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非必要不旅行”的长假 但愿是最后一个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0月8日 10点41分 PT
  返回列表
78588 阅读
26 评论
冰川思想库

旅行是每一个健全的人生所必不可少的,我希望现在这种不能“游”日子尽快结束。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陈季冰

在文言文中,“游”这个字既有“游览”“游戏”“游乐”的含义,也是“学习”的意思。

经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某某人“年少好学,及长,从某某游……”,“从某某游”意思可不是说“跟着某某一起游山玩水”,而是相当于说“拜某某为师,跟从他学习”。

《荀子》“劝学篇”中有一句话:“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意思是说,君子住在一个地方,要看看那里的风气如何;学习的时候要拜真正的“士”为师。这样才能避免走上邪路、歪路,而能够越来越接近人间正道。这里的“游”字,显然等同于“学习”。

实际上,在中国古人的思维世界里,旅行与学习本来就是一回事。更准确地说,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过程,并不仅仅是读书,而旅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跟读书一样重要。

▲9月30日的上海虹桥站(图/网络)

不得不承认,古人在这方面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我们在学习和钻研问题时,被告诫得最多的就是:要防止“见木不见林”和“见林不见木”两种错误倾向。

前者是只专注于眼前的、具体的、零碎的现象,而看不到整体的、全局的、趋势性的规律;后者是只知道宏观的、抽象的、静态的理论,而忽视了千差万别的具体现实中蕴含的丰富性和持续变化。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问题,后一点尤其值得一再警示。

一般来说,书本上写的多是抽象的理论知识,也就是所谓“见林”。即使书里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讲一些事实和细节,读者没有切身经历和体会过,往往也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

01

我记得许多年前读到北大法学教授老贺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共鸣特别强烈。

他说自己毕业后被分配到某个基层法院当审判员,接手的第一个案子是一桩离婚诉讼。当看到诉状上写着的离婚理由是“感情破裂”这四个字的时候,他的脑子瞬间“嗡”的一下一片空白。

图/图虫创意

据老贺自述,他生长在贫穷的山东农村,直到将近30岁研究生毕业时,他的生活中唯有一件事:念书。他自己那时连一次恋爱都没谈过,甚至都没有过一个女性朋友。他根本无从理解“感情破裂”是怎么回事,他连“男女感情”究竟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如果只是按照书本写着的法条,这个案子应该是很简单的。再说在当时的中国,以“感情破裂”为由提出离婚,不是像以“相恋相爱”为由结婚一样再普通不过吗?

偏偏老贺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法官、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他觉得不全面细致地了解清楚这对夫妇的“感情”是如何“破裂”的,以及“破裂”到怎样的程度……就无法把这个案子判得既遵循法律,又符合人情。

作为从中国最好的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一位博士,那时的老贺虽还年轻,但论法律理论知识的“林”,显然比他在那个基层法院里的绝大多数同事都要懂得更多。

但他毕竟是这个时代不多见的善学者,所以踏上社会、遇到真实问题时,立刻就认识到了自己对于法律知识的“木”的了解是多么可怜。

在婚姻恋爱问题上,他压根就从来没见过“木”!想必将近“而立之年”的老贺也不至于从未在书本报纸上看到过“感情破裂”这四个字,但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书上写着的例子、故事和细节哪怕再详尽细致,与我们自己经历过的、切身感受过的,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这就是“游”对于追求学问之不可替代的意义。

图/图虫创意

所谓“游学”,就是边游边学,在“游”的过程中,我们能不期而遇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书本里抽象的“人民”;我们还会完全没有准备地陷入到一件件具体的社会现实中,而不是报纸上抽象的“形势”。

这就是所谓“木”,如果我们此时再结合读书得来的书本知识,也就是所谓“林”,并不断地反思、调整和重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结构,那么我们以后看问题的视野就会越来越广阔,思考问题的深度就会越来越深邃,理解问题的层次就会越来越丰富……这就是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不然的话,即使我们读再多书,背得出再多百科全书,这些知识说到底还是别人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尤为有害者,我们还有可能陷入一种“知识的僭越”或“知识的狂妄”之中,抱定书本上学来的一知半解的僵化教条,对身边的鲜活人生、真实社会和大千世界视而不见,甚而总是试图扭曲它们以迎合自己脑子里的教条。这样,就完全走到了学习的反面。

02

我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有段时间,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非常热衷于讨论所谓“英国思想”与“法国思想”之争,这显然是那段时期的“哈耶克热”的一个副产品。当时仿佛已经形成共识的观点是:二者代表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传统和思维模式,它们在看待和对待历史、社会与现实时是尖锐对立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对它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也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先要对所谓“英国思想”和“法国思想”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和理解。不过这远远超出了本文的主题,这里无法展开。

▲全国旅客发送量较往年同期显著下降(图/网络)

我只是想说一点我个人的“游”让我在这个问题上获得的启发——许多年以后,我“游”到了英国,站在英吉利海峡这一边的多佛港,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眺望对岸法国的加莱港。我当时的直觉反应就是:如果说英国知识分子与法国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那几乎相当于说芜湖人与铜陵人的思想观念是截然对立!

虽然道理简单到只剩下常识,但没有这样的“游”,就不会有这样的体悟。

在求知的道路上,古人不像我们现代人那么方便和轻松。且不说书籍、互联网这类信息传播、获取的渠道技术,古代的学校都远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因此没有哪个求学者能够不用费力千里迢迢、甚至跋山涉水,去到某个私塾或书院,拜某人为师。单单这个艰苦的过程,其实已经是在“游”了。

故此,“游”这个字,还不只是单纯学习的意思。“游”总是与“从师”有关。古之学者格外注重师承,他们不像现在的人,在社交媒体上读了几篇讲大道理的文章,就觉得自己对什么学问都可以无师自通。

▲国庆期间的杭州火车东站(图/杭州网)

然而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样的艰辛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好淘汰机制,淘汰了那些投机取巧、自以为是者,剩下的就是真正的求学者和善于学习者了。

“游”对于求知的意义不仅在于接触人和事,它还具有很强的涵养身心、陶冶性情的作用。这一点也是古人在论学时特别强调的。除了很少有人有幸进得了的国子监、太学之外,书院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们大多像佛道寺观一样,建在那些风景幽深的名山大川中,而很少建在喧闹的市井间,目的正在于此。

这不仅是说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这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学习需要一个好的内在的身心状态,否则同样会误入“放辟邪侈”。而外在的赏心悦目的清雅环境,有助于我们内在的身心调节。

03

说了那么多,在又一个长假结束时,我最想说的其实是,我已经有很多很多年没有“出游”了,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重新带上几本书走在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见识各种各样的事……

最重要的,拜访我的老师们,我的同学们,和我的朋友们。

旅行是每一个健全的人生所必不可少的,我希望现在这种不能“游”日子尽快结束。

s
skyfall
1 楼
杂种书记下月登基后就不会再给提清零,中共傻红奴才五毛快要开始换个位置跪舔。
不可防御
2 楼
清零宗不下台,这个“但愿”如何实现?
h
haoyuzhi1
3 楼
辍学,挂科,论文没过,延期毕业,给父母应付一下。办国外各大学文凭,原版毕业证,成绩單,Offer,在读证明,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真实可查)【+威信号:WS L2016037 】
s
slimane
4 楼
呵呵呵,前几天把旅游吹的天花乱坠,结果官方数据一公布,人比去年少近两成,人均开销少近三成,这还是官方数据,把到小区公园散步都算进去了
罗马军团
5 楼
东亚病夫
爱吃花生
6 楼
支那会被封锁一百年。习近平将是灭亡支那的最大功臣。 [1评]
农民小弟
7 楼
看来快全面开放了
斯文的地主
8 楼
你要懂得感恩! 感激中国共产党,要牢记你自己的身份 你是靠中国共产党简体字活命的! . 全球华人支持习近平! . 海外华人支持中国共产党! . 现在当前首要就是统一台湾省,全球华人期盼早日解放统一台湾! . 这就是海外华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海外华人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 . 全球华人支持习近平! 中华民族统一伟大! . . . .
l
laolilili
9 楼
还有很多牢要轮流坐的啦🤣🤣
d
dorger
10 楼
又是这个傻逼自媒体~狗屎一堆~
I
IAMPI
11 楼
楼主说那么多这么理性高深的东西,关键是最上面那个牛听不懂琴啊
w
whiteknight0
12 楼
为了让五毛受罪痛苦,韭菜表示坚决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连任,动态清零坚持到底,一百年不变😂🤣,来,我也支持一个! 习总加油,耶✌😂🤣
j
jpeagle
13 楼
高高在上何不食肉糜的臭老九,写出来的一篇又臭又长欲言又止的腐臭文章。 这样的人中国还是不要多。多学点理科知识,去解决病毒问题,武器问题,把病毒打败,把美国打败,比写这样的文章有用得多。
太平天國
14 楼
想多了:文革1.0十年,这才不带文革1.0的一半时间。
c
ccdb99
15 楼
不旅行能死啊?
3
3年
16 楼
但愿??? 认清本质。
c
ccdb99
17 楼
只有自愿慰安杂种才把中国称作“支那”。
傅佩荣
18 楼
燃烧的腿毛
19 楼
那要看登基是否成功
w
windmaomao
20 楼
中国的古话大多都是假大空。我怀疑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你知道为什么你要相信吗?因为你愿意。我,不愿意。
关注者
21 楼
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希望一直延续下去
匆匆而过
22 楼
你这更天真,说的好像换个领导人就不折腾老百姓似的
c
cromwellgm
23 楼
作者对“游”字理解是对的:和别人交往中学习。现在中学语文老师中没有多少人能正确理解这个“游”。
u
unimogman
24 楼
包子帝为了自己顺利连任,手段下作,不惜拉上14亿人民的自由,通过大白,各种码,手机来监控14亿,大搞白色文革,而韭菜居然没有任何反抗才是最悲哀的。
金拱门汉堡包
25 楼
想要的东西,自己不去努力争取,靠别人施舍得来,即便给了,又怎会长久
L
Laoseguiman
26 楼
这事还真得看奥密克戎啥态度,点头不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