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八国际妇女节,现在似乎变得更像一个买买买的消费日了,但在一百多年前,这个节日是女性劳动者维护权益的重要日期,女性走上街头表态,希望可以获得:更好的条件,更高的工资,更平等的对待…
也不过是物化女性的再一次升华▽
过分现实的男孩,
你不能嫁黑人,但我要娶外国美女争光,
女性成了表现男性魅力的物件,
他们口中的保护,只是保护自己心爱的球鞋不被踩脏,谁会管球鞋的权益能否到保障?所以自然能说出“家暴是夫妻俩的事”…
不论你是18、28、38,还是马上要知天命的48,面对这样的环境,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就算被指责“你怎么那么斤斤计较”,
也请告诉自己“敏感一点也无妨”。毕竟我们可能直面的困惑是如此之多…当女性劳动者习惯性被视而不见▽明明是医疗队里顶下大半边天的女性,最开始却在新闻配图中消失,经常没有姓名,
明明是同样值得敬佩的科学家,
屠呦呦只能以青蒿素之名出现在热搜,
明明中国队九枚奖牌,全由女子选手获得,但除妇女报之外,配图清一色的男性…
同样的已婚已育+事业有成,往往只是女性会被问到一个让人厌烦的问题:“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类似的故事发生在吕燕身上▽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认识她…吕燕是第一位走向世界的中国超模。以现在的审美看她的成名照:满脸雀斑、单眼皮、小眼睛、塌鼻子、厚嘴唇...
当年也不少人质疑她长得丑,上面这张照片被挂在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商店,路人还以为这是治雀斑的广告。但她从来没有因此自卑过。
作为小镇走出来的姑娘,1981年出生在江西德安,爸爸是理发师,妈妈是家庭主妇,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庭条件相当一般。
后来她因为组队参加T台秀,
虽然没拿到任何名次,却遇上了自己的伯乐,李东田,为她设计成名照的造型师。还因此拿到了法国公司的签约。连普通英文都不懂的吕燕,19岁拍屁股去了法国,一开始的面试连连折戟,看不懂食品标签,几个月靠吃鸡蛋维生,拿到工作后也依旧愣头青……
后来被法国经纪人要求,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世界超级模特大赛,
一举获得冠军,这才在国际上拥有了姓名。但她受够了没有自主权的日子:“就像一个衣架,一个道具在那里展示,没价值感。”
30岁的她,当了妈妈,决定完全走到人生新阶段,创业做自己的服装品牌,边做边学,从零开始…
最开始的两星期一件衣服都没卖出去,因为经验不足,默默消化了不少不满意的产品,到现在已经有一套自己的路线:“市场在变化中有不变,因此品牌的定位至关重要。你定位的是这一群人,那这群人也不会太轻易改变。我只是在设计上求新。”她就像一个战士,越战越勇。
这样一位成功转型的职业女性,
被问到女德问题,怒不可遏,最终在媒体的行文里呈现得相当不专业…
她讨厌女德,
厌烦“平衡事业与家庭”的老问题,
略带嘲讽地表示从量化指标谈创业,是男性才聊的东西…
吕燕直接在评论区回怼:
二十年采访史,“第一次被采‘炸’了!”
比起事先了解准确的数据,更好奇她对女性争议的看法…关心的是女性特质,而非专业形象。会有人问男性创业者对男德的看法吗?好在她有底气直接发飙。当具体的活生生的女性,她们的为难不被看到▽不是令人无语的“姐姐替你们上”,而是“和她们站在一起,感同身受并尽可能伸出手”。“姐姐来了”有时就开始于一条简单的询问:
志愿者梁钰,在手机上偶然刷到,女性医护人员介绍穿脱防护服的视频,流程长,要一个多小时,一穿就是穿很久,不吃不喝…作为女性,很自然地想到女孩都会经历的事:如果她来月经该怎么办?
第一条相关微博发出后,她开始挨个询问各地区医院,关于女性医护人员的需求…
也收到了不少医护人员的私信,
“血尿混合在一起”“我们(医院)从来不发(卫生巾)”“申请了也一直没落实”
女性经期每个月一次,持续5到7天,为了防止滋生细菌,官方建议每两小时换一次卫生巾,但现实条件并不允许。逆行的她们,勇敢健康独立,占全国援鄂医疗队人数80%左右,却只能自己克服生理期,哪怕是容易漏,弄得到处都是,
在病房里一待好多个小时,“不想出来”,因为“不想浪费一套防护服”…
缺口之大,梁钰因此发起“姐妹战疫安心行动”,团队六十多位成员,此前从来没有见过面,只是为了帮忙,主动报名参加…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她们筹集善款并每天进行公示,
对普通男性来说,“安心裤”绝对是一个从未接触的领域,(事实上有些女生也未必用过)但经过大家的呼吁与科普,越来越多的男同胞能够认识到它的实用性…
当女性畅想未来的可能,却不被认可▽“女孩子不适合做这份工作”“女孩子稳定一点,找个满意的婆家嫁了”之类的话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版本…如果女子格斗运动员张伟丽乖乖听了,诞生“拿下UFC冠军的亚洲第一人”的时间,不知道又会推迟几年?
出生在河北邯郸的普通农村,6岁被送去学武术、练田径,
后来进入省散打队 ,拿过冠军,却因为腰部受伤,不到20岁被迫退役。
当时家里亲戚都劝她早点嫁了,只有妈妈鼓励,让她去北京闯闯。幼儿园老师、超市收银员、酒店前台、保安、保镖,她都做过…踏入格斗行业之前,最后一份工作是健身房销售。
正式开始训练,是因为爱好,遇上人生的贵人蔡哥,是因为够猛…她一边工作一边训练,每天早上6点起床,坐一个半小时地铁,作为训练队里唯一的女孩,和体重八十公斤、下手特别狠的男生对打,每次实战都被揍得鼻青脸肿,她也丝毫没有畏惧…练完回来吃个饭,继续上班,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两年。
后来为专心打比赛,她把工作辞了,却在一个星期内就受了伤,因为腰伤几乎退出格斗行业,直到九个月后康复…这之后张伟丽把自己活成了机器人,“每天就是训练、吃饭、睡觉,吃饭是为了训练,睡觉也是为了训练…”她的目标是站在UFC,“格斗圈奥运会”的拳台上。
果然,她做到了。2015年世界级格斗比赛“昆仑决”中,打败强手,问鼎冠军,崭露头角…事实上UFC没多久就来询问签约意向,然而教练认为她还没有打胜仗的水平,张伟丽考虑一天之后选择了拒绝,四年过去,她的目标变成了“UFC冠军”…
一年后,与UFC签约四场比赛,果然,她又做到了。就像坐着火箭,一波三连胜,直接挺进世界排名前十,按规定,前十只能挑战比自己名次高的选手,当时世界排名第六的她,向世界第二和第五的选手发起挑战,被连连拒绝。她不由得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请战函…
只得到一句“她是谁”的回复。
配对师问了所有人,没有人愿意和她打,
直到前不久刚拿下冠军的安德拉德点头…2019年8月31日,张伟丽42秒KO对手,拿下25年来第一条属于亚洲人的金腰带。
然而她还是遇到了不友善的调侃…“做她的男朋友会被家暴吧”
张伟丽小时候或许会在意,她曾经因为长得像男生而自卑,但现在她离柔弱的女性形象更远了,也更有自信,格斗就是她成就感的最大来源。
霸气回复也成了出圈语录…
有人还在拿她的外貌说事,她已经在证明女性也可以,在男性林立的格斗场上,展现自己的魅力,发挥榜样的力量。
“公主是为自己而战,为热爱而战”去年,张伟丽战胜对手拿下UFC草量级冠军,今天,张伟丽打响了她的冠军卫冕之战。恭喜她啃下了这块骨头,卫冕成功。
当女性被诸多规则束缚与重压▽如王建国的脱口秀梗所言,男性的自信从哪里来?
身边绝大部分女性都觉得自己不够美,但就像大家的测试结果,不少男性恰恰相反…
看看《你怎么那么好看》的某一期,或许就能理解这份差异。儿子替妈妈报名了全面改造节目,
理由是“让临近退休的妈妈更精致”…
但这位妈妈,上海长海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一边把家庭照顾得事无巨细,一边还要处理繁忙的工作。一天上午要看八九十个病患,不能吃东西上厕所,是医生的常态…
妈妈知道儿子报名的第一反应:“你老妈好像没有这么不堪吧?”
说啥不堪,明明让人佩服——家里井井有条,厨房干净整洁,
就连被吐槽堆得满满的杂物间,
码放得也相当整齐…
妈妈做饭讲求清淡健康,
儿子嫌弃没味道,
保养讲究清洁保湿防晒,与充足睡眠,是皮肤科医生也奉行的原则,不用化妆品,是觉得多多少少含铅,其实素颜对于这个年龄来说,已经很美…
穿衣打扮和自己的年龄相符,被同事夸奖搭配得挺好,在儿子这儿就变成了,朴素(妈妈补充:不够年轻)老气(妈妈补充:土)
说起来,妈妈参加节目,或多或少是为了缓和与儿子的关系,
儿子却单方面表示:希望妈妈“让自己开心”…
一位原本状态就值得尊敬的女性,所谓“活得更自我、更快乐”,原来是让他人简单粗暴地教自己怎么去做?这样的规训甚至来自最亲密的人。太荒谬了。当影视剧被无脑或传统的女性角色霸占▽看看Netflix的节日庆祝视频…
那些闪闪发光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她在屏幕上看到的,更是她在自己身上看到的。”反过来思考:我们能在屏幕上看到什么?大行其道的傻白甜女主,依靠男人拯救。《完美关系》女主江达琳,身为富二代新手总裁,时常冒出的语录,逻辑令人感到可怕,
处理事关公司、至关紧要的业务,她选择和喜欢的学长约会,让虎视眈眈的高层告知会议讨论结果,
之前的成就全靠男主帮忙,被提醒学长有问题,还嫌人家多管闲事,
事后又反过来责怪男主,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学长利用…
这大概是她从头到尾最正确的一句台词:
偶尔冒出的大女主剧,逃不过被套路绑架。《安家》女主房似锦,一个本该努力做事业的女主,最后被家长里短绑架,
拥有标配的吸血鬼原生家庭,重男轻女,无理取闹,伸手要钱,
观众只想把妈妈潘贵雨钉在耻辱柱上,但我更好奇,同为女性的妈妈,变成伤害女儿的刽子手,难道是天生便如此吗?
而女主没想过走,要钱就攒,攒好就给,任其索取,毫无还手之力,
最后估计还是会按上一个团圆结局,没有什么不能原谅,就像《都挺好》的大结局,爸爸病了,女儿就把过去受的伤害一笔勾销。
两部热播剧只是常态:女性角色经常毫无骨肉与灵魂,不是收尾时楼塌,就是从头没立起来;女性之间也好像不被允许善意与互助,结局总会滑向狗血竞争。正面例子当然有▽《想见你》的大结局,乐观外向的黄雨萱,拯救求死的陈韵如,充满温柔善意,治愈了另一个灵魂与生命…
只是……这样的女性角色和写出这样角色的编剧,仍旧属于稀缺资源。
提名最多的编剧王倦和他笔下的赵简△回头看看,女孩想争取的都是什么?
职业成就得到肯定,生理需要得到注意,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不被外界的“女性规则”绑架。再退一步讲,希望女性不用被身材或外貌绑架,希望女性正常表达情绪不会被当做疯婆子,
希望女性被暴力伤害后不用反思自己穿得太少,希望女性在感情中能够得到平等和尊重…这个时代,女性身兼数职,
在妻子、妈妈、女儿、劳动者的身份中转换,但我依旧是真正的独立个体。可以愤怒,可以疲惫,可以不完美,可以平凡。我要成为自己人生的决策者。我不需要被保护,我可以保护自己。我不需要被理解,因为你很难理解我的过去与现在,我不需要额外的保护,我只希望你能够尊重。何为尊重?最简单的,不要对我指手画脚,不要通过言行给我施加压力,尊重每个独立人的意愿。最后一句论性别歧视如何伤害每一个人
说到三八国际妇女节,现在似乎变得更像一个买买买的消费日了,但在一百多年前,这个节日是女性劳动者维护权益的重要日期,女性走上街头表态,希望可以获得:更好的条件,更高的工资,更平等的对待…
也不过是物化女性的再一次升华▽
过分现实的男孩,
你不能嫁黑人,但我要娶外国美女争光,
女性成了表现男性魅力的物件,
他们口中的保护,只是保护自己心爱的球鞋不被踩脏,谁会管球鞋的权益能否到保障?所以自然能说出“家暴是夫妻俩的事”…
不论你是18、28、38,还是马上要知天命的48,面对这样的环境,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就算被指责“你怎么那么斤斤计较”,
也请告诉自己“敏感一点也无妨”。毕竟我们可能直面的困惑是如此之多…当女性劳动者习惯性被视而不见▽明明是医疗队里顶下大半边天的女性,最开始却在新闻配图中消失,经常没有姓名,
明明是同样值得敬佩的科学家,
屠呦呦只能以青蒿素之名出现在热搜,
明明中国队九枚奖牌,全由女子选手获得,但除妇女报之外,配图清一色的男性…
同样的已婚已育+事业有成,往往只是女性会被问到一个让人厌烦的问题:“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类似的故事发生在吕燕身上▽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认识她…吕燕是第一位走向世界的中国超模。以现在的审美看她的成名照:满脸雀斑、单眼皮、小眼睛、塌鼻子、厚嘴唇...
当年也不少人质疑她长得丑,上面这张照片被挂在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商店,路人还以为这是治雀斑的广告。但她从来没有因此自卑过。
作为小镇走出来的姑娘,1981年出生在江西德安,爸爸是理发师,妈妈是家庭主妇,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庭条件相当一般。
后来她因为组队参加T台秀,
虽然没拿到任何名次,却遇上了自己的伯乐,李东田,为她设计成名照的造型师。还因此拿到了法国公司的签约。连普通英文都不懂的吕燕,19岁拍屁股去了法国,一开始的面试连连折戟,看不懂食品标签,几个月靠吃鸡蛋维生,拿到工作后也依旧愣头青……
后来被法国经纪人要求,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世界超级模特大赛,
一举获得冠军,这才在国际上拥有了姓名。但她受够了没有自主权的日子:“就像一个衣架,一个道具在那里展示,没价值感。”
30岁的她,当了妈妈,决定完全走到人生新阶段,创业做自己的服装品牌,边做边学,从零开始…
最开始的两星期一件衣服都没卖出去,因为经验不足,默默消化了不少不满意的产品,到现在已经有一套自己的路线:“市场在变化中有不变,因此品牌的定位至关重要。你定位的是这一群人,那这群人也不会太轻易改变。我只是在设计上求新。”她就像一个战士,越战越勇。
这样一位成功转型的职业女性,
被问到女德问题,怒不可遏,最终在媒体的行文里呈现得相当不专业…
她讨厌女德,
厌烦“平衡事业与家庭”的老问题,
略带嘲讽地表示从量化指标谈创业,是男性才聊的东西…
吕燕直接在评论区回怼:
二十年采访史,“第一次被采‘炸’了!”
比起事先了解准确的数据,更好奇她对女性争议的看法…关心的是女性特质,而非专业形象。会有人问男性创业者对男德的看法吗?好在她有底气直接发飙。当具体的活生生的女性,她们的为难不被看到▽不是令人无语的“姐姐替你们上”,而是“和她们站在一起,感同身受并尽可能伸出手”。“姐姐来了”有时就开始于一条简单的询问:
志愿者梁钰,在手机上偶然刷到,女性医护人员介绍穿脱防护服的视频,流程长,要一个多小时,一穿就是穿很久,不吃不喝…作为女性,很自然地想到女孩都会经历的事:如果她来月经该怎么办?
第一条相关微博发出后,她开始挨个询问各地区医院,关于女性医护人员的需求…
也收到了不少医护人员的私信,
“血尿混合在一起”“我们(医院)从来不发(卫生巾)”“申请了也一直没落实”
女性经期每个月一次,持续5到7天,为了防止滋生细菌,官方建议每两小时换一次卫生巾,但现实条件并不允许。逆行的她们,勇敢健康独立,占全国援鄂医疗队人数80%左右,却只能自己克服生理期,哪怕是容易漏,弄得到处都是,
在病房里一待好多个小时,“不想出来”,因为“不想浪费一套防护服”…
缺口之大,梁钰因此发起“姐妹战疫安心行动”,团队六十多位成员,此前从来没有见过面,只是为了帮忙,主动报名参加…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她们筹集善款并每天进行公示,
对普通男性来说,“安心裤”绝对是一个从未接触的领域,(事实上有些女生也未必用过)但经过大家的呼吁与科普,越来越多的男同胞能够认识到它的实用性…
当女性畅想未来的可能,却不被认可▽“女孩子不适合做这份工作”“女孩子稳定一点,找个满意的婆家嫁了”之类的话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版本…如果女子格斗运动员张伟丽乖乖听了,诞生“拿下UFC冠军的亚洲第一人”的时间,不知道又会推迟几年?
出生在河北邯郸的普通农村,6岁被送去学武术、练田径,
后来进入省散打队 ,拿过冠军,却因为腰部受伤,不到20岁被迫退役。
当时家里亲戚都劝她早点嫁了,只有妈妈鼓励,让她去北京闯闯。幼儿园老师、超市收银员、酒店前台、保安、保镖,她都做过…踏入格斗行业之前,最后一份工作是健身房销售。
正式开始训练,是因为爱好,遇上人生的贵人蔡哥,是因为够猛…她一边工作一边训练,每天早上6点起床,坐一个半小时地铁,作为训练队里唯一的女孩,和体重八十公斤、下手特别狠的男生对打,每次实战都被揍得鼻青脸肿,她也丝毫没有畏惧…练完回来吃个饭,继续上班,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两年。
后来为专心打比赛,她把工作辞了,却在一个星期内就受了伤,因为腰伤几乎退出格斗行业,直到九个月后康复…这之后张伟丽把自己活成了机器人,“每天就是训练、吃饭、睡觉,吃饭是为了训练,睡觉也是为了训练…”她的目标是站在UFC,“格斗圈奥运会”的拳台上。
果然,她做到了。2015年世界级格斗比赛“昆仑决”中,打败强手,问鼎冠军,崭露头角…事实上UFC没多久就来询问签约意向,然而教练认为她还没有打胜仗的水平,张伟丽考虑一天之后选择了拒绝,四年过去,她的目标变成了“UFC冠军”…
一年后,与UFC签约四场比赛,果然,她又做到了。就像坐着火箭,一波三连胜,直接挺进世界排名前十,按规定,前十只能挑战比自己名次高的选手,当时世界排名第六的她,向世界第二和第五的选手发起挑战,被连连拒绝。她不由得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请战函…
只得到一句“她是谁”的回复。
配对师问了所有人,没有人愿意和她打,
直到前不久刚拿下冠军的安德拉德点头…2019年8月31日,张伟丽42秒KO对手,拿下25年来第一条属于亚洲人的金腰带。
然而她还是遇到了不友善的调侃…“做她的男朋友会被家暴吧”
张伟丽小时候或许会在意,她曾经因为长得像男生而自卑,但现在她离柔弱的女性形象更远了,也更有自信,格斗就是她成就感的最大来源。
霸气回复也成了出圈语录…
有人还在拿她的外貌说事,她已经在证明女性也可以,在男性林立的格斗场上,展现自己的魅力,发挥榜样的力量。
“公主是为自己而战,为热爱而战”去年,张伟丽战胜对手拿下UFC草量级冠军,今天,张伟丽打响了她的冠军卫冕之战。恭喜她啃下了这块骨头,卫冕成功。
当女性被诸多规则束缚与重压▽如王建国的脱口秀梗所言,男性的自信从哪里来?
身边绝大部分女性都觉得自己不够美,但就像大家的测试结果,不少男性恰恰相反…
看看《你怎么那么好看》的某一期,或许就能理解这份差异。儿子替妈妈报名了全面改造节目,
理由是“让临近退休的妈妈更精致”…
但这位妈妈,上海长海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一边把家庭照顾得事无巨细,一边还要处理繁忙的工作。一天上午要看八九十个病患,不能吃东西上厕所,是医生的常态…
妈妈知道儿子报名的第一反应:“你老妈好像没有这么不堪吧?”
说啥不堪,明明让人佩服——家里井井有条,厨房干净整洁,
就连被吐槽堆得满满的杂物间,
码放得也相当整齐…
妈妈做饭讲求清淡健康,
儿子嫌弃没味道,
保养讲究清洁保湿防晒,与充足睡眠,是皮肤科医生也奉行的原则,不用化妆品,是觉得多多少少含铅,其实素颜对于这个年龄来说,已经很美…
穿衣打扮和自己的年龄相符,被同事夸奖搭配得挺好,在儿子这儿就变成了,朴素(妈妈补充:不够年轻)老气(妈妈补充:土)
说起来,妈妈参加节目,或多或少是为了缓和与儿子的关系,
儿子却单方面表示:希望妈妈“让自己开心”…
一位原本状态就值得尊敬的女性,所谓“活得更自我、更快乐”,原来是让他人简单粗暴地教自己怎么去做?这样的规训甚至来自最亲密的人。太荒谬了。当影视剧被无脑或传统的女性角色霸占▽看看Netflix的节日庆祝视频…
那些闪闪发光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她在屏幕上看到的,更是她在自己身上看到的。”反过来思考:我们能在屏幕上看到什么?大行其道的傻白甜女主,依靠男人拯救。《完美关系》女主江达琳,身为富二代新手总裁,时常冒出的语录,逻辑令人感到可怕,
处理事关公司、至关紧要的业务,她选择和喜欢的学长约会,让虎视眈眈的高层告知会议讨论结果,
之前的成就全靠男主帮忙,被提醒学长有问题,还嫌人家多管闲事,
事后又反过来责怪男主,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学长利用…
这大概是她从头到尾最正确的一句台词:
偶尔冒出的大女主剧,逃不过被套路绑架。《安家》女主房似锦,一个本该努力做事业的女主,最后被家长里短绑架,
拥有标配的吸血鬼原生家庭,重男轻女,无理取闹,伸手要钱,
观众只想把妈妈潘贵雨钉在耻辱柱上,但我更好奇,同为女性的妈妈,变成伤害女儿的刽子手,难道是天生便如此吗?
而女主没想过走,要钱就攒,攒好就给,任其索取,毫无还手之力,
最后估计还是会按上一个团圆结局,没有什么不能原谅,就像《都挺好》的大结局,爸爸病了,女儿就把过去受的伤害一笔勾销。
两部热播剧只是常态:女性角色经常毫无骨肉与灵魂,不是收尾时楼塌,就是从头没立起来;女性之间也好像不被允许善意与互助,结局总会滑向狗血竞争。正面例子当然有▽《想见你》的大结局,乐观外向的黄雨萱,拯救求死的陈韵如,充满温柔善意,治愈了另一个灵魂与生命…
只是……这样的女性角色和写出这样角色的编剧,仍旧属于稀缺资源。
提名最多的编剧王倦和他笔下的赵简△回头看看,女孩想争取的都是什么?
职业成就得到肯定,生理需要得到注意,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不被外界的“女性规则”绑架。再退一步讲,希望女性不用被身材或外貌绑架,希望女性正常表达情绪不会被当做疯婆子,
希望女性被暴力伤害后不用反思自己穿得太少,希望女性在感情中能够得到平等和尊重…这个时代,女性身兼数职,
在妻子、妈妈、女儿、劳动者的身份中转换,但我依旧是真正的独立个体。可以愤怒,可以疲惫,可以不完美,可以平凡。我要成为自己人生的决策者。我不需要被保护,我可以保护自己。我不需要被理解,因为你很难理解我的过去与现在,我不需要额外的保护,我只希望你能够尊重。何为尊重?最简单的,不要对我指手画脚,不要通过言行给我施加压力,尊重每个独立人的意愿。最后一句论性别歧视如何伤害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