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新生背的尿素袋,背后是隐形的国家竞争?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9月3日 9点13分 PT
  返回列表
66892 阅读
9 评论
吴晓波频道

“影响大国国运的,终究是一口小小的饭碗。”

9月份迎来了一个火热的开学季。在新生报到的新闻中,小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今年的报到新生里,突然多出了一个新的“时尚单品”。它有着土黄的底,骚红的字,不知道的以为是国际大牌又一款致敬垃圾袋的经典之作。

定睛一看,竟然是尿素袋。

图源:小红书@西安工程大学交流墙

网友发现,尿素袋作为新生报到的行李袋,虽然土气了点,但可谓是真正的实用神器:

1.结实还防水,耐用度似乎超过各种精致箱包。

2.容量大,各种棉被都能装。

3.超高性价比,用箱包百分之一的价格,承受了箱包1000%的磨损经历。

还有网友发现尿素袋这种材料特质后,挖掘出了各种新用法。

比如户外人士把尿素袋爆改成了经久耐用的户外登山包;时尚人士则把尿素袋改装成土味十足的尿素衣、尿素包,尿素帽的时尚三件套。

但在尿素袋成为整活型“时尚单品”之前,还藏着一段大国竞争的隐秘过往。

制造尿素的难度,能上天

时间倒回50年前,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乡村真真切切有过把这种尿素袋改成“衣服”的经历。

那时的中国物资短缺,许多人一年只有少量布票,农民就更加艰难,于是尿素袋成为了当时的“变废为宝”神器,只需要把尿素用完后,尿素袋染一染,就能变成一条裤子。

但当时的印染技术不过关,经过多次洗涤之后,尿素袋上的字就会原形毕露—— “25kg”“日本制造”。

为了发展农业,中国从日本进口了大批尿素做化肥,尿素袋自然就是日本的。

尿素袋用作衣服背后,是当时新中国的“粮棉争地”之困。

之所以缺衣服,是因为作为布匹来源的棉花,是单亩出产率最低的经济作物之一,土地有限,种粮食填饱肚子和种棉花有衣服穿对比,只能两害取其轻。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崛起后,用石油为原料的化纤工艺,才解决了中国人的穿衣问题。

所以用尿素袋做衣服背后,实际是石油工业崛起前的过渡手段;至于当年得从日本进口尿素的经历,也藏着中国农业发展的窘境。

工人从大型远洋运输轮上卸运进口尿素

那时的中国不仅造不出衣服,也造不出化肥。用今天的眼光看,造化肥的难度应该远低于制造衣服。

但实际上,想要制造成本低、数量大的化肥,背后的技术能力甚至需要达到航空工业的水平。

比如制造合成尿素的空分设备,需要拥有能承受-189℃超低温薄壁换热器、容器、高压液氧泵等,如果能制造这些设备,等同于拥有了制造火箭燃料箱的能力。

再比如制造尿素的汽化炉,对容器的要求是能承受1300℃的高温,等同于低配版的航空火箭发动机的要求;十几层楼高、能承受150个大气压的合成塔,等同于深潜1500米的深海潜艇所承受的压强。

超高的技术难度下,新中国成立时,整个中国的化肥年产量只有0.6万吨。

同期的印度,年产量是中国的三倍多,日本是中国的十倍多,美国更是中国的70多倍。苏联援建给中国的第一个现代化肥厂——吉林肥料厂,年产量5万吨合成氨、9万吨硝酸铵,几乎等于当时全国的产量。

而化肥对农业的发展极其重要,全世界人口从100年前的不足20亿发展到如今80亿,很大原因是德国发明了人工固氮法,来生产氮肥,提高了农作物亩产,农业才能养活如今这么多人口。

所以上世纪70年代时,国家努力掏出43亿美元外汇,引入了13座年产能30万吨—50万吨的大型化肥厂,才勉强解决了农业对于化肥的需要。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才具备了现代化肥的国产替代的能力。2010年左右,中国实现了现代化肥厂全套零部件的国产化。

去年中国化肥行业年产能已近6000万吨,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尿素生产国和出口国,用全世界9%的耕地加上33%的化肥,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尿素,卡住大国脖子

尿素的发展史,不仅藏着中国的崛起史,也藏着大国之间的隐秘竞争。

去年底时,韩国被尿素“卡脖子”的经历,就是对这种竞争的最好注脚。

2023年11月底,中国海关总署宣布暂停对韩国企业出口车用尿素溶液的通关流程,韩国一度出现“尿素荒”的恐慌担忧。

听起来很奇怪,但韩国确实很缺少尿素。尿素有两种,一种是农业尿素,用来作为氮肥的原料之一;另一种则是工业尿素。

韩国缺的正好是后者。

在韩国,所有的柴油发动机车辆都配备了排放控制系统,即柴油机的废气需要处理液处理,车辆才能上路,这种处理液其实就是车用尿素溶液,由工业尿素制成。

而韩国的尿素主要依赖进口,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尿素荒意味着韩国的柴油车将很难正常工作。

恰巧,韩国是柴油车天堂,已注册的2600万辆机动车中,分为汽油车、柴油车、新能源车,柴油车独占近一半,柴油车里又刚好包含卡车、公交车和工业机械。

这意味着,如果柴油车无法工作,那么韩国的运输物流、公共交通、工程建设就得瘫痪。

这种“尿素荒”在2021年在韩国也发生过一次,导致尿素荒的原因,当时同样是中国限制了尿素出口。

所以这一次中国再次限制尿素出口时,韩国立即就做出了紧急应对。

在去年12月时,韩国政府召开产业供应链战略会议,提出减少关键供应进口依赖的工业供应链战略,要将一些供应链品目对特定国家的进口依存度,到2030年时由70%降至50%以下。

这些供应链品目中,就包含严重依赖中国的尿素。

大国里,除了韩国在工业上被尿素“卡脖子”,还有印度在农业上被尿素“卡脖子”的经历。

2023年7月,印度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西红柿危机。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印度市场上的西红柿价格,暴涨了700%,从每公斤27卢比涨到178卢比,约合人民币16元。

而同期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汽油价格,也才不过96卢比/每升,约合每公斤人民币8.4元。

作为印度人餐桌上的三大主菜之一,比汽油还贵的西红柿,对于月平均工资才3000多元的印度人民来说,是不可承受之痛。

原因在于那时的印度,遭遇了干旱内涝,导致西红柿减产。

但天灾背后,是印度孱弱的农业——印度用比中国多四分之一的耕地面积,种出了中国一半的粮食产量。原因就出在化肥上。

印度的化工产业不强,导致化肥的供给不足,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

图源:公众号正解局

印度的化肥亩均用量,不仅达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甚至还达不到中国的一半。

印度农业与农民福利部发起的“国土土壤健康卡计划”调查曾显示,印度大部分土壤缺乏有机碳和大量营养素,情况还在持续恶化。

所以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尿素,可以穿越地域与时间,影响到如此多国家的产业和人民的命运。

不缺尿素的中国,需要担心什么?

但不缺尿素的中国,是否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然。

化肥主要的类别是氮肥、磷肥、钾肥,以及一些微肥(微量元素肥料)和复合肥料。氮肥、磷肥的氮、磷原料中国都不缺,唯独奇缺“钾”。

去年中国的钾盐缺口高达68%,原因在于中国的钾盐可开采储量实在太低。根据美国地调局数据,2023年中国钾盐可开采储量只占全世界的5%,低于加拿大、白俄罗斯、俄罗斯和美国。

由于钾盐的自给率太低,中国每年有70%的钾盐需要进口,并且已经连续20多年、并将长期位列全球最大钾盐消费国。

而且钾也是属于被高度垄断的资源,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四个国家生产的钾肥,就占到全球产量的67%。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

俄乌冲突持续期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加大力度制裁,导致氯化钾价格一路飙升,一度冲至5100元每吨的历史最高位,刚好中国有超过一半的进口钾肥,都来自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无疑让中国受制于人。

在化肥上受制于人的危害有多严重,美国非常有发言权。

作为农业大国,由于缺少化肥,某种程度上,美国农业的命门被握在了俄罗斯手里。

俄罗斯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化肥生产国,原因是俄罗斯有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

俄罗斯是天然气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俄罗斯的磷矿、钾盐储备也很丰富,而化肥中的氮肥合成需要天然气,磷肥、钾肥也需要磷矿、钾盐的储备。

所以资源优势下,俄罗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氮肥出口国,世界第二大钾肥出口国,世界第三大磷肥出口国。

而俄罗斯也是美国的主要化肥供应国,俄罗斯出口的化肥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美国农民一年的种植计划。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最大的3家国际航运公司宣布暂停所有往返俄罗斯港口的货物预订,导致俄罗斯的化肥供应量短时间内急速下降,全球化肥价格飙涨。

美国用不起进口高价的化肥,自家的化肥厂也因为化肥的原料——天然气价格过高,补不上产能,导致美国农民只能种植使用化肥较少的农作物。

美国农业部发表的种植意向报告显示,俄乌冲突后,2022年美国农民种植玉米的意向下降,种植大豆的意向则突破纪录,只因为种植大豆所需的肥料仅为玉米的四分之一。

命门被把持在他国手里的感觉并不好受,美国农业部长曾在俄乌冲突后,放狠话要制裁俄罗斯的化肥,结果遭到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等多个依赖农业的国家一致反对,美国本国农民的反对声更是不绝于耳。

用俄罗斯媒体的话来嘲讽,就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美国准备饿死全世界。”

参考美国的案例,虽然中国看似用50多年的发展,已经解决了化肥产业孱弱的问题,但时至如今,世界各地地缘政治摩擦不断,逆全球化浪潮尚未改变,中国对“卡脖子”的问题,恐怕更要做好一万个准备。

D
DDT666
1 楼
新中国自从建立以后,每年的经济增速就是全球前列,不分改革开放前后。之所以一直觉得中国不行,实在是因为基础太差。土共国脱胎于赤贫的满清冥国,被西方列强,日本畜生反复蹂躏,就这么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刮民党还忘不了临走的时候大肆搜刮一场,最后一点国库家底也被蒋光头洗劫卷到了台湾这么个弹丸小地,拿全中国的财富去养肥一小撮人。确实是一穷二白,还要顶着外部封锁苦苦挣扎。1950年,有126个国家的数据。中国位于倒数第7位,也就是属于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列。1949年全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每个中国人平均只有半斤。发电量也是如此,中国现在每一天的发电量就是解放前最高全年发电量的三倍!这就是我们经济的起点。当时印度的钢、生铁、糖、水泥、硫酸、原油等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是中国的1倍、2倍、3倍、4倍、5倍一直到8倍之多;纱、布、发电量也比中国高。 大陆的中国人民,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承担伟大中国复兴的真正力量,顶着港台小开的嘲笑和不屑,顶着昔日附属国日韩复杂的幸灾乐祸的眼光,一代人承受了三代人的苦难,终于把中国推到了今天的地位。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欠这一代中国人一个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j
junkerus
2 楼
这也能押题 赢了 赢赢赢
媚眼瞟瞟
3 楼
箱子占地方
n
n2pn7vzv
4 楼
此评论已被删除,相关原因说明,请查看新闻评论公告
r
rootrootroot
5 楼
这就能吹?穷罢了,要不给老习背一个出访?岂不是更名扬天下
阳痿男
6 楼
第一次喂饱人类的,是土豆和地瓜传播到全世界。而让老百姓能吃上细粮的,是化肥。
白萝卜
7 楼
有几个国家现在一天的发电量不是70年前一年的量?这么比一点意思都没有。
糖桔喝得
8 楼
文革时期的打油诗“某村干部真是富,穿的都是尼龙裤。前面印着是日本,屁股印的是尿素。”一首简单的打油诗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当时中国化肥供应不足只能从日本进口,日本当时竟然用在中国非常紧俏的尼龙布来装尿素可见日本的富裕,然后中国的村干部有特权,可以留下这些尼龙袋来做衣服裤子。最后就是中国的物资供应紧张如斯,竟然要拿这种不伦不类的布料来做衣服。
g
givetome
9 楼
尿素袋作为新生报到的行李袋,虽然土气了点,但可谓是真正的实用神器: 1.结实还防水,耐用度似乎超过各种精致箱包。 2.容量大,各种棉被都能装。 3.超高性价比,用箱包百分之一的价格,承受了箱包1000%的磨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