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 却教出了高晓松这样的大咖…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1月15日 6点44分 PT
  返回列表
35745 阅读
34 评论
环球人物杂志



“我给孩子(高晓松和妹妹)削过两根铅笔,就再没管过他们。”

|作者:二水

|编审:苏睿

最近,高晓松领了一个“年度匠心写作”的奖项。不过这个奖不是颁给他的,而是他的母亲建筑师张克群。

众所周知,“身怀六甲、学富五车”的高晓松毕业于清华大学、因一首《同桌的你》红了几十年,如今又有多档高点击量的谈话类节目在手。按说老高这样的人生阅历,早已让人羡慕得个个都成柠檬精,可若跟他母亲一比,直接被秒得渣渣都不剩……

出身名门、饱读诗书的张克群早年间受梁思成“忽悠”痴迷古建筑,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做了大半辈子和建筑相关的工作。

学识出众的她,还有着让儿子自豪的颜值——高晓松曾不止一次在节目和文章里说母亲“颇有民国才女林徽因之风”,并把自己的头像设置成父母年轻时的合影。



·高晓松父母合影。图源:高晓松微博。

能被高晓松这样狠夸的张克群,究竟是个怎样的“奇女子”?



“研究生在我们家等同于文盲”

通常,一家能出一个人才都不容易,可高晓松家却出了一拨又一拨的人才。

他的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张克群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毕业后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和教育工作。张克群的弟弟张克潜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

再往上查,张克群的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一手创办了深圳大学,并担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母亲陆士嘉是民国有名的女学霸,后成为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更是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校教授之一。张克群的舅公施今墨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曾为孙中山、杨虎城、李宗仁等人看过病,凭精湛的医术造诣享誉中外。



·第一排两个小孩分别是高晓松(右)和妹妹,第二排从左至右是张克群、张维、陆士嘉,第三排是张克潜(左)和高立人。

老一辈各个是学霸出身,就连高晓松的妹妹高晓江都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唯独高晓松是大学没毕业。也难怪他会说“研究生在我们家等同于文盲”,还真没见过这样间接吐槽自己学历低的……

出生在这样一个“学霸家庭”,高晓松的生长环境却很开放,从小到大被母亲“放养式”抚养,从不催着写作业。

张克群对儿子的教育理念沿袭自她的父母。“我爸所管的事情,只是吃饭别把菜汤掉桌上、喝汤别‘嘶溜嘶溜’地出声这种习惯的养成,其他从来不说,都是潜移默化地影响。”

在张克群的印象里,她儿时最欢乐的时光就是晚上。父母每天下班后,要么趴在桌上奋笔疾书,要么和孩子一起读书。



·张克群(右一)和父母、弟弟。

当时,父母给张克群订了一本《知识就是力量》,那是一本翻译自(前)苏联的科技科普类杂志,还给她买过一种由许多铁片组成、可以用螺丝自由组合的类似于乐高的玩具。

杂志培养了张克群爱读书的好习惯,而拼接玩具则让她有了遇事动手操作、勤于思考的爱好。

至于学习方面,父母更秉持“从不督促,爱学不学”的态度。

初中时,张克群有段时间成绩不理想,没考上高中。父亲得知后只对她说:“你上学比较早,先休息一年吧。”

个性要强的张克群觉得很不好意思,“清华副校长女儿没考上高中”这件事让她愧疚了好久。于是,她努力了一年,终于在第二年考上北京名校101中学,并保持每次考试各门功课都是满分。



“我从来不教育他们”

后来,张克群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认为“教育应该是理念上的教育,而不应该是具体的教育”。直白点说,就是“别管那么多”!

“有的家长爱指责孩子,那是因为他们忘了自己小时候什么样。我给孩子削过两根铅笔,就再没管过他们。”

嘴上虽说“不管孩子”,张克群却在平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孩子。

“我就是跟他们做做朋友,他们是我的一个礼物,从小我就跟他们一起玩,也从来不认为他们得听我的话。”

在高晓松和妹妹很小的时候,喜欢历史的张克群会带着孩子到颐和园,坐在长廊两边,给兄妹俩讲每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为孩子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告诉他们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

通过那些静止的物件,她讲述着无比生动的历史,而那些历史让兄妹俩明白了世界的辽阔。



·高晓松(右)和妹妹。

现在的许多家长经常焦虑孩子不能完整地读一本书,而这种事情从来不会出现在张克群的家里。她说:“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都在搓麻将,指望小孩看书,那不可能。我们家里要不就看书,要不就听音乐,所以孩子也是。”

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读书,让高晓松印象深刻。他在《鱼羊野史》中写道,“当时我家里有好多书,连走廊里都摆满了书。书柜下面都是卡片柜,那个时候没有谷歌搜索,看书得把笔记记在卡片上,这句话在哪本书第几页。于是,我们家到处堆满了卡片。我常常随手捡起一本书,一看就是一个下午。对我而言,读书就像吃饭。”

如此开放的学习环境,让高晓松的精神和灵魂从小就自带不凡气质,也让他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



把儿子独自扔在天津一个星期

1961年,张克群考入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巧合的是,高晓松和妹妹也在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1988年,高晓松以高出高考分数线50多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照这样的剧情发展,家里面又要多出一位科学家。可高晓松却走上了和父母不一样的道路。

高晓松读书时,张克群跟他说得最多的是,“别指望家里,我给你走不了后门,不好好念书就去前门卖大碗茶去”。没想到,儿子真的在日后做起了表演相关的工作,弹着吉他,写着歌,舞台也比前门大了好多。

刚上大学没多久,留着一头飘逸长发的高晓松从北京各高校找来了蒋涛、戴涛、赵伟、老狼等人组了一支乐队,取名为“青铜器乐队”。

乐队有了,可没有乐器练习,高晓松想从家里拿钱买乐器。张克群听后问他:“你干嘛好好放着无线电不念去唱歌?”他说:“我要是念完无线电出来最多是个修收音机的,我愿意唱歌,希望中国有自己的流行音乐。”

若是其他家长,会为了让孩子回心转意使出各种招数。张克群却提出要和儿子打个赌,只要他能靠弹琴养活自己一个星期,家里就支持。然后,张克群搜走了高晓松身上所有的钱,只给他买了一张火车票并送上火车,目的地是天津。

到了天津,人生地不熟的高晓松好不容易在闹市区靠弹琴赚了5毛钱,结果可能因为当年一头长发的他看起来不太像好人,后来被人举报当作坏人抓了起来。慌乱中,他说自己是清华大学的,可人家不信。最后实在没办法,他让警察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这个赌,也就输了。



·年轻时的高晓松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

人生的第一次叛逆和打赌,虽以失败告终,但也让高晓松下定决心离开清华校园,走上音乐之路。几年后,《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腾空出世。

1995年,《同桌的你》几乎包揽了当年所有的音乐奖项。在“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颁奖礼上,高晓松和老狼在下面嘀咕说,如果是第二名,就不上台了。结果,他们第一,第二名是那英。

如此一看,若不是母亲当年出“狠招”,高晓松也许不会留名中国流行乐坛。



“他念不念书、唱不唱歌,

我无所谓”

在高晓松的眼里,母亲除了有学识、有才气,还比一般的知性女性多了一个特征——有魄力。

清华大学毕业后,张克群在北京最早的民办建筑事务所大地做建筑设计师,如今三元桥附近的港中旅大厦、301医院的耳科实验室等作品都出自她手。



·港中旅大厦。

2002年,张克群退休了,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回忆以前的大学时光。“梁先生讲课时根本不是讲课,就是在表达一种爱。在放幻灯片时,他会情不自禁地趴在有投影佛像的白墙上,念念有词地感叹:‘我是多么喜欢这佛爷的小胖脚丫呀’!”

因深受梁思成影响,张克群在花甲之年又重拾对古建筑的热爱。她查阅资料、看实物,在半年时间里独自一人开汽车,跑遍了北京城里和远近郊区县的大小村庄。自嘲“破庙迷”的她,还在闲暇之余将调查的资料整理成三本书出版。

张克群渊博、自由、敢于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用高晓松的话说,“是母亲给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

高晓松年少时桀骜不驯,为了音乐理想从清华退学,组建乐队,去海南商演、厦门流浪……如今,除了听歌、看电影、看书,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玩。每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妹妹高晓江亦是如此。她之前骑摩托横穿非洲,因摩托车在沙漠小村里坏了,就索性在那里生活两个月等着零件寄到。等待的日子里,她过起了神仙生活,看沙漠深处的血色残阳,与酋长族人喝酒,没事儿的时候还给“外来人”当导游……



·张克群(左)和女儿高晓江。

如今,高晓松成了公众人物,高晓江也读完了博士。在别的家长看来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可张克群从没有这种想法,“他念不念书、唱不唱歌,我无所谓,没有满意不满意这一说,各过各的,我就过我的日子”。

看,多酷的老太太!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张克群才会说出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被儿子写进了歌里,传唱成生活真谛。多年之后,高晓松和妹妹也过上了“不苟且”的生活。

马东曾这样评价高晓松:“我喜欢高晓松,是因为他的身上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牛逼劲,而这源于他的阅读量和阅历。”

而造就了这样的高晓松的人,正是张克群。

真正聪明的父母,不是天天把教育理念挂在嘴边,一味地砸钱给孩子报许多兴趣班,而不肯付出时间陪伴。

他们会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兴趣倾注心力和时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生活的热情,让孩子的精神世界逐渐丰盈充实,从而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长大后才不会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

n
nyfan
1 楼
可惜这孩子长瞎了
阿拉丙
2 楼
高晓松长相一点儿都不重要,有才女粉丝太多了
l
love962397
3 楼
一家子高学历却告诉别人,“他读不读书我都无所谓”。呵呵。
兔比兰伯王
4 楼
高晓松的父母颜值:林薇音 和 秦汉
兔比兰伯王
5 楼
高晓松的父母颜值:林徽因 和 秦汉
小狗宝宝
6 楼
父母都挺漂亮的,他怎么长残了?
b
bia
7 楼
小狗宝宝 发表评论于 2020-01-14 14:26:00 父母都挺漂亮的,他怎么长残了? ===================================== 相由心生
x
xdada
8 楼
大咖? 一娱乐圈的网红。
我胖我的
9 楼
马东曾这样评价高晓松:“我喜欢高晓松,是因为他的身上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牛逼劲,而这源于他的阅读量和阅历。” 这话是马东说的,那就对头了。事实证明,当妈的只给孩子削两根铅笔是不行的。这孩子可能资质本来不错,可是最后会变成被马东喜欢的牛逼。
p
pink_rose
10 楼
解释了为什么矮大紧是个attention seeker
w
wumiao
11 楼
充分说明孩子的成败和父母的教育没有百分之百的关系,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必须要有
12 楼
矮大紧算什么大咖?
轻松轻松
13 楼
捡的
血刀老祖
14 楼
没啥好炒的了,父母也拿出来
n
nanxun_
15 楼
确定是他爹的儿子?
匿名3333
16 楼
"在高晓松和妹妹很小的时候,喜欢历史的张克群会带着孩子到颐和园,坐在长廊两边,给兄妹俩讲每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为孩子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告诉他们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 这叫做只削过两根铅笔啊, 可真够谦虚的。
东升公社
17 楼
忽悠!
看客678
18 楼
不要羞辱网红和真正的咖
懒得编笔名
19 楼
高晓松确实是个学霸,从四中A班到清华,也是个书痴,是小时候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跟良好的家庭环境分不开。本来很喜欢他,但是刚刚听说他加入了93学社,成了御用文人,说真的,有点失望。但是人各有志,真心希望他能在举手党里有翻作为。
疾走罗拉
20 楼
父母都这么好看儿子却长成这样。
k
kokuhorose
21 楼
高晓松的同龄人家里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文学、历史书可看,哪怕是大城市的普通知识分子家庭。 那个时代也没有公共图书馆,书店也很少,也没闲钱买书。 也就是高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里一堆书,院里还有清华的图书馆,不够的话隔壁学校还有一座看不完的图书馆。 基因加图书馆,爹妈静等开花结果吧。
t
tobright
22 楼
"研究生在我们家等同于文盲",哈哈,大紧深谙厉害国行事之道,辍学对他来说没啥可害羞的。
路上的光
23 楼
天天在这里显摆,也真没什么料可提,还要拿梁思成和林徽因拔高自己。真是让人无语。这样的文章只能毒害年轻人。
吃饱了没事干--
24 楼
她家咋的啦,怎么总是提她家?
十年梦
25 楼
看过这小子讲的抗美援朝,骨子里是看不起自愿军,认为不应该打,实际上这个人跟城里有些奴才有一拚,不是什么好东西。
土拨鼠拨土
26 楼
最讨厌这样的父母,总跟别人说:放养,我什么都不管。可能吗?把他仍农村一土窑里试试。你家如果没背景,孩子不自觉的要是这么养就完蛋了。
骑猪远行
27 楼
小编是在提醒人们,想要当父母又不太爱管小孩的,先把自己“炼”成“精”.
追求永生
28 楼
内容不说,实际不说,这题目简直了,事实就是不好吗?
路边群众
29 楼
很烦这老高一天讲家史,听烦了远方 不管之类的东东,这不是挖苦我们农村城市的普通父母么,
懒得编笔名
30 楼
看过这小子讲的抗美援朝,骨子里是看不起自愿军,认为不应该打,实际上这个人跟城里有些奴才有一拚,不是什么好东西。 --- 抗美援朝本身就不应该发生。金大胖先打的南韩然后被美国打的满地找牙,中国怕他被灭了后美国在家门口放个傀儡政府,所以才放弃解放台湾去帮金三胖打的。用了几百万人的命打死打伤几万联军,最后还是回到用38线划分南北。。。
加国游子
31 楼
本来应该挺有出息的孩子,被父母教育成/放纵成现在这模样了
十年梦
32 楼
懒得编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0-01-14 22:24:39 看过这小子讲的抗美援朝,骨子里是看不起自愿军,认为不应该打,实际上这个人跟城里有些奴才有一拚,不是什么好东西。 --- 抗美援朝本身就不应该发生。金大胖先打的南韩然后被美国打的满地找牙,中国怕他被灭了后美国在家门口放个傀儡政府,所以才放弃解放台湾去帮金三胖打的。用了几百万人的命打死打伤几万联军,最后还是回到用38线划分南北。。。 有时间去读一读抗美援朝历史,有几点跟你商讨: 1.抗美援朝本身是不应该发生,但发生了中国必须面对。三年战争中国一共牺牲了十八万至十九万之间,不是你说的几百万。 2.如果没有抗美援朝,苏联不会援助中国一百五十六个大项目,这些项目奠定了中国的重工业基础。 3.有了抗美援朝,苏联才把大连旅顺和中东铁路还给中国。 4.有了抗美援朝,中国周边才有近五十年的和平环境。
D
DannyIII
33 楼
高晓松是江郎才尽,只做了两首歌就不行了,所以只好改行在那个年代这小子不算什么,北京城有的是跟他一样的,甚至比她强的。
N
NaNaMonkey
34 楼
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发言都晓得高晓松就是个网红。 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想到高晓松不到四十岁时就开始摇着扇子装文人坐台视频吹嘘坑蒙信口雌黄误人子弟,以前有位妈妈告诫“养孩子不仅是钱最主要的是时间陪出来的”更加深入我心。高晓松母亲个人虽有成就,可教育子女却教导无方是最大的过失。养孩子如果不能用心养,那不养好过生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