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ill be signing our very large and comprehensive Phase One Trade Deal with China on January 15. The ceremony will take place at the White House. High level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will be present. At a later date I will be going to Beijing where talks will begin on Phase Two!
美国贸易问题专家、公共政策博客RealityChek的创办人艾伦·托纳尔森( Alan Tonelson)曾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 “中国会不会放弃中国制造2025或者放弃更大范围的高科技上的野心?我觉得这不可能,因为完成这样的目标对中国共产党继续掌控政治权力非常重要,对中国继续经济发展的决心来说也非常重要。
▲ 随着第二阶段中美贸易谈判即将展开,中方似乎难以迴避、必须直面美国「要钱又要命」意图,中美关係2020年由此更添阴霾。
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去年9月曾抛出中美贸易战前景难乐观论调,关键是美国不仅要中国的钱,还要中国的命;他口中的「索命」,大概是指美方要求中国进行经济结构改革。随着第二阶段中美贸易谈判即将展开,中方似乎难以迴避、必须直面美国「要钱又要命」意图,中美关係2020年由此更添阴霾。
退休后转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的黄奇帆,去年9月曾在一次演讲中直言,「中国想用送点钱的办法化解(中美矛盾)是幻觉」,美国要的是中国的命,「不是一个阿弥陀佛就能化解得了」。
美方图谋动摇中国经济结构 削弱中共统治
言下之意,就是美国发动贸易战,实际是对中国要钱又要命,即不仅向中方索取商业利益,更是意图通过一场经济战争,削弱中国现有政治体制。
这一切要从美国一直强调的结构性问题说起--即中国长期对国企或战略性产业作出补贴,使其发展和壮大;就如《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指,中国政府多年来为华为提供了750亿美元(约5,850亿港元)财政支持,规模远超其他国家对科企扶持。
美方认定这种政府系统性补贴制度,令中方企业获得强大竞争力,对美国企业不公平。美方发动以关税战迫中国走到贸易谈判桌边,目的之一就是要促使中国改变这种补贴制度。
中方两大因素 结构问题绝不让步
观察人士指,中方在经济结构问题上,一直对美方寸步不让,主要基于两大因素:其一是国企是中共统治根基之一,要切断对国企补贴、障碍其发展,显然就是要削弱中共统治,这便是黄奇帆口中的「要命」。其二是一旦减少或取消对战略产业的补贴,将不利中国科技进步,进而牵动军事技术衰退、威胁国防与国家安全,这也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此前曾有外媒指,中方在结构问题企硬不让步、加上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急于获得中国增购美国产品的承诺,美方才暂将结构问题放一边,愿意先签署以採购为重点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结构问题留待第二或第三阶段谈判处理。
在此背景下,《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中美首阶段贸易协议剔除除了86页有关中方削减补贴的内容。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Peter Navarro)12月30日在接受霍士新闻频道採访时,也没有提及产业补贴的问题。
特朗普将强力向中方施压 向选民展示强势
但随着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签署,第二阶段谈判即将展开,两国似乎已不能再迴避结构问题,特朗普政府势必就此与中国交锋。
事实上,纳瓦罗曾经说过国家对产业的补贴是「中国七大罪恶」,美国商务部也曾警告称,在获得大量补贴的中国钢厂的压力下,美国钢铁佔全球市场的份额自2000年以来已下降近三分之二。
美国政商界都有强大诉求,要求特朗普政府迫使中国改变经济结构;加上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特朗普不能在选民眼前示弱,预期中美会就经济结构改革这个向中国「索命」的问题激型烈交锋。
在这些前提下,特朗普元旦日向传媒表示,美方与中国即将展开第二阶段经贸谈判,矢言「可以完成磋商」;言谈间暗藏锋机,颇有先礼后兵意味,似乎暗示要施压迫中方就范。
中国如何应对,考验中方谈判团队的智慧。
特朗普除夕宣布签字日 暗藏两大重要政治讯号
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Donald Trump)31日在Twitter宣布,将在2020年1月15日与中国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观察人士指,特朗普选择在除夕「大时大节」发声、确定贸易协议签署日期,此举有精巧计算,有对中国释放善意的意味,亦有高调向美国人展示政绩的考量。
【中美贸易战】特朗普:1月15日与中国签第一阶段协议
特朗普在Twitter指出,他将在1月15日与中方签署一项庞大且全面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仪式将在白宫举行,中方会派高层官员代表出席。特朗普还说,之后他将会去北京,开始第二阶段磋商。
I will be signing our very large and comprehensive Phase One Trade Deal with China on January 15. The ceremony will take place at the White House. High level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will be present. At a later date I will be going to Beijing where talks will begin on Phase Two!
特朗普选择在岁之将尽、迎接新一年的重要时刻,宣告与中方签署贸易协议的日子,显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他的精心考量,当中大概有两方面:
其一是向中方释放友好的讯号
特朗普在除夕大节宣布这一消息,反映对中美贸易协议、甚至是中美贸易关係的重视;更重要是以此作出总结,说明两国2019年虽有龃龉、也有冲突,但最终能达致合作成果,希望是新一年中美关係的好开始。
其二是向美国国民宣示政绩
美国以关税为武器,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损害中国经济之馀,却也不利美国企业界的经营、甚至是一般消费者的利益;特朗普在大节日宣布签署贸易协议,颇能凝造出一种向国民派礼物的气氛,宣示他最终替美国人谈成协议,美国胜利了,不好日子过去、明年日子会比今年好。特朗普希望这政绩宣传,能增加他赢得大选连任的机会。
特朗普短短的推文,还释放其他许多重要讯号,诸如贸易协议将在美国签署,这似乎更合符合美方利益;同时,他只说「中方会派高层官员代表出席」,再没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出席,从种种迹象反映,习特会晤签署协议的画面,出现的可能性正在缩小。
当然,中美贸易协议是两国大事,如今由特朗普单方「抢咪」宣布,这是否中国期待的画面,是否中美互动剧本之内,是另一个话题了。
中美“混合战”:美国对中国接连打出14张牌…
尽管中美两国就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一致,但在中国专家看来,北京仍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美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近日就此发表看法。
据陆媒观察者网1月1日报道,金灿荣认为,中美贸易问题告一段落并不意味着问题就已解决,过去一年时间里中美关系已从性质上发生转变。“原来中美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比例是五对五,现在就变成了七分竞争,三分合作。”
他表示,2019年年初,美国的两党形成了新的共识,那就是中国在美国战略中的定位不再是“有缺点的伙伴”,而是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金灿荣进一步指,中美贸易战实际上是一个“混合战”。他梳理过去21个月美国至少对中国打出14张牌:第一张牌是贸易牌,即向中国增加关税。
第二张是科技牌,美国接连打压中兴、华为、大疆等中国高科技企业。
第三张牌是司法牌,金灿荣形容美国要求加拿大逮捕华为高管孟晚舟,实际上是国家恐怖主义;第四至九张牌分别是舆论战、金融战、台湾牌、香港问题、新疆问题、西藏问题。
第十张牌是南海,近来美国军舰闯入南海的频率越来越高。
第十一张牌是东海,美国军机也曾多次飞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第十二张牌是印太战略,原本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叫亚太战略,亚太战略的核心是建立在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盟友关系上,印太战略是在原有的盟友关系基础上逐步往东南亚、南亚延伸,重点拉越南、印尼和印度三个国家。
第十三张牌是扰乱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美国曾多次指责“一带一路”让穷国陷入“债务陷阱”;第十四张牌是向中国施压,啦中国进各种谈判。
不过,金灿荣同时指出,中国不必对此太过悲观,应对中美关系可从三个方向着力:第一个方向是对中美关系精心地去维护,对美国试探中方底线做好准备;第二是提高中国组织能力;第三是重视工业化能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于近日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美中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仪式将于1月15日在白宫举行,中方将会派出高级别代表出席。
分析认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只是一个停战协议,或者说中美最终协议的过渡性协议,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满足特朗普的政治需求,比如其中的5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出口协议。这也是特朗普在选民面前的政治卖点;二是缓解中美贸易紧张关系,避免在2019年11月中旬和12月中旬继续升级;三是为接下来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谈判铺路。第二阶段谈判或将难度更大,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还有观察人士指,美中贸易紧张关系得到缓和后,特朗普政府也会将矛头对准其他国家,因为他需要这样的外部“战场”。这符合他2016年竞选时提出的策略。
特朗普总统新年除夕就国际国内问题答记者问
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南方的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回答了记者就他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挑战提出的问题。
关于美国跟中国的贸易问题,特朗普说跟中国的贸易协议可能在元月15日签署,美国在元旦除夕当天就此发出了一个通知。他说:“我会在某个时间去北京,跟习主席在一起。我们有很好的关系。我们要做对等的事情。”
在竞选总统之前、竞选总统期间和就任总统之后,特朗普反复指责在他之前的美国总统无能得惊人,导致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占尽了美国的便宜,严重损害了美国利益,对美国构成了强奸。为了纠正他所认为的这种不可接受的局面,他在2018年上半年开始对北京发动贸易战,一个主题就是“对等”,即强调不能让中国在贸易方面继续占美国的便宜。
目前华盛顿和北京达成了结束贸易战的第一阶段协议。特朗普总统所说的可能在元月15日签署的协议就是第一阶段协议。此外,他还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开始谈判第二阶段的协议。我认为,第二阶段就可能是完全的了。”
在星期二(12月31日)特朗普总统举行记者会之前,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些民兵对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放火和投掷石块攻击,抗议美国对伊拉克境内、伊朗支持的一个真主党民兵基地发动空中打击。特朗普总统在记者会上说,美国立即做出了反应,派遣军人加强了对大使馆的守卫,因此美国外交官在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被暴徒杀死的悲剧不会重演。
星期三来自巴格达得最新消息说,民兵人员在巴格达继续攻击美国大使馆。
攻击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民兵据信是伊朗支持的。有记者问他是否会为此跟伊朗开战。特朗普回答说:“我想打仗吗?不,我想要和平。我喜欢和平。而且伊朗比任何国家都应当希望和平。因此,我不认为伊朗会希望(战争)这种事情会发生。”
在新年到来之际,朝鲜反复进行导弹试验,并声言华盛顿在年底之前不对平壤做出让步,朝鲜将不再跟美国商谈去核化。平壤还暗示将恢复核试验。在被记者问到相关问题的时候,特朗普再次强调他跟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关系很好,金正恩在新加坡跟他签署了有关去核化的一个合同。特朗普说:“我认为他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在国际间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特朗普总统也面临国内政治的挑战。由民主党主导的美国国会众议院即将对他提出利用总统职权谋私利的指控和弹劾。特朗普再次表示,对他的弹劾纯是骗局,是大骗局。
专家指美中初步贸易协议重大漏洞 未来将非常困难
美中贸易谈判代表团成员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合影(2019年2月15日)
华盛顿 —
特朗普总统星期二(12月31日)发推特说,他1月15日将与中国政府的高级代表在白宫签署两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美中初步协议中有一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协议没有触及中国政府对产业的大规模补贴,而这曾是特朗普总统发动贸易战的缘由之一。
特朗普在星期二的推特上还说,他晚些时候将去北京,两国将就第二阶段贸易协议展开谈判。
美中两国在12月13日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此后双方一直表示目前仍正在履行翻译校对等必要程序,所以,双方一直没有宣布什么时候签署协议,更没有公布协议文本。
协议没有触及中国大规模的产业补贴
《华盛顿邮报》星期二的报道说,双方在最初的几轮谈判中讨论了产业补贴的问题,也曾形成过一份包括产业补贴的超过150页的协议。但是中国官员拒绝进行结构性的改变。当双方官员本月就86页的部分协议达成和解时,削减补贴的任何承诺均已被取消。
中国对某些企业的慷慨补贴、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外企的系统性歧视等被称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根据12月13日宣布的协议,美国将暂停对价值1600亿美元(合1210亿英镑)的中国进口智能手机和玩具等产品征收新关税的计划。作为回报,中国将同意购买更多的美国农产品,并做出新的承诺以改善知识产权保护。
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12月30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频道采访时说,协议包括了有关知识产权的细节,在强制技术转让方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在汇率操纵方面也有一些好的表述”,但是,他没有提及产业补贴的问题。
产业补贴曾是美中谈判的一大难题
产业补贴是美中之间的一大难题。中国向国有企业以及向中国政府确定的战略发展领域的企业提供补贴和税收减免。自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执政以来,中国在一些经济领域还强化了国有企业的作用。
白宫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曾经说,国家对产业的补贴是中国的“七大罪恶”之一,必须在两国之间建立正常贸易联系之前予以纠正。停止对产业的补贴,特别是对“中国制造2025”中对先进制造业的补贴曾是美国八大要求之一。
在2018年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301调查报告中,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认为,中国政府的财政补贴是中国计划取代美国全球技术领导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作证时曾说,“中国大量补贴,试图占领我们的市场。”
中国的钢铁厂、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电池开发商、造船厂和石油生产商都可以从庞大的政府支持中受益。北京官员通过国有银行贴现贷款、廉价土地、低成本电力以及官方批准的投资基金注入现金,让中国公司与外国竞争对手抗衡。
《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约翰·诺弗(John Neuffer)的话说:“中国的努力是坚定的、长期的、而且资金充裕。” “这就是为什么补贴问题对我们来说如此之大。”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说,中国现在将其GDP的3%以上用于直接和间接的商业补贴,这个比例大致相当于美国军费占GDP的比例。
美国商务部曾警告称,在受到大量补贴的中国钢厂的压力下,美国钢铁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自2000年以来已下降近三分之二。特朗普去年对进口钢铁征收了关税。有分析人士说,中国对产业的补贴是促使特朗普总统发动贸易战的原因之一。
不过,早在今年4月,路透社就报道说,为了达成协议,美国谈判官员看来会在产业补贴问题上可以接受比原先更低的标准,而把重点集中在他们认为更可能实现目标的议题上。这些议题包括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扩大中国市场准入。中国在这些方面已经做出让步。
未来就产业补贴进行谈判将非常困难
白宫官员也承认,美中达成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后,还有很多关键问题没有解决。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表示,“很多困难的事情”留待未来的谈判。
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是艰巨的,不太可能在11月大选之前取得成果。就产业补贴进行讨价还价将会特别困难。
尽管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希望以此迫使中国改变包括众多补贴在内的做法,但两国的贸易争端只是进一步让习近平相信,必须加快努力,实现自给自足,无论付出多少代价。
随着美中贸易战推进,中国媒体放弃了中国制造2025的说法,但是中国方面并不想放弃“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反,习近平多次表明立场,呼吁加紧努力、将中国打造为全球科学技术的领军人。
美国贸易问题专家、公共政策博客RealityChek的创办人艾伦·托纳尔森( Alan Tonelson)曾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 “中国会不会放弃中国制造2025或者放弃更大范围的高科技上的野心?我觉得这不可能,因为完成这样的目标对中国共产党继续掌控政治权力非常重要,对中国继续经济发展的决心来说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