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的“具象建筑”为啥越来越多了?设计师飘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6月6日 13点18分 PT
  返回列表
69862 阅读
14 评论
日本设计小站

尽管乙方引经据典,不敌甲方一句我要我喜欢!

——日站君

最近,一对CP火了!他们因为一个高空之吻,受到了全网的关注!赤裸上身的龙太子,和身着艳丽红裙的仙女,在高达1000多米的山顶拥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世界上最高最深情最浪漫的“天上之吻”。

视频所呈现的画面,正是重庆武隆一景区内的“飞天之吻”高空娱乐项目。

你没听错,这是一个娱乐项目,当太子仙女在浓情蜜意之时,你在高空旋转360度,俯瞰望仙崖的云海。不过在体验过程中能否“随机甩出几位幸运游客”,那就不得而知了。

视频一出,有人觉得土萌土萌 ,想去现场体验;也有人吐槽雕塑丑出天际,像 " 巨人上菜 。所以这背后究竟是设计师的锅,还是另有大佬撑腰,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又是设计师的锅?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飞天之吻的设计,由5个项目团队,20多套设计稿方案,耗费五年时间,才最终打造出来。而最终呈现为何如此”土味“,设计团队负责人表示:该项目落成的效果与原先的设计稿件并不一致。

“在施工建设环节临时出现的改动和调整,这也是我们没有预见到的。”言下之意,不是我的锅,要怪就怪施工团队。

▸原设计稿模型

而且这位负责人心态非常好,既然已经建造完毕,那我们就面对现实,外观呈现只是这个作品的一部分,我们更要看到身上更重要的价值,那就是旅游创意体验:“至少在体验效果应该会为游客带来独特的刺激感受。”

各位游客们,你们听到了吗?别管丑不丑,刺激就行了!

▸飞天之吻

本来想打造一件艺术品,结果成了民俗工艺品。“飞天之吻”或许真是建设前后端不协调的产物,但细数这两年,这种不协调产物,其实也是越来越多了……

 昙花一现的土味建筑 

“飞天之吻”灵感来源于神仙故事,不过要说玩神仙故事灵感的,“飞天之吻”也要往后靠一靠,福禄寿大楼必须第一个拥有姓名。

· 具象建筑 ·

它曾以“最大具象建筑”登上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并获得了吉尼斯最佳项目奖。它出自专业机构监理设计,并不是土老板拍脑袋拍出来的。

我们仔细看,寿星手里的寿桃上甚至有两个虫眼,它是寿桃套房的窗户,窗户中间贴着四个大字:延年益寿。这可不就是人民群众想要的东西吗?这可不就是与环境和谐,理念先行的表现主义吗!?

▸福禄寿大楼

此类建筑我们统称为具象建筑。一般来说,这种设计思路下建筑,造型上没啥特别惊艳之处,在普通人看来,可能其最大的艺术发挥,就是把个头等比例放大。就像邯郸的这颗巨型白菜,典型的具象建筑。

▸邯郸的巨型大白菜

同样以生动形象著称的还有四川的五粮液大厦,这个建筑让人觉得在这里面工作的人酒量都会很好。

▸五粮液大厦

干完这瓶,还有一瓶!

 ▸稻花香大厦

昆山市巴城蟹文化馆,设计师是怎么想到蟹文化馆就一定要和螃蟹的外形一样呢?难道乌龟文化馆就要弄成乌龟的样子吗?

▸昆山市巴城蟹文化馆

...打扰了。蟹脚上还有毛,还真是注重了细节。

而说龟来龟就来,这个坐落在河北保定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内的建筑,2013年3月5日曾被香港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世界上最大的鼋(yuan)型建筑”!

▸河北白洋淀金鳖馆

单纯的放大,偶尔也会很萌。比如昆明手机大厦,“手机”是窗户,“手机屏幕”是大厅的玻璃窗。可惜,这年代已经没人用这种手机了,赶紧打个报告,换个无边框智能机吧!

▸昆明手机大厦

上海LV大厦,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青木淳设计的。据介绍,建筑外立面设计将建筑物流线外形从上而下,宛如一位身穿白色礼服的优雅贵妇。

如果你在上海的街头问别人LV大厦怎么走,恐怕对方会一头雾水;改口问大马靴,对方则会一拍大腿:你怎么不早说?

▸上海LV大厦

 恒大和万达的审美 

这些具象奇葩建筑,让大众产生了极大的审美困惑。从其建筑造型来看,它既不古典,也不哥特,更谈不上巴洛克洛可可,与现代主义风格的包豪斯更是大相径庭。

如果以后现代审美来看,冠以“仿生”之名义,以追求“自然的回归”,倒也貌似理直气壮。

比如前不久火了的恒大足球场也有内味儿。

▸恒大足球场

万达的建筑更是特色,设计师根本就不需要改图,全都是当地土特产。

▸无锡万达城展示中心的紫砂壶

▸武汉万达城汉秀剧场

▸青岛万达城展示中心

▸哈尔滨万达城展示中心

▸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

▸重庆万达城展示中心

但从正面思考,以上那些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的建筑,它们的出现也代表了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至少,中国建筑师开始有所创新,摆脱无争议却单调的方块楼,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方向是好的。

这么理解吧:具象只是他们追求创新的一种方式。但他们水平有限,民众又太苛刻,所以只敢规规矩矩设计,在创新的边缘反复试探。

 愁!为啥土味建筑总是在中国?

当然,任何一类建筑都不能被简单地完全否定,我们不能排除在特定条件下,确实需要一栋“具象建筑”的可能性。另外,在当下的中国,这类“具象建筑”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当人们有了足够的资金、技术、时间等,总想玩一点花样,这无可厚非。事实上,很多具有创造性的新事物就来源于此,所以尝试本身,并没有错。

▸沈阳方圆大厦

▸淮南奥林匹克公园

在中国,“具象建筑”起源于90年代。在当时,这确实是国人没见过的新事物,大众对之感到新鲜、好奇几乎是必然的,这也是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具象建筑”出现的原因。

▸三亚大东海1号港湾城,绰号“大菠萝”的1号港湾城

▸广西抽屉房

不知什么时候,审丑也变成了一种流行文化,不管美的丑的,只要是火的,我就要去打卡!而且在互联网的营销下,这些奇葩建筑的设计目的更多的不是出于审美,而是源于一种现代商业驱动。

·中西结合的建筑 ·当然,出现这些具象建筑还有一些影响因素,就是甲方。在设计界,甲方为所欲为,还是必然的天条!

为什么甲方,或者说是普通人对具象有着天然的喜爱呢?因为具象化的的视觉效果显而易见——降低认知成本,降低沟通成本。尽管乙方引经据典,不敌甲方一句我要我喜欢!

石家庄的中西复合式建筑,就是典型的甲方爸爸最常出的考题:既要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也要有西式审美的成分。于是,成品如图。

▸石家庄的中西复合式建筑

北京西什库教堂,三层巍然屹立的哥特式建筑前面,赫然出现两座中华古典碑亭。让人一时分不清,这到底是在罗马还是在北京?

▸北京西什库教堂

当然造成这样的建筑,不排除和甲方的沟通有关。在这里日站君友情提示:以后的和甲方聊天切记:跟穷甲方爸爸聊天要从成本角度聊,跟富甲方爸爸聊天可以从风水角度聊!我只能帮到这里了。

最后,总结一下,此类的具象建筑或许未来它可能会迎来新的进化和发展,媲美现代极简主义包豪斯,超越经典的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齐头并进,和哥特风格并驾齐驱,形成一种新的流派——新具象主义派!从而影响世界!或许,在未来,新具象主义建筑会在你的回眸一瞬间,就给你一记审美的扣杀!

参考文献: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史里芬《奇葩!中国最丑建筑来了,远看是雕塑,近看是酒店》

部分图源来自于网络

-END-

f
fibre
1 楼
一种骨子里的不自信
l
lee999
2 楼
土帅
d
dodododo2046
3 楼
大马靴很漂亮
腰果子吃
4 楼
审美力越来越差的后果而已。网络封锁下,缺乏交流,就会变得落后。印第安人被灭,就是因为没有与外面的世界交流。所以学不了别人的长处。
j
jy
5 楼
那个LV大厦还行啊,没啥不正常的呀
搏爱哥
6 楼
不伦不类,丑死了!
匆匆而过
7 楼
广西抽屉房,我在欧洲这里也有看到类似的,难道是国内学来的啊
贯军
8 楼
基建狂魔,那不是吹的。 对了,许家印那个观音坐莲大球场涅?可千万别让小学博士久等哦。
真话难听
9 楼
有创意。
a
aqw
10 楼
毫无美感。中国起码再富上三代人。
C
Combot
11 楼
这些垃圾建筑就是你国土鳖领导的真实xie z
巴黎朋克
12 楼
把腊肉馆旁边的国家大剧院给拆了盖个透明包子楼嘛! 🍉 😄 🍆 🍉 😄 🍆 🍉 😄 🍆
爱逛动物园
13 楼
罗马还哥特式建筑,作者自己没搞明白
只爱大屁股小妹
14 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