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arded g8
LLC回复. 又来造谣
!!!
anti China dogs, read the article before say shit. if you still have problems, than your whole families retarded..
anti China fuckin doggs, forgot take your psycotic meds today . real bad hallucinations too, must take whole bottle at a time....
#####
°
™
注意:这则报道是10个反华媒体的联合力作。所以,要往反方向解读。
Don\\\'t leave any comments, these fucking anti China dogs begging for more comments, fuckin 1cent income for these two legged crazy doggs .
don\\\'t fall to that . without any comments these anti China dogs don\\\'t even have shitts to eat. NbmSL all anti China fuckin crazy doggs...
小编就是个狗娘养的,总是想方设法把各类反华文章拼凑到一起,然后打着相对中立媒体的名义,进行污蔑祖国的勾当,留园网实为反华造谣网站,大家要提高免疫力,坚决反对其各种造谣污蔑。
g8 LLC回复
.
又来造谣 [1评]
现在小城市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2月23日上午,商丘公交发了篇言辞恳切的文章。大概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公司的亏损十分严重、经营异常困难,不得不从3月1日开始暂停运营。
一问司机,发现公司的说法一点都没夸大——从去年5月开始,司机的工资就一直拖着没发。好说歹说之下,今年年初给补发了9月份的钱,可剩下的工资至今都没有着落。
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当地并不是完全认同。
因为从2006年开始,商丘的公交就改制成了民营公司。既然成了民营公司,就应该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更何况接手的是当地做房地产发家的黄老板,怎么都不该落入今天这步田地。
就算你自己经营不好,那也没问题啊。根据商丘市的相关声明,市财政一直在按约定给相关补贴,有补贴就意味着有现金流,更不应该发不出一线司机的工资。
但考虑到公交是大事,市里面还是不得不出面兜底。
这个底咋兜呢?很简单,就是派出工作组进驻公司,先摸底调研查明情况、再纾困解难。也正是因为这个,刚刚还在哭穷的商丘公交变得十分坚定,直接表态要克服困难、保证不停运。
一边有态度、一边有动作,那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2月25日上午,就有司机接到了消息说会补发工资;等到了下午,之前拖欠的工资就全部被结清了——短短两天就解决了存在大半年的问题,这效率真是快得让人吃惊。
不过兜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归根结底还是要想办法赚钱。
考虑到公交公司的盈利机制,你首先要多揽客、多拉人、保证上座率,可在刚刚过去的这三年里,赚钱确实难点。
作为一个户籍人口上千万、常住人口接近800万的地级市,商丘2019年的全社会公路客运运输总量高达6320万人次,2020年这个数字跌到了3853万,2021年更是只有1699万。
▲这种趋势是全国性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疫情期间容易引起人群聚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习惯不坐公交车了。
本来人就少,偏偏还不赚钱。
算上油钱和电费,购车、贷款以及人工等各种各样的开销,公交车每次拉一个人的成本大概在2-4块钱之间,比如北京是3.4、广州市城区是3.3元。
成本很好算,可算出来有啥用呢?
前些年,商丘市内的部分线路曾经尝试过把票价提升到2块钱,结果刚涨价没多久、雪片一样的投诉信就飞进了有关单位的邮箱。不得已之下,他们只能在2018年把票价又降回了一块钱。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承担一些继承过来的公益性服务。
涨价不能涨,公交线路更是只能增不能减,再比如对老人、现役军人、伤残军人、残疾人、消防等等人员要免票,对学生也要半价。
这当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地方上也会给公司一年500万左右的运营补贴。只是跟全市的几百万常住人口、一年上千万的乘客人次相比,这点补贴实在是有点杯水车薪。
时间一长,公交就成了靠“输血”维持生存的尴尬行业了。
以前没新能源的时候,靠燃油补贴;后来有了新政策,大伙又一窝蜂申请新能源运营补助,一辆8-10米长的新能源公交车一年跑完3万公里,就能拿到6万块钱的补助。
看起来不多是吧?但只要能扩大车队规模,这就能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就拿商丘公交公司为例,他们在2019年的时候就有1826辆新能源公交车;等到了2022年,这个绿色车队的规模又进一步扩大到了2103辆,实现了全市公交的新能源换代。
不过最近,补贴的政策又变了。
财政部曾在2022年公开表示,该项补助的既定政策目标已经实现,城市公交属于地方财政事权,原则上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啥意思?说白了就是要开始由地方自己“量入为出”了。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像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一年的补贴总额高达数十亿,惠州底下的博罗县,每年的补贴资金总额也有3000万之多。
哪怕按照最低的补贴标准来看,这笔钱对商丘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2008年-2021年,商丘市GDP实现了从930亿到3083亿的增长,在河南全省的排名也不算太低;但按人均一算的话又直接跌到了谷底,在河南的18个地级市中位列倒数第二。
更让人乐观不起来的,是当地的财政自给率。
虽然近几年商丘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逐年增加,势头还挺喜人的,但跟支出一比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起来——哪怕到了2021年,商丘的财政自给率仍然只有34.19。
有钱的时候能做到雨露均沾,问题是这几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啊。
2022年,31个省份中有22个省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这一政策性减收因素后,也有6个省份收入下降,多数省份的收入增速在放缓。
在这样的情况下,像公交这种早早完成改制的民企,可能就要稍微等一等了。
没钱了咋办呢?那就只能停运了。
早在2021年11月,河南平顶山市的公交公司就被爆出拖欠工资长达9个月之久,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司机只能用停运这样的极端手段维权讨薪。
到了2022年,类似的事情就更多了。比如在7月份,广东博罗有6条公交线路一度停运;而在8月中旬,河南郸城公交也因发不出司机工资差点停运。
更夸张的事情发生在兰州。
2022年9月,兰州公交集团因数月没发工资,提出要员工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公司提供连带担保,负责按月结息、到期还本——自己贷款给自己发工资,简直是离谱到家了。
你以为这样的事情只会发生在公交公司身上吗?
就在今年年初,黑龙江鹤岗的一家供暖公司突然发通知要停止供暖。当时鹤岗的最低气温足足有零下26度,没供暖是真的要命,可没办法——供暖公司也是市场化运营的民企,实在是亏太多钱了。
由于热度很高、发酵很快,这些事情最后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至于解决问题的资金从哪来,那就要看各个地方的本事了。基础好的可以拉单子、拉投资,靠正常的经济手段造血,基础差一点的就得砸锅卖铁卖这卖那了。
比如四川省阆中市,2022年7月,决定将市内公办学校、行政及事业单位、国资公司在内的175家单位未来30年食堂食材配送特许经营权进行拍卖,起拍价为1.8亿元;
再比如同在一省的乐山,在2021年左右将乐山大佛景区观光游览车和摊点的30年经营权整体转让拍卖,成交价近17亿元,保证金为1.5亿元。
有资源的还能腾挪一下,什么都没有的小地方该咋办呢?最极端的情况可以参考鹤岗。就在2022年初,鹤岗因债务问题实施财政重整,决定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
看起来都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也是,现在能财政自给的地方真是不多,都等着中央的转移支付,多少年了都是这样,今年,嗷嗷待哺的地方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