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收割机驾驶室有空调 一小时割完20亩麦子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6月13日 11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77481 阅读
22 评论
新黄河

6月12日上午11点,烈日炙烤着大地。济南市章丘绣惠街道崖南村西,空旷的麦地间,仅有的一棵大杨树给炽热的土地上留下些许阴凉,人们得以在底下扇风休息。

不远处,张守才驾驶着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趁着收割机卸粮间隙,记者爬上收割机,上车瞬间,一股凉气迎面扑来。在宽敞的驾驶室上方,几个空调口强劲持续地吹出冷气,一旁的蓝色保温箱里还放有冰水和雪糕。“这几天确实比较热,可现代化的收割机驾驶室配置高,密封性也好,一般不会超过25℃。”有二十多年收割机驾驶经验的张守才,一边熟练地操纵着方向盘和挡位,一边讲述着自己的麦收故事。

空调驾驶室温度不超25℃,保温箱里有雪糕和冰水

崖南村西,麦地连成一片。风吹麦田,热浪里裹挟着阵阵麦香迎面扑来。地头上,停放着装麦子的三轮车。司机光着膀子,坐在已摇下车窗的驾驶室里,不时用毛巾擦着身上的汗,“地里的温度得有快40℃了,刮来的风都是热的,外面晒时间长了容易中暑。”

十几分钟后,伴随着低沉的临近的轰隆声,张守才驾驶着一辆成色较新,红白相间的小麦收割机靠了过来。收割机上一根用于卸粮的粗管自动转向三轮车车斗,紧接着刚刚脱壳的小麦如同水柱般倾泻下来。

放粮间隙,透过收割机驾驶室的玻璃窗看到,张守才在驾驶室内穿着长袖薄款的T恤。他打开驾驶室门,记者爬上去迎面感受到一股凉意,并没有想象中如同在蒸笼里的感受。

“头顶上有好几个空调出风口,里面温度很舒服。”张守才笑着说。这台收割机已经使用了三年,买的时候原车配备空调。“如果不安装空调,整个驾驶室就是一个蒸笼,有时候温度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就算光着膀子干活,都是一身汗。这几天虽然高温,可中午头车里温度也不会超过25℃。”

在车上坐上几分钟,记者身上的汗就已消下去。整个车辆驾驶室内,操作面板及座椅上,没有想象中厚厚的灰尘,反而是相对干净整洁。在车里,张守才还放置了一个蓝色小保温箱,里面放着雪糕和冰过的矿泉水,“外面比较热的时候,喝上一口冰水,吃根雪糕,别提有多舒服了。”

一小时割完20亩麦子,最忙的时候干到晚上10点

说话间,张守才左手把着方向盘,右手操纵挡杆,脚底踩着踏板,收割台螺旋滚筒急速旋转,一株株麦穗被快速拨倒、收割、脱粒。沿着直线匀速行驶上七八十米后,他迅速操作方向盘转入另外的地垄收割。

“这是我开了这么多年收割机总结出来的经验,先把地头麦子割出一块空间,方便收割机转弯不压麦子,这样就能提高效率。”今年50岁的张守才是一名有着近30年农机驾龄的“老司机”,“我从小就喜欢机械和农机。从最初靠着拖拉机牵引的收割机,到有了简易棚子的联合收割机,再到后来能有风扇和空调的自动挡收割机,我都驾驶过。现在开收割机可比之前轻松多了。”

张守才已经更新换代了八台联合收割机,目前驾驶的这台是三年前花了十几万元购买的雷沃谷神系列,一次性可收割两米半左右宽度的麦垄。车上有不少电子按键,相比之前的车辆操作起来更便捷。

目前崖南村的土地多数已流转承包,麦田也连成片。仅用十几分钟,张守才便收割了3亩多地麦子,装满了车内的储粮仓,然后开车送到地头上,将脱壳的麦子转到三轮车里。“我驾驶这台收割机,一个小时最多能割20亩左右连成片的麦子。如果收割散户家的麦子,效率会低一些。”

从今年5月下旬,章丘当地麦子陆续进入收割期间,张守才一直没能休息过,“最忙的时候从早晨起来一直干到晚上九十点。中午饭就随便吃一点。”经过半个月的忙碌,眼下周围的麦子都已陆续收割完,浇地后准备种上玉米。

最怕发动机高温致麦屑自燃,每天都保养清理收割机

“滴滴,滴滴……”中午11点半左右,张守才驾驶的收割机突然发出急促警示音,方向盘左侧的一块电子屏上显示,水箱温度数字呈现红色,102℃。张守才立即停下车,等待水箱温度稍下降后再熄火,“不然的话水会沸腾炸锅。”

车辆熄火瞬间,用于吸气降温的风扇停止后,覆盖在散热设备周边的麦秸掉了下来。对于张守才而言,这只是正常现象,让他最为担心的是,发动机附近的高温会引发麦屑自燃。一旦出现后,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不论每天回到家后时间多晚,张守才都会对收割机进行保养清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利用气泵清理积压的麦屑。此外,他还会对零部件进行日常维护。

摸索了二三十年的农业机械,张守才算得上“维修专家”。据了解,一年里,小麦收割机只能在麦收季的十几天里派上用场,其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停放在场院里。在麦收前,他需要把车辆送到专业的门店里保养,算上更换皮带轴承等零部件,全部算下来得4000多块钱保养费用。

对于收割一亩地麦子的价格,张守才选择了跟市场上较为统一的价格,“通常种地散户的小麦面积不大,每亩70元,如果是家里承包了成片麦地,收割起来比较方便,每亩地50元。”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将油费、车辆维修保养费用等算进去,每亩能赚二三十元左右。张守才感慨道,“现在玩农机不是特别赚钱,设备更新换代快,农机手也越来越多,整体收入降下来了。如果想开收割机多赚一点钱,还是要去大农场收麦子。”

今年麦子是丰收年,收完后地头能直接卖掉

张守才是一名农机手,也是种粮大户。最近几年,他陆续承包了村里土地,今年种小麦的面积超过了500亩。直至晚上10点,张守才才收割完最后一块麦地,整个夏收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6月12日,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农机社会化服务部主任赵士锋介绍,今年,章丘区小麦种植面积78.2万亩,截至6月11日17时,小麦收获面积71.28万亩,其中机械收获70.31万亩,完成率91%,预计6月18日,夏收全部结束。

据了解,小麦成熟期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如果收早了,小麦灌浆不完全,产量会下降;如果等到小麦完熟,籽粒养分会倒流回秸秆造成粒重下降,机收时还因干燥极易掉粒。种了二三十年土地的张守才告诉记者,种地得学会算粮食账。大家通常选择麦子在八九成熟的时候收割,麦粒比较饱满,机器收割浪费的就少,每亩地能多出几十斤。

“今年我家的小麦一亩地收成可以达到1300多斤,最少的也是1100多斤,比去年好多了。”张守才收割自己家麦子时,通常会提前联系好下乡收粮的厂子,将麦子直接送到地头卖掉。他介绍,今年麦收的价格每斤1.18元。

连续开了一整天的收割机,张守才也有了些许疲态。但他来不及休息上一天,就得准备着第二天播种玉米的工作。据公开气象资料显示,6月10日,济南发布今年以来第一个高温红色预警,随后11日、12日继续发布高温红警,并预报12日最高气温40℃左右。

“现在地里比较干旱,收完小麦后需要往地里浇灌水才能下玉米种子。”赵士锋介绍,目前章丘区耕地已配备浇灌系统,通电即可给地里浇水,预计到6月25日左右,玉米大面积播种都可通过机械播种方式完成。

w
wxc0806
1 楼
张师傅一亩地的麦子可以收入一千四、五百元,他自己种了500亩小麦,就能收入70万元左右。再加上他替别人收割小麦,收入不菲啊
媚眼瞟瞟
2 楼
弄成无人驾驶, 连空调都是多余。
k
kan_english
3 楼
没空调的车才值得显
g
gylq2000
4 楼
不论数据真假,就应该让干这种苦活累活的挣到钱,年轻人都想着当网红明星国家就完了
t
treebear
5 楼
“通常种地散户的小麦面积不大,每亩70元,如果是家里承包了成片麦地,收割起来比较方便,每亩地50元。” 一个小时20亩,一个小时1000多毛收入,一天辛苦点1万,一个收割季下来不到20万。如果能流转到其他地方收割,每年应该能挣到不少钱。
x
xxlm00
6 楼
中国南北收割季能持续一个多月,他们经常流转多省干活。
有你有我
7 楼
这品牌是VOLVO的变种吧?
n
nukeman365
8 楼
想起我过世的外公外婆的玉米地。八月初玉米成熟时也是太阳最毒辣的季节。我家乡临海滨江,空气中的湿度非常高,毒辣的太阳和高湿度两者叠加是一种住在蒸馒头的笼屉里的体验。就在这样的季节,所有的农人开始了玉米收割,是手工拌玉米棒子,一颗一颗的收割。我小时后夏天住在外公家时也常帮忙。我体验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农人的辛苦。现在老家大多土地已经不种玉米了,改种菜种花了。即使有些土地种麦或水稻,也完全是农业机械化耕种。家乡无数农人的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跨越到机械化耕种,这是中国大陆农村生产方式巨大进步的重要表征。有感而发。
s
sophrosyne
9 楼
如果是连片200亩,可以这么算
s
sophrosyne
10 楼
农人能够舒适地工作,国家就真地富强了
c
ccdb99
11 楼
假的!肯定是强迫劳动、手工割麦子,而且必须是维族奴隶。
郑长仁
12 楼
终于赶上来了!我出来时就看到美帝的农民用这玩意,真是羡慕不已。
d
danial
13 楼
没想到在中国这玩意还是新闻
m
markhammer
14 楼
这东西早就有,中国现在农民灌溉和打药都不出家门,打药是无人机,灌溉是遥控定时,半夜电价低时自动灌溉。加拿大还达不到这水平。
G
Griller
15 楼
中国人均粮食,蔬菜,蛋类,海鲜,水果的消费,比美国人均高很过,有些还是翻倍的高。 诸位,我说的不是总量,而是人均。 更别说普遍比欧洲国家高了。对于不怎么吃肉的国家,中国的海鲜和鱼类消费,人均比日本还高。 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是德国的1.4倍,虽然只有美国的65%,但是美国是算上了肉类出口的,然后中国的华人吃肉也很开心,增速还在提高。而美国人均肉类消费在逐年下降,因为通胀让普通人不敢消费。 中国的优质蛋白质消费人均比韩国,日本,欧洲高很多。按海鲜,鱼类,植物性蛋白,蛋类,肉类合集,也超过美国的人均。 中国华人的孩子,又高又壮。 我看到的是,这些中国华人的孩子人均身高比美国华人的孩子高多了,也壮多了。 另,他/她们形象气质不像美国各个族裔的孩子,美国孩子大部分畏畏缩缩,莫名的敏感缺爱,然后另一部分无知却趾高气扬。 中国的华人孩子长着一张不受欺负的脸,有的是勇气,文明,宽容和健康向上的活力。 这或许同中国宽裕,和负担的各种食物和营养的优质供给相关,也体现了好的文明和文化。
G
Griller
16 楼
你看中国的人均各种食物消费。你才看能看到为什么感觉中国华人的孩子又高又壮,形象气质非常好。 是有人均各种食物品类消费超过欧洲人均,很多比美国人均高的底气支撑的。
G
Griller
17 楼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中国北方华人的孩子,人均身高,我觉得都快超过北欧了,比如荷兰。当热,目前是没有数据支持的。不过肯定超过英国,因为英国各种蛋白质人均消费,比欧洲人均还低,伪善文化肆虐之地对当地普通人生活的劣化很严重,英国也是儿童食物匮乏比例在欧洲高的国家。 中国南方华人的孩子身高超过亚洲,比如韩国(北亚),蒙古,日本的身高会很持续,当然,目前这块也没有数据。我看到一部分广州的孩子,无论男女,竟然身高很高。 美国的人均身高一直拉跨,人均蛋白质销量也在下滑。这个就不比较了。
打哈欠
18 楼
要努力忽悠城镇低端人口去农村。 [1评]
G
Griller
19 楼
如何定义低端人口,是美国后5%的居无定所流浪汉,6年内自然死亡,然后靠每年补充还数量增长的韭菜人矿,还是后20%的食物匮乏的底层中产。 [1评]
打哈欠
20 楼
: 我说了不算, 蔡奇已经在一尊的指导下定义了北京的低端人口。 [1评]
G
Griller
21 楼
你是说城市中低产么?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比欧洲人均高。 虽然活得很好,但内部比较会有落差,因为大城市的房价底层中产很难负担,会有不甘,即使不在大城市,大部分都有无房产税的房产,但是能看到同社会上其他人的生活差距。主要中国没有宗教洗脑,底层不会自甘人下或者对自己的被劣化很理解,所以中国的文化对自由,公平,平等追求很多。 然后中国的后10%,没有食物匮乏,和居无定所的忧虑,会有更多的追求,但是这些追求可能满足不了,我不知道中国社会这种让底层也能向往好的生活的预期是如何形成的,这其实是很奢侈的。对于底层的洗脑和肆意劣化,让美国中底层思维和生活固化并且他们还自我满足,面对不公,不自由,不平等不会不甘,这其实是美国伪善文化的优势,中国目前的文化做不到。
大地阳光
22 楼
还得是大型农场才用得起。 如果只有几亩地,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