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强盛的塞尔维亚,为何沦为存在感不高的小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15日 6点4分 PT
  返回列表
71590 阅读
22 评论
环球情报员

塞尔维亚是东南欧的一个小国,人口只有718万,国土面积8.8万平方公里,在欧洲并不算突出。在本世纪初,曾与塞尔维亚同声共气的黑山宣布独立,又使得塞尔维亚成了欧洲为数不多的内陆国之一。

或许塞尔维亚现在不起眼,但在历史上也算雄踞一方的强国,其曾建立过强盛的王朝,甚至连拜占庭帝国都不得不屈服于他。在现代,其前身便是南斯拉夫。不过由于塞尔维亚身处巴尔干,周遭强敌环伺,稍有不慎,便是身死国灭。塞尔维亚也没能逃脱这一命运,成为强国觊觎的对象。此后几经浮沉,还是没能摆脱分裂的命运。

▲塞尔维亚地理位置图

一、昂扬千年的双头鹰,竟向“蛮族”低头

在罗马时代,欧洲存在着三大蛮族: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以及日耳曼人。其中的斯拉夫人起源于东欧地区,今天的波兰维斯瓦河河谷被认为是斯拉夫人的故乡。

在公元四到七世纪,中亚地区的匈人入侵,斯拉夫人离开家乡向欧洲各地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斯拉夫人分化为三个部分,其中南斯拉夫人来到了巴尔干半岛,并在此定居。如今,巴尔干地区的克罗地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都属于南斯拉夫人的后裔。

▲斯拉夫人分布示意图

当时的巴尔干半岛属于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在信仰东正教的拜占庭影响下,来到巴尔干的斯拉夫人也改信了东正教。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其主要流行在东南欧地区。后来因有部分斯拉夫地区,如克罗地亚受奥匈帝国统治的影响,信仰了与东正教同源的天主教。

来到巴尔干后,南斯拉夫人因聚居地、族群文化的不同,再次分化成很多小部族。作为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尔维亚人在拜占庭的影响下生活了数百年。但后来,因拜占庭在土耳其人的进攻下不断衰落,拜占庭的国土面积不断缩小,对半岛的控制力不断削弱。

▲拜占庭帝国(紫色)在约公元600年的地图

公元十二世纪,拜占庭内部争权夺利,吸引了外来势力的觊觎。基督教圣城巴勒斯坦被占领,西欧为了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耶路撒冷,正组织十字军进行圣战。

然而十字军在东征进攻异教徒的过程中也伤害到了“自己人”。第四次东征的十字军因要造战船而欠了威尼斯总督一大笔钱无力偿还,威尼斯总督就引诱十字军进攻并劫掠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以此偿还债务,文明古都陷于战火之中。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拜占庭乱成一团,塞尔维亚人趁机扩张领土,并建立自己的国家。大公斯提芬·尼曼雅加冕为王,建立塞尔维亚王国,开启了长达两百年的尼曼雅王朝的历史。

▲塞尔维亚皇帝杜尚

公元1331年,斯提芬·杜尚继承了塞尔维亚王国的王位。塞尔维亚王国在此时开始着力进攻虚弱的拜占庭,并夺取了巴尔干北部乃至中部的大片领土,杜尚于1345年自封为皇帝。由于拜占庭首都失陷长达半个世纪,拜占庭帝国在恢复后也极为虚弱而无力抗争,因此对杜尚的僭越行为无力制止,只好承认了其地位。

在杜尚建立的帝国全盛时期,其控制了巴尔干除拜占庭和一些小民族聚居区之外的大部分领土,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国力空前鼎盛。在杜尚之后,继位的新皇帝软弱无能,导致了帝国分裂,帝国最终在匈牙利与土耳其人的入侵中走向崩溃。

▲塞尔维亚帝国版图(红线内)

土耳其人首先灭亡了拜占庭,随后势力就不断向巴尔干北部延伸,最终将苟延残喘的塞尔维亚王国灭亡,塞尔维亚变成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行省。

大部分塞尔维亚人不愿意接受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斗争中,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情绪不断高涨,形成了“大塞尔维亚主义”,旨在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南斯拉夫人的更大的塞尔维亚国家,甚至对斯拉夫人不占主体地位的国家也有领土要求。

▲1683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版图

二、消逝的光辉,是塞人永怀的梦想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逐渐强势起来,为了打通由奥斯曼控制的东西方交通要道,西方国家开始进攻奥斯曼。落后保守的奥斯曼因不能抵挡西方社会的进攻而衰落。

趁奥斯曼衰落之机,塞尔维亚人的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发展,并初步取得国家独立。但土耳其人的让步是有限的,不可能容忍塞尔维亚帝国的复兴,因此独立后的塞尔维亚国土非常狭小。对于塞尔维亚人来说,这一结果当然不能接受,双方的斗争并未结束。

▲1878年柏林会议后的巴尔干局势

随后,同为斯拉夫民族的沙皇俄国,借“解放巴尔干的斯拉夫人”为名,想要插手巴尔干事务,并顺势夺取黑海出海口,从而扩大其在东南欧的影响力。

西方列强不想看到俄国在巴尔干扩大势力,联手逼迫俄国做出让步。最终,列强之间签订《柏林条约》,塞尔维亚等国的独立地位得到认可,但塞尔维亚要求恢复杜尚时代版图的要求被拒绝。

与此同时,欧洲大陆的另一场政治变局也影响到了巴尔干。十九世纪初期,在拿破仑战争的冲击下,煊赫近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崩溃,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失去了对德意志大部分地区的控制。

▲奥匈帝国

退居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此时举目四望,曾经的国土已成为普鲁士的势力范围,再度向西扩张已变得不可能。为了重拾帝国雄心,奥地利不得不与已脱离奥地利统治并取得自治地位的匈牙利谈条件,通过保留匈牙利的自治权,来换取匈牙利对奥地利的支持,从而建立起奥匈帝国,并将目光看向了较易介入的南方。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巴尔干地区的波黑,随后又不断觊觎巴尔干其他地区。不过,重新统一巴尔干北部一直是塞尔维亚人的梦想,奥匈帝国的行为激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愤怒,使“大塞尔维亚主义”再次蔓延。

塞尔维亚有一个秘密组织“黑手党”,该组织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宣称“要么联合,要么死亡”,正是这一组织在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上掀起了一场战争狂澜。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同时也是军国主义份子的费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国耻日”期间跑到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去检阅军队,结果命归九泉。1389年的同一天,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吞并,塞尔维亚将这一天视为“国耻日”。

费迪南就是想在这一天挑衅塞尔维亚人,结果被黑手党成员普林西普刺杀。萨拉热窝事件将积蓄已久的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彻底引爆,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结果是奥匈帝国被击败,帝国随之土崩瓦解,原先治下的各民族纷纷独立。战后的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以及克罗地亚这三个南斯拉夫人国家,为了摆脱大国控制,便联合建立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塞尔维亚王国,之后便直接改名为更具有民族辨识度的“南斯拉夫王国”。

南斯拉夫王国成立后,塞尔维亚初步实现了其大塞尔维亚霸权。虽然说其在法律上将组成国家的各个民族置于平等的地位上,但实际上,塞尔维亚实行的是塞尔维亚优先的政策,塞尔维亚人把持着国家的主要官职,并在国内享有各方面的优待地位。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虽然也是南斯拉夫人,与塞尔维亚同源,但两国受奥地利影响而信仰天主教,文化与塞尔维亚迥然不同。他们加入南斯拉夫王国只是不想再重蹈被异族强国吞并的命运,但塞尔维亚的做法让他们感觉自身利益受损,因此一直与塞尔维亚为主体的统治当局作斗争。

双方矛盾最激烈之时,暗杀与恐吓不断发生,甚至南斯拉夫的国王也被克罗地亚等国派人阴谋暗杀。利益的对立使得统一的王国走向分裂,国家后来在二战被德国等轴心国吞并。

▲纳粹德国入侵南斯拉夫

三、红旗飘扬的巴尔干何以离心离德

十九世纪末,巴尔干也产生了社会主义思潮。在“斯拉夫老大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受到激励的南斯拉夫人也组建了“南斯拉夫共产党”,但由于与南斯拉夫王国的统治当局利益相左,其组织受到当权者的打压。二战爆发后,随着王室流亡西欧,南斯拉夫共产党着力领导南斯拉夫的民族解放运动,并带领南斯拉夫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南斯拉夫的成员

1945年,重生的南斯拉夫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员国包括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黑山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这些成员国大都是斯拉夫人的后裔,但也存在其他民族成分,比如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就是巴尔干本土居民混合而成。

▲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

新生的南斯拉夫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本属于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但苏联在南斯拉夫表现出了极为强势的态度,苏联认为其是南斯拉夫的解放者,并强加国家治理经验于南斯拉夫,仗着自己是“斯拉夫老大哥”的角色,干涉南斯拉夫的经济、外交等活动,使得南斯拉夫无法忍受。终于,南斯拉夫与苏联走向决裂。

当时的南斯拉夫是东欧地区一个较为发达的国家,其经济一度在东欧处于领先水平,是一个地区强国,有“巴尔干之虎”之称。其在20年之内就完成了工业化,发达程度甚至就连苏联都比不上。除此之外,南斯拉夫的军事实力也很强大,有常备军队八十万人,海军仅次于几个西欧强国。

▲前南斯拉夫民族分布示意图

南斯拉夫人的国家虽然得到了重建,但其国内深刻的内部矛盾并没有随着这次重生而消弭。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铁托曾重申“兄弟情与统一”这一口号,号召国内各成员国尊重与共存。但这些努力都没有奏效,“分离主义”仍然在南斯拉夫大行其道。矛盾在长时间的累积之后,势必迎来爆发。

克罗地亚首先向南斯拉夫政府发难,迫使政府修改宪法,给予其成员国更大的自治权。新宪法同时给予了南斯拉夫的两个自治省以更大的自治权,使得一直主张集权的塞尔维亚恐慌不已。因为大部分塞尔维亚人都将科索沃视为民族的摇篮,对于该地区分离的担忧,使得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再次发酵。铁托在世的时候因为其个人影响力使得局面还能控制,但随着铁托的去世,分离主义再次喧嚣起来。

▲铁托逝世

四、落寞时刻,是什么踏灭了塞人的梦想

八十年代,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因苏联模式的僵化都处于经济疲敝的状态,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在西方的分化下纷纷萌发“民主化改革”的趋势。南斯拉夫也同样因此受到严重的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带来的困扰,又无力整治,不得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后的南斯拉夫涌现出了一大批政党,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南斯拉夫的六个成员国分化为三派:坚持现有体制并希望加强的塞尔维亚和黑山,要求建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邦联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而波黑和马其顿则表示两种制度他都可以。

▲前南斯拉夫内战

争论的最后是半岛发生内战,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先后独立,南斯拉夫开始了不可逆转的解体过程。随后宣布举行独立公投并宣布独立的还有马其顿和波黑,辉煌一时的南斯拉夫就此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因此其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即为“南联盟”。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纷纷宣布独立

同时,科索沃以及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还在塞尔维亚控制之下。但科索沃居住的阿尔巴尼亚人很早就致力于在南斯拉夫取得成员国地位,而不是作为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1991年,科索沃举行了独立公投,超过98%的居民投了赞成票,但塞尔维亚拒绝承认其结果。

双方因此长期处于暴力冲突之中,并在后来引发了科索沃战争。战争之后,科索沃由联合国接管。塞尔维亚先是失去了科索沃,其后又失去了黑山。

▲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在挥舞阿尔巴尼亚旗帜

黑山境内有30%的塞尔维亚人,因此一直和塞尔维亚同声共气。黑山虽然留在了南联盟,却一直声明自己与塞尔维亚地位平等,有充分的民族自决权,这就为后来的黑山独立埋下伏笔。出于对前途的担忧,黑山于2006年宣布独立,随后宣布独立的还有一直得不到承认的科索沃。

在经历了一系列剧变之后,曾经赫赫有名的南斯拉夫成为了历史,塞尔维亚也和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塞尔维亚”痛苦别离。

南斯拉夫是一个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联邦国家,各成员国之间虽因有“南斯拉夫人”血脉相连而团结在一起,但经过长期历史的分化和四周列强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

“强扭的瓜不甜”,在这样一个国家,仅仅强调一个族群的利益,必然把其他族群推向对立面。南斯拉夫之所以有前期的繁荣,是和铁托摒弃族群之嫌倡导尊重共存分不开的。

▲前南联盟领导人以及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

但之后的塞尔维亚人推崇“大塞尔维亚主义”,把塞尔维亚的利益凌驾于其他成员国之上,这一做法激化了矛盾,使得这一主张表现出了更大的负面影响,最终使得统一的国家支离破碎,塞尔维亚人也与自己的“大塞尔维亚梦想”越来越远。

m
mmvnghg
1 楼
共产党统治过的国家 都会很混乱 世界第一强大的国家,也会变成垃圾堆
K
KOCP
2 楼
如果习包子继续强权统治,总有少数群体,(如民族的,地域的,阶层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最后演化出的内乱将会中共统治下的中国推向比南斯拉夫惨1000倍的境地
H
HENGKAN
3 楼
鸡贼的铁托留下的烂摊子
4 楼
Djokovic存在感很强 XD
D
DN360
5 楼
因为他选择俄罗斯和中国做朋友
6
66parker
6 楼
因为被美帝肢解成若干小国了,楼下傻逼狗粮死全家
遇雨余于
7 楼
历史就是战争与和平。
m
mmjsh
8 楼
军国主义份子的费迪南大公?? 拜托,费迪南 属于 鸽派 好不好!
m
mmjsh
9 楼
历史贫乏的国家,其人民往往很幸福
外宣難波
10 楼
美国干得好
A
AndrewZhang
11 楼
被白皮猪践踏过的国家不是分裂就是贫穷,数不胜数。
r
rally
12 楼
南斯拉夫的经历和苏联一模一样. 天主教、"新教"国家 和东正教国家誓不两立不共戴天由来已久,不是民不民主就能改变的.
d
diss2
13 楼
是不是美国爸爸干你的时候 你都喊 美国干得好?哈哈
对不起我是警察
14 楼
Communism
邮局人员
15 楼
它不出名, 但是中國給了幾箱口罩後變成了怕它不出名! 它們國的領導人也是終身制的嗎?
E
EPP
16 楼
中国历史上分分合合的时候多了,被人按住揍的只剩东南几省或者西南几省也能扛一朝一代呢。有的是比你明白的,老跟个瞎逼算命一样扯蛋,老兑现不了容易变祥林他媳妇。
外宣難波
17 楼
: 肏你 diss2 慰安妇 老母的屄 见到谁都叫老子
S
Sxf1973
18 楼
: 多虑了。
B
BH
19 楼
中国生灵涂炭之日,就是轮运狗粮弹冠相庆之时!
c
ceshen
20 楼
看1和2楼两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虽然会打中文的但不知道是哪国畜生,多读书,南斯拉夫的问题本质是宗教冲突,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信奉伊斯兰教的科索沃,那么屁大点地方怎么会这么多宗教,那都得拜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帝国所致,他们推行宗教影响的结果就是造成了种族隔离。这更加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掌握自己的命运是多么的重要,否则就是兄弟阋墙而不能外御其辱。靠1楼和2楼这样的就是危险的例证!
天使与恶魔
21 楼
获得民主自由的代价!
h
huangda1982
22 楼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