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只口罩质量遭质疑后 荷兰首相公开感谢中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15日 17点11分 PT
  返回列表
72584 阅读
33 评论
新民周刊

今天

荷兰本可以有序而平静地为疫情到来做准备,但它的抗疫之路却因延误波诡云谲。

文 |王巧丽

老剧《是,大臣》中,两名英国绅士有一段经典对话:——“第一阶段, 我们说什么也不会发生。”——“第二阶段,我们说也许有事情会发生,但我们什么也不用做。”——“第三阶段,也许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但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第四阶段,也许我们应该早些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太晚了。”

这段对话被一家英国报纸摘出来,直指约翰逊政府抗疫政策。欧洲抗疫,正努力克服“第三阶段”、挣扎在“第四阶段”之前。

2月末还自认为“不可战胜”,3月中旬整个医疗系统已经被病毒完虐——这个故事发生在荷兰这个2019年还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球卫生安全指数”排名第三的国家。其实,不管谁评、怎么评,荷兰的公共卫生系统很少跌出前十。令人称道的分级诊疗体系、医术精湛的医生、先进的医疗器械,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全世界, 它都有足够自豪的理由。荷兰本来有希望以有序而平静的方式为疫情到来做准备。但它的抗疫之路却没有一帆风顺, 像这个国家油画中经常出现的题材:船只在北海中颠簸,顶着被倾覆的危险,驶向风暴中心。

《惊涛骇浪》 Hermanus Koekkoek jr (1836 – 1909)

天真的代价有多大?如果批评一名成年人“天真”,无疑是一种屈辱。但欧洲政治家们,经过这次疫情,开始自认“天真”。一位受到挫折的德国政治家说: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像我们一样天真地相信“全球化”。中国医疗物资供不应求,德国在购买中甚至与美国产生了冲突,开始反思把关键生产环节外包是一把双刃剑。责人不如求己,高龄老奶奶开始动手缝口罩了。德国的汽车厂如大众、宝马也开始改造生产线, 生产口罩与其他物资。德国希望国内有完整的医疗物资供应链,以备万一。政治家的声音在荷兰能找到不少共鸣。荷兰当天的《人民报》上,也以“失落的一个月”为题,梳理了病毒传播与失控的时间线,指出本国疫情领导者的天真与失职。《人民报》细数了2月份荷兰对疫情中的中国提供的帮助, 帮助向中国货运飞机提供临时航空权,让其载满防疫物资飞回中国。当时已经有国家禁止防疫物资出口,但荷兰没有那么做。在其他国家对疫情相关国家封锁边境之时,荷兰等了很久才开始测温,完全没有任何隔离要求。“遵从世卫组织的指导”“我们有信心”是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简称RIVM)挂在嘴边的话。一个华人科学家朋友对我说:荷兰心太大了。她警告身边的人疫情将出现,感觉像山上的小孩儿在喊“狼来了”。没有人相信狼真的会来。之后, 欧洲周边国家相继出现了疫情。政府仍在说:我们做好了准备,后果不会很严重。其实,RIVM选错了参照,它只看到了中国相对低的死亡率与疫情得到控制,没有看清中国为抗疫付出的巨大代价。它选择性地看到新加坡的“佛性防疫”,没看到新加坡的及时检测与密切跟踪。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一直在说,疫情不会严重,情况在控制之中。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给了荷兰虚幻的安全感。政府仍然不主张戴口罩。其实,药店与网上根本也买不到了。75岁的病毒专家、临床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伊安范霍夫(Jan Verhoef)眼见吹哨没用,政府毫无作为,只好自己在网站囤了一些口罩。我决定自力更生,用一个德国朋友给的链接,买了一些所谓的“纳米口罩”,可以重复使用15次。我去商店时自己戴,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也没遇到怪异的眼光。意大利疫情暴发后,悲惨状况超出所料。但普遍的社会心理仍然认为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南欧国家, 不如我们有秩序。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发生在“我们”身上的, 是什么呢?自2月中旬通报第一例确诊,截至4月13日,荷兰确诊26551例,死亡2823例。单从数据上看,死亡率超过10%。大约1/4的感染人群为医护工作者。在北部的格罗宁根地区,约一半确诊者来自医疗系统。医师联合会说, 由于缺乏防护,医护人员没法工作。

荷兰第一家“方舱医院”就在我家附近马斯特里赫特会展中心,3月初举办世界顶级古董展TEFAF的地方(前后对比,图片来自网络)比利时等邻国甚至质疑荷兰少报死亡人数。中央统计局在比较了2020年前十周疫情暴发前死亡数字平均值,发现多了2000人, 才得出基本可信的结论。“全球化”, 不只是供应链的全球化,更是人员流动与信息流动的全球化, 是病毒流动的全球化。相信病毒不会袭击自己,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而是侥幸心理作怪。荷兰对自己的水平与“经验”过于自信,连对同为欧洲国家的意大利等,也保持着明显的优越感。政府所谓的“准备好了”,却手无寸铁,仿佛痴人说梦。防疫物资的缺乏, 与当时没有采取更积极主动的采购措施、错过了世界各国相继暴发疫情中短暂的机会窗口期有关,不能只归咎于供应链“全球化”的局限。亡羊补牢 措施相对平衡、精准3月18日, 荷兰卫生部长布鲁诺布鲁因斯(Bruno Bruins)因劳累与压力过大在议会辩论中直接晕倒。当天晚上,他还发推文说要好好休息、再接着努力。3月19日, 他意外地辞职,并马上获准。多数荷兰人表示理解他的决定, 一点没有责怪他当逃兵。紧接着,荷兰发布了一系列抗疫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争议。有人说它在英国撤退后仍然坚持“群体免疫”,不会有好结果;有人说它所谓的“智慧封城”,给予人们在限制条件下活动的自由,代表政府没有能力管束民众。还有人说疫情使政府开启大面积财政补贴,重回多年来努力摆脱的“福利国家”老路。更多的人感到好奇:全球卫生安全“世界第三”, 怎么会到今天的地步?它能承担这样选择的后果吗?它与美国、中国的关系, 在疫情之后将走向何方?以我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在浪费了宝贵的一个月之后,荷兰政府在防疫与经济领域推出的新措施是及时而有效的。它没有“一刀切”,给全国人民发钱, 而是非常精准地给出不同人群的援助条件和标准。

这些精准的措施,仍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企业如果可以证明未来三个月的营业额受到疫情影响减少20%,就有资格申请紧急补助金。·当企业100%受损时,政府将补助90%的员工工资。·当企业损失一半营业额度,补助金为员工工资的45%。·当企业损失1/4营业额, 补助金为员工工资的22.5%。

在紧急补助金接受申请的3小时内,已经有15000家企业提交了申请。政府对房贷、助学贷款返还甚至日常罚款单, 都及时作出了允许延期的支付决定。

对想要“浑水摸鱼”的人们,政府还提前做出了警告。我有一个传媒公司,在疫情期间收入很少,但没有去申请补助。因为我之前的收入不规律,不能证明自己因为“受疫情影响”而导致收入减少。在医疗政策中,荷兰政府对于老年患者的救助也比我预想的更积极。荷兰对死亡更接近于自然主义的态度,认为安慰性救助有时候更重要,可以免除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受病痛折磨。安慰性救助以减轻痛苦而不是延长生命为目的。相对大部分国家的认知来看, 这种做法依然有冷酷的一面。但荷兰停止救助的标准非常严格,除非是病人器官严重衰竭、意识一再昏迷。我以为政府会沿袭一贯做法,但它却一再强调不会放弃老年人。这避免了老年群体与养老机构的恐慌,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更尽力。荷兰104岁的老人从病中恢复,甚至成了世界性新闻。荷兰没有像中国或欧洲邻国比利时一样彻底禁足,只是要求民众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我每天下午坚持带孩子们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散步。两个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整天闷在家里,就鸡飞狗跳。狗和孩子,是大人们能够坦然散步的两大利器。

荷兰南部田园风光

带着孩子散步

按政府的解释,“成人社会”中,相信民众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出理性选择。对于多人聚集等违反规定的做法,警察仍然开出了高额罚单。在物资采购上,荷兰迅速成立了应急采购中心。荷兰首相与李克强总理通电话, 之后又发微博赞扬中国的高质量医疗物质。实际上,质疑中国进口的60万只口罩的质量问题,也是荷兰第一次提出的。这种坦率也被人嘲笑不识时务——医疗物资紧缺时还挑剔。但在中欧标准不一、大批防疫企业紧急上马的特殊形式下,国内物资难免会出现质量问题。西班牙、意大利等都出现了一些质疑之声。如果不是荷兰先坦率把问题放到台面上,等问题累积起来,我们在国际上将更加被动。荷兰首相的赞扬是否有其他权宜,我不敢说。但荷兰文化平时也很直接、不会含沙射影,其批评与赞扬, 应该都是真心的。

荷兰首相在推特上公开感谢中国

疫情之后,明天会更好吗“智慧封城”刚实施时,荷兰女导演、阿姆斯特丹艺术家联合会主席巴贝斯给我打电话,说这次疫情让她重新思考亚洲价值观。她说,从社会心理角度,欧洲要求的人与人之间保持1.5米的社交距离,比在亚洲国家更容易实现。荷兰人平时也很注重保持距离,在公共空间中, 如果有位置,几乎不可能有人会主动出现在你70厘米之内。

荷兰“我爱1.5米”的T裇衫

比利时警察在街上向小朋友示范1.5米有多长 (图片来自网络)这次疫情让她感觉到,早已存在的“社会距离”其实是普遍性社会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亚洲文化更强调社会团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个人幸福感应该是有帮助的。疫情期间,民间互助让她再一次感受到荷兰人久违的“团结”。3月中旬,在马斯特里赫特大学附属医院做医生的邻居山纳告诉我,医院的医疗物资仍然缺乏。缺防护服、缺口罩, 什么都面临短缺。我开始想自己能做什么。我先注册了红十字的志愿者,自发与不同机构取得联系,承担了一点简单工作,遇到了一些值得尊敬的人。这些人中,有没有任何防护物资的护士,有把库存口罩上交后坚持问诊的家庭医生,也有愁眉不展、快要急哭的医疗采购员,也有一天开四五个会,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危机管理层。在圣母教堂中,年长的弗雷士牧师帮助生计遇到困难的人筹措食品,充实“食品银行”。年轻的牧师要经常出入养老院或重症监护室,为病人带去上帝的慰藉。

“圣母教堂”年轻的神父开心地接受中国捐赠的口罩

我身边的不少荷兰人都相信,疫情对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是一次唤醒。经历了共同抗疫,社会凝聚力增强,国家会更有力量。在全球化即将发生的工业链重构中, 他们也相信荷兰会凭借自己的力量修正弱项。很多华人却感到忐忑, 担心疫情之后歧视会不会增加。“我们都在家里做事,尽量避免出去。现在对华人的歧视加剧了,出去怕不安全”,一个中国女孩对我说。作为一名华人,在疫情大讨论撕裂全球的背景下,在异乡有些难以自处。如同嫁出去的女儿,爱故乡是我们的本能与习惯。但能否爱上异乡,却是一种长期挣扎。“我爱中国,愿意献出一切”,听起来很正常。但如果哪个中国人说:“我爱荷兰, 愿意献出一切”,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像一种背叛?其实,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全球化塑造了我们、成就了我们。对不同地方的情感,可以相互增强,不必零和博弈。不幸灾乐祸、嘲笑其他人的苦难,是基本底线。

荷兰医生为我们的行动送来了鲜花致谢

在准备从国内筹备一些医疗物资时,我有些担心不被理解。我的朋友太一说“当做就做”,不必顾虑。唐崇健先生则说:不是你做过的事决定了你是谁,而是你要做的事,决定你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女孩Lily也让我印象深刻,她说:“虽然我卖口罩,但看到世界上这么多感染,每天很难过。疫情让人成长。”她想自己买些防护衣,寄给荷兰医生。

反歧视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但每个人都值得想一想:在关键时刻,我们能不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能不能在回首这段经历时,为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群体感到骄傲?新冠肺炎疫情的惊涛骇浪中,不只是个人见证人类大历史,也是无数个人微观历史与未来被赋形的新时空。

| 王巧丽

邮局人员
1 楼
大外宣一会儿這樣,一会儿那樣、 「荷蘭首相公开感謝中国、」這樣的用語可能會让人不舒服。 「荷蘭首相表示感謝,」 這樣的用语會让人比較舒服😌
一起同过窗
2 楼
: 其实他们用什么样的你都会不舒服,别勉强,少看就完了。
g
gjgig
3 楼
美籍意大利作家马意骏(音譯)研究发现:媒體和一些人拼凑涉华负面新闻只需两招。 第一招:夸大负面,忽略正面。抓住你做错的小事不放,而故意忽视你做对的大事。即使那件小事是几个星期之前的,他们还会用那件小事做标题。 第二招:深埋真相、掩藏重点。在标题中先进行指控定性,然后在文章不起眼的地方,轻描淡写地说這些指控可能不確切,就是常言:大街上罵娘,胡同裡說對不起。 就是这样,涉华负面新闻、假新闻泛滥,真假难辨。 我舉例子給你:先報導「中國支援荷蘭的醫療物資質量有問題。。。」把你黑掉。等過一段時間再澄清「是荷蘭醫務人員錯誤使用造成誤會。。。」;同樣的捷克,義大利,菲律賓。。。全是如此炮製!這反反覆復的【洗腦】,結果就是他們想要的【中國產品是假貨】---台灣島水軍就是這麼幹的,很骯髒下賤的手法!
g
gjgig
4 楼
邮局人员 披著中國人的黃皮,罵著自己的祖宗---你這人如畜。
自然而然
5 楼
为中国点赞的和热嘲冷讽的不是同一批人,但他们相互之间都有默契,中国人平常心态看待就好
谁赞成谁反对
6 楼
满足了
c
caodibian
7 楼
台毒最多、其次港毒、轮子、民运、受打击的奸商及其家属和雇佣者、受打击的贪官及其家属。台毒还是港毒、轮子、民运背后的大金主,所以最坏是台毒。
沙拉维
8 楼
又臭又长的文章,没表现出认错的态度,世界舆论当然不会放过咯。
W
WILLOWS
9 楼
大民族类型的国家,并不在意谣言,一锤定音全都懂。 通常是杂居国家和无归属的小地方,格外容易被谣言所控制和拖累。
百川雲
10 楼
台巴蛆大外宣居然在紐約登無人性的大宣傳、還有臉歧視WHO 赤裸裸流氓畜生台巴蛆、公然撒謊抹黑WHO、丟臉丟到全世界!。 台湾有没有攻击谭德塞? 新加坡媒体列三证据 2020-04-12 22:09 中时电子报   世界卫生组织(WHO)秘书长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因新冠肺炎杠上台湾,4月8日在记者会上指控遭到台湾的攻击和歧视。台湾外交部对此回应“毫无依据的指控”,不过新加坡媒体却以“台湾真的没攻击谭德塞吗?”为题,指证历历,表示台湾官方的确有攻势谭德塞。   据新媒《联合早报》庄慧良专文指出,许多台湾人认为谭德塞在面对新冠肺炎时,态度偏向大陆,因此他在维基百科的名字,2月时曾被改为“我是中国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国猪”,WHO也被改为CHO;PTT上更是充斥着neg**(黑*)和垃圾黑人等种族歧视用语。   “回顾过去这两三个月,台湾真的没有攻击谭德塞吗?”文章直言,台湾在总统大选期间,动辄以《社会秩序维护法》法办散播“假消息”的人,但对于以上所述仇恨言论却毫无作为。   外交部长吴钊燮。   庄慧良提到1月底意大利、越南拒绝大陆、台湾航班飞往意大利,外交部长吴钊燮2月2日开记者会质疑“WHO的领导干部是不是活在平行时空?”,有公卫背景的副总统陈建仁3月11日批评世卫宣布冠病在全球大流行为时已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总统发言人黄重谚3月22日更在脸书发文“快把这家伙(谭德塞)带下去量个体温吧。这是武汉脑炎吗?”而且发文后还自己删文。   至于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John Trump)指控WHO判断失误,导致冠病蔓延全球;但却有美媒指白宫高级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早在1月下旬就对此发出警告,却被川普认为是危言耸听,他是为了年底大选才推卸责任到谭德塞身上。  
百川雲
11 楼
台巴蛆大外宣居然在紐約登無人性的大宣傳、令人嘔吐
抬头看天
12 楼
不用担心事实和人性的良知。
D
DVR
13 楼
发表自己的观点,客观评论,什么倾向都没有问题。但是上来就给人贴标签,一看你就是来骂大街的,你也就会这个,别装着会讲道理了。荷兰首相的确是在微博里赞扬了“中国高质量的医疗物资”。戳到你的痛点了吗?
t
targer
14 楼
表示感谢在西方是脱口而出礼貌用语,只有傻逼才把它当一回事。
瞅啥不是瞅
15 楼
挫到你妈G点了哈哈哈哈哈
l
las
16 楼
废话少讲
青年大将同志
17 楼
全球化不是你相不相信的问题,是你能否抵御利润的诱惑,通过利用更便宜的资源,在全球化中西方是赚了大钱的,支撑了西方近几十年的繁荣,否则西方繁荣不会这么久,生活水平不会保持高水平,为什么?因为就算企业在本国不动,随着老龄化,福利化,高税收,工资水平提高,你的成本将持续走高,盈利能力将枯竭,企业一样会逐渐凋零,人民一样会失业,实际上通过全球化,很多西方企业保持了高速增长几十年,极大地拉长了西方繁荣的周期,
青年大将同志
18 楼
是停货了几天变老实点了吗?
水中的深呼吸
19 楼
看看西班牙发给民众的两层卫生纸"口罩",也许我们就懂得了什么是欧洲标准,中国的确做不到啊
B
BHBC
20 楼
滚肚子!草泥马虚伪的欧洲白垃圾!!操你妈的!
c
cuc3
21 楼
涨工资后,看得出,七毛们比较敬业。
野鼠缉毒
22 楼
怎样改变大家对中国货质量差价格便宜的印象才是中国商人们需要思考的方向
东北偏北
23 楼
去年买了表
y
yxqp
24 楼
尼玛一会儿各国政府各种感谢,一会儿全球各地各种索赔。明年这时候不知道会怎么样。
邮局人员
25 楼
你媽在中國給黑人操的大叫!
邮局人员
26 楼
4樓 gigig 你骂人還不让别人回哈哈 你妈在中国大街上給一群黑人操的大叫才對!或是地下
邮局人员
27 楼
你們付黑錢的國家什麼事干不出來!先調查收黑錢的先抓起來!再查到付黑錢的再抓起來!
春风吹
28 楼
: 你这种人会早死的
瞅啥不是瞅
29 楼
你妈在美国别全世界人民艹,联合国草你妈大会
4
4584
30 楼
文不对题!
东南之神
31 楼
要不大家都闭嘴,不说话,安静的弄树枝捅你妈的肉逼,她就舒服了
东南之神
32 楼
操了你妈一夜,给了五块钱,这算黑钱吗?
柳下惠...
33 楼
台湾网军1450果然名不虚传