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一个人住200平,每天琴棋书画 网友:太会宅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19日 8点44分 PT
  返回列表
72276 阅读
16 评论
一条

诸文进是一名大学的客座教授,

教授中国传统艺术,

同时也是中国书画鉴定的工作者。

在大家都宅在家的这段时间里,

诸教授“宅出了水平”。

因为向往古人的精致生活与文人品格,

2016年,他在苏州的世界遗产“艺圃”旁边,

买下了一栋100年历史的老房子,

并请来设计师好友汪昶行进行改造,

最近这段时间,他彻底宅在了家里。

现在,这里是一栋200平米的小别墅,

还带三个小天井,

诸文进一人独享,

他还把珍藏多年的字画古玩都搬来这里,

细细把玩。

大门内侧专门做了一座雕花门楼,

街上的人看不到,

只有自己可以欣赏。

平时,诸文进在起居室里看画、写字,

空了就请好朋友来喝茶、下棋,

这样的生活方式收获了朋友、邻居、网友的羡慕。

诸教授说:“这里是我的隐居空间,

你可以有现代人的样貌和穿衣打扮,

内心依然保持一份传统的情怀,

我想,每个人都能做到。”

大学教授诸文进的家,位于苏州的老城区,这片区域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世界遗产艺圃,就在距离房子大约500米的地方。

艺圃是明代园林的建筑,虽然不及拙政园、狮子林那么有名,但古建筑研究者、园林设计师对它的赞誉与评价都很高。能与世界遗产做邻居,是诸文进买下这栋房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诸文进,祖籍江苏常州人,是一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最早产生想在苏州购买房子的念头,是在2010年。

那时他第一次去日本的京都,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看不清京都周围的环境,就问身边的朋友:“京都是怎样的?”友人回答:“京都是日本人的精神归宿,就像你们的苏州一样。”

苏州有昆曲、评弹、园林、园艺、盆景,传统文化的底蕴与积累都非常深,诸文进对于这种生活方式也非常向往:“苏州对我们从事传统文化、艺术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归宿。”

通过中介介绍,诸文进最终买下了阊门一带的一栋老房。原本居住在这里的是一家地道的苏州老户,经营绸缎生意。因没有能力对房子进行维护,想转卖给懂得爱惜老房子的人。诸文进正好也是他们满意的买主,于是在2016年,他成功以250万的价格拿下了这栋房子。

为隐士造房,

将客堂间改为现代起居室

2017年,诸文进在一次聚餐上认识了室内设计师汪昶行,了解到他有很多改造老房的经验,于是请他来改造这套房子。

汪昶行(左)和诸文进(右)

汪昶行对诸文进的印象不错:“不同的人住在房子里面,会带给房子不同的生命。我觉得诸老师有一点文人的气息,甚至有一点隐士的感觉,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很少见,在姑苏老区的老宅子里面,他的气质恰好合适。”

诸文进说自己不想做一个隐士,但很向往隐居的状态。他引用了李白描写九江和庐山的一首诗:“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为这个房子起名为:巢云松馆。

传统的苏州居民,格局都比较方正,而且一般会有两个天井。

入户门进来之后,会先有一个前天井。主建筑顶上的瓦片都是往天井这个方向铺的,下雨天,水就不会往外流,都积聚在前天井,这叫四水归堂,寓意财源滚滚。

一楼改造平面图

之后会有一个客堂间,客堂间的两边是两个厢房,然后是后天井,楼梯会放在不起眼的地方。

在汪昶行看来,传统布局的老房适合一家人使用,但现在这套房子是诸文进一个人住,从布局到功能,都需要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汪昶行花了不少时间去了解诸文进的个人生活习惯,发现他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字画、写书法、听评弹,有时也会和朋友一起下棋、喝茶。

改造完之后,房子的面积有200平米,还有三个天井。汪昶行将原本的客堂间改造成了起居室,其中又分出了餐厅、客厅、书房。利用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理念,没有做一些死的隔墙把空间分成太小的一间一间,而是设计了一个走廊,把功能空间都串联起来。

二楼主要是以休息的空间为主,有主卧、客房、还有一间小书房。

主卧靠近北面的墙,挖了一个圆孔。这样站在楼梯间,主卧之外,通过圆孔,也可以看到后院的竹子、花墙,有点借景的味道。

不一定要明朝风、清朝风,

把握住这个时代,整个气脉就接上了

现在房子进门的前天井,装了一座雕花门楼。这种门楼在传统的苏式民居里,只要是家庭条件好的,都会造一座,代表这一家人的体面与地位。

但这个门楼并不是对外,而是对内的,这跟苏州人比较含蓄、内敛的性格有关系。诸文进遵循这个传统,特意找了在苏州的古建队,也造了一座。

起居室之后,有一个后天井,这里用了一些青砖的材料。上墙之上,也造了一些中式雕花,去呈现苏州园林粉墙黛瓦的感觉。

诸文进并不喜欢用成套的家具,一来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风格,二来尺寸样式也未必适合,所以基本上是几件不同的家具混搭在一起。

其中有他自己找厂家定制的,比如这把玫瑰椅,就是他自己画好的草图,找厂家按照老的样式来制作的。

客厅里放了西洋沙发。诸文进觉得,中式的靠背椅材质偏硬,坐久了会不舒服,于是选择了海派的沙发,放在房子里面也不突兀,视觉、文化上面还有点冲击,挺有趣的。

“我想要的是一个民国的氛围,也不一定是明朝风、清朝风,能够把握住这个时代,整个气脉就已经接上了。”

收藏尽量买自己喜欢的,

而不是为了保值

诸文进大学学的是历史系,专业是文博,毕业之后就在上海一家文物店工作,后来又进了拍卖行,从事艺术品鉴定的工作。2013年,他成立了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开始自己做文物鉴定。

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有不少中国书画的收藏:“尽量选择都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为了保值才去买它。”自从搬进这栋房子之后,他便把这些“宝贝”也一起带了过来。

李瑞清(左二)、曾熙(右二)、符铁年(右一)

餐厅的白墙上就挂了四幅中国的书法,书法上面称为“四屏条”。他们都是清代晚期跟民国时期,思维比较有名的书法家。其中有两位是张大千的书法老师,一位叫李瑞清,另一位叫曾熙。

让诸文进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符铁年,因为他那幅书法下面有一个方章,印着: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意思是:不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怎么度过这有限的一生?这正好符合诸文进住在苏州的心境。

“在上海为了生存、生活,忙着赚钱、交际。到了苏州之后可以在这个小房子浇花、看书、题字。看起来是没有太大的意思,其实是一种自我放松,对自己身心有益的事情。”

松树也是诸文进很喜欢的一个收藏主题,他所收藏的中国画都跟松树有关。因为在中国古代,松树有一种文人很崇拜的品格:临寒不折。不靠自己的颜色,或者花朵去取悦别人。

他认为传统与现代其实并不矛盾:可以有现代人的样貌、穿着打扮,但内心还是保持一份传统的情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穿汉服、唐装,这也是回归传统的一种方式。

“传统肯定有吸引你的地方,而且你对国家,对民族的感情越深厚,对传统文化肯定是不排斥的。”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居住在有历史感的老房里,如何挑选合适的房子?如何处理老房子的防潮、保暖问题?设计师汪昶行提出了以下这些建议:

1、首选南北通风的房子

朝向、通风、采光、所处位置,在买房子时要着重考虑。因为要保护老房子,改造的过程不能将它整个拆除,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选择南北朝向的房子,有利于改造后空气的自然流通。

2、注意对白蚁的防护,去掉没有价值的砖木结构

老房经常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砖木结构的老化。为了更加适合现代人的使用和房子将来的保存,应将没有保留价值的砖木结构去掉,换成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留下的、以及新加入的木结构部分,则要注意白蚁的防护。

3、铺设防潮材料,防止梅雨潮湿

因为房子地处江南,一年四季雨水较多。怎么去除潮湿,是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安装大面积的玻璃窗户,加快湿气散去。如果能买到两层楼的房型,二楼可以用来做卧室,有效隔离潮湿。

加入现代地暖,在冬天可使房子保持一定温度,防止寒冷潮湿。改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地基上铺设防潮的材料,防止梅雨潮湿。

4、独门独户,出入方便

房形上,整个平面最好四方规整,与左右邻的墙体最好保持独立,独门独户,进出方便,如果门口可以泊车,在老房就很难得了。

u
ukwlux
1 楼
两百五十万,这是买葱姜还是利益输送
g
givetome
2 楼
太便宜了吧……
C
ColdFire
3 楼
你得先买个200平的房子。。。
林前雄
4 楼
有钱人
D
DOD13
5 楼
绿地在浙江上海很多类似的联排和独栋,但真难看
活祖宗
6 楼
有没有“饱饭之后思淫欲”?
只爱大屁股小妹
7 楼
败类
只爱大屁股小妹
8 楼
败类
M
Mr-monkey
9 楼
设计的很不错
曾祖爷爷
10 楼
还缺雾霾过滤器和口罩库房
a
add321
11 楼
在家还要围巾捂着,舍不得空调的钱吗?这能舒服到那里去?活受罪!
B
Buckycloud
12 楼
250万?少了个零吧
金蛋
13 楼
屋止半住 人散無主 凶
r
rally
14 楼
老房是好东西,不过被这人搞得杂乱无章.
左捏幂幂右揉baby
15 楼
哪个野鸡大学教授???
g
givetome
16 楼
可能是苏州大学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