看乱港第一人习近平上台这10年是如何把香港天堂变地狱的(来源 维基百科):
/
* 占中运动 起因,2014-8-31,中共食言,人大规定香港只能小圈子选举,引爆百万香港人抗议。
* 反送中,特首林郑强推送中法案,引爆百万,两百万香港民众上街抗议,香港年轻人因为黑警打人,抗议变成全城大规模超半年的‘暴动’,香港各大学最后变战场。
*国安法,剥夺香港人的自由,判香港人累计坐万年监狱,专制极权打压香港人。
/
/
==================
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英语: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缩写OCLP),简称和平占中、占领中环、占中,是由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师朱耀明于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发起的一场争取普选有真正选择的政治运动。运动于2013年初开始酝酿,提出以有限度的、非暴力的公民抗命为手段[10],采取占领香港金融区中环的交通要道的方式,来争取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能够公平实践“投票权”、“参选权”和“提名权”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11]。反对人士则担忧活动受非理性行为影响,导致可能的暴力冲突会严重影响香港经济和市民日常生活。[12][需要较佳来源]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学界罢课集会演变成重夺“公民广场”行动,揭开有限度的、非暴力的公民抗命[10]之序幕。发起罢课及重夺“公民广场”行动的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及学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继续于添美道集会,而“和平占中”发起人戴耀廷因应当晚形势,于9月28日凌晨1时40分宣布正式启动酝酿1年8个月的占领中环,并且以占领政府总部开始[13],反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撤回8月31日之政改决议,以及香港政府重启政改咨询、重交政改报告。[14]启动占中后,警察在同日上午开始封锁政府总部,令示威者无法前往添马舰支援占领人士,导致群众于下午冲出夏悫道等主干道。防暴警察在当日傍晚展开驱散行动,施放大量催泪弹镇压,结果激发民愤,导致示威活动在当晚蔓延至旺角及铜锣湾等人流密集的地区,随后更一度扩散至尖沙咀(但仅占据3日便告失守)。
由于大量参与者以雨伞阻挡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喷雾,而占领旺角、铜锣湾、尖沙咀行动均由市民自发,占领人士不再承认“和平占中”、学联、学民思潮为大会,同时行动亦偏离原有模式,原先倡议的“一波又一波”抗争行动变成长期占据。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伞革命”、“雨伞运动”名称获得占领人士普遍接受,行动逐渐演变成“雨伞革命”。由于以上原因,加上占领地不是由中环开始,因此有人认为“占领中环”从未发生[15][16][17][18]。占中发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补充,“雨伞运动”并非由“和平占中”发起,概念上亦有分别;于自首当日更指“雨伞运动”的出现替代了“和平占中”,他认为占中是否结束意义已经不大。[19][20][21]“和平占中”3位发起人于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诉[22];而“雨伞运动”在12月15日以铜锣湾占领区及立法会示威区清场作结,此前旺角占领区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场,而添马舰、金钟、中环、湾仔占领区亦在12月11日被清场,导致占领区大幅缩小至仅余立法会示威区。
=====================================================================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英语:Anti-Extradition Law Amendment Bill Movement),是指香港自2019年3月15日开始、6月9日大规模爆发的社会运动,逾万人被捕。此次运动并无统一的领导,主要以社交媒体号召的方式组织,运动支持者以游行示威、集会、静坐、唱歌、呐喊、“三罢”行动、设置连侬墙、不合作运动、堵塞道路干道[56]、“起底”、针对并破坏中资商铺、建筑物、大学、及公共设施等一系列行为,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抗议其提出《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根据示威者的观点,该草案容许将香港的犯罪嫌疑人引渡至中国内地受审;而反对者因不信任中国大陆的司法制度而担忧将嫌疑人引渡至大陆会出现不公平审讯的情况,进而损害香港在“一国两制”及《基本法》下所列明的独立司法管辖权地位。
香港众志早在2019年3月15日就已于政府总部发起要求撤回《逃犯条例》修订的静坐。在3月至4月期间,民间人权阵线两度发起示威游行。6月9日,民阵再度发起游行,主办方宣称有超过100万名市民参与。但特区政府不顾其强烈反对,继续强行推动修例;6月12日
香港这次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希望。
几年前,西安、杭州、武汉、成都等城市搞“抢人大战”。
昨天(10月19日),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第一个施政报告:
香港也开始“抢人”。
而且,力度之大,超出想象。
其中,还专门说到港府将成立“招商引才专组”。
特首也强调,香港必须更积极和进取地“抢人才”。
这次香港“抢人”的新政策,重点主要有几个:
第一是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年度配额(暂时为期2年)。
第二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过去一年年薪不少于港币250万元(约合人民币230万元),或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5年里有不少于3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可获得2年的在港通行证。
没有工作经验的,但最近5年里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也可以申请通行证,每年上限1万人。
第三是优化其他就业政策。
比如,引进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有关职位年薪不少于港币200万元(约合人民币185万元),雇主可直接申请通行证。
其他,还有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此前,非香港永久居民在港买房,必须额外交30%的印花税。
以后,合格外来人才在居港7年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可申请退还已经交的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
其实,早在2006年,香港就推出“优才计划”,最早配额1000人,在2020年增加到2000人,2021年再进一步增加到4000人。
相比起来,这次政策力度是非常的大了。
不过,香港开始“抢人”也是不得已了。
首先,是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
2017年,港府统计署发表报告,当时估计香港劳动人口要到2022年左右才到达顶峰。
但现实是,香港的劳动人口早在2018年5~7月就到达了顶峰,当时是398.7万人。
到今年5~7月,香港的劳动人口为376.1万人,相比四年前,减少了20多万。
就拿2021年度来说,香港有3.51万人出生,但有6.16万人死亡,人口净减少2.65万。
虽然有新冠疫情导致老年人死亡增多的实际情况,但实际上,一年只有3.5万名新生儿,实在是有些少了。
要知道,前些年,香港一年的新生儿有7万左右。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移民。
就像施政报告里说的,香港在“过去两年,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
其中,2021年度净移出香港的人数就有9万多。
而且,香港现在也非常缺人。
因为疫情影响,香港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就业市场十分好。
根据发布的报告,香港的失业率从今年5~7月的4.3%,下降到6~8月的4.1%;就业不足率从2.2%,下降到2%。
现在香港旅游、零售行业还不景气。
如果一旦经济完全复苏,那么,极大可能会出现劳动力紧缺的情况。
当然,香港开始“抢人”,绝对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过去一段时间,香港因为内外部的一些原因,经历了动荡期,对香港整体的社会风气和实际运转都产生了很大很大的影响。
香港“抢人”可以看作是香港开始重新拼经济的一个标志。
和“抢人”同步,香港还在推行“抢企业”,吸引更多企业落户香港。
特区政府要从“未来基金”中拨出300亿,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共同投资模式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此外,特区政府还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专门来招商引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潜力、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
在科技研发上,也会有重磅投入。
香港耽误、折腾得太久了。
趁着这段时间,东京、新加坡等大都市捡了不少漏。
尤其是新加坡。
因为,新加坡和香港之间的替代性太强了。
香港美国商会有个调查,80%的受访公司认为,新加坡最有可能取代香港的地位。
前段时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新加坡就超越了香港,位居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
在之前,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位置,基本上都是香港的。
回到我们国家。
目前,香港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陆任何一个城市,包括北上广深,都没法取代。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因为考虑到在美国上市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大企业开始选择从美国退市,转而在香港上市。
正像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前段时间说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
每个中国人自然都希望香港越来越好。
从这次香港“抢人”中,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