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在中国问题上错失目标激怒欧洲盟友
法国总统马克龙中国之旅本来应该向北京展示欧盟的团结一致,并试着说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帮助国际社会束缚俄罗斯侵乌进程。然而,马克龙此行反而惹恼了法国的盟友。
回头看,在中国返回途中,马克龙对媒体发表的一番评论,集中凸显了一件事:欧盟内部的分歧。
在对法国回声报和政治网络Politico的访谈中,马克龙警告欧盟不要被拖入华盛顿与北京尤其由于台湾问题引发的冲突的风险中。
他表示,如果中美双方冲突加剧,“我们既无足够的时间也无手段去从财政上支持我们的战略自主,由此变为附庸;如果我们有几年时间来营造,我们将可以成为第三极。”
可想而知,马克龙的这番评论让中国政府欣喜,北京方面把这解释为与美国拉开距离,『中国日报』称赞法国总统采取的姿态“将被证明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它反映的是一种反对新冷战的立场。但是在欧洲,马克龙的访谈引发了抗议。
一位匿名的欧盟高级外交官急忙撇清:马克龙是在“以法兰西共和国的名义说话”,言下之意他的话并不代表欧盟的立场。
法国的外交官忙不迭地灭火,他们解释欧洲变成第三极并不意味着欧盟在民主美国与专制中国之间寻求等距离。
然而,马克龙有关欧洲大陆既是美国坚定的盟友但又不要沦为美国利益的附庸的警告,尽管巴黎再三辩驳,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是在启发欧盟不应该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对抗,这使得许多盟国感到不满。
"战略研究基金会 "的中国问题专家Antoine Bondaz认为,法国总统的一席话错误地将中国和美国背靠背,让美国人对台湾的紧张局势负责,这是错误的。他的话挑起了欧盟27国的内部裂痕。
被马克龙暗中敲打的是最具大西洋主义色彩的中欧国家,它们以前被中国的 "丝绸之路 "所诱惑,现在却是紧跟美国、主张对华立场强硬的国家。虽然法国总统以及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朔尔茨在最近访问北京期间要求习近平向俄罗斯施压,以结束乌克兰冲突,但一些在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仍然相信中国将无所作为。而且,和美国一样,他们最担心的是中国会开始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正在访问华盛顿的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一如既往率先开炮,他批评欧盟领袖马克龙和朔尔茨,为了获得北京的巨额合同,“短视,围着中国转,不惜付出地缘政治的代价,以达到向中国销售欧洲产品的目的”。
莫拉维茨基还说:“我无法明白战略自主的概念,假如它实质上是在说,向自己的脚开一枪吧 !”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伯格斯特别尖锐,他发推说:“我建议我们认识到跨大西洋团结的好处和必要性,而不是乞求独裁者来帮助确保欧洲的和平。”
欧洲东部国家传统上重视与美国的密切关系,他们认为,美国是他们抵御俄罗斯威胁的最主要的安全保障。但是,这一次,马克龙在欧洲西部也引发大哗。
德国国防部长佩斯托瑞斯指马克龙的声明很“悲哀”:“我们从来也没有做美国的附庸或成为其附庸的危险。”
从中国回来不久,马克龙去荷兰国事访问。东道主,荷兰首相吕特礼貌地没有批评客人,但强调美国“不可或缺”,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难以想象乌克兰至今还在抵抗”俄罗斯。
布鲁塞尔则遗憾法国总统的一番评论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协调欧盟对中国立场的外交努力黯然失色。
在陪同马克龙访华之前,冯德莱恩发表深得好评的演说:必须减少因依赖中国而带来的风险,但并不与中国市场脱钩。
似乎只剩下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挺孤立的马克龙,他强调:“马克龙所说的仍然是我们非常重视与美国的联盟。”“但是,这一联盟是否意味着在所有事情上盲目跟随美国?不。”
马克龙的欧洲愿景真能实现吗?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台湾的立场掀起争议,也引起各界关注“欧盟战略自主”。这是马克龙多年来一直提倡的概念,但它是否务实?
法国总统马克龙11日在阿姆斯特丹会晤荷兰国王。
(德国之声中文网)6年前,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曾在巴黎索邦大学演讲,讨论到欧盟主权的概念。在欧盟,这个概念已存在一段时间,一般是使用战略自主一词来描述。欧洲议会智库曾解释道,此概念基本上表示有欧洲能力自主行动,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可以独立于其他国家。
马克龙最近从中国搭机返国时,再次向国际媒体谈及此概念。访谈中,他发表了关于台湾的言论,在欧美掀起波澜。外界对马克龙所言的理解是他在呼吁欧盟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警告欧洲不要卷入台湾问题的危机。
本週稍早,马克龙再一次说明他对欧洲主权的愿景。週二(4月11日)他在荷兰海牙演说时,聚焦于战略自主概念的经济面向,但他的想法真的能实现吗?
欧盟在绿色转型方面依赖中国马克龙的经济主权模型奠基于5大支柱,分别是竞争力、产业政策、市场保护、贸易互惠,以及合作。
他其中一个主要想法是,欧盟应继续生产具有竞争力、一流的产品,且欧盟内部应密切合作。马克龙还指出,欧盟有必要有共同的产业政策,在净零产业、微芯片生产等领域强化市场。此外他还强调,要实现欧洲因应气候变迁的目标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应该在欧盟内部生产。
巴塞罗纳国际事务中心研究员柯罗米纳(Carme Colomina)告诉DW,现阶段这些科技的生产,还有数码、绿能转型所需的稀土元素,都来自中国。她表示,在应对气候变迁上,欧盟依赖中国。
为了改变这个事实,欧盟委员会最近提出了新法,管制关键原料。这些原料包括风力涡轮机的磁铁所需的稀土,以及锂、钴、制造电池用的镍、半导体用的矽。针对欧盟委员会的提议,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正在讨论。
柯罗米纳认可欧盟提出的新策略,但对于这些策略能否够快、有效地实施,仍然有疑虑。她指出,欧盟现在提出了新策略,但“依赖关系已经存在了”。
欧盟在安全方面依赖美国战略自主的概念,还具有安全的面向。早在2017年,马克龙便在推动设置联合的欧洲军事干预部队、共同的国防预算,以及联合采取行动的论述。
去年3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过了1个月之际,欧洲领袖再次注意到欧洲主权论。他们公开主张欲强化国防能力,提高自主行动的能力,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各国在北约的义务。自俄乌战争爆发至今,欧盟各国的国防支出增加,持续援助武器和弹药给乌克兰。
在巴塞罗纳国际事务中心的研究员柯罗米纳看来,马克龙其实是最强力促进欧洲国防合作更紧密的领袖之一。她认为,马克龙把欧洲主权理解为一种手段,促使欧盟得以规划自己的道路。
不过,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的学者塔利斯(Benjamin Tallis)说,马克龙等人推动的道路不仅不现实,也“非常不受欢迎”。在塔利斯看来,自主这个观念,在国际政治中是一种“迷思”。他主张,马克龙真正的想法是“更加自主,不受美国控制”。
塔利斯认为,这种想法对欧洲大陆是危险的:“欧洲确实缺乏防卫自身需要的能力,但也缺乏全球竞争的能力,马克龙的战略自治议程似乎暗示的那种能力。”塔利斯告诉DW,理论上欧洲拥有数量可观的坦克和士兵,但如果欧盟要单打独斗,却缺乏所谓推动战略的人来促使条件到位。塔利斯还提到美国庞大的核武库,它一直作为最后的安全保障,威慑其他的核武大国。
图为乌克兰士兵清点美国提供的反坦克飞弹。(资料照)
缺乏欧洲世界观马克龙的言论一出,国际政坛许多人公开提问,马克龙所言是否代表欧盟。其中最著名的人,或许竞选过美国总统的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週一出访美国,此前他曾表示,跟美国的盟友关系是欧盟的“绝对基础”。欧盟委员会拒绝评价马克龙的台湾言论。
塔利斯说,马克龙当然不代表欧洲。在他看来,欧洲战略自主概念背后根本问题在于,欧洲在战略层级甚至并不存在,对欧盟的世界观也没有达成共识。
塔利斯指出,芬兰、爱沙尼亚、捷克和波兰这些国家,明显希望继续致力于民主国家对抗专制国家此一系统性竞争。
他还表示,德国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盼能坚守一个“昨日世界”,回到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前,而且试图维系一个包含中国的全球贸易体系。
另一方面,马克龙似乎试图把欧洲定位为一个强权,藉此把法国也定位为大国,再假装法国的利益就是欧洲的利益。
塔利斯认为,马克龙的计划说到底将在战略上破坏欧洲,进一步分裂成员国。柯罗米纳则指出,欧盟成员国之间传统上存在深刻分歧,欧洲主义者主张应以欧洲为主,大西洋主义者则支持与美国维系更紧密的关系。她说,这个两难存在于欧盟的核心之中,重新浮上台面显然只是时间问题。
马克龙似乎也意识到他可能无法如愿实现战略自主。他以这样的话替他的海牙演说作结:“我是一个梦想家。”
法国总统马克龙11日在荷兰海牙演说。
马克龙在中国问题上错失目标激怒欧洲盟友
法国总统马克龙中国之旅本来应该向北京展示欧盟的团结一致,并试着说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帮助国际社会束缚俄罗斯侵乌进程。然而,马克龙此行反而惹恼了法国的盟友。
回头看,在中国返回途中,马克龙对媒体发表的一番评论,集中凸显了一件事:欧盟内部的分歧。
在对法国回声报和政治网络Politico的访谈中,马克龙警告欧盟不要被拖入华盛顿与北京尤其由于台湾问题引发的冲突的风险中。
他表示,如果中美双方冲突加剧,“我们既无足够的时间也无手段去从财政上支持我们的战略自主,由此变为附庸;如果我们有几年时间来营造,我们将可以成为第三极。”
可想而知,马克龙的这番评论让中国政府欣喜,北京方面把这解释为与美国拉开距离,『中国日报』称赞法国总统采取的姿态“将被证明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它反映的是一种反对新冷战的立场。但是在欧洲,马克龙的访谈引发了抗议。
一位匿名的欧盟高级外交官急忙撇清:马克龙是在“以法兰西共和国的名义说话”,言下之意他的话并不代表欧盟的立场。
法国的外交官忙不迭地灭火,他们解释欧洲变成第三极并不意味着欧盟在民主美国与专制中国之间寻求等距离。
然而,马克龙有关欧洲大陆既是美国坚定的盟友但又不要沦为美国利益的附庸的警告,尽管巴黎再三辩驳,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是在启发欧盟不应该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对抗,这使得许多盟国感到不满。
"战略研究基金会 "的中国问题专家Antoine Bondaz认为,法国总统的一席话错误地将中国和美国背靠背,让美国人对台湾的紧张局势负责,这是错误的。他的话挑起了欧盟27国的内部裂痕。
被马克龙暗中敲打的是最具大西洋主义色彩的中欧国家,它们以前被中国的 "丝绸之路 "所诱惑,现在却是紧跟美国、主张对华立场强硬的国家。虽然法国总统以及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朔尔茨在最近访问北京期间要求习近平向俄罗斯施压,以结束乌克兰冲突,但一些在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仍然相信中国将无所作为。而且,和美国一样,他们最担心的是中国会开始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正在访问华盛顿的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一如既往率先开炮,他批评欧盟领袖马克龙和朔尔茨,为了获得北京的巨额合同,“短视,围着中国转,不惜付出地缘政治的代价,以达到向中国销售欧洲产品的目的”。
莫拉维茨基还说:“我无法明白战略自主的概念,假如它实质上是在说,向自己的脚开一枪吧 !”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伯格斯特别尖锐,他发推说:“我建议我们认识到跨大西洋团结的好处和必要性,而不是乞求独裁者来帮助确保欧洲的和平。”
欧洲东部国家传统上重视与美国的密切关系,他们认为,美国是他们抵御俄罗斯威胁的最主要的安全保障。但是,这一次,马克龙在欧洲西部也引发大哗。
德国国防部长佩斯托瑞斯指马克龙的声明很“悲哀”:“我们从来也没有做美国的附庸或成为其附庸的危险。”
从中国回来不久,马克龙去荷兰国事访问。东道主,荷兰首相吕特礼貌地没有批评客人,但强调美国“不可或缺”,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难以想象乌克兰至今还在抵抗”俄罗斯。
布鲁塞尔则遗憾法国总统的一番评论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协调欧盟对中国立场的外交努力黯然失色。
在陪同马克龙访华之前,冯德莱恩发表深得好评的演说:必须减少因依赖中国而带来的风险,但并不与中国市场脱钩。
似乎只剩下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挺孤立的马克龙,他强调:“马克龙所说的仍然是我们非常重视与美国的联盟。”“但是,这一联盟是否意味着在所有事情上盲目跟随美国?不。”
马克龙的欧洲愿景真能实现吗?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台湾的立场掀起争议,也引起各界关注“欧盟战略自主”。这是马克龙多年来一直提倡的概念,但它是否务实?
法国总统马克龙11日在阿姆斯特丹会晤荷兰国王。
(德国之声中文网)6年前,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曾在巴黎索邦大学演讲,讨论到欧盟主权的概念。在欧盟,这个概念已存在一段时间,一般是使用战略自主一词来描述。欧洲议会智库曾解释道,此概念基本上表示有欧洲能力自主行动,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可以独立于其他国家。
马克龙最近从中国搭机返国时,再次向国际媒体谈及此概念。访谈中,他发表了关于台湾的言论,在欧美掀起波澜。外界对马克龙所言的理解是他在呼吁欧盟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警告欧洲不要卷入台湾问题的危机。
本週稍早,马克龙再一次说明他对欧洲主权的愿景。週二(4月11日)他在荷兰海牙演说时,聚焦于战略自主概念的经济面向,但他的想法真的能实现吗?
欧盟在绿色转型方面依赖中国马克龙的经济主权模型奠基于5大支柱,分别是竞争力、产业政策、市场保护、贸易互惠,以及合作。
他其中一个主要想法是,欧盟应继续生产具有竞争力、一流的产品,且欧盟内部应密切合作。马克龙还指出,欧盟有必要有共同的产业政策,在净零产业、微芯片生产等领域强化市场。此外他还强调,要实现欧洲因应气候变迁的目标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应该在欧盟内部生产。
巴塞罗纳国际事务中心研究员柯罗米纳(Carme Colomina)告诉DW,现阶段这些科技的生产,还有数码、绿能转型所需的稀土元素,都来自中国。她表示,在应对气候变迁上,欧盟依赖中国。
为了改变这个事实,欧盟委员会最近提出了新法,管制关键原料。这些原料包括风力涡轮机的磁铁所需的稀土,以及锂、钴、制造电池用的镍、半导体用的矽。针对欧盟委员会的提议,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正在讨论。
柯罗米纳认可欧盟提出的新策略,但对于这些策略能否够快、有效地实施,仍然有疑虑。她指出,欧盟现在提出了新策略,但“依赖关系已经存在了”。
欧盟在安全方面依赖美国战略自主的概念,还具有安全的面向。早在2017年,马克龙便在推动设置联合的欧洲军事干预部队、共同的国防预算,以及联合采取行动的论述。
去年3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过了1个月之际,欧洲领袖再次注意到欧洲主权论。他们公开主张欲强化国防能力,提高自主行动的能力,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各国在北约的义务。自俄乌战争爆发至今,欧盟各国的国防支出增加,持续援助武器和弹药给乌克兰。
在巴塞罗纳国际事务中心的研究员柯罗米纳看来,马克龙其实是最强力促进欧洲国防合作更紧密的领袖之一。她认为,马克龙把欧洲主权理解为一种手段,促使欧盟得以规划自己的道路。
不过,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的学者塔利斯(Benjamin Tallis)说,马克龙等人推动的道路不仅不现实,也“非常不受欢迎”。在塔利斯看来,自主这个观念,在国际政治中是一种“迷思”。他主张,马克龙真正的想法是“更加自主,不受美国控制”。
塔利斯认为,这种想法对欧洲大陆是危险的:“欧洲确实缺乏防卫自身需要的能力,但也缺乏全球竞争的能力,马克龙的战略自治议程似乎暗示的那种能力。”塔利斯告诉DW,理论上欧洲拥有数量可观的坦克和士兵,但如果欧盟要单打独斗,却缺乏所谓推动战略的人来促使条件到位。塔利斯还提到美国庞大的核武库,它一直作为最后的安全保障,威慑其他的核武大国。
图为乌克兰士兵清点美国提供的反坦克飞弹。(资料照)
缺乏欧洲世界观马克龙的言论一出,国际政坛许多人公开提问,马克龙所言是否代表欧盟。其中最著名的人,或许竞选过美国总统的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週一出访美国,此前他曾表示,跟美国的盟友关系是欧盟的“绝对基础”。欧盟委员会拒绝评价马克龙的台湾言论。
塔利斯说,马克龙当然不代表欧洲。在他看来,欧洲战略自主概念背后根本问题在于,欧洲在战略层级甚至并不存在,对欧盟的世界观也没有达成共识。
塔利斯指出,芬兰、爱沙尼亚、捷克和波兰这些国家,明显希望继续致力于民主国家对抗专制国家此一系统性竞争。
他还表示,德国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盼能坚守一个“昨日世界”,回到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前,而且试图维系一个包含中国的全球贸易体系。
另一方面,马克龙似乎试图把欧洲定位为一个强权,藉此把法国也定位为大国,再假装法国的利益就是欧洲的利益。
塔利斯认为,马克龙的计划说到底将在战略上破坏欧洲,进一步分裂成员国。柯罗米纳则指出,欧盟成员国之间传统上存在深刻分歧,欧洲主义者主张应以欧洲为主,大西洋主义者则支持与美国维系更紧密的关系。她说,这个两难存在于欧盟的核心之中,重新浮上台面显然只是时间问题。
马克龙似乎也意识到他可能无法如愿实现战略自主。他以这样的话替他的海牙演说作结:“我是一个梦想家。”
法国总统马克龙11日在荷兰海牙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