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4日转贴撑警后,新加坡第一夫人何晶26日再次就香港问题发声,在脸书账号发布千字贴文。
在帖文中,何晶反驳了彭博社近日有关“新加坡在香港乱局中受益”的报道,同时呼吁香港人要找准自己在中国的定位。
她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港人需要深思,他们希望在中国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为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何晶(Ho Ching)在脸书发文,呼吁港人找准自己定位
“新、港角色迥异”,非竞争对手
10月26日,何晶发布英文长文,回应彭博社报道中提到的“新加坡是香港暴力示威赢家”的说法。
在贴文最一开始,何晶就点出“香港有些人热衷于把新加坡视为‘竞争对手’”的说法大错特错。何晶认为,真正问题是,香港应该在中国扮演何种角色;而新加坡则需在地缘政治及技术进步的浪潮中,深思自己在区域及世界中的角色。
她强调,新加坡对于香港来说并不是威胁。而一直对香港有多少资金和人才流向新加坡念念不忘,根本就是“错失重点”,因为有部分(高端)人才和资金也正在流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地。
彭博社称新加坡在香港乱局中受益,报道截图
呼吁港人深思,“希望为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之后,何晶指出,就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角色而言,香港过去曾是外国与中国(内地)贸易的入口,后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变为中国的服务中心。
但是如今,香港GDP约占中国全国GDP的3%,被邻近的深圳超越,深圳还被称为是“中国硅谷”,一些跨国公司已选在中国(内地)其他城市成立营运总部。
何晶特意提到,随着中国的开放发展,比起新加坡,“香港真正的竞争对手在中国(内地)——上海、广州和北京。”
若中国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香港的价值和对内地人的吸引力将面临挑战。何晶呼吁港人深思:他们希望在中国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为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她说,只有当他们能够在中国和为中国真正发挥作用时,香港才能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这不是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第一次就香港问题发声。9月4日上午,何晶在脸书转发撑警大联盟官方讨论区的帖子,帖子上写到:如果埋怨工作,如果觉得心里面委屈,先看看下图,3万人撑起700万人的安全,维护了300多万人正常上班秩序,休息片刻又要投入风风雨雨的工作,由衷敬佩!帖子里附有6张警察们工作之余劳累的就地睡着的图片。
何晶转发撑警贴文,脸书截图
这段时间,新加坡常常被人以“双城记”的形式跟香港做对比,香港正在发生的一切,给新加坡敲响了警钟。除彭博社等新闻网站外,一些专业机构也分析,“新加坡是香港动荡局势的受益者”,坊间也有不少相关传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就此议题做出过回应。10月15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谈及香港局势时警告称,如果香港近期的事发生在新加坡,“(外界)对新加坡的信心将被摧毁,新加坡肯定会完蛋(finished)。”
李显龙:我们肯定完蛋,视频截图
新加坡被指从香港乱局中获益 李显龙夫人发文回击
香港的乱局近来一直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有媒体称,新加坡从香港的乱局中获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做出了回应。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何晶10月26日在社交网络脸书(Facebook)上发表了一篇千字长文,正面回应媒体发表的关于新加坡从香港动荡局势中获益的文章。
她表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香港已失去传统的“中国窗口”角色,而面对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竞争;纠结于资金和人口向新加坡和其他地区流动并无济于事,香港应该做的是重新思考自己在中国、在世界上能扮演什么角色。
香港的局势近几个月来一直令人担忧,新加坡却被认为从香港乱局中获益。(AP)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何晶(右2)认为,那种认为新加坡获益的观点是错误的。(AFP)
李显龙本人近期也多次谈到香港局势,表示担忧。(AFP)
以下是何晶文章的全文翻译:
香港的一些人似乎总爱把新加坡视为“竞争对手”。事实上,尽管都曾历英国统治,这两个经济体却截然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对于现代香港,真正该问的问题是:相对于中国内地,它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在英治时期,尤其是在共产党接管中国之后,香港成为了通往中国内地的贸易窗口。
在后英治时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并继续改革和经济开放,香港的这个角色开始发生变化。制造业原本占香港经济总量的20%-30%,随着香港的制造业迁往中国内地,制造业占比很快就跌破10%。这意味着香港流失了大量的较为稳定的制造业岗位——从半熟练工人到中层主管和管理层。如今,制造业占香港GDP的2%到3%,连5%都不到。香港已经基本不存在制造业了。所以,香港成为了中国内地的服务中心。
不妨回想一下:在1949年之前和英国接管香港之前,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在哪里?中国的主要金融中心在上海,同时,在北方的北京和南方的广州也有蓬勃发展的金融中心。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直到英国人的出现,以及战后中国因“自力更生”政策的失败而封关自守,香港才开始扮演金融中心的角色,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香港真正的竞争者其实是在中国内地——上海、广州和北京。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内地经济规模到了2000年时已达到约1万亿美元,是香港GDP的6倍。
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GDP迅速增长,到了2018年增长了10倍以上。在同一时期,香港的GDP翻了一番。香港GDP现在约占中国GDP的3%。换句话说,中国内地的经济规模是香港的30倍以上。即便是深圳,虽然在1980年之前只是个人烟稀少的渔村农村,其GDP以及对全中国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密集程度现都已超过香港。没错,深圳是经济特区,但即使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深圳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经济开放的潜力。
因此,人们真正该问的是,香港在中国、在世界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纠结于资金和人口向新加坡流动(而无视资金和人口同样流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完全无济于事。
正如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香港和新加坡也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地理位置。香港在历史和地理上与中国紧绑在一起,同样的,新加坡在地理上与东南亚密不可分。英国人曾将香港作为对华贸易站,并将新加坡设置为东南亚香料的贸易站。比之香港,新加坡多了个角色,那就是它曾经是英国远东司令部驻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英国海军无敌的神话。独立后的新加坡找到了生存之道。
香港则向中国内地提供服务,换取优厚经济收入。约十年前,一些跨国企业决定把公司迁往中国内地城市,如上海。这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的信心增强了,因此他们将中国内地城市视为香港的直接替代——尤其当这些企业在中国内地设有大型制造工厂。
无可否认,一些中国人移居香港,或迁往香港工作或生活。对一些中国人而言,香港具有吸引力——它较少约束,例如没有计生要求——但是,这些在中国内地已开始逐渐松绑。如果中国继续放宽一些政策和改善生活条件,香港届时面临的真正挑战是自己在中国、在世界还能扮演什么角色?
各位,为了给我们的人民、国家、家庭和后代一个更美好,更善良,更安全的世界,让我们保持冷静,深思熟虑,按部就班,果断前行。
自9月4日转贴撑警后,新加坡第一夫人何晶26日再次就香港问题发声,在脸书账号发布千字贴文。
在帖文中,何晶反驳了彭博社近日有关“新加坡在香港乱局中受益”的报道,同时呼吁香港人要找准自己在中国的定位。
她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港人需要深思,他们希望在中国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为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何晶(Ho Ching)在脸书发文,呼吁港人找准自己定位
“新、港角色迥异”,非竞争对手
10月26日,何晶发布英文长文,回应彭博社报道中提到的“新加坡是香港暴力示威赢家”的说法。
在贴文最一开始,何晶就点出“香港有些人热衷于把新加坡视为‘竞争对手’”的说法大错特错。何晶认为,真正问题是,香港应该在中国扮演何种角色;而新加坡则需在地缘政治及技术进步的浪潮中,深思自己在区域及世界中的角色。
她强调,新加坡对于香港来说并不是威胁。而一直对香港有多少资金和人才流向新加坡念念不忘,根本就是“错失重点”,因为有部分(高端)人才和资金也正在流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地。
彭博社称新加坡在香港乱局中受益,报道截图
呼吁港人深思,“希望为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之后,何晶指出,就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角色而言,香港过去曾是外国与中国(内地)贸易的入口,后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变为中国的服务中心。
但是如今,香港GDP约占中国全国GDP的3%,被邻近的深圳超越,深圳还被称为是“中国硅谷”,一些跨国公司已选在中国(内地)其他城市成立营运总部。
何晶特意提到,随着中国的开放发展,比起新加坡,“香港真正的竞争对手在中国(内地)——上海、广州和北京。”
若中国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香港的价值和对内地人的吸引力将面临挑战。何晶呼吁港人深思:他们希望在中国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为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她说,只有当他们能够在中国和为中国真正发挥作用时,香港才能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这不是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第一次就香港问题发声。9月4日上午,何晶在脸书转发撑警大联盟官方讨论区的帖子,帖子上写到:如果埋怨工作,如果觉得心里面委屈,先看看下图,3万人撑起700万人的安全,维护了300多万人正常上班秩序,休息片刻又要投入风风雨雨的工作,由衷敬佩!帖子里附有6张警察们工作之余劳累的就地睡着的图片。
何晶转发撑警贴文,脸书截图
这段时间,新加坡常常被人以“双城记”的形式跟香港做对比,香港正在发生的一切,给新加坡敲响了警钟。除彭博社等新闻网站外,一些专业机构也分析,“新加坡是香港动荡局势的受益者”,坊间也有不少相关传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就此议题做出过回应。10月15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谈及香港局势时警告称,如果香港近期的事发生在新加坡,“(外界)对新加坡的信心将被摧毁,新加坡肯定会完蛋(finished)。”
李显龙:我们肯定完蛋,视频截图
新加坡被指从香港乱局中获益 李显龙夫人发文回击
香港的乱局近来一直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有媒体称,新加坡从香港的乱局中获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做出了回应。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何晶10月26日在社交网络脸书(Facebook)上发表了一篇千字长文,正面回应媒体发表的关于新加坡从香港动荡局势中获益的文章。
她表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香港已失去传统的“中国窗口”角色,而面对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竞争;纠结于资金和人口向新加坡和其他地区流动并无济于事,香港应该做的是重新思考自己在中国、在世界上能扮演什么角色。
香港的局势近几个月来一直令人担忧,新加坡却被认为从香港乱局中获益。(AP)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何晶(右2)认为,那种认为新加坡获益的观点是错误的。(AFP)
李显龙本人近期也多次谈到香港局势,表示担忧。(AFP)
以下是何晶文章的全文翻译:
香港的一些人似乎总爱把新加坡视为“竞争对手”。事实上,尽管都曾历英国统治,这两个经济体却截然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对于现代香港,真正该问的问题是:相对于中国内地,它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在英治时期,尤其是在共产党接管中国之后,香港成为了通往中国内地的贸易窗口。
在后英治时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并继续改革和经济开放,香港的这个角色开始发生变化。制造业原本占香港经济总量的20%-30%,随着香港的制造业迁往中国内地,制造业占比很快就跌破10%。这意味着香港流失了大量的较为稳定的制造业岗位——从半熟练工人到中层主管和管理层。如今,制造业占香港GDP的2%到3%,连5%都不到。香港已经基本不存在制造业了。所以,香港成为了中国内地的服务中心。
不妨回想一下:在1949年之前和英国接管香港之前,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在哪里?中国的主要金融中心在上海,同时,在北方的北京和南方的广州也有蓬勃发展的金融中心。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直到英国人的出现,以及战后中国因“自力更生”政策的失败而封关自守,香港才开始扮演金融中心的角色,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香港真正的竞争者其实是在中国内地——上海、广州和北京。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内地经济规模到了2000年时已达到约1万亿美元,是香港GDP的6倍。
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GDP迅速增长,到了2018年增长了10倍以上。在同一时期,香港的GDP翻了一番。香港GDP现在约占中国GDP的3%。换句话说,中国内地的经济规模是香港的30倍以上。即便是深圳,虽然在1980年之前只是个人烟稀少的渔村农村,其GDP以及对全中国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密集程度现都已超过香港。没错,深圳是经济特区,但即使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深圳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经济开放的潜力。
因此,人们真正该问的是,香港在中国、在世界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纠结于资金和人口向新加坡流动(而无视资金和人口同样流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完全无济于事。
正如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香港和新加坡也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地理位置。香港在历史和地理上与中国紧绑在一起,同样的,新加坡在地理上与东南亚密不可分。英国人曾将香港作为对华贸易站,并将新加坡设置为东南亚香料的贸易站。比之香港,新加坡多了个角色,那就是它曾经是英国远东司令部驻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英国海军无敌的神话。独立后的新加坡找到了生存之道。
香港则向中国内地提供服务,换取优厚经济收入。约十年前,一些跨国企业决定把公司迁往中国内地城市,如上海。这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的信心增强了,因此他们将中国内地城市视为香港的直接替代——尤其当这些企业在中国内地设有大型制造工厂。
无可否认,一些中国人移居香港,或迁往香港工作或生活。对一些中国人而言,香港具有吸引力——它较少约束,例如没有计生要求——但是,这些在中国内地已开始逐渐松绑。如果中国继续放宽一些政策和改善生活条件,香港届时面临的真正挑战是自己在中国、在世界还能扮演什么角色?
各位,为了给我们的人民、国家、家庭和后代一个更美好,更善良,更安全的世界,让我们保持冷静,深思熟虑,按部就班,果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